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井山国家森林公园林相改造探讨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one888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对安徽天井山国家森林公园林相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公园现有林相存在结构单一、季相单调等问题,提出了优先采用乡土树种、采取补植补播等改造措施,以使林相逐步过渡到具有地域特色、生态系统稳定的地带性自然植被森林景观。
  关键词:天井山森林公园;林相改造;措施
  中图分类号 S7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2-0060-03
  森林公园是以森林为主体,具地形地貌特征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为人们提供旅游度假、休闲疗养等服务的区域,其以森林景观为观赏主体,有别于自然保护区、城市公园和风景名胜区[1]。林相即森林的外形,包含森林景观外貌、林分层次、生物多样性、郁闭度及森林健康状况等森林生态系统内容。研究表明,人们对森林的美感主要通过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获得,以视觉的感知权重最大[2]。因此,对森林公园中主要构景要素的林相进行改造具有重要意义。
  1 公园概况
  安徽天井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无为市境内,1992年原林业部以国有周家大山林场为基础批准建立,地理坐标117°34′10″~117°38′50″E、31°13′30″~31°15′60″N,距无为市区40km,总面积1200hm2,因山顶有1口天井终年不枯不溢而得名。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日照充分。丘陵地貌,地带性土壤类型黄棕壤,地带性植被为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乔木和灌木共42科234种。林海葱郁,山谷纵横,奇峰、洞穴、泉水、植被等地文、水文、生物等景观资源丰富。
  2 林相现状
  国有周家大山林场于1958年建立,在“以营林为基础”原则指导下,通过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森林覆盖率达94.6%,形成了天井山国家森林公园基本的森林景观,主要有针叶纯林、落叶阔叶纯林和针阔混交林、竹林、经济林等5种林相类型(表1)。落叶阔叶混交林建群树种为黄檀、枫香、朴树、栎类等共建种(偶见石栎、青冈等常绿树种),灌木树种有杜鹃、黄荆、野山楂、檵木、毛栗等,灌草层覆盖度高;针阔混交林中,针叶树种为马尾松,阔叶树种以枫香、麻栎等落叶阔叶树种为主,下层伴生少量椤木石楠、香樟等常绿阔叶树种,灌草种类较丰富,但阔叶树种类偏少、数量不足;针叶纯林建群树种为人工栽培的马尾松、杉木、国外松,由于栽培密度大、林分郁闭早,纯林内几乎无其他树种出现;竹林为毛竹纯林,林内有朴树、枫香等零星阔叶树种分布;经济林为薄壳山核桃及少量茶叶,其中薄壳山核桃林龄5年,初植密度330株/hm2,林地裸露。
  2.1 落叶阔叶混交林 天井山公园现有的落叶阔叶混交林是天然或次生的典型北亚热带地带性植被,以落叶阔叶树种为主,耐寒性常绿阔叶仅见石栎、青冈、苦槠等少量树种[3]。这种地带性森林植被是自然选择、物种演替的结果,具备自我更新、自我调适能力,生态系统稳定、抗逆性强,已经形成了独特的种群组成、群落外貌、层次结构和季相特征。这类林相类型应以保护为主,人工干扰常产生负面影响[4]。
  2.2 针阔混交林 针阔混交林是介于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之间的过渡性类型。公园现有针阔混交林中马尾松占主体地位,为第一优势种,阔叶树种类较少、多度较小。但马尾松作为强阳性树种,林内的低光照使其自然更新难以发生,种群优势呈衰退趋势,给阳性、中性或耐阴性阔叶树种的生长更新提供了条件[5-7]。松材线虫病和自然灾害造成的枯损,使以马尾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向以阔叶树为主的针阔混交林的演替进一步加速。因此,人工辅助增加阔叶树种类、数量是改造公园现有针阔混交林林相的方向。
  2.3 针叶纯林 针叶纯林主要有马尾松、国外松、杉木3种人工纯林,原作为速生丰产林培育。用材林注重林分同质化的经营方式,与森林公园追求林相内涵多样化的定位不相符合,大面积的人工针叶纯林是公园林相改造的重点。遵循森林演替的自然规律,对针叶纯林应以引入阔叶树种为主要方法,“抽针补阔”,使其逐步过渡到针阔混交林。此外,本区为杉木分布北缘地带,现有杉木林过熟老化、秃顶断梢严重,林相残破有碍观瞻,更应加大疏伐、间伐强度和补阔更新力度[8]。
  2.4 竹林 毛竹纯林是单层林结构,引入常绿、落叶阔叶伴生树种形成竹阔混交复层林,其林下植被多样,林相丰富,能显著增加抗逆性和稳定性[9]。生产中,林农有栽种泡桐诱集红头芫青控制竹蝗危害的实践。
  2.5 经济林 薄壳山核桃林郁闭前林地裸露,可套种桃树或茶叶等,建成休闲采摘园;现有茶园可稀植阔叶乔木,既能适度遮荫提高茶叶品质,又能形成独特的田园风光。
  3 存在的问题
  3.1 林相效应单一 作为用材林培育的松、杉类针叶纯林及作为经济林培育的薄壳山核桃林均为单层林,生物多样性不足、病虫害多、生态群落不稳定,林内树种一致、直径相似、林分结构简单、林相单一,没有体现地带性森林植被特色,观赏价值不高。
  3.2 季相效应单调 森林群落因季节更替而呈现不同色彩和物候的季相变化,森林公园应能提供“春季山花烂漫、夏季苍翠欲滴、秋季万山红遍、冬季落木如睡”的季相景观。目前,天井山国家森林公园内除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季相变化较丰富外,其针叶纯林四季常绿不变,虽有苍山如海的视觉冲击,但色彩单一也让游客易产生视觉疲劳。
  4 林相改造
  以乡土树种为主,采用工程造林的方法,逐步改造单一林分林相,营造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季相变化丰富的近自然森林景观,是森林公园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核心任务之一[10]。据调查,本区能显著改变林相、成为优势(共优)种的优良鄉土树种有枫香、化香、黄连木、乌桕、楸树、银杏、光皮桦、檫木、朴树、苦槠、青冈、麻栎等50余种,林相改造时树种选择余地大。
  4.1 改造原则   4.1.1 保护优先 坚持保护和利用现有森林植被为主、人工改造为辅的原则。在现有林相结构、形态、色彩的基础上,通过景观规划和工程造林的方式,逐步形成多样且富有变化的、健康稳定的森林公园生态系统。
  4.1.2 适地适树 坚持乡土树种为主、引进树种为辅的原则。根据公园山场立地条件、土壤状况,结合公园功能区规划,通过人工造林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方式,适地适树,形成建群种突出、优势种明显、乔灌层复合的典型地带性林相景观。
  4.1.3 分步实施 坚持规划先导、逐步推进的原则。根据《安徽天井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2016—2025)》[11],空间上,核心景观区及周边、通达核心景观区道路两侧可視范围内林相先行改造;类型上,衰退杉木林、松类针叶纯林林相先行改造;生态保育区、其他林相类型长期规划、分步实施。
  4.2 改造措施
  4.2.1 补植 针叶纯林应小块状、窄带状间伐,以林下造林的方式人工促进更新,衰退杉木林更新强度可加大;针阔混交林应“抽针补阔”,增加阔叶树种类和数量。通过补植补播中性或耐阴、常绿或落叶、香花或彩叶乡土树种,突出地域特色。景点、景区道路两侧可采用大规格苗木全冠造林,适度加快林相改造步伐。
  4.2.2 封育 采用封山育林措施改造林相,具有投资较少、见效较快的优点。研究表明,长期封山育林后,原有森林群落向天然林转化的趋势十分明显[12],而这正符合森林公园林相改造的目标。对生态保育区和高山远山区采取全封或半封方式,辅以点状或团状疏伐透光、人工补植补播目的树种、割灌除草抚育等措施,形成树种多样、层次丰富的森林景观。
  4.2.3 抚育 实行卫生伐,清除雪压风折木、松材线虫病枯死木,清理林下过密、易产生火灾隐患、影响目的树种生长的杂灌木;实行透视伐和整形伐,借助对景、透景等园林造景手法,对景区周边和旅游道路两侧林分,合理修枝整形,疏伐部分林木,增加透视度,营造成风景林。林下可栽种化香、彩叶灌木花草,安置休憩设施,增加游客逗留时间和舒适度。
  5 结语
  森林公园林相改造是一项科学的、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用材林培育的人工林,其林分结构单调、缺乏季相变化,需要加以林相改造。针叶纯林的阔叶化改造是安徽天井山森林公园林相改造的重点。通过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等经营技术,补植和增加优良乡土树种,逐步形成异龄、复层的针阔混交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达到能体现地带性森林景观风貌、特色鲜明、色彩丰富、生态系统健康稳定的林相改造目的。
  参考文献
  [1]许大为,叶振启.森林公园概念的探讨[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6,24(6):90-93.
  [2]陈鑫峰,王雁.森林美剖析—主论森林植物的形式美[J].林业科学,2001,37(2):122-130.
  [3]沈显生.从地带性植物群落生活型谱讨论安徽植被带的划分[J].安徽大学学报,1999,23(3):103-108.
  [4]左政,郑小贤.不同干扰等级下常绿阔叶次生林林分结构及树种多样性[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9,36(1):21-30.
  [5]张坤洪,梁远楠,杨俊伟,等.西江中下游针阔混交林优势种群的结构及分布格局研究[J].广东林业科技,2009,25(04):1-6.
  [6]程仲辉.马尾松人工纯林林分改造问题的探讨[J].福建林业科技,1997,24(4):69-71.
  [7]陈盛祥.马尾松针阔混交林中马尾松林分结构规律的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23(04):24-28.
  [8]周围,陈亮明.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杉木人工林景观改造对策[J].福建林业科技,2010,37(04):137-139.
  [9]周亚琦,董杰.竹阔混交林研究进展与展望[J].林业资源管理,2016,3:145-150.
  [10]张现武,李明华.佘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景观资源改造探讨[J].亚热带水土保持,2014,26(2):18-20.
  [11]马永春,杨道光.安徽天井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2016—2025)[R].安徽省林业调查规划院,2016.
  [12]费世民,彭镇华,周金星,等.我国封山育林研究进展[J].世界林业经济研究,2004,17(5):29-33.
  (责编:徐世红)
其他文献
摘 要:2020年6—12月,采用“2+X”设计,进行了秋延后大棚辣椒优化施肥试验。结果表明,阜南县栽培秋延后大棚辣椒,在每hm2基施P2O5 225kg、硼砂15kg、硫酸锌30kg下,以每hm2配施纯氮(N)450~585kg和K2O 450kg,且N肥的50%和钾肥的70%作基肥施用,留20%的N肥和30%的钾肥,于辣椒开花前追施,30%的N肥于辣椒坐果期追施,辣椒的产量与平均单果重量最高。
摘 要:该文对河南地区露地草莓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培养草莓壮苗、科学合理的整地施肥以及草莓定植后田间管理等技术要点,旨在为河南地区露地草莓生产提供技术支撑,确保露地草莓生产优质高产。  关键词:草莓;露地;效益分析;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2-0045-04  Benefit Analysis and High Eff
摘 要:2018—2020年在安徽省3个试验点开展麻纤维膜水稻育秧及机插秧技术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麻纤维膜水稻育秧可有效降低水稻育秧成本393.15~445.20元/hm2,减少机插秧漏插率2.1个百分点;同时,麻纤维膜育秧可促进秧苗根系发育,有壮苗盘结好的优势,机插后秧苗可早返青、早分蘖1~2d,增加水稻有效穗数10.02万穗/hm2,提高结实率2.62%,进而提高水稻产量6.034%,综合节
摘 要:‘夏威夷2000’百香果是由美国夏威夷引进的紫红色百香果中筛选出的优良品种,2016年在永泰县大洋镇旗杆村进行了引种试验,其结果期较长,各性状表现良好,平均单果重90.7g,平均产量27225kg/hm2,VC含量19.7mg/100g,总糖10.3%,总酸27.7g/kg,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7.1%,营养丰富,发展前景好。该文通过引种研究,对‘夏威夷2000’百香果高优栽培技术进行了
摘 要:針对南雄晒黄烟种植现状与开发利用情况,该文介绍了南雄晒黄烟的种植情况、内在质量、工业利用以及栽培调制技术,阐述了南雄晒黄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生产流通无序、栽培调制技术粗放、抗自然风险能力弱、科研投入与工业利用研究不足等问题,并从制定分级与收购标准、提高晒黄烟生产的规模化与标准化、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深化晒黄烟工业应用研究等方面提出了南雄晒黄烟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南雄晒黄烟;质量;栽培调制;
摘 要:运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从文献增长、引用、分布、来源、基金资助、作者与文献数量等方面对2000年以来我国茶产业研究现状进行统计分析,以揭示该主题研究的发展轨迹、研究热点。结果显示:我国茶产业研究文献总体增长趋势较过去明显,2019年以后文献数量的增长势头有所回落;该研究的社科类行业指导类研究占比较大,茶产业的加工、茶叶生产技术、创新等科技方面则略显偏弱;陈宗懋、陈历清、管曦、江用文、姜含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