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教学设计(1)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kjzh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柳永及其词作风格
  2.能够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诗中的意境
  【教学难点】
  艺术特色
  【教材分析】
  《雨霖铃》是本单元所选第一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的第二首词作。这首词是词人在仕途失意,不得不离京都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的惜别之作。自古以来,表现男女离别之情的诗词曲赋层出不穷,而独有柳永的慢词《雨霖铃》经久不衰,传诵至今,我认为《雨霖铃》的成功还在于其流露出的真挚情感与独到的表现手法:层次分明,语意明确,铺叙景物,倾吐心情。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三个语文必修模块的学习中,已经学过一些诗词,初步了解了鉴赏诗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但还未完全掌握,对《雨霖铃》中的形象分析会有一定难度。对《雨霖铃》中情感的理解也存在困难。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设计,精心指导学习内容,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要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学中的重点问题:难点则在教师的启发下进行探讨。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回应学生当堂提出的各种问题,就此展开新讨论,或安排课后的内容。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方法】
  诵读法、探究发、点拨法
  一、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的苦痛。可这苦痛倒触发了诗人的诗情,他们用诗词歌赋来倾诉咏叹他们的离愁别绪。透过这些诗词,我们可以想见朋友分别时的悲楚,夫妻天各一方的哀怨,母亲呆望游子归家的泪眼愁眉,我们可以体悟到“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的至理。今天我们再次轻轻叩开古典诗词的门扉,不经意间就会发现生命在演绎着悲欢与离合,一个个泪眼婆娑的丽姿和一个个凄婉缠绵的动人故事。现在我们就来欣赏这首别离诗,感受别离诗的千种风情,它就是柳永的《雨霖铃》。
  (二)知人论世
  《雨霖铃》,唐玄宗时教坊大曲名,后用为词调。作者在倾诉难以割舍的离愁中,同时也抒发了生平遭遇不幸的感慨,所以深感前途黯然无色。通篇层层铺叙,上下阕通过衬托、点染,浑成一片。写景抒情都用白描,形容尽致。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仁宗景祐元年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更多的时日跟歌妓们一起过着依红偎翠、浅酌低唱的生活。他深深了解这些歌妓们的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雨霖铃》便是其中为世人所传诵的一首,被称为“宋金十大曲之一”。本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三)诵读指导
  教师范读,注意读音、停顿。
  (四)大体感知1.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本词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浓情厚意从低徊婉转、一唱三叹的旋律里汩汩而出,离愁别恨也从悱恻动人、缠绵哀怨的诗意里幽幽而泻。)
  2.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在萧瑟的秋天里,词人和他的红颜知己伤心地告别)
  3.词中哪句话最能体现这个内容呢?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这首词就是在冷落清秋的景色中抒发他离别的伤感之情。)
  (五)诗词分析
  1.分析上阕的情与景的关系,重点鉴赏情景交融、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1)教师:写景抒情诗的最大特点是“情景交融”,俗话说“相见时难别亦难”,在作者笔下,一景一物,一举手一投足,无不饱含着离别的无奈和伤感。大家讨论3分钟,试以上片为例,说说作者是如何通过写景(选择什么意象)来准确传情的。同时,作者在人物形象上也进行了细腻的刻画,试举例说说。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板书:
  意象:蝉、长亭、雨、兰舟、烟波、暮霭
  作用:渲染凄清意境,烘托人物感情。
  2.分析下片,重点鉴赏典型诗歌意象。
  (1)教师引入:下片字字珠矶,句句含情,很多句子很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同样是写景但下片词人写到了一些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典型意象,如酒、柳、风、月,这些意象给你什么样的联想呢?请同学们结合之前所学,讨论3分钟,谈谈看法。
  (2)学生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教师边板书:
  典型意象:酒、柳、风、月
  3.点拨名句,深化学生理解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开首三句,只是交代送别的时间、地点,细心留意,景物特点:“蝉”是“寒”的,特指是秋后的蝉,秋有萧索感爱,而蝉在凄凉急促地鸣叫,傍晚时分让人有落寞之感,更兼雨后带凉意。再看词人,一个“对”让我们联想到他的动作可能是“呆”对着长亭。这样,这里的景已不是单纯的景物。一阵骤雨过后,景色特别鲜明刺眼,周围都是凄切的蝉声,又正是暮色苍茫时分,对着这送别的长亭,这是多么动人愁思的境界呵!可见这里侧重的是在酿造一种足以触动离情别绪的气氛,先给人一种无可奈何的感受。
  (六)小结
  人生无常,聚散不定,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的苦痛。长亭送别,执手相看,柴门扶杖,汽笛声催,生命总在演绎着悲欢离合的故事,而当我们轻轻敲开古典诗词的门扉,不经意间就会发现一个个凄婉缠绵的动人故事,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柳永的词《雨霖铃》,感受作者了笔下哀婉动人的感情,想必也会有某种特别的感受,写下来吧。
  二、板書设计
  三、教后反思
  一是感觉课堂不够紧凑,教学环节是精心设计的,但是由于上课时有些紧张,导致时间安排上不够合理,出现了前松后紧的现象。二是在学生回答完后,自己再进行了总结显得有些多余了,应当稍作总结即可。
其他文献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品味语言,鉴赏边城中的环境和人物之美。  2.细节入手、体会小说中隐伏的悲痛。  3.准确理解作者情感,探究作品主题,领会作者创作意图。  (二)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整体感知,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  2.合作交流,师生互动,帮助学生生成独立而深刻的阅读观点。  3.质疑解难,沿波讨源,深入领会作品的意蕴内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期刊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板书是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传递知识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把教学内容中的文字、式子、图形和符号等融为一体并直接作用于学生视觉的书面语言。好的板书,应是教学内容的精华,是规范作图和正确解题的楷模,是启迪思路的钥匙,是视觉美感的享受。好的板书,对于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及培养学生的思维品德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板书
期刊
内容摘要:短文改错是以语篇为载体,从词语,句法、语篇结构及行文逻辑上来判别正误的综合性试题,同时它又间接考查了学生运用英语知识、学习英语的潜能以及写作的能力。  关键词:英语短文 改错 教学 问题 途径  短文改错是高考第二卷中的一种题型,其主旨是考查学生发现,判断,改正错误的能力。由于在一定意义上,它是单句改错,单项填空,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的综合,因此很多学生对短文改错没信心,不喜欢做。也是得分
期刊
教学目标:1.提高提炼、整合信息的能力。  2.把握桑迪亚哥的“硬汉”形象。  重点:故事情节的把握,老人的“硬汉”形象。  难点:“失败”的深层解读。  教材分析:《老人与海》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须3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是高中阶段的第一个小说单元:其中必修3一个,必修5一个。可见,本单元在整个高中小说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初中小说学习的焊接点,又是整个高中小说
期刊
一、教材分析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是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一章第二节内容。本节内容主要讲述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遗传定律,内容包括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及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本节内容是对上节内容的进一步延伸与探究,同时也为后续的学习提供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本章第一节内容,对
期刊
几年来我连任初中毕业班的数学科教学,在指导学生进行数学的复习中,作了一些大胆的尝试,也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初三面临着升学的考试。在最后的学期里怎么进行合理的安排数学科复习教学。我做法如下:  一、订好复习计划,拟定合理地学习时间,做到授新课结束后马上能进行复习阶段  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表是为日后复习定下了可遵循的依据。在拟定复习计划时,要按“会”、“熟”、“活”、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分类复习
期刊
备课是上课前所做的重要准备工作,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和保证。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就没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就没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那么,在新的课改形势下,教师应该如何进行有效备课呢。  教师首先在思想观念上要有新的突破和创新。可以说,没有教师的思想上的一次重大转变,就不会有整个备课内容方法上的突破。我们不仅要对学生今天的数学学习负责,
期刊
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是当今三大科学思维之一,在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将计算思维观念引入学科教学,从课程内容角度把握系统的计算思维知识,注重可持续计算思维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培养自主能力及创新能力有着重要作用。计算思维可简单理解为解决问题时,要考虑问题的難度如何,属于哪类问题,有哪些解决方法,对比这些方法,找出最佳解决方法。在这一过程中用到的抽象、回推、递归、启发等
期刊
说起语文教学,可以聊的内容与话题数不胜数。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提倡自主学习,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并运用语言,对此,我认为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一、充分利用资源,在阅读中扎扎实实识字  1.课内阅读为主,用好教科书,随文识字  教科书是学习语文的有效载体,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专家精选出来的,散发着语言文字的魅力,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在教学中,我们要梳理
期刊
一、指导思想  本节课根据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以“健康第一”为宗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针对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利用《快乐的森林之旅》情景教学,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促使学生在浓厚兴趣与高涨的热情中掌握韵律操及创编造型动作,增强柔韧、灵敏、协调等素质,提高创新能力与合作意识,且在情景练习中体验体育课的乐趣,培养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