“连……都……”结构中“连”的主题化现象

来源 :现代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kidsc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许多学者认为,“连……都……”结构中的“连”是焦点标记,但与日语的焦点标记“さえ/も”不同的是,“连”在句中可以被省略,并且能够位于主题位置。有研究认为,“连……都……”结构中起焦点标记作用的并不是“连”,而是“都”,但该研究只说明了当“连NP”是通过移位生成在句首或句中时担任焦点,当“连NP”是基础生成在句首时担任主题,却没有具体分析这个结构中的焦点赋予机制。基于日语“さえ/も”的辖域分析,与中文的“连/都”进行比较,说明“都”同时具有“さえ”和“も”的辖域特征,并解释了“连NP”由于生成方式不同而担任的角色不同这一问题。
  关键词:“连……都……”;“さえ/も”;主题结构;焦点标记;辖域
  一、引言
  在现代汉语中,“连……都……”是突出焦点信息的结构,Tsai[1]、Gao[2] 、Badan & Del Gobbo[3]等学者均认为,这一结构中的“连”是焦点标记 。例如:
  (1)他连这本书都没看过。
  例(1)中“连这本书”是句子中充当焦点的部分,这里被着重强调出来,表示“在所有的书里最好看的就是这本书,但他却没有看过”。
  在日语中也有类似的结构。通常日汉互译时都用“さえ”来表示“连”,用“も”来表示“都”。不过,与中文不同的是,日语的“さえ”和“も”均可以单独具备“连……都……”结构的焦点突出功能。例如:
  (2)a.彼は この本 さえ 読んだこと がない。
  他   这本书      看-EXP 没有
  b.彼はこの本 も 読んだことがない。
  c.彼はこの本 さえ 読んだこと も ない。
  在例(2)中,a句和b句分别只用了“さえ”和“も”来表达,均和例(1)同义,而且都有强调“この本(这本书)”的功能。c句则是同时用了“さえ……も”来强调“この本”,不过,实际上日语中“さえ”和“も”连用的例子并不多见。
  值得注意的是,汉语的例(1)和日语的例(2)都可以变换语序,把“连这本书”“この本さえ(/この本も)”放在句首。例如:
  (3)连这本书,他都没看过。
  (4)この本さえ(/この本も)、彼は読んだことがない。
  对比例(3)和例(4),可以看出,两个句子中的宾语都和焦点标记一起出现在句首。Shyu[4]、[5]、Huang,Li & Li[6](P202)均指出,汉语中如果宾语出现在句首,如OSV语序,则担任主题;出现在句中,如SOV语序,则担任焦点。因此,我们可以推断例(3)中的“连这本书”整体是句首主题。不过,在这里就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被看作是焦点标记的“连”可以出现在主题位置?从语用学的角度来看,焦点表示的是未知的新情报,主题表示的是已知的旧情报,焦点和主题所具有的语用学特征是相反的,就此而言,作为焦点的“连”能够出现在主题位置是不正常的。这一点在日语里可以很清晰地呈现出来。因为日语的语序相较于汉语来说更加自由,适用于Ross提出的混序(scrambling)规则[7],所以原本在句子中的“この本さえ(/この本も)”可以自由地变换位置出现在句首,但是却不能与具有主题标记作用的“は”同时出现。例如:
  (5)*この本さえは(/この本もは)、彼は読んだことがない。
  例(5)是不合语法的,因为作为焦点标记的“さえ/も”无法出现在主题位置。
  本文旨在通过与日语“さえ/も”的对比,讨论关于汉语“连……都……”结构的两个问题:
  1.句首出现的“连NP”究竟是焦点句还是主题句?
  2.“连……都……”结构与“さえ/も”究竟有什么区别?
  二、先行研究和问题所在
  (一)“连……都……”焦点结构的基本特征
  在“连……都……”结构中,“连”后出现的成分一般都会被看作是句子中的焦点。例如:
  (6)a.张三开过飞机。
  b.连张三都开过飞机。
  (7)a.张三开过飞机。
  b.张三连飞机都开过。
  c.连飞机张三都开过。
  d.*张三都开过连飞机。
  当主语被标记为焦点时,语序可以不变,如例(6)。當宾语被标记为焦点时,则需要从句尾位置变换成句中或者句首,如例(7b)和例(7c)。如果被标记为焦点的宾语“飞机”不变换语序,依旧在句末位置的话,就会生成例(7d)那样不合语法的句子。
  同时,在“连……都……”结构中,“连”可以被省略,“都”却无法被省略。例如:
  (8)a.(连)张三*(都)开过飞机。
  b.张三(连)飞机*(都)开过。
  c.(连)飞机张三*(都)开过。
  (二)将“连”看作是焦点标记
  学界对“连……都……”整体是焦点结构这一观点是广泛认同的。但是关于其中的“连”这个要素到底是否为焦点标记,却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
  Paris[8]、何元建[9]等学者均将“连”看作是焦点标记。何元建认为,同样作为焦点结构的“是……的”中的“是”本身不具有焦点标记功能,而是由VP内部移动到焦点句的指示语(Specifier)位置的。“连……
  都……”结构则与“是……的”不同,“连”本身就是焦点句的中心词(head),担任焦点标记功能[9]。例如:
  (9)这些人连一点点小事都是不愿意做的。
  例(9)的句法结构可如图1所示[9](P407):
  句法结构图示
  从图1可以看出,“连”不是通过移位获得的焦点标记功能,而是自身就位于焦点句的中心词位置,因此可以说它本身就是焦点标记。   (三)认为“连”不是焦点标记
  徐烈炯、刘丹青认为,“连”不是焦点标记,而是话题标记[10](P100)。Shyu认为,虽然“连……都……”
  整体构成焦点结构,但“连”自身不是焦点标记[4]、[5]。Shyu指出,“连”句会根据所处位置和生成方法不同,实现不同的功能[5]。例如:
  (10)a.连玛丽,张三认为[李四都不喜欢]。
  b.张三认为[李四连玛丽都不喜欢]。
  (11)连玛丽,张三都认为[李四不喜欢]。
  例(10)中的“都”均处在从句中,因此,无论“连”位于句首还是句中位置,都是通过位移产生的,而且“连NP”整体是句子焦点。相对地,例(11)中的“都”处在主句中,同时“连”在句首位置,因此,该句的“连NP”整体是句子的主题。例(10)和例(11)用句法结构来表示的话,则对应例(12a)和例(12b)。
  (12)a.连-DPi  Subj…[CP S t’i 都 V ti]
  (=10a,10b)
  b.连-DPi  Subj 都-V…[CP S V ei]
  (=11)[5](P117)
  例(12a)表示“连DP”(=NP)①产生了移位,在句中出现时则停留在t’i位置,如例(10b)。例(12b)表示“都”生成在主句中,“连DP”是基础生成在句首,而不是通过移位生成的。
  Shyu认为,当“都”出现在主句中时,“连DP”担任主题句的依据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后续代词(resumption pronoun)的出现限制;另一个是“孤岛条件”(Island constraint)的制约。例如[5](P117):
  (13)a.连玛丽i,张三都[不送给她i书]。
  a’.*张三连玛丽i都不送给她i书。
  b.连李四i,张三都不看[他i/*ti 的书]。
  当与“玛丽”有同一指标的后续带词“她”出现时,“连玛丽”只能位于句首(=例13a),而不能位于句中(=例13a’)。在例(13b)中,将“李四”从复合名词句中移位到句首是不合法的;而如果“李四”是在句首基礎生成,复合名词句中虽然有与“李四”持有相同指标的代名词,却不受孤岛条件的制约。
  关于“都”处在从句中时,“连DP”充当焦点功能这一观点,Shyu则运用了弱跨越效应(weak crossover effects)来加以验证。根据一般规则,主题要素是必定不会产生弱跨越效应的。例如:
  (14)[这条可爱的狗],[它i的主人]会喜欢ti。
  在例(14)中,“这条可爱的狗”作为句子的主题,不受到弱跨越效应的影响。Shyu[4]、[5]、Badan & Del Gobbo[3]都根据这一观点,验证了当“都”所处位置不同时,“连DP”或作焦点或作主题的主张是可取的。例如:
  (15)*我连妹妹i都[把她i喜欢的玩具]j抢走了tj。[3](P7)
  (16)连张三i,[批评他i的那个女人]都认为[玛丽喜欢(他i)]。[4](P135)
  例(15)中的“连妹妹”位于句中,从结构上来说属于(12a)。这个句子由于受到弱跨越效应的影响,所以是不合法的。也就是说,“连妹妹”是焦点。例(16)中的“连张三”位于句首,“都”在主句中,从结构上来说属于(12b)。此时,这个句子并未受到弱跨越效应的影响,由此可以推测,“连张三”在结构中处于主题位置。
  (四)问题所在
  首先,如果按照何元建等学者的分析,“连”是焦点标记,那么,就无法解释为什么“连DP”可以出现在句首的主题位置上这一现象。汉语的语序变化并不适用于混序(scrambling)规则,换言之,就是不能像日语那样可以无条件变换语序。汉语在改变语序时,其句子结构也会发生变化。如前所述,日语的“さえ/も”可以无条件位移至句首,而汉语中当宾语被前置至句首位置时,该宾语则会担任主题角色[4]、[6]。同时,与该宾语共生的“连”也处于主题位置。这是将“连”视为焦点标记的矛盾点。
  其次,如果按照Shyu等学者的分析,“连”不是焦点标记,而根据“都”所处的位置不同及“连DP(NP)”句的生成方式不同,“连DP(NP)”句会担任不同的角色(主题或焦点),那么,就会产生一个疑问:既然“连”不是焦点标记,那么它在这个结构中具有什么功能?同时,“连……都……”结构中起焦点标记作用的是否是“都”,如果是的话,它是如何对焦点元素赋予焦点功能的?这是认为“连”不是焦点标记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接下来主要讨论两个问题:第一,从句法结构上对实例进行验证,确定“连”到底是否为焦点标记;第二,“连……都……”结构是如何确定焦点范围的。
  三、“连”是否为焦点标记
  这里将运用Rizzi为区分主题和焦点而提出的普遍化理论[11],对“连”是否为焦点标记这一问题进行全面的验证。Rizzi分析的语言对象是意大利语,但属于通语言的研究,本文在参照、运用这一理论的同时,也抱有验证它是否适用于中文的目的。
  Rizzi主要是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区别主题和焦点的:1.后续代词(Resumption pronoun);2.弱跨越效应(Weak Cross-over);3.裸量化元素(Bare Quantificational Elements);4.唯一性(Uniqueness);5.与“wh”疑问句的共生性(Compatibility with Wh)。其中,后续代词和弱跨越效应这两个区别特征在前文中已经提及(Shyu对这两个特征进行过分析),在此不作赘述。接下来,我们将具体考察其他三个方面的实例。
  (一)裸量化元素   Rizzi认为,量化元素不能成为主题,但可以成为焦点。根据这一主张,我们首先考察汉语中不是“连……都……”结构的情况。例如:
  (17)a.*没人啊,要来。
  b.没人要来。
  在例(17a)中,用“啊”来充当主题标记①。可以看出,这里“没人”作主题时,句子是不合语法的。而例(17b)中,“没人”作焦点时,则合乎语法。这说明中文也适用于Rizzi所提出的普遍化规则。
  接下来,我们考察“连……都……”结构是否也会有同样的情况。例如:
  (18)a.*连没人,我都觉得他不知道。
  b.我连没人都不知道。
  这里,我们借用Shyu所提出的结构(=例12)来进行对比。当“连NP”句位于句首,“都”在主句中时,按照Shyu的结构分析(=12a),“连没人”是位于主题位置的。从例句中可以看出,此时量化词“没人”出现在这个位置就不被允许。而当“连NP”在主语后的句中位置时,量化词“没人”则可以出现。这说明句中位置的“连NP”担任焦点。
  (二)焦点唯一性
  Rizzi指出,在一句话中,主题可以重复出现(Paul & Whitman[12]),但焦点只能有一个。汉语中也有同样的情况,例如:
  (19)a.中国,大城市,上海,交通比较乱。[12](P12)
  b.*只有中国,只有大城市,只有上海,交通比较乱。
  例(19a)中的“中国”“大城市”和“上海”是并列主题,该句是符合语法的。而例(19b)中使用焦点标记“只有”来突出“中国”“大城市”和“上海”这三个元素时,就变成非法的句子。那么,“连……都……”结构是否也适用于这一规则呢?试看下面的例句:
  (20)连张三,连我,我们都觉得那个人赢不了。
  在例(20)中,“连”出现了两次,而且后面有后续代词“我们”,这个现象可以很清晰地说明“连”并不是焦点标记。
  (三)与“wh”疑问句的共生性
  最后是关于与“wh”疑问句的共生性。“wh”疑问句是指英语中“who/where/when”系列疑问词。Rizzi指出,“wh”疑问词可以与主题共生,但是必须出現在主题之后。在句中有焦点的情况下,无论是在焦点之前,还是在焦点之后,都是不被允许的。例如:
  (21)a.张三,你告诉了他什么?
  b.*什么,张三,你告诉了?
  (22)a.*只有张三,你告诉了他什么?
  b.*什么,只有张三,你告诉了?
  在例(21a)中,“张三”充当句子的主题,“什么”这一疑问词可以出现在主题之后。在例(21b)中,“什么”这一疑问词出现在主题之前则不被允许。在例(22)中,在句中有焦点的情况下,“什么”这一疑问词无论出现在什么位置都是不合语法的。上述现象与Rizzi所分析的意大利语基本一致,主题可以与“wh”疑问词同句出现,且必须遵循固定的语序,焦点则不能与“wh”疑问词同句出现。
  接下来,我们再对“连……都……”结构进行考察。例如:
  (23)a.连张三,我都想知道[你给了他什么]。
  b.*连张三,我想知道[你都给了他什么]。
  c.*你连张三都给了什么?
  在例(23)中,例(23a)属于Shyu所提出的“连DP”主题结构(=12b),例(23b)、例(23c)则属于“连DP”焦点结构(=12a)。从这三个句子中可以看出,当“连张三”充当主题时,“什么”可以出现在句中;当“连张三”充当焦点时,“什么”的出现则不被允许。
  从以上考察的结果来看,“连”在句首且“都”在后文的从句中出现时,“连NP”确实具备主题的特征。如果“连”是焦点标记词的话,它在理论上是无法出现在主题位置的。就此而言,本文认同Shyu的观点——“连”本身不是焦点标记(焦点句的中心词),在句中担任焦点时,其实是与NP整体被标记为了焦点成分[5]。既然“连……都……”结构中的“连”不是焦点标记,我们便可以推测,这个结构中的焦点中心词为“都”。那么,“连……都……”结构又是如何确定焦点范围的呢?下面,我们就对这一问题展开具体分析。
  四、理论分析
  如前所述,日语中的“さえ”通常都被译为“连”,“も”通常都被译为“都”。既然“连”不是焦点标记,则与本身为焦点标记词的“さえ”产生了范畴上的分歧。这里借用日语研究中对“さえ/も”的辖域分析,来观察“连……都……”的辖域范围,并说明为什么在“连……都……”结构中,“都”是焦点标记。
  (一)作为焦点标记的“都”
  在上文关于“连……都……”结构的基本特征中曾提到,这一结构中的“连”是可以被省略的,而“都”不可以被省略。就此而言,“连……都……”结构中处于更重要地位的元素是“都”而不是“连”。不过,表面特征不足以充分解释“连”可以被省略的原因,以及为什么它在含义上表示强调,但在形式上却能够位于主题位置。同时,本文根据普遍化规则对“连”进行了例证观察,认为“连”不是焦点标记。因此,可以推测“连……都……”结构中具备赋予焦点功能的元素是“都”。例如:
  (24)他(连)这本书都没看过。
  在例(24)中,当“连”位于主语之后,也就是说,当“连NP”为焦点时,它的句法结构可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为了使“他没看过这本书”这个句子中有焦点成分,必须进行宾语移位。“这本书”可以单独移位到焦点句的指示词位置,也可以插入“连”,无论“连”出现与否,都不影响此句的焦点突出部分。这时,“都”便作为焦点中心语,对“(连)这本书”进行焦点化操作。
  从上述结构来看,似乎“都”能将与之相邻的部分标记为焦点。不过,通过对下面例句的考察,证明这并不成立。   (25)a.连张三,李四都不认识。
  b.连张三,李四都不认识,*[但是王五认识]。
  例(25a)中被焦点化的部分不是“李四”,因为这句话的后续部分中的“王五”无法与“李四”形成对比关系(=25b)。从这个句子可以看出,其焦点是在“连张三”上。这也证实了Shyu的分析,只有当“都”处在复合句的主句中时,句首的“连NP”才能成为主题,其他情况都是焦点[5]。那么,焦点标记“都”与“连张三”并不相邻时,是通过什么方式将其焦点化的呢?关于这一问题,本文拟通过与日语的对比来予以说明。
  (二)“さえ”“も”的辖域
  如前所述,汉语中的“连……都……”结构可以同时译为“さえ” “も”或“さえ……も”。在通常情况下,更倾向于将“连”视为“さえ”,将“都”视为“も”。笔者认为,汉语中的“连”不同于日语中的“さえ”,它并不能单独使用,也不能给句中元素赋予焦点。
  青柳宏曾指出,日语“さえ”的辖域不包含主语,是窄焦点[13]。例如:
  (26)昨日のコンパで、まだ未成年の太郎は酒を飲んだばかりか…
  (在昨天的联欢会上,还是未成年的太郎不仅喝了酒……)
  a.タバコを 吸いさえ した。
  (连烟都吸了。)
  b.タバコさえ 吸った。
  (连烟都吸了。)[13](P122)
  如果排除前文语境单独观察例(26a)和例(26b)的话,可以看出,例(26a)中的“さえ”在动词“吸い(“吸う”的变形)”之后,将“タバコを吸う(吸烟)”这个VP整体都标记为焦点,表示在“吸烟”这个动作之外,还进行了其他什么动作。而例(26b)只能表示“除了吸烟之外,还吸了其他的东西”。结合前文语境再来分析,例(26b)则可以在表面上只标记了“タバコ(烟)”的情况下,把辖域范围扩大到“吸烟”,也就是VP整体,从而与“喝酒”等形成对比,同样可以表示除了“吸烟”以外,还进行了“喝酒”这个动作。根据这一观察,青柳宏认为,“さえ”是能够取VP为辖域的“窄焦点”(原文为“狭い焦点”)[13]。“さえ”辖域的具体结构可如图3所示:
  青柳宏还指出,“も”虽然在没有前文语境的情况下给出的焦点一般都是它前面的部分,但如果有特定的语境,不论“も”在什么位置出现,它能取得的辖域范围都是包含主语在内的句子整体[13]。例如:
  (27)昨日のパーティーでは、花子がダンスを踊っただけではなく、
  (昨天的宴会上,不仅仅是花子跳了舞,)
  a.太郎が ピアノを 弾きも した。
  b.太郎が ピアノも 弾いた。
  c.太郎も ピアノを 弾いた。
  (连太郎也弹了钢琴。)[13](P123)
  如果排除前文语境单独观察例(27a)的话,可以发现,句子的焦点是在动词“弾き(弹)”上,表示“太郎在弹钢琴以外,还对钢琴做了其他动作”。例(27b)的焦点是在“ピアノ(钢琴)”上,表示“太郎不仅弹了钢琴,还弹了别的乐器”。例(27c)的焦点则是在“太郎”上,表示“除了太郎以外,还有其他人也弹了钢琴”。结合上文“昨日のパーティーでは、花子がダンスを踴っただけではなく”再来观察的话,就会发现,它们均可以表示“在太郎弹钢琴这件事以外,还发生了其他的事”。这就说明“も”可取的辖域范围是包含主语在内的vP,青柳将其称之为“广焦点”(原文为“広い焦点”)。“も”辖域的具体结构可如图4所示:
  (三)“都”的辖域
  参照上文对日语“さえ/も”的辖域分析,下面,就来明确作为焦点中心语的“都”的辖域范围。
  首先,考察“连NP”位于句首、且“都”在复杂句的主句中时的情况,即具备(12b)结构时的情况。例如:
  (28)连钢琴我都知道李四不会弹。
  日语由于适用于混序规则,在无前文语境的情况下,“さえ/も”在句中会通过变换位置来突出焦点,如例(26)、例(27)。由于汉语不适用混序规则,所以无法从“都”的出现位置来准确分辨焦点信息。单独的例(28)表示“我知道李四不会弹钢琴,也不会弹其他的乐器”,在加入后文的情况下,则可以表示“我在知道李四不会弹钢琴以外,还知道别的事”。例如:
  (29)连钢琴我都知道李四不会弹,更别说我还知道王五不会拉小提琴了。
  在例(29)中,“都”的辖域范围不是单独的“我”,也不是“连李四”,而是包含动词句和主语的整个vP,这一点和“も”一样。根据以上分析,例(28)的句法结构及“都”的辖域范围可以用图5表示:
  其次,考察当“连NP”出现在简单句句首或者主语之后的情况。例如:
  (30)连钢琴,李四都没弹。
  (31)李四连钢琴都没弹。
  在无上下文语境时,例(30)、例(31)均表示“李四不仅没弹钢琴,也没弹其他乐器”,辖域范围仅取到“钢琴”。不过,加入上下文之后,“都”的辖域范围能够扩大到VP。例如:
  (32)a.昨天的晚会上,连钢琴李四都没弹,别说跳舞了。
  b.昨天的晚会上,李四连钢琴都没弹,别说跳舞了。
  例(32)中无论“连李四”出现在什么位置,都可以表示“李四不仅没有弹钢琴,也没有做其他的事”。然而,与例(29)不同的是,当“连NP”出现在简单句句首或句中时,辖域范围无法取到VP。
  (33)a.*昨天的晚会上,连钢琴李四都没弹,更别说王五跳舞了。
  b.*昨天的晚会上,李四连钢琴都没弹,更别说王五跳舞了。
  通过例(33)可以观察到,如果“都”的辖域包含到动词句的主语,则是不合语法的。
  前文曾提到,还有一种情况是与例(28)相似的“连NP”出现在复杂句句首,“都”在从句内部的时候的结构。   (34)连-DPi  Subj…[CP S t’i 都 V ti] (=12a)
  根据Shyu的分析,在这种情况下,句首的“连NP”是从CP内通过移位生成的。因此,从本质上来看,可以推测它的辖域范围与例(31)的简单句应该是一致的。例如:
  (35)连钢琴i,我知道[李四ti都没弹ti]。
  (36)a.连钢琴,我知道李四都没弹,更别说跳舞了。
  b.*连钢琴,我知道李四都没弹,更别说王五没跳舞了。
  从例(36a)和例(36b)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如果“都”的辖域包含动词句的主语,则会生成不合法的句子。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在简单句和通过移位生成的复杂句中,“都”的辖域范围只能包含VP,是窄焦点。例(30)和例(31)的句法结构可以用图6表示:
  图6的结构图可以同时用来表示例(30)和例(31)。可以看出,当“连NP”位于句首时,需要先移位至与“都”相邻的FocP的指定词位置,被焦点化后再继续移至句首。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知,在“连……都……”结构中,具备焦点标记功能的元素是“都”,它同时拥有日语中“さえ”和“も”的辖域特征——即窄焦点和广焦点。
  本文从“连……都……”结构中,一般被认为是焦点的“连NP”可以出现在主题位置这一问题入手,对“连……都……”结构展开了一系列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运用Rizzi所提出的区别主题和焦点的通语言普遍性原则,验证了Shyu所提出的在“连……都……”结构中,“连”不是焦点标记这一观点。
  第二,指出“都”是焦点标记,并通过与日语“さえ”“も”的辖域特征的比较,确定了“都”的辖域范围。
  第三,就“都”的辖域而言,当“连NP”在主题位置基础生成时,“都”可以取包含从句主语在内的辖域,是广焦点;当“连NP”是通过移位在主语后或句首位置生成时,“都”仅能取VP作为焦点,是窄焦点。
  参考文献:
  [1]Tsai,W.-T.Dylan.On economizing the theory of A-bar dependencies[D].Ph.D.Dissertation,Cambridge:Massa 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1994.
  [2]Gao,Q.Focus criterion:Evidence from Chinese[A].In Camacho,J. & Choueiri,L.(eds.).Proceedings of the Sixth North American Conference on Chinese Linguistics[C].Los Angeles: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1994.
  [3]Badan,L. & Del Gobbo,F.On the syntax of topic and focus in Chinese[A].In Beninca?,P. & Munaro,N.(eds.).Mapping the Left Periphery:The Cartography of Syntactic Structures[C].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0.
  [4]Shyu,Shu-ing.The Syntax of Focus and Topic in Mandarin Chinese[D].Ph.D.Dissertation,Los Angeles: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1995.
  [5]Shyu,Shu-ing.Topic and Focus[A].In Huang,C.-T.J.,Li,Y.-H.A. & Simpson,A.(eds.).The Handbook of Chinese Linguistics[C].Hoboken:John Wiley & Sons Inc,2014.
  [6]Huang,C.-T.J.,Li,Y.-H.A., & Li,Y.The Syntax of Chines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9.
  [7]Ross,J.R.Constraints on variables in syntax[D].Ph.D. Dissertation,Cambridge: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1967.
  [8]Paris,Marie-Claude.Position syntaxique et valeur discursive:le cas de me?me en chi-nois[J].Cahiers de linguistique-Asie orientale,1994,(1-2).
  [9]何元建.現代汉语生成语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10]徐烈炯,刘丹青.话题的结构与功能[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11]Rizzi,L.The fine structure of the left periphery[A].In Haegeman,L.(ed).Elements of Grammar:Handbook of Generative Syntax[C].Dordrecht:Kluwer,1997.
  [12]Paul,W. & Whitman,J.Topic Prominence[A].In Everaert,M. &  Van Riemsdijk,H.(eds.).The Wiley Blackwell Companion to Syntax[C].Hoboken:Wiley-Blackwell,2017.
  [13][日]青柳宏.日本語の助詞と機能範疇[M].东京:ひつじ書房,2006.
  [14]Tsao,Feng-Fu.On the so-called ‘verb-copying’construction in Chinese[J].Journal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1987,(22).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中斯共建“一带一路”不断深化,两国的合作进一步加强,对斯里兰卡本土专门用途汉语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从课程、教材、教师和教学四个方面,对斯里兰卡专门用途汉语的现状进行了考察,并论述了当前的主要特点。以海关汉语为例,在对海关汉语学习者的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于斯里兰卡专门用途汉语的教学原则,即重视听说教学、强化拼音教学、弱化汉字教学和突出文化教学。同时,还提出了斯里兰卡专门用途汉语的
期刊
摘 要:英汉字母书写混淆问题是我国小学语文和英语学科教学中长期存在的现实问题。基于动态系统论倡导的总体观和动态互动观,结合语言迁移理论,围绕英汉字母书写混淆现象进行研究设计。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式,从G小学6个年级中共抽取300名研究对象。利用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两种研究方法,在同一学年内,对样本进行了两次分学期追踪调查。采取质化量化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两次追踪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小学教育阶段
期刊
摘 要:以2005—2019年间《语言教学与研究》和《世界汉语教学》所刊发的汉语国际教育“三教”论文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教师、教材与教法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进行考察。从中可以发现,它们在研究类型、研究内容、理论支撑、研究范式等方面所呈现出的特点。同时,在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接口、教材编写、教学模式以及海外低龄化教学等方面,仍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希望这些探讨能为今后汉语国际教育“三教”问题的研究提供借
期刊
摘 要:有学者认为“漆黑”和“黑漆”都是同义复词,“漆黑”可倒序成“黑漆”。根据相关语言事实,“漆”是名词,“黑”是形容词,词性不同的词不能构成同义复词。“漆”和“黑”虽有意义关联,但名词与形容词表达的语法意义和作用不同,无法形成并列组合。“漆黑”应归为偏正型复合词,释义为“像天然漆一样黑”;“黑漆”应归为定中短语,释义为“黑颜色的漆”。  关键词:“漆”;“黑”;词性;同义复词  “漆黑”和“黑
期刊
摘 要: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对羌族地区小学生的语言使用情况和语言态度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本次调查中的龙溪小学生的羌语水平较低,而且村寨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使用羌语的场景多为与家中长辈进行交流,在学校则使用普通话和汉语方言较多。对于大部分小学生来说,羌语和普通话都不是他们的第一语言,而是长大一点或上学之后习得的。在语言态度方面,很大一部分小学生表示想学习羌语和普通话,但平时喜欢说普通话的意愿更
期刊
摘 要:在本质上讲,情态助动词“会”是表达必然性的,而非以往研究所认为的可能性或盖然性。“会”在被“不”否定时,之所以与“不可能”语义等同,是因为“会”的语义辖域始终高于否定词“不”,从而得到和不可能相同的逻辑语义。而与盖然性情态词相比,“会”在级差含义、命题知情程度等方面和汉语必然性情态词具有一致性表现。“会”之所以有时具有盖然性的解读,与其兼具将来时标记及语用精确度要求不高有关。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借助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所收录的1998~2018年这20年间国内汉语韵律研究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并绘制出该领域的论文发表年度分布、核心作者、研究机构、发文期刊与关键词等信息可视化图谱。目前的汉语韵律研究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呈现出中高速稳定增长状态;第二,核心研究团队业已形成,各研究机构之间多有合作;第三,当前研究热点集中于韵律语法方面;第四,研究内容具有跨学科性、跨方向
期刊
摘 要:通过解读国际阅读测评项目ePIRLS2016的在线阅读文本与试题,从文本呈现形式、内容和环境等方面分析了在线阅读的特征。在移动终端上展开在线与离线两种阅读形式的对比测试,通过比较二者阅读成绩,观察在线阅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检索界面中选择链接、下拉菜单对阅读绩效具有负向影响,弹窗、图片等具有正向影响,而网络环境并不存在明显干扰。总体来看,对信息性短文本来说,在线阅读绩效与离线阅读并不存在明
期刊
摘 要:通过对自建语料库进行计算,分析《骆驼祥子》中汉语“连词+能+动词”结构的语义韵倾向,阐述葛浩文和施晓菁两位译者对该结构的语义韵翻译策略,并从涉身性角度探究译者翻译差异背后的原因。统计发现,该结构总体呈积极语义韵,在大部分情况下两位译者都成功再现了原文的语义韵,都采用了构建相似类联接、句式转换、删减法等方法。同时,两位译者的翻译策略也有所不同,葛浩文多采用句式转换法,而施晓菁则多使用构建相似
期刊
摘 要:副词“好生”既可以表示程度,又可以表示情状方式。《现代汉语词典》已收录该词,却没有标明它的两种功能。因此,探究这两种功能的演变路径,准确区分这二者的不同的用法,便于了解词语之间的分工关系,同时也为词典的编纂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好生”;句法;语义;对比  程度副词“好生”在BCC语料库中有大量用例,但是学界对其关注较少。通过对语料的分析,可以发现,它不仅出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