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融资难不只是中小企业自身存在问题,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机制也存在不足。发挥大型银行资源、人力和网点等优势,借鉴一些小型城市银行的成功做法,结合今年银监会提出的“六项机制建设”,我们可以从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尽职的免责机制、高效的审批机制、恶意违约惩罚机制、风险评价体系创新、业务导向创新等方面进行探索。
关键词:中小企业 金融服务 创新
当前在我国,中小企业对GDP的贡献超过了60%,提供了80%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吸纳了70%以上的农村转移劳动力。但在中小企业发展的道路上,融资难一直是一个最大的难题。本文围绕提高并创新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机制方面做些探讨。
一、融资难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基本问题
国内外复杂而不确定的环境使我国中小企业面临更多困难和挑战。
(一)为转变发展方式,国家出台节能减排的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必将淘汰一批落后产能,正面冲击了高耗能、高污染的中小企业,对其产业选择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2010年5月至今,我国CPI连续突破3、4、5、6%,年均将超4%。通胀使企业原材料价格上涨比较明显,而且有的价格涨跌幅度过大,加大了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如棉花,国内今年3月份达到最高值,每吨6万元,而到6月份又降到每吨2.4万元,和去年年末比每吨下降3400多元。此外,煤、电等能源资源价格也上涨,企业正常运转成本也在加大。
(三)信贷政策由危机时期的宽松回归紧缩,自2010年1月连续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今年年内6次加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使大型、中小企业同样面临融资需求满足率有所下降。加息使中小企业贷款利率上浮提高,同时,通过民间借贷的利率也在上升,企业整个融资成本上升。
(四)今年以来,美国、欧洲、日本、中东、北非等海外市场动荡,国内市场也由于多重因素叠加的影响,使一些中小企业的利润空间收窄,生产经营压力相对加大。
(五)针对2009年年初就已出现并延续至今的“招工难”,今年全国普遍要求调高最低工资标准,企业用工成本上涨。
针对以上5种情形,国家通过财政、税收、金融及政策等多方面给予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缓解了中小企业原材料上涨、用工成本上升、产业转型等问题。尤其在金融方面,不断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增加中小企业贷款总量。到今年6月末,全部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为20.1万亿元,同比增长18.2%。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融资难成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问题。
二、商业银行服务机制上存在的问题
中小企业没有抵押物、没有账务报表、没有管理,这是它的特点。融资难,不仅中小企业自身存在问题,更是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机制存在不足。
(一)审批流程繁杂
国有商业银行普遍上收了信贷决定权,县支行除了低风险业务外基本上没有信贷决定权。而上级银行对所贷款的企业不了解或了解得不透彻,在企业贷款条件的认定上与下级行存在意见不对称现象,反复要求补报有关材料。且整个审批流程涉及前台、中台、后台多个部门层层把关,耗时较长,程序繁杂,一笔贷款需要审查1个月、3个月,地域偏远者行程远、交通不便,耗时耗力更长更多。这显然与中小企业贷款需求时间紧、频率高、周转快存在很大矛盾。
(二)信用评估硬性指标过多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推行的中小企业信用评估办法,存在一些不足。一是着重企业经营规模,并未把还贷能力、发展前景等考虑进去,所以中小企业即使经营效益好也难以评到A级以上的信用等级。二是财务量化指标占比过大。由于我国银行风险评估技术还不够完善,信用评估重点放在了财务量化指标上,这使银行很有可能会因为企业财务报表不规范、资料不全、信息不好掌握等原因,拒绝其贷款的要求。而资金的真实用途,是否有虚假报表等方面,银行却并不能很好把控。三是抵押担保能力指标要求过高。银行的目的是能够以最有效的方式最低限度地降低风险,抵押是降低风险的一种方法。而抵押物并不能完完全全地规避风险。银行看重了物的抵押,并没研究方式的创新,中小企业尤其是农牧民因达不到银行所要求的担保要求,很多时候被拒之门外。
(三)激励机制没跟上
大企业大项目的贷款管理成本较低,规模效益明显。而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一是利润空间不大;二是中小企业千家万户,相对比较分散,更有甚者坐落于偏远地区,管理成本比较高。所以,大型银行只是从市场开发的角度做一些,并没有做大,更没有激励员工去中小企业。很多大型银行信贷人员一般坐等客户,而不积极主动寻找客户。对做不做、做得好与坏更没有明确的褒奖,中小企业的信贷总被漠视。
三、创新服务机制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发挥大型银行资源、人力和网点等优势,借鉴一些小型城市银行的成功做法,结合今年在“中小企业融资难国际论坛”上国家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提出的6项机制建设,我们可以积极探索新形势和新条件下更好地支持中小企业的手段方式和途径,把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精细化。
(一)补建激励机制
做小企业金融服务的信贷人员、管理人员要用特殊的激励机制,使他们能够不怕麻烦尽可能地去做小企业的沟通、调研和风险评估,为小企业提供更贴身、更好的金融服务。如补助交通费用、食宿费用,对成功事例进行奖励制度等。
(二)形成尽职的免责机制
过去很多银行的信贷人员不愿去小企业贷款,除了没有很充分的有差别的激励机制外,担心的是贷款出了问题变成坏帐,就要追究责任,甚至要被追究终身责任。而做大企业大项目的贷款即使发生了不良变成了坏帐,相对来讲没有更多的追究信贷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责任。因此,只要信贷人员按信贷的规则、程序认真进行了贷款的调查、审查,科学地掌握了客户必要的信息,尽职努力了,那么即使发生了不良变成了坏帐,也不应追究责任。只有消除信贷人员的后顾之忧,才能愿意去做小企业的金融服务。
(三)审批机制创新
商业银行必须转变管理机制,调整管理流程,简化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环节,建立高效的审批机制,才能够适应小企业的金融服务要求。目前有的银行建立了信贷工厂,专门负责小企业贷款的批量审批,信誉好的客户一天就能拿到贷款,一般的3-7天可以拿到贷款。
(四)恶意违约惩罚机制探索
对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可持续发展,不可能完全建立在担保抵押的基础上,关键要建立在信誉的基础之上。金融危机的实质是信用危机,所以对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改善,小企业和银行金融双赢机制的建立,在根本上要靠双方的互信和良好信用文化、信用制度、信用纪律的建立。对那些守信用、有良好信用记录的企业,就要作为可信的贸易伙伴来加速对它们贷款的审批效率;而对那些恶意违约、不讲信用、逃避银行债务的企业必须有一个严厉的惩罚机制。只有这样,企业和银行之间才能真正建立互信,才能共同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五)风险评价体系创新
小企业贷款难,难不在企业而是难在银行自身,是想不想贷、敢不敢贷、会不会贷的问题。包商银行在这些年的发展中一直提倡“没有不还款的客户,只有做不好的银行”这一理念。不企图改变中小企业,而着力改变银行做法,积极主动为客户服务。目前日放款量70笔,不良率保持在2‰-4‰左右。泰隆银行员工的40%客户经理通过面对面、背靠背了解企业的 “三表”(电表、水表、海关报表)、“三品”(人品、产品、抵押品),做到眼见为实,知根知底。
(六)业务导向创新
渣打银行是最早入住中国的外资银行,它信奉与企业共同成长。在成长初期提供无抵押的小额贷款;在发展的中期,提供流动资金的融资;在企业成熟期,提供投资服务,帮助企业扩展业务。利用国际网络拓展国际的贸易通道,今年渣打银行联系阿联酋、马来西亚、韩国等国企业到中国广州、苏州等地投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业务导向方面几乎没有尝试,渣打银行的做法值得参考。
参考文献:
[1]中小企业融资难国际论坛,2011.
[2]2011年上半年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数据.
[3]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有关访谈,2011(8).
[4]程剑鸣,孙晓玲.中小企业融资[M],清华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中小企业 金融服务 创新
当前在我国,中小企业对GDP的贡献超过了60%,提供了80%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吸纳了70%以上的农村转移劳动力。但在中小企业发展的道路上,融资难一直是一个最大的难题。本文围绕提高并创新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机制方面做些探讨。
一、融资难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基本问题
国内外复杂而不确定的环境使我国中小企业面临更多困难和挑战。
(一)为转变发展方式,国家出台节能减排的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必将淘汰一批落后产能,正面冲击了高耗能、高污染的中小企业,对其产业选择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2010年5月至今,我国CPI连续突破3、4、5、6%,年均将超4%。通胀使企业原材料价格上涨比较明显,而且有的价格涨跌幅度过大,加大了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如棉花,国内今年3月份达到最高值,每吨6万元,而到6月份又降到每吨2.4万元,和去年年末比每吨下降3400多元。此外,煤、电等能源资源价格也上涨,企业正常运转成本也在加大。
(三)信贷政策由危机时期的宽松回归紧缩,自2010年1月连续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今年年内6次加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使大型、中小企业同样面临融资需求满足率有所下降。加息使中小企业贷款利率上浮提高,同时,通过民间借贷的利率也在上升,企业整个融资成本上升。
(四)今年以来,美国、欧洲、日本、中东、北非等海外市场动荡,国内市场也由于多重因素叠加的影响,使一些中小企业的利润空间收窄,生产经营压力相对加大。
(五)针对2009年年初就已出现并延续至今的“招工难”,今年全国普遍要求调高最低工资标准,企业用工成本上涨。
针对以上5种情形,国家通过财政、税收、金融及政策等多方面给予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缓解了中小企业原材料上涨、用工成本上升、产业转型等问题。尤其在金融方面,不断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增加中小企业贷款总量。到今年6月末,全部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为20.1万亿元,同比增长18.2%。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融资难成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问题。
二、商业银行服务机制上存在的问题
中小企业没有抵押物、没有账务报表、没有管理,这是它的特点。融资难,不仅中小企业自身存在问题,更是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机制存在不足。
(一)审批流程繁杂
国有商业银行普遍上收了信贷决定权,县支行除了低风险业务外基本上没有信贷决定权。而上级银行对所贷款的企业不了解或了解得不透彻,在企业贷款条件的认定上与下级行存在意见不对称现象,反复要求补报有关材料。且整个审批流程涉及前台、中台、后台多个部门层层把关,耗时较长,程序繁杂,一笔贷款需要审查1个月、3个月,地域偏远者行程远、交通不便,耗时耗力更长更多。这显然与中小企业贷款需求时间紧、频率高、周转快存在很大矛盾。
(二)信用评估硬性指标过多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推行的中小企业信用评估办法,存在一些不足。一是着重企业经营规模,并未把还贷能力、发展前景等考虑进去,所以中小企业即使经营效益好也难以评到A级以上的信用等级。二是财务量化指标占比过大。由于我国银行风险评估技术还不够完善,信用评估重点放在了财务量化指标上,这使银行很有可能会因为企业财务报表不规范、资料不全、信息不好掌握等原因,拒绝其贷款的要求。而资金的真实用途,是否有虚假报表等方面,银行却并不能很好把控。三是抵押担保能力指标要求过高。银行的目的是能够以最有效的方式最低限度地降低风险,抵押是降低风险的一种方法。而抵押物并不能完完全全地规避风险。银行看重了物的抵押,并没研究方式的创新,中小企业尤其是农牧民因达不到银行所要求的担保要求,很多时候被拒之门外。
(三)激励机制没跟上
大企业大项目的贷款管理成本较低,规模效益明显。而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一是利润空间不大;二是中小企业千家万户,相对比较分散,更有甚者坐落于偏远地区,管理成本比较高。所以,大型银行只是从市场开发的角度做一些,并没有做大,更没有激励员工去中小企业。很多大型银行信贷人员一般坐等客户,而不积极主动寻找客户。对做不做、做得好与坏更没有明确的褒奖,中小企业的信贷总被漠视。
三、创新服务机制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发挥大型银行资源、人力和网点等优势,借鉴一些小型城市银行的成功做法,结合今年在“中小企业融资难国际论坛”上国家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提出的6项机制建设,我们可以积极探索新形势和新条件下更好地支持中小企业的手段方式和途径,把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精细化。
(一)补建激励机制
做小企业金融服务的信贷人员、管理人员要用特殊的激励机制,使他们能够不怕麻烦尽可能地去做小企业的沟通、调研和风险评估,为小企业提供更贴身、更好的金融服务。如补助交通费用、食宿费用,对成功事例进行奖励制度等。
(二)形成尽职的免责机制
过去很多银行的信贷人员不愿去小企业贷款,除了没有很充分的有差别的激励机制外,担心的是贷款出了问题变成坏帐,就要追究责任,甚至要被追究终身责任。而做大企业大项目的贷款即使发生了不良变成了坏帐,相对来讲没有更多的追究信贷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责任。因此,只要信贷人员按信贷的规则、程序认真进行了贷款的调查、审查,科学地掌握了客户必要的信息,尽职努力了,那么即使发生了不良变成了坏帐,也不应追究责任。只有消除信贷人员的后顾之忧,才能愿意去做小企业的金融服务。
(三)审批机制创新
商业银行必须转变管理机制,调整管理流程,简化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环节,建立高效的审批机制,才能够适应小企业的金融服务要求。目前有的银行建立了信贷工厂,专门负责小企业贷款的批量审批,信誉好的客户一天就能拿到贷款,一般的3-7天可以拿到贷款。
(四)恶意违约惩罚机制探索
对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可持续发展,不可能完全建立在担保抵押的基础上,关键要建立在信誉的基础之上。金融危机的实质是信用危机,所以对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改善,小企业和银行金融双赢机制的建立,在根本上要靠双方的互信和良好信用文化、信用制度、信用纪律的建立。对那些守信用、有良好信用记录的企业,就要作为可信的贸易伙伴来加速对它们贷款的审批效率;而对那些恶意违约、不讲信用、逃避银行债务的企业必须有一个严厉的惩罚机制。只有这样,企业和银行之间才能真正建立互信,才能共同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五)风险评价体系创新
小企业贷款难,难不在企业而是难在银行自身,是想不想贷、敢不敢贷、会不会贷的问题。包商银行在这些年的发展中一直提倡“没有不还款的客户,只有做不好的银行”这一理念。不企图改变中小企业,而着力改变银行做法,积极主动为客户服务。目前日放款量70笔,不良率保持在2‰-4‰左右。泰隆银行员工的40%客户经理通过面对面、背靠背了解企业的 “三表”(电表、水表、海关报表)、“三品”(人品、产品、抵押品),做到眼见为实,知根知底。
(六)业务导向创新
渣打银行是最早入住中国的外资银行,它信奉与企业共同成长。在成长初期提供无抵押的小额贷款;在发展的中期,提供流动资金的融资;在企业成熟期,提供投资服务,帮助企业扩展业务。利用国际网络拓展国际的贸易通道,今年渣打银行联系阿联酋、马来西亚、韩国等国企业到中国广州、苏州等地投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业务导向方面几乎没有尝试,渣打银行的做法值得参考。
参考文献:
[1]中小企业融资难国际论坛,2011.
[2]2011年上半年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数据.
[3]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有关访谈,2011(8).
[4]程剑鸣,孙晓玲.中小企业融资[M],清华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