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之洲”到底在哪?

来源 :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51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雎》中的“在河之洲”所指何地,多少年来,从教科书到《诗经》的多种版本,均未明确注释。经考证,河之洲就在黄河中游,乃河南省济源市坡头镇西滩村也。
  翻阅《中国历史地图集》,在周代的版图上寻觅,便可以看到在黄河的中游,有一片像小岛似的滩涂。奔腾的黄河水,其主河道从这里一分为二,围绕着这片滩涂形成南北二水之势。然后,在滩之东端又合二为一,卷起滔滔巨浪,东流入海。这片多达万亩之余的滩涂,素有“万里黄河第一滩”之称。河南省济源市坡头镇西滩村的人们,世世代代就居住在这片被誉为“河心岛”的滩涂之上。
  从宏观上看,西滩与《诗经》十五国风“周南”所涵盖的地域有缘。《诗经》中的十五国风,是指周南、召南等十五个地方的土风歌谣。关于周南,《辞海》解释中有“《史记·太史公自序》:太史公留滞周南,《集解》谓即洛阳,《索隐》谓陕以东皆周南之地”之语。西滩与洛阳仅一河之隔,应属周南的统治区域。国风中的不少诗篇也都是河南地区的民歌。
  从微观上说,黄河古代称河具有惟一性和排他性。我国江河众多,但在古代尤其是汉代之前,除黄河外,所有的水系都不能称河。
  在周代的版图上,西滩可以说是万里黄河之中惟一一个人类能够定居的岛屿。多少年来,黄河西滩绿树掩映,农舍点点,瓜果飘香,渔舟晚唱,人们自给自足,民不交皇粮,官不征田赋,不谙水性的兵匪毛贼,轻易不敢越河进滩袭扰。村民们如世外桃源般在此生息繁衍,创造着自己的历史和文明。尽管历史上黄河多次泛滥,但是西滩从未被洪水淹没。
  西滩的形成和存在,自然也为《关雎》一诗的创作奠定了基础,表现诗意的载体也就更加明确。《关雎》中的雎鸠鸟和主人公“窈窕淑女”采摘的植物——荇菜,西滩可觅其踪。荇菜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龙胆科类,今名莕菜。据《诗经植物图鉴》载:“荇菜分布于中国南北各省以及韩国、日本和俄罗斯等国,生育于池塘及流动缓慢的溪河中。”1987年,济源中草药资源普查领导小组,在普查过程中,也在济源王屋山区的小溪边和黄河沿岸发现了大量生长的荇菜,当然也就包括西滩了。
  另外,从唐诗中也可以看出,西滩在古代就曾是古人的游览胜地。唐代诗人温庭筠和李商隐的诗中均有体现。如今,随着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建成,国家又在其下游15公里处修建了二坝——形成了一个23平方公里的西霞院反调节水库。昔日宁静的西滩,夹于其间。新西滩成为名副其实的小岛,但它无疑是一个充满人文特色的新景点。
其他文献
1990年9月~1998年9月,对27例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施行Ⅰ期手术治疗,经尿道膀胱肿瘤和前列腺电切除术15例,耻骨上膀胱部分和前列腺切除术12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7例,年龄56~72岁,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