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通过调查研究与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对中长跑练习的反应心理主要有怕跑、厌跑、被动跑、主动跑这四种类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笔者把情感激发、情境激发、目标激发、转移激发、比赛激发、心理激发和游戏激发等方法贯穿于中长跑训练中,对转变学生心理起到了重要作用,使我校运动员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情感激发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轻松的训练环境,是培养中学生运动员训练兴趣的前提。运动员训练态度的好坏、训练热情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他们与教练的关系。教练对训练的浓厚兴趣,对运动员的热爱,能激发运动员相应的训练兴趣和热情,使运动员身心愉快、信心十足,训练气氛愉悦融洽、活泼轻松。教练应热爱、关心、鼓励运动员,真正把运动员当作训练的主人,尊重他们的人格,发现每一位运动员的“闪光点”,使他们得到尊重、爱护,而乐于训练,创造出轻松愉快的训练环境。
二、情境激发
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普遍娇气任性,所以要使运动员喜欢中长跑训练,教师首先要为运动员创设愉快的训练环境,使他们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让中长跑训练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愉快地投入训练当中,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训练效果。中学生运动员对丰富多彩的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能够敏锐地感知声音和形象,模仿力极强,凡事都想试一试,这为教练创设情境,激发运动员的训练兴趣提供了主观条件。
三、目标激发
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一个运动员的理想越远大,他的训练目的就越明确,克服困难的动力就越大。虽然中学生运动员富于理想,对未来充满希望,但是他们的理想具有较大的可变性。因此,教练可以适当地讲述我国优秀运动员的成长过程,告诉运动员好成绩是来之不易的,使他们明白要实现理想,就必须付出代价,帮助他们确定实现目标的决心,从而促使他们乐于训练。
四、转移激发
根据中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教师可以经常变换运动项目。如在耐力训练中,教师可以把长时间跑变为长时间骑自行车,因为这两项运动都是长时间的周期性运动项目,而且动作相似,都是以大小腿肌肉群用力为主的下肢屈伸运动。以长时间骑自行车代替长时间跑的训练,会让运动员产生新鲜感,于是训练就成了运动员满足好奇心的行为,这样运动员在练习中兴趣盎然,乐不知倦,从而较好地完成了这项训练任务。
五、比赛激发
比赛是训练的杠杆,而且比赛本身具有较高的评价性。心理学家对运动员在比赛条件下的心理过程变化研究资料证明:比赛中,运动员的肌肉活动、意志能力有了明显的增加,所以教练必须充分利用比赛本身的内驱力和运动员的好胜心、集体荣誉感等心理特点。除了正常的校运会等比赛之外,教师还可以每周组织一次小型的检查测验,融入更多的比赛。如耐力训练可以分组迎面接力或以跟随跑等比赛形式进行,以提高运动员的竞争意识,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训练成果及在实践中的运用效果。通过这种反馈信息,强化了运动员的训练动机,激发了他们的训练兴趣。当运动员看到了自己的进步,就能进一步产生参与的兴趣;如果运动员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就能激发他们克服缺点的决心。
六、游戏激发
游戏是运动员最感兴趣的活动之一,通过游戏进行训练,可以使训练变得轻松愉快,所以教师可以根据一定的训练目的和任务,适当地组织一些游戏活动。如在规定的时间和区域内,两人相互追拍,看谁拍击对方的次数多,不论你是拍者,还是被拍者,都处于奔跑状态。这样的活动使运动员在欢乐愉悦的气氛中发展了耐力素质,完成了预定的训练任务。
在执教的几年中,笔者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加强理论与专业技术的学习,虚心向前辈请教,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教学中,笔者努力使训练方法和手段更加合理,大大提高了中长跑技术及训练的水平。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右水中学)
一、情感激发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轻松的训练环境,是培养中学生运动员训练兴趣的前提。运动员训练态度的好坏、训练热情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他们与教练的关系。教练对训练的浓厚兴趣,对运动员的热爱,能激发运动员相应的训练兴趣和热情,使运动员身心愉快、信心十足,训练气氛愉悦融洽、活泼轻松。教练应热爱、关心、鼓励运动员,真正把运动员当作训练的主人,尊重他们的人格,发现每一位运动员的“闪光点”,使他们得到尊重、爱护,而乐于训练,创造出轻松愉快的训练环境。
二、情境激发
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普遍娇气任性,所以要使运动员喜欢中长跑训练,教师首先要为运动员创设愉快的训练环境,使他们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让中长跑训练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愉快地投入训练当中,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训练效果。中学生运动员对丰富多彩的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能够敏锐地感知声音和形象,模仿力极强,凡事都想试一试,这为教练创设情境,激发运动员的训练兴趣提供了主观条件。
三、目标激发
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一个运动员的理想越远大,他的训练目的就越明确,克服困难的动力就越大。虽然中学生运动员富于理想,对未来充满希望,但是他们的理想具有较大的可变性。因此,教练可以适当地讲述我国优秀运动员的成长过程,告诉运动员好成绩是来之不易的,使他们明白要实现理想,就必须付出代价,帮助他们确定实现目标的决心,从而促使他们乐于训练。
四、转移激发
根据中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教师可以经常变换运动项目。如在耐力训练中,教师可以把长时间跑变为长时间骑自行车,因为这两项运动都是长时间的周期性运动项目,而且动作相似,都是以大小腿肌肉群用力为主的下肢屈伸运动。以长时间骑自行车代替长时间跑的训练,会让运动员产生新鲜感,于是训练就成了运动员满足好奇心的行为,这样运动员在练习中兴趣盎然,乐不知倦,从而较好地完成了这项训练任务。
五、比赛激发
比赛是训练的杠杆,而且比赛本身具有较高的评价性。心理学家对运动员在比赛条件下的心理过程变化研究资料证明:比赛中,运动员的肌肉活动、意志能力有了明显的增加,所以教练必须充分利用比赛本身的内驱力和运动员的好胜心、集体荣誉感等心理特点。除了正常的校运会等比赛之外,教师还可以每周组织一次小型的检查测验,融入更多的比赛。如耐力训练可以分组迎面接力或以跟随跑等比赛形式进行,以提高运动员的竞争意识,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训练成果及在实践中的运用效果。通过这种反馈信息,强化了运动员的训练动机,激发了他们的训练兴趣。当运动员看到了自己的进步,就能进一步产生参与的兴趣;如果运动员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就能激发他们克服缺点的决心。
六、游戏激发
游戏是运动员最感兴趣的活动之一,通过游戏进行训练,可以使训练变得轻松愉快,所以教师可以根据一定的训练目的和任务,适当地组织一些游戏活动。如在规定的时间和区域内,两人相互追拍,看谁拍击对方的次数多,不论你是拍者,还是被拍者,都处于奔跑状态。这样的活动使运动员在欢乐愉悦的气氛中发展了耐力素质,完成了预定的训练任务。
在执教的几年中,笔者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加强理论与专业技术的学习,虚心向前辈请教,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教学中,笔者努力使训练方法和手段更加合理,大大提高了中长跑技术及训练的水平。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右水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