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没有什么比睡眠更重要

来源 :人生与伴侣·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shixiaog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歌手朴树因为录节目中途回家睡觉上了热搜。
   原来是在录制某综艺时,本来要录制到凌晨,在晚上11点多时,朴树突然站起来说:“到点了,我得回去睡觉了。”然后他解释到,我岁数大了,回家睡觉了,走了,谢谢。当然,在离场前,他也也对乐队做了点评,交代后续事。
   当时,现场的观众先是一惊,随之又报以掌声。事后不少网友对朴树的态度,充满了爱和包容,也表示他就是这样的性情。
   抛开敬业、工作方面来说,从健康角度来看,至少这种按时睡觉的生活态度还是很让人羡慕的。
   在当今社会,无论是主动熬夜党,还是被动夜班党,太多人都无法做到或坚持好好睡觉、按时睡觉。也正因为如此,朴树这次的行为略让人们有些羡慕吧。
   说到底,有什么能比健康更重要的呢。大抵上,我们是知道这个道理的,然而真正去做的时候,却总是有太多的阻碍和借口。
  
   多少人每天熬夜,又夜夜难眠?
   曾经有读者在健康时报微信的后台留言说,你以为我们想熬夜么,夜班工作有什么办法!
   确实,不少人因为工作难以按时早眠。在纪录片《追眠记》里的孙师傅和素师傅就是这样的“被迫熬夜族”。两位师傅是长途货车司机,日夜兼程从山东威海到浙江余姚跑了1200公里。
   和大多数夜班族一样,他们也为了生活而操劳。而和这些因为生计不得已熬夜的人相比,不少人却选择了主动熬夜。
   因癌症逝世的复旦女教师于娟曾记录了她先前的生活,借此劝诫大家少熬夜。她的笔下,呈现的不仅是自己的生活,也是千千万万正在熬夜年轻人的生活——
   回想十年来,自从没有了读本科时宿舍的熄灯管束(其实那时我也经常晚睡),我基本上没有12点之前睡过觉。学习、考GRE、TOEFL、考研是堂而皇之的理由,与此同时,聊天、网聊、BBS灌水、蹦迪、宵夜、K歌,厉害的时候通宵熬夜,平时的早睡也基本上在凌晨1点前后。
   患病之后我就在想,我们应该在能控制的时候多控制,在能早睡的时候尽量善待自己的身体。有些娱乐,电影也好,K歌也罢,想想无非是感官享受,过了那一刻,都是浮云。惟一实实在在的,是你健康的身体。
   于娟描述的不是她自己的个例,而是现在你、我,很多千千万万的人的“夜生活”写照。
   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发布的《2018年中国睡眠指数报告》显示,中国人均睡眠时长已由8.8个小时降至6.5个小时,降幅达到惊人的35%。
   有的人,因为生计无法多睡;有的人,因为被欲望烦恼纠缠无法入睡;有的人,则因为生怕一睁眼就被同龄人甩在后面,不敢多睡。
   一面是睡不着,一面是不敢睡,《2018中国睡眠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成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超过了3亿中国人出现睡眠障碍。
  
   睡眠,对中年人来说太重要!
   睡眠,是人体的一个废弃物清除和精力蓄积的过程,有利于帮助我们恢复精神和解除疲劳。有些事情是必须在睡眠时候做的,比如大脑的“废物”清理,一些激素分泌等等。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院士在2018年04月10日接受健康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睡眠节律在年轻的时候很容易调节,比如,“很多年轻人有一段时间晚上加班到很晚,两三点才睡,早上九十点才起来,过了这段时间,不用加班了,也能正常睡眠。”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节律越来越不容易调整了,“临床上就发现,新闻工作者、程序员、老师等,年轻的时候因为工作加班,到了中老年后,35岁~40岁的时候就会有睡眠问题出现。”
   通俗点说,就是熬多了,以后想睡睡不着了。尤其是中年,熬不起!
  
   长期睡眠不足,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1.抑郁情绪增加: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睡眠医学科范滕滕在健康时报客户端刊文表示,失眠人群的抑郁症发病率为正常人的3倍。而失眠时的痛苦挣扎,会消耗患者很多正性心理能量。③
   2.癌症风险增高:中国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血液肿瘤科主任医师李忠在2015年12月7日健康时报癌症版刊文指出,长期熬夜,会让人处于亚健康状态,给癌细胞的产生与增殖扩散提供有利条件。
   因为在夜间,人体内会产生一种褪黑激素,它所具有的抗氧化性能够保护体内氧化物对脱氧核糖核酸(DNA)造成损害,同时它还可以抑制另外一种荷尔蒙——雌激素的产生,这种雌激素能够促使某些肿瘤的生长和发展。乳腺癌高发女性群体大多都从事夜间轮班制工作。
   3.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北京安贞医院干部保健科主任医师马涵英在2013年3月28日健康时报新闻版刊登的文章中表示,熬夜时,人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不断分泌肾上腺素等激素,会造成血管收缩异常。
   长期缺乏睡眠,人就会感觉紧张、焦虑,容易诱发或加重高血压。对于本身有房颤、心律不齐、冠心病等病人,熬夜无形中给心脏加重负荷,很容易发生心肌梗塞等事故。
   4.记忆变差,痴呆风险增加:上海长征医院神经内科教授赵忠新在2019年3月16日为“世界睡眠日”中国主题解读时表示,睡眠时间缩短会对人的记忆有所损害。
   睡眠时间每天大于7至8小时,记忆损害相关蛋白几乎没有沉积;睡眠时间每天介于6至7小时之间的,记忆损害相关蛋白沉积明显增加;每天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痴呆相关蛋白则会成倍增长。
   5.皮肤越来越差:江苏省人民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尹志强在2017年10月27日健康时报生活版刊登的文章中解释,如果夜间皮肤没有得到充分休息,那么会影响人体代谢,造成血液循环不好,长期还会造成内分泌的紊乱,皮肤水分流失。
   熬夜还容易出现脸色黯淡无光、黑眼圈、眼袋、细纹等问题,而且熬夜是使皮肤衰老的重要原因。
   毫不夸张,长期的慢性睡眠不足,真的好比“慢性自杀”!
  
   少熬夜,少生病!
   在此,我们建议:
   1.最好23点前睡,不要主动熬夜。娱乐何时不能做,加班何必要熬夜,健康失去容易,回来却难。
   2.如果是夜班、倒班族,也不用恐慌,要学会关爱自己。
   ●夜班时间固定,减少轮班改变的次数,保证一个固定的节律。
   ●尽量按照顺时针的时间顺序倒班。
   ●平時尽量保证自己的休息,室内可以使用遮光帘。
其他文献
在“鸡娃”成为热词之前,“家长退群”是更早一段时间的梗王。而在兩者之上,教育内卷这个大词,把一切焦虑更深入地引向了社会学的讨论范畴。   教育从属于社会,是社会表达价值观的一种方式,也是社会传递价值观的一种方式。我们讨论“鸡娃”,根本上是寻求一种焦虑共鸣。      1   “没有升学压力,谁想鸡娃?小孩受苦,大人受罪!”   “我不想鸡娃,但周围亲戚朋友都在鸡娃,我不鸡,孩子以后会不会怪我?
2019年2月26日,朝鲜领导人金正恩经过66小时的旅程,乘坐专列抵达了越南同登火车站,这是其就任朝鲜国家元首以来第六次出访。   朝鲜领导人每次出访都会成为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喜欢乘坐专列出访的形式,更引人关注。此次金正恩的整个旅途大约接近5000公里,跨越大半个中国。曾经有不少媒体认为朝鲜领导人是担心飞机的安全性而不敢乘坐。但如果细数朝鲜三代领导人的出访历史就会发现,朝鲜领导人并非一律拒绝乘坐
就业是民生之本,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今年重点工作任务中,首次使用“就业优先”的表述。会议同时强调,要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重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  那么,2018年,我国的就业“成绩单”到底怎么样?2019年,在促进就业方面还会有哪些举措?针对这些问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张纪南接受了央视记者的专访。  张纪南:城镇新增就业连续六年超过1300万人  人力资源和
有一家超市开在二楼,因地理位置不佳,顾客很少,生意惨淡。老板没有放弃,想了许多办法进行促销,但效果欠佳,顾客仍然很少。   老板很是苦恼,但他没有因为挫折和困难放弃,冷静地分析了优势与劣势:地理位置确实是短板,是明显劣势,但有房租便宜、成本低等优势。如何才能将劣势转换为优势呢,老板冥思数日,终于想到了一个合适的办法:以价格优势吸引消费者!   于是,老板在超市大门处,挂出一条横幅,写着:“对不
创业之初,马云亟须为公司找到投资人。有6位来自日本的投资人愿意到杭州考察马云的公司,听听他的融资计划,但只能给他两个小时时间。   阿里巴巴的员工很着急:“什么,只给两个小时?倘若中途吃喝拉撒再浪费一些时间,那么留给我们的时间岂不是更少了!”马云也很紧张,那时,公司地址就在杭州湖畔花园,距离西湖并不远。马云脑袋瓜子里突然生出个好主意。   当投资人到杭州时,马云去迎接,然后将一行人径直带到了西
朋友送来一袋龟苓膏粉,以前家里从未做过。妈妈戴上老花镜,将袋子举到灯下,轻聲念道:“一匙龟苓膏粉,先用适量温开水调成糊状,再加200毫升开水边冲边调,最后加热至沸腾。”读罢,她调头对我说:“明天我照方做给你吃。”我端着饭碗坐在餐桌另一端,抬起头,看到她满头白发在灯下闪着银光,心中再次涌起被宠爱的温暖。   妈妈今年83岁,三年前爸爸去世后搬来与我们同住。她早年膝盖受过工伤,两条腿都不太利索,外出
何谓风流?是自由潇洒?还是恣意狂放?或是桀骜不驯?这些回答在我看来都不太贴切,于是我一直留意着,留意一件风流事,留意一位风流人物。  直到发现了他——范仲淹,这位看似与“风流”二字毫不沾边的政治家、文学家,我才有些明白何为“风流”。  范仲淹的人生道路不平坦,幼年丧父,母亲谢氏贫困无依,改嫁朱家。四岁时随继父迁至长山,励志苦读于醴泉寺。因少时家境贫寒,便有了“断齑画粥”刻苦读书的故事。后来,范仲淹
对于口腹之欲的追求,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说由来已久。《尚书·洪范》所提出的治国“八政”里就把“食”放在第一位。早在夏商之前,随着农业的产生和陶器的发明,我们先祖们已经普及了煮食方法。到了商代时期,中国人率先掌握用水蒸气将食物煮熟的方法,这就是“蒸”。   而到了周朝,除了食品的丰富外,还制定繁杂的礼仪以区别贵族和普通老百姓吃饭的不同。《礼记》里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饮食是一切礼仪的基础。吃什么
受到表扬、鼓励后,心中激情澎湃,干劲十足,这种反应很正常;遭人误会、辱骂后,内心愤愤不平,火冒三丈,这样的情绪也很好理解。   然而,有的朋友会有这样的疑惑:   为什么自己会没来由地情绪高涨?没有任何人或事刺激自己,但自己却突然很亢奋,这是怎么回事?      一、认识“躁狂”   如果情绪无缘无故高涨到很异常的程度,家人和朋友都能觉察到,可能需要考虑是否是躁狂发作的表现。   躁狂
2021年1月8日,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以个人净资产1950亿美元,超越亚马逊CEO杰夫·贝索斯成为新晋世界首富。   中外互联网上一片欢腾,但当事人却淡定地发了一条推特:Well, back to work(好吧,回去继续工作了),可以说是非常“凡尔赛”了。   在马斯克之前,以我的人生尺度为坐标,在过去的三十多年,有过八位世界首富(包含马斯克在内)。如果不考虑那些只是昙花一现的首富,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