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肿瘤“断粮”的逆转法

来源 :祝您健康·养生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hl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访专家




  王建六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妇产科主任、教研室主任。兼任国际妇科癌症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常委等。临床工作主要侧重于妇科肿瘤、盆底疾病和生殖系统整复。擅长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等。
  门诊时间:周四上午
  2003年百变歌后梅艳芳因宫颈癌永辞于世,年仅40岁,令人扼腕叹息;2007年日本一代歌姬坂井泉水因宫颈癌去世,享年40岁;2013年因主演海岩剧《舞者》而走红的27岁女演员宋汶霏因子宫内膜癌逝世……据2019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恶性肿瘤每年新发病例数约为 392.9万例,死亡约为 233.8万,平均每天超过 1万人确诊为癌症,每分钟 7.5人确诊为癌症,每年保持约 3.9%的增幅。其中妇科肿瘤始终是威胁女性健康的主要杀手,而且发病越来越呈现年轻化趋势。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王建六副院长告诉我们,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是妇科三大常见恶性肿瘤,在这三大妇科恶性肿瘤中,子宫内膜癌是有机会可以通过吃药的方式来逆转的。为什么通过药物就可以实现逆转呢?子宫内膜癌又是如何发生的?如何通过白带异常来发现一些常见的妇科疾病呢?

日益高发的妇科癌症——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是什么?其实子宫内膜癌是指原发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其中多数为起源于内膜腺体的腺癌,称子宫内膜腺癌。子宫内膜癌为女性生殖道常见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占女性全身恶性肿瘤 7%,占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 20%~30%,多见于老年女性,多数患者诊断时病变局限于子宫,故预后较好。
  但近年来,子宫内膜癌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每年有接近20万的新发病例。在我国,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亦逐年升高,目前仅次于宫颈癌,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第二位。
  子宫内膜癌有以下几个特点:
  1.只会盯上女性:因为子宫是女性特有的生理结构。
  2.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其中75%发生于50岁以上的女性。
  3.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三联征:相关研究数据表明BMI指数大于35的人群患该癌风险是BMI指数小于24人群的4倍,BMI指数大于40的人群患该癌风险是BMI指数小于24人群的6倍,而糖尿病患者发生该癌症风险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4倍,高血压人群患该癌症风险为无高血压人群的1.6倍。
  王院长介绍,如果是50岁以上的绝经女性,又有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等问题,那么她患上子宫内膜癌的概率将会大大增加。

女性自带的“晴雨表”,帮助早期发现病灶


  子宫内膜癌主要是由于雌激素大量刺激子宮内膜,导致子宫内膜发生病变而产生的。子宫内膜癌发生的早期是有一些蛛丝马迹的,比如女性身体自带的“晴雨表”——白带会发生异常。
  1.白带异常
  王院长给大家介绍了七种临床常见的白带异常,分别与女性常见的妇科疾病及癌症有关。首先我们要知道,正常健康的白带是白色稀糊状或蛋清样的。
  如果出现以下异常,需要提高警惕了:
  【透明黏性】考虑卵巢功能失调、阴道腺病或宫颈高分化腺癌等疾病的可能。
  【灰黄色或黄白色泡沫状稀薄状】为滴虫阴道炎的特征(可伴外阴瘙痒)。
  【凝乳块状或豆腐渣样】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特征(常伴严重外阴瘙痒或灼痛)。
  【灰白色均质样(有鱼腥味)】常见于细菌性阴道病,伴外阴轻度瘙痒。
  上面四种白带表现,都属于良性妇科疾病,积极就诊即可治愈;而脓性、血性和水样的白带和癌症相关。



  【脓性】白带色黄或黄绿、黏稠,多有臭味,一般为细菌感染所致,可见于淋病奈瑟菌阴道炎、急性子宫颈炎及子宫颈管炎,阴道癌或子宫颈癌并发感染、宫腔积浓或阴道内异物残留等也可导致脓性白带。
  【血性】白带中混有血液,血量多少不一则应考虑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宫颈息肉、宫颈炎或子宫黏膜下肌瘤等,但放置宫内节育器亦可引起血性白带,需要专业医生鉴别。另外,绝经后的女性出现血性白带,往往提示阴道有异常出血,可能与癌症相关。
  【水样】持续流出淘米水样白带且伴有奇臭多提示为晚期子宫颈癌、阴道癌或黏膜下肌瘤伴感染,间断性排出清澈、黄红色或红色水样白带则应考虑输卵管癌的可能。
  上述七种白带异常表现中,血性白带由子宫异常出血和白带混合后形成,是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表现。



  2.异常阴道出血   人体的第二张“晴雨表”为异常阴道出血,绝经人群多表现为不规则阴道出血,未绝经人群则可能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月经紊乱、月经间期出血等。专家告诉我们,年轻女性阴道异常出血可能提示内分泌紊乱,育龄女性异常出血提示可能出现内分泌紊乱或子宫病变,更年期女性异常出血提示可能出现卵巢功能衰退或子宫病变,绝经后女性异常出血提示可能出现子宫病变,且多为恶性肿瘤。
  3.下腹疼痛
  子宫内膜癌在早期的表现是异常出血,但到了晚期通常会出现另一个症状──下腹疼痛,这便是女性自身的最后一张“晴雨表”。
  专家告诉我们,当肿瘤周围的脏器侵犯到神经,就会引起肚脐以下下腹的疼痛。另外,子宫内膜的肿瘤一般长在盆腔中央,肿瘤的进展会影响到腰骶部的神经,也可以表现为腰骶部下坠感、酸胀感或疼痛感。

哪些人容易患子宫内膜癌


  目前,医学界认为子宫内膜癌可能有两种发病类型。一种是雌激素依赖型,占比为80%~90%。这种类型的患者年龄相对比较年轻,其发生可能是在无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长期作用下,发生子宫内膜增生症,甚至癌变。另一种是非雌激素依赖型,占比为10%~20%,发病年龄相对比较高,其发病与雌激素无明确关系。
  雌激素依赖型子宫内膜癌属于子宫内膜癌常见类型,其发生与雌激素相关。临床上常见于无排卵性疾病患者、分泌雌激素的卵巢肿瘤患者、长期服用雌激素的绝经后妇女以及长期服用他莫昔芬的妇女。患者通常较年轻,常伴有肥胖、高血压、糖尿病、不孕及绝经延迟。
  因此,围绝经期及绝经后、肥胖、有家族史、有子宫内膜增生病史、未生育、长期应用激素治疗、乳腺癌术后长期应用他莫昔芬、长期处于较大精神压力下及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女性也比其他人更容易患上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的高危人群


  1.围绝经期及绝经后的女性
  50~70岁的女性通常处于围绝经期或绝经后,体内激素水平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有些人体内的雌激素并没有随着年龄的增大而迅速下降,雌激素的持续作用就会刺激子宫内膜癌发生增生,增生达到一定程度就易发生癌变。
  这段时期,还有部分人的卵巢已经不产生雌激素,但是体内的脂肪细胞仍然在产生雌激素,从而导致雌激素水平高于其他人,这种情况下雌激素仍然会刺激子宫内膜发生增生。
  2.肥胖者
  肥胖是造成子宫内膜癌的主要因素之一。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人调查发觉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平均体重比对比组高13%。专家指出,雌激素来源于卵巢和脂肪,肥胖者体内脂肪过多不仅增加了雌激素的产生和储存,致使过多的雌激素长期刺激子宫内膜增生,更容易发生癌变,而且也使雌酮合成增加,而雌酮合成增加被认为是子宫内膜癌的致癌因素。
  因此,如果发现自己的体重在不长的时间里连续的增长22千克,或超过正常体重的40%,那么就要积极进行体重的控制了。
  3.长期应用雌激素的患者
  除了内源性的雌激素外,外源性的雌激素(比如含有雌激素的食品、药品等)进入体内也可能会引起子宫内膜的病变。因此,生活中因为医疗或者是其他的一些原因,需要长期使用雌激素的人群也是患子宫内膜癌的高危人群,其危险程度与服用激素剂量的大小、服用时间有关。
  4.未育者
  受婚姻状况、经济压力等因素的影响,选择不育或晚育的女性日益增多。然而,专家提醒道,子宫内膜癌多发生于未产妇或不孕症患者。
  40岁以下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中66.4%为未产妇。未产妇比经产妇的子宫内膜癌发生率高三倍。因此,正常的孕产不仅对维持女性心理健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女性的生理健康也有重要意义。
  5.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可以增加患子宫内膜癌的概率。对糖尿病患者或糖耐量不正常者来说,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比正常人增加2.8倍,而子宮内膜癌患者中也有3%~17%同时是糖尿病患者。
  6.肥胖、糖尿病和高血压并存者
  由于肥胖、糖尿病和高血压可并存于子宫内膜癌患者,因此常称此为子宫内膜癌的三联症。患有此三种疾病的中老年妇女,其罹患内膜癌的风险将大大增加,应当引起警惕。

用一种药逆转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的发病越来越年轻化,很多年轻女性没有生孩子就得了子宫内膜癌,如果采取常规的治疗手段,需要把整个子宫切除,那么这些年轻的女性将永久丧失生育的能力。即便是没有生育要求的女性,切除子宫对身体也有极大的创伤,还可能出现并发症。
  而通过一种药物治疗,可以不切除子宫,还能控制住肿瘤,甚至治愈。这种药物治疗又被称为“激素治疗”,使用的便是可与雌激素拮抗的孕激素。专家告诉我们,超量的雌激素就是子宫内膜癌的“粮食”,但孕激素可拮抗雌激素,抑制雌激素的分泌,这一过程相当于给肿瘤“断粮”,从而实现疾病的逆转和治愈。
  目前一般主张单独应用大剂量孕激素,应用时间不应少于1~2年。专家告诉我们,大剂量孕激素在肿瘤组织孕激素受体阳性者中效果较好,有效率可达80%。对于孕激素受体阴性者可加用三苯氧胺,逆转受体阴性情况,提高治疗效果。
  但并不是所有的子宫内膜癌患者都能用孕激素来治疗,必须全部符合以下几个条件才可以:
  1.肿瘤尚属早期,只停留在内膜层面。
  2.临床判断为不高危的高分化内膜癌。
  3.希望保留生育能力的子宫内膜癌患者。
  4.可行保守性手术的患者,可以联合大剂量孕激素保留卵巢功能。
  5.无肝肾功能不全、严重心功能不全、血栓、脑膜瘤、药物过敏史等问题。
  6.无精神心理异常等问题。
  【专家提醒】具体的治疗方案,谨遵医嘱。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子宫内膜癌


  在日常饮食上,有什么预防子宫内膜癌的好方法呢?
  研究证实,每天进食400克的蔬菜和水果,可使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降低30%~40%,背后的原因是合理的蔬菜和水果摄入可以控制体重,纠正糖代谢紊乱。
  此外,茶和咖啡也有助于降低子宫内膜癌的风险,但是也要注意适量。
  豆制品也是预防子宫内膜癌的上好食材,因为其含有具有雌激素样作用的大豆异黄酮,属于天然的雌激素,有双向调节的作用,我们机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偏低时它可以起到有效的补充作用,雌激素水平偏高时它又会起到拮抗作用,并且大豆中大豆异黄酮的含量并不高,因此摄入较多的情况下也不会对内膜造成太大伤害。
  (编辑    杨小龙)
其他文献
专家介绍  李 涛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副院长,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普外科常务副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大学杰出中青年学者。兼任山东省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肝癌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肝脏外科医师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学会普外分会手术学组副组长等。擅长肝脏、胆道、胰腺、脾脏相关疾病的腹腔镜微创手术及综合治疗。  门诊时间:周
期刊
根据德国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在今年8月达成的协议,德国从当地时间10月11日起正式取消全面免费的新冠病毒快速测试。除了包括儿童和特殊疾病患者在内未获疫苗接种的人群,以及在养老机构、医院、学校或工作场所工作的人群之外,普通民众进行新冠病毒快速测试均需要自己承担费用。  德国联邦卫生部部长施潘表示,此举措是为了“维护对纳税人的公平”。他指出,现在德国新冠疫苗储备充足,大部分人都可以接种疫苗,各联邦州也呼
期刊
扬州的发展与扬州运河的发展密切相关,运河哺育了扬州,是扬州的“根”,而水是运河的“魂”,不仅要有水量,良好的水质也是必须的。古运河扬州段(城区)从瓜洲至湾头全段长29.3km,周边住宅区比较多,还有不少工业企业和部分农田。古运河邗江河叉口南断面位于古运河三汉河以南,在瓜州闸上游4.5km处,瓜洲运河水流常年由北向南,经瓜洲闸入江,其水质断面属于江苏省省考核断面。断面为扬州主城区西区水系(古运河-仪扬河)进入长江的主要断面,邗江河叉口南断面水质状况直接决定着进入长江水质好坏。河流断面的水质状况通常由上游来水
受访专家  于康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兼任国家营养标准委员会委员;国家健康促进与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临床营养杂志》副总编;《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副总编;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兼肿瘤营养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医学会营养分会副会长;北京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主任委员等。擅长肥胖症、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及痛风、肾脏疾病
期刊
受访专家  葛凤麟  主任医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葛氏捏筋拍打疗法”第四代传人,北京市名老中医。擅长以捏筋手法治疗腰椎间盘脱出、颈椎病;肩周炎及各种软组织扭挫 伤,以及各种骨折、关节脱位的手法整复。  门诊时间:周一、周三全天  葛少侠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葛氏捏筋拍打疗法”第五代代表性传人。葛氏第五代嫡长孙,受祖父葛长海教授亲传。擅长将葛氏特色手法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治疗多种筋骨关节疾病。
期刊
受访专家  谷世喆  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级名老中医,首都国医名师,原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院长。  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针灸推拿学院院长。 兼任中国针灸学会理事、中国针灸学会经络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针灸学会砭石与刮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高等中医院校针灸教育学会副理事长、世界针灸交流学会中医创新委员会会长、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保健养生学会副会长、
期刊
受访专家  王 辰  呼吸病学与危重症医学专家,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中日医院院长,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中日友好医院呼吸病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呼吸临床研究中心主任。  长期从事肺栓塞与肺动脉高压、呼吸衰竭与呼吸支持技术、新发呼吸道传染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烟草病学等领域的医教研工作。  苏 楠  中日友好医院呼吸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部主任医师,硕
期刊
流体自由面运动是自然界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与人类生存发展息息相关,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都有着重要价值。随着计算机性能的逐步提升和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的不断发展,数值模拟已经成为研究流体运动问题的重要方式之一。为实现更高精度和效率的模拟,一种新的网格技术——自适应网格方法(Adaptive Mesh Refinement,AMR)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基于开源的树型块结构自适应网格框架——Afivo(Adaptive Finite Vol
受访专家  王海隆  主任医师,中医内科学博士,中西医结合临床博士后,博士后合作导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风湿病科负责人。全国中医临床特色技术传承人才,美国梅奥诊所访问学者。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常委,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青年医师分会、白求恩医学专家委员会青年科学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对各种风湿免疫性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精准诊疗及关节软组织疼痛微创治疗有独到见解。擅治类风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