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断面铁路隧道施工沉降控制技术研究

来源 :交通科技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ta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经济发展,时代不断进步,现阶段,铁路的使用对我国经济贸易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人们的出行也带来了较大的便利。城市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提高铁路建设质量,对城市化建设以及社会稳定都具有积极意义。现阶段,铁路的使用中经常出现大断面隧道施工沉降问题,加深了铁路隧道建设的难度。本文通过对大断面铁路隧道施工沉降控制技术研究,针对其中的建设重点以及难点,提出相应的建设技术,促进铁路隧道的顺利发展。
  关键词:大断面;铁路隧道;沉降控制技术
  中图分类号:U455 文献标识码:A
  隧道工程的施工具有一定局限性,作业空间较为狭窄,工作人员的施工作业面也较为狭窄,相应的机械也难以进行工作开展,因此隧道施工具有较大难度。大断面隧道施工主要是指隧道的净空断面面积在20 m2~100 m2实施的隧道工程项目,这种隧道条件,造成的断面面积较大,工程的施工规模也会较大,其中涉及到的施工技术较为复杂,具有繁琐的施工工序,主观因素以及客观因素都会影响施工质量。因此需要更加合理化的施工技术,完善工程施工中的技术管理,提高施工工艺水平,保证施工质量。
  1 关于施工方案设计分析
  结合实际施工隧道的特点,以及施工现场的情况,需要将隧道两端作为水平旋喷桩,通过这种方式实现拱部土层的加固,实施长管棚以及超前注浆,制作两侧的小导洞,经过两侧的小导洞,实现地铁底层的注浆加固,在小导洞内使用洞桩法制作围护桩,最后使用CRD技术施工正洞[1]。在导洞以及正洞进行开挖之后,逐渐接近铁路的正下方时,需要调整作业开挖的时间,不影响铁路的正常使用,只能在夜间的12.00~5.00进行,其他时间需要施工初期的支护工作。实际施工中,需要对铁路隧道结构等进行严密的监测,在监控的数据超过设计的标准值时,需要立即停止施工,查找问题的原因,在监控数据实现有效控制后,可以恢复施工。
   (1)关于水平旋喷桩分析。水平旋喷桩的位置需要在隧道的拱部,具体为3排,600高压,其中孔间距为400 mm。
  排间距为400 mm,施工方向为隧道两端,相向施工,使用跳打以及对打的方式,将北端长度加固41 m左右,南端需要加固43 m左右(具体长度结合实际施工情况),其中塔接为3 m,设置旋喷桩以及超前注浆的位置[2]。水平旋喷桩的施工质量保证,要确定在施工之前,试桩的效果,这一过程中需要选择最为准确的施工参数,施工之前,在地层的不同深度埋设接收天线,通常情况下,是2个,这一动作是为保证钻孔过程中测量钻孔的偏斜度,在钻进3 m之后测量一次,及时调整,保证孔位误差小于等于50 mm,其中倾角以及设计的误差需要小于等于1°。实际施工中,工作人员要对压力、喷浆量以及钻进速度等相关参数进行有效记录,在出现问题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及时处理。例如,在实际使用的铁路线路中,距离隧道的拱顶开挖线3米处的高处存在运行列车情况下,施工中,旋喷排浆出现问题后,会造成铁路隆起超标,造成严重后果,因此这里建议使用真空负压强制排浆系统。在对拱顶桩基土体加固过程中,使用6根旋喷桩,喷嘴的角度是在商业街桩基方向的90°~135°,进行摆动喷射注浆,这里的注浆压力以及相应参数与其他水平下的旋喷桩相同。
   (2)关于长管棚以及超前注浆分析。完成水平旋喷桩的施工之后,需要将地层岩的土体进行加固,这一施工过程强度较高,针对长管棚的施工需要采用潜孔锤成孔施工技术,这一隧道拱部主要设有27根以及159根热轧无缝钢管长管棚,其相关参数为外径159 mm,壁厚8 mm,其中环向间距为40 cm,在隧道的两端,其竖井以及南端的井侧墙上进行钻孔,其中外墙的设计为止浆墙,将隧道的两侧进行设计,不同的端长,其中间间距也是不同的,为保证长管棚质量以及整体施工效果,需要对孔位钻进的精确度严格控制,其中外插角的角度设置为1°~3°,在编号为单号的位置使用钢花管,双号位置使用钢管,在桩基的两侧每一根管棚使用钢花管进行注浆,实际施工中使用间隔式技术施工,首先进行单号钻孔,再依次进行双号钻孔,每一个成孔需要进行及时注浆,注浆过程中使用的施工技术为前进式的分段注浆,并且分段的长度需要控制在4 m左右[3]。其中水泥浆液的占比为1:1,压力设置在0.5 MPa~1 MPa,速度为5 L/min~110 L/min,这一过程中的孔底间距为1.6 m,扩散半径为1.2 m,浆液的填充系数需要保证大于0.8。
   (3)关于小导洞以及地板地层加固注浆分析。首先是小导洞施工,隧道拱脚部位需要设置两个导洞,主要设置参数为断面尺寸3.68 m宽,3.74 m高,实际开挖之前,需要对隧道断面进行全面的注浆加固,这种方式能够对操作前的地下水进行及时封闭,降低地层失水情况,保证上层滞水不会出现泄露的情况,防止工作面的前方土地塌陷或者是严重性的沉降,在加固体达到龄期之后,需要在导洞的底部进行超前钻孔,检查注浆的具体质量。导洞施工采用小导管进行支护,使用人工台阶法进行开挖,需要注意核心土层,在循环进尺0.8 m之后,间距需要控制在0.8 m,对开挖面进行喷射混凝土,在喷射之后的混凝土达到标准的强度之后,进行初期支护注浆,保证初期支护背后的密实程度。
  在开挖过程中,与相邻的掌子面保持安全距离,这一过程中要保证导洞监测,在变形达到预警数值时,停止开挖,将掌子面进行封闭,查找其中原因之后,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妥善处理,之后进行继续开挖[4]。
  实施小导洞内的加固和注浆,在两侧的小导洞实现钻孔桩之后,会造成地下水降水量较大,并且地下水的水位会下降,主要表现形式为铁路结构会逐渐下沉,因此,基于这一情况需要在区间之内设置自动化仪器,进行数据监测以及结果的分析,保证铁路结构底板下的两侧注浆位置以及注浆量,使用双液注浆以及固化剂进行注浆补偿,进行分层,不同各部位实现主体加固,防止铁路结构出现沉降变形。
  结合铁路内部的监测实际情况,在其结构水平位移或者是沉降量变化较大的情况下,其实时数据出现相應的异常,实施注浆,工作时间是在列车停运之后,并且间隔2小时之后进行一次数据监测,控制监测信息后,保证注浆压力以及单孔注浆量[5]。    (4)关于隧道围护桩分析。进行钻孔灌注桩施工,实现小导洞的贯通,在导洞内实施钻孔灌注桩,将其作为围护桩,两侧的导洞钻孔桩数量进行确定,桩径以及桩长以及间距距离结合实际施工情况进行确定,导洞空间较小,会受到限制,结合导洞的实际尺寸,需要制作小钻架,其中导洞以及洞口需要设置冲击钻,在不同的导洞设置相应的泥浆池,使用泥浆泵将其泵入桩孔内,顺着导洞会设置排浆槽,直至导洞外面的泥浆池,桩基两端,向两端部分实现跳孔施工,并且底节部分钢筋加工成型后,在不同节段进行加工厂下料,在空口位置对接长主筋等,实现混凝土灌注,使用水下灌注施工技术,混凝土使用通过输送泵实现灌注。
  旋喷围护桩施工技术,需要在钻孔桩全部结束之后,使用两重管旋喷机在施工桩中间制作旋喷桩,从内向外,进行逐根施工,在导洞内旋喷桩一共132根,桩径以及桩长的距离以及间距具有进行适当调整,使用旋喷桩水泥浆进行搅拌,其中注浆泵以及空压机需要设置在导洞外,搅拌水泥浆后,使用注浆机喷入孔内,其中渣土需要及时清运,直至竖井,之后实现提升外运。进行冠梁以及小导洞回填工作,钻孔桩以及旋喷桩需要在施工结束后,将洞内的杂物进行清除,之后清除桩头,提高混凝土浇筑振捣密实程度,通过中间逐渐向两端进行分段式浇筑,浇筑的间隔为8 m,在浇筑冠梁上面的导洞实现回填,拱顶主要使用注浆填充密实,在浇筑之前要注意连接正洞的钢架等。实施正洞开挖施工,主要使用的施工技术是CRD工艺,在循环开挖之后,可以立即施工,初支部分需要重视,使用定型台架以及小模板浇筑,在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时,要对隧道内的桩基以及临时支护进行拆除,进行防水层以及下一层的衬砌进行施工,使用液压衬砌进行浇筑[6]。
   (5)关于底层沉降监测分析。在确定注浆时机之后,确定注浆位置,这两种因素是控制铁路沉降的重要手段,提高铁路底层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在实际施工中,主要使用自动化监测仪器进行安全施工,进行指导。首先进行静力水准测量,主要使用测量系统,这一系统主要使用在相对沉降过程中,位置在正洞上方50 m位置,进行数据实时采集,测量结构是否变形。使用测量机器人,这是一种硬件与软件的结合设施,可以实现铁路隧道形变的自动化检测仪器。现场数据的使用主要是通过相关模块数据传输到数据中心之后,将监测指令发送到采集设备中,实现自动化的远程监控。
  2 总结
  针对铁路运营线路的自动化监测为3小时左右/次,在施工影响较大的情况下,监测次数为1-2小时/次。使用不同系统数据相互核对,保证数据的准确性,防止铁路结构出现沉降,提高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文军.复杂地层中大断面铁路隧道施工沉降控制技术[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5,36(03):11-16.
  [2]纪鸿朋,王国靖,徐帅军.隧道软弱围岩大断面开挖支护施工工艺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20,16(07):44-49.
  [3]陶鼎,李大华,刘成,等.浅埋大断面黄土隧道大变形特性及其控制措施研究[J].建筑技术,2020,51(02):198-203.
  [4]周宇.大断面软弱围岩隧道合理开挖方法研究[J].中国标准化,2019,62(16):122-123.
  [5]朱雷敏,沈以珍,尹胜瑞,等.软弱腐殖土地层浅埋大断面隧道施工技术研究[J].市政技术,2015,33(01):90-93.
  [6]谭玉琪.浅埋铁路隧道下穿高速公路施工沉降分析[J].工程建設与设计,2020,68(02):198-199.
其他文献
紐约无人机电影节门类繁多的奖项设置,提醒我们航拍已不单一。  Strato Aerial团队的无人机除了用于航拍,也是目光追随之处。  在2018年纽约无人机电影节获奖名单中,无人机在黑暗的球场上空为NBA球队波士顿凯尔特人队打光,这部叫Boston Rising(波士顿雄起)的短片获得了本届电影节特色类无人机第一名。不得不感慨运动的节奏天然带感,让无人机的“光”和球场上的“热”在一分零二秒里充分
期刊
摘 要:钻孔灌注桩是公路桥梁施工中常见的技术,可以说,公路桥梁整体质量直接受到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水平的影响,如果某个环节发生问题那么必然会对整体施工质量产生不良影响,比如当前施工中常见的断桩、钻孔倾斜等,对施工效率和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都造成一定危害。为此,管理人员需要合理应用钻孔灌注桩技术,提高施工技术质量水平。  关键词:公路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U445.551 文献标识
期刊
一个摄影包可否同时解决无人机设备与摄影器材的收纳问题?百诺的徒步者无人机摄影包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诞生。徒步者无人机摄影包设计有专门的无人机收藏隔舱,保留针对传统摄影器材收纳的隔层,对于同时玩无人机又爱好摄影的人来说可谓一物多用。这次我们要评测体验的就是徒步者无人机摄影包里面大小适中的一款,徒步者HikerDrone 350N。  徒步者无人机摄影包定位应该是属于性价比类型的,所以背包的设定都是
期刊
摘 要:城市道路主要原料是沥青,车辆在沥青路面行驶感受良好,加之沥青路面成型快,成为城市道路建设的主要材料。但沥青路面建设过程中也可能发生病害,常见的病害类型是水破坏、泛油、裂缝、松散等,此类病害对道路使用寿命产生影响,病害成因不同,还需针对性采取防治措施。对此,本文探究沥青路面病害类型及防治方法。  关键词:沥青路面;病害;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U416.217 文献标识码:A  0 前言 
期刊
摘 要:水资源紧缺且分布不均匀是我国现状,我国经济在逐步发展,每个省市间所需水资源逐步增加,基础建设中最重要的就是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围堰及施工导流是水利工程中的两大施工技术,广泛应用于工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篇文章叙述了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如何应用围堰及施工导流,并根据具体的应用形式做出详细的思路与解析,为水利工程能够有效提高施工质量做出贡献。  关键词:施工导流技术;围堰技术;水利工程  
期刊
摘 要: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市政工程的建设直接关系到了城市的发展,市政工程建设数量及规模的拓展使得建设标准也水涨船高,但依据当前市政工程施工现状来说,却仍然面临着一些“通病”,对此本文便针对市政工程施工技术通病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有关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技术通病;分析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1 市政工程施工技术通病分析  1.1 施工测量标准认知通病  工
期刊
摘 要:交通建设是城市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交通工程施工时,施工管理是交通工程建设的关键,也是施工质量的保证。良好的交通设施是人们出行安全的保障。故在交通工程施工管理中,施工材料的选择、施工环节的监控、施工管理的有效性和质量控制都需要严密把关。本文主要从交通施工的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进行分析,对目前交通工程施工的现状做出阐述,并提出了相关的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交通工程;施工管理;质量控制
期刊
摘 要:高速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盖梁施工一般采用托架模板施工。本文针对高速公路工程中简支梁桥的盖梁底部模板拆除不同方案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Civil进行计算分析,选择出安全合理的施工方案;主要包括盖梁模板吊撤方案中是对模板支点的选取、对模板提供支撑作用工字钢的力学计算分析以及吊装钢索和起重葫芦的选择等;为科学地选取施工方案提供足够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桥梁;盖梁;计算;模板拆除  中图分
期刊
摘 要:道路桥梁工程与人们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工程建设涉及很多方面,每个项目的完成将对整个项目的建设产生重大影响。但是,桥梁工程的施工管理作为工程质量管理的基本任务,贯穿于整个工程施工过程,却问题频发,部分企业未能重视。当前我国道路桥梁建设的实际施工存在质量意识差,设计规划不合理,施工现场管理差,施工质量差,改进速度慢等问题。  关键词:道路桥梁;施工管理;存在问题;优化政策  中图分类号:U41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乡道路客运也成为了国民生活需求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联系着城乡交通,促进着城乡经济文化交流。本文立足于我国目前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的现状,分析一体化进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结合城乡道路客运未来发展趋势分析并提出了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的具体措施,以期能为我国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与借鉴价值。  关键词: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F542 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