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中有效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kghost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沉淀,有悠久的文化历史,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寓意深远。对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以及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探究并将其引入小学德育课堂教学,能够为小学德育提供有效指导,同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也有积极意义,有助于促进小学生文化自尊心、自信心的形成以及良好思想品德、人文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小学教育;德育;中华传统文化
  小学对于学生的发展是一个尤为重要的阶段,对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三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其年龄小,辨别是非能力不强,很容易受到一些不好事物的影响,且对一切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感,这些都对学生以后走怎样的人生道路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教育并非是仅仅注重于学生在成绩单上获取的数字成绩,更要注重于学生在德育方面的健康发展。中华传统文化中渗透着优秀的文化知识,需要我们去发掘汲取,而作为一个教育者,更应当重视对于传统文化的引用,加强对于学习者的德育,使德育在传统文化中渗透,能够更好推动小学生德育工作,有助于小学生德育教学成效改善。
  一、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一)改善小学德育现状的必然措施
  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国打开国门,在吸收外来先进文化的同时,也实现了中外文化思想的交融。尤其是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现今,人们在知识获取上,有更丰富的途径,而且知识获取的数量更丰富,速读也更快。与此同时,在大量信息中也有很多不良、负面信息的存在。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不成熟,对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没有形成正确是非观,所以,小学生很难对众多信息进行分辨,容易被很多不良信息以及思想侵蚀,这也不利于小学生的思想以及德育工作有序落地。结合当前小学德育工作现状来说,教师应该强化小学生的德育素质培养,让小学生能够有更出色的不良影响抵御能力。在小学德育课堂中实现中华传统文明的融入,能够加深小学生对中国传统德育文化的认知,有助于小学生树立正确思想认知,改善小学德育成效。
  (二)有助于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
  在小学德育课堂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不仅可以培养小学生的价值观自信,还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历几千年的风雨形成,是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一些思想,对当今的国民素质提升,仍然有着重大的影响意义。所以,在传承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一定要结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实不仅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还是对传统文化的延续。小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仍然需要传统文化。通过在小学德育里渗透传统文化,有助于培育小学生出色德育素养,帮助小学生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理解和认知。
  二、小学德育中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一)挖掘小学德育的传统文化要素,完成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的渗透
  结合分析可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德育以及传统文化传承有较高的一致性。所以,小学德育教师在德育课堂教学上,可以融入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课堂教学中完成传统文化的渗透。在具体实现上,首先,教师可以深入解读、剖析小学德育教学内容,深挖传统文化要素,完成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课堂教学的融入。其次,教师可以将一些传统文化典故以及历史故事、人物的冷引入小学德育课堂,在教学中完成传统文化渗透,让小学生在学习德育知识同时,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
  (二)生活中探究良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深植根于日常的生活中,如,思想教育、琴棋书画和中国建筑。小学德育教学的开展,可以借助生活中富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事、物、思想和信息结合教学。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可能性很大,容易激发学生的共鸣感,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但是,小学教师在借助生活日常辅助教学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心智不同,理解能力也不同,切记将简单的事情弄得更为复杂。在生活中探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的良方,可以采用假设法、观察法和参与式教学法。假设法是指小学德育教师假设出生活中的某种场景,并提供多种行为选择。小学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行为选择,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小学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从而达到德育的效果。观察法是指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某些事物,从而得出与书本所记载的传统优良美德雷同的结论。
  (三)组织传统文化活动,渗透德育
  学习传统文化知识不能离开社会实践,只有通过参加实践活动,才能检验真理、丰富经历、增加乐趣。以广州市天河区棠德南小学为例,在课外活动中植物种植活动。(瓜菜种植)学会利用生活中常见蔬菜;利用观察箱,帮助学生体验种植蔬菜的过程,并教会学生学会做观察日志。在具体的落实上,无论是从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还是从对未来增加社会生存技能、深化认知方式、提高主动思维能力及综合解决问题方面,均有着全面助推效果。
  (四)从德育资源入手,传承友爱品德
  学校是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小学德育当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一定要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作用。当前,小学德育当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有很多,有些是利用学科来实现融入,有的是设置课程来融入,还有一些是设置特色传统文化课程,实现传统文化到小学教学的融入。学校中融入的途径也不同,有的是采取一种,有的是多种。因为各地的融合方式和教育方式不一致,使得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融合的效果并不是十分有效,对优秀传统文化德育作用挖掘不到位。所以,重视学校间沟通交流很关键,就不同学校在传统文化与德育融合方面的经验进行交流互动很关键。学校之间听取先进经验,结合自身情况,设置德育课程,创设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的共享平台,使得学校能够及时将自己的优秀经验进行分享,以供其它学校借鉴。
  (五)加强文化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的教育
  随着西方文化的快速传播,部分学生盲目追捧,从而出现了过外国的节日、膜拜外国的明星而忘记了自己民间的传统节日、民族英雄的现象。这部分学生对我國的传统文化了解甚少。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及时纠正、正确引动、积极科普。如,中国功夫、国粹京剧、各地美食都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外国很多节日也就只有一两百年的历史,而我们民间的传统节日都有几千年的历史,我们有烟花满天,喜气洋洋的“春节”、有敬爱老人的“重阳节”、有甜蜜浪漫的“七夕节”,每个传统节日背后都有感人的传说和精彩绝伦的民俗文化,如,春节贴春联、元宵节的舞狮子、端午节赛龙舟、中秋节的美味月饼、晚上赏月、玩花灯。教师要灵活地把这些告诉学生,让他们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的来历及风俗,达到学生爱民间节日的一个主要目的。
  三、结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其丰富的内容和深厚的内涵成为我国教学的重要教育素材。小学德育是小学教育中区别于语、数、外等技术性学科的教育。小学德育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品德修养的培养。小学德育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能够丰富德育的教学内涵,促进德育的发展,同时能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黄怡.小学德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J].中华少年,2018(14):13.
  [2]柳文君.小学德育教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J].中华少年,2018(6):50.
  [3]彭素梅.小学德育教育中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与渗透[J].祖国,2018(2):161.
  [4]赖旋如.新时代下小学德育工作的创新对策[J].新课程(中),2018(1):280.
  [5]宋彩菊.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J].新校园(阅读),2018(1):169.
其他文献
【摘要】习作教学是小学阶段中高年级学生的重要教学内容。学生的习作水平是体现其语言水平的标准之一,习作教学在小学汉语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小学中高年级的写作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淡漠,学生缺乏真实写作内容,缺乏良好的写作习惯。为了锻炼学生的习作能力,教师要改变现在的教学策略,从提供丰富的教材出发,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學生意识到习作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小学习作教学质量。  【关
期刊
【摘要】数学是一门讲究逻辑性和严谨性的学科,学生思维能力的强弱决定其学习数学繁杂知识的难易度,而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是教师一直在讨论的课题之一。本文讨论数学教师如何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期望提高学生数学成绩,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关键词】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数学思维  二年级小学生因尚未形成成熟思维能力导致其学习枯燥繁杂的数学知识过程中不断遇到新的问题和困难,不能快
期刊
【摘要】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利用智能手机和公众交流的工具软件,让学生在教师、家庭成员的协助下拍摄自己在各种特定情境下的英语口语运用场景视频,并且分享在学习伙伴组成的交流群里,如,“钉钉”群、微信群等,以提升学生英语口语训练的兴趣和实效。  【关键词】视频分享;小学生英语口语;视频话题;评价方式  英语口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已经在社会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英语口语学习如
期刊
【摘要】要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教师应科学认识后进生,充分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予学生充分的赏识、尊重、关爱,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捕捉教育契机,挖掘学生自身潜力,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后进生;赏识;尊重;关爱;教育契机  小洁, 学习成绩落后,经常拖欠作业;她性格内向,整天愁眉不展、心事重重的样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从不主动举手发言,教师提问她不作声;下课了也从不跟同学玩耍,常
期刊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实践是最好的老师。走出课堂,到大千世界,经历课堂之外的鲜活故事,体验书本之外的多彩生活,是提升小学生综合能力与素养的有效途径。近年来,研学游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各类场馆、公园等成为非常受欢迎的目的地,各类研学基地也如雨后春笋。但网络上不乏报导,许多活动团体游学过程中不遵守参观规范和公共场所文明规范,甚至影响了展厅秩序和文物安全,产生安全隐患,研学基地中走马观花似的游览,
期刊
【摘要】校园心理情景剧作为教育戏剧的一种,由于其形式灵活,深受学生的喜爱。本研究拟在生涯规划课堂中引入校园心理情景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自我探索的能力。课堂操作结束后,分别用课堂效果问卷、学生课堂情绪问卷及课堂气氛调查来了解其教育效果。结果表明,校园心理情景剧因其独特的视角和强烈的情境性,使学生真正参与、切实体会,引发情感的共鸣,对于课堂效果的提升与课堂生态效益的达成是非常有成效的。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在小学英语课堂上,师生之间的问答是最常见的互动方式,也是加强学生语言训练的主要环节,因而教师的提问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当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课堂上,不少教师在提问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结合新课标要求,以牛津深圳版三年级下册Unit 6 Food and drinks 为例,对教师的提问进行有效整合与梳理,构建起“回忆性”问题,“理解性”问题和“应用性”问题三大类别,并以此为
期刊
【摘要】德育无处不在,英语学科也不能忽略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以德为先”“立德为本”,都在告诉我们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所以,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必须做好德育渗透。基于此,本文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作了探讨。  【关键词】英语课堂;德育;渗透  小学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基于这一理念,作
期刊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数学核心素养,即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归根结底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思维,学会学习。而思维能力的最快最直接的表現形式是“说”“说数学”,可激发、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改革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具有创造性,使学生课堂教学中的“想说”“会说”“乐说”,让学生把数学说出来,激发、提升学生数学语言思维能力,
期刊
【摘要】新课标对教育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此,教师在教学中需加强各大教学板块之间的联系,探索全新的教育教学策略及方法,摆脱传统育人模式的束缚。对于高中数学教学来说,教学难度偏高,与初中数学存在明显的差别,有的学生在进入高中后很难跟上教师的节奏,遇到了许多的困难及障碍。教师须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以初中和高中数学教学之间的有效衔接为依据创新教学策略及方法,以此来确保两大教学板块的有效衔接。  【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