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深度学习的方法探讨

来源 :家长·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aaxzl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科学是小学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带领学生探索科学、自然以及了解天文地理、现实社会的关键渠道。然而就现阶段教学情况来看,浅层学习层见叠出,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必须与时俱进,积极革新课堂教学的理念和方法,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展开深度学习,以期提高整体教学实效,推动学生全方位发展。基于此,以下就将小学科学教学作为载体,着重分析培养学生深度学习的方法,希望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深度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27-0173-02
  Discussion on the Methods of Cultivating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Deep Learning
  (Ximen Primary School, Yongan City,  Fujian Province, China) GAO Linjing
  【Abstract】 Scienc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ing system and a key channel to lead students to explore science, nature, and understand astronomy, geography, and the real society. However, judging from the teaching situation at this stage, shallow learning levels are emerging one after another, 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scientific literacy. In this situation, teachers must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actively innovate the concepts and methods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consciously guid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to develop in-depth learning,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overall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nd promo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Based on this, the following will use elementary school science teaching as a carrier, focusing on the analysis of methods for cultivating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deep learning, 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s.
  【Keywords】Elementary Science;Classroom teaching;Deep learning
  在以往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即部分教师占据了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使得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在此模式下,学生的思路通常都是在教师的带领下活动的,一旦失去了教师的引导,他们就会顾此失彼、穷于应付。可以说,这样的灌输式教学会极大程度上阻碍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甚至还会导致学生丧失对科学这门课程的兴趣,最终不愿意再参与进来。在此情形下,培养学生深度学习就显得尤为关键了。那么,在实际的小学科学课堂上,教师应当从哪些方面入手,才能够将深度学习落到实处呢?具体如下。
  一、构建趣味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一旦学生对科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他们就会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不必教师督促,就会自觉、主动地参与科学学习中,转变以往被动学习的尴尬局面。另外,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实际上也是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而兴趣在这项工作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所以,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结合具体教学的内容,为学生构建具有趣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科学这门课程的乐趣与魅力所在,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他们全身心融入科学课堂。那么,如何构建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呢?生活情境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深度学习,实际上是对科学展开深入的挖掘和探索,寻找科学知识的根源。而生活正是科学的“源头”,为学生构建生活情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唤醒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例如:在教学“声音”中的“声音的传播”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并未直接引申出本节课的内容,而是给学生展示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手机、座机,让学生进行观察。接着,让学生说说上述物件的功能、用途等。当学生阐述完毕后,教师继续引导:“你正要打电话,但是电话没电了(外出,且没有充电器),这时你该怎么办?”可以发现的是,大多数学生面露难色,教室鸦雀无声。为了解答学生心中的疑惑,教师告知学生,有一种神奇的电话,不用充电就可以完成工作。对于这种说法,学生半信半疑。此时,教师将课前准备好的“土电话”呈现出来,并且进行简单的介绍。最后,再引申出本节课的内容:“同学们,实际上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就和这个‘土电话’有关,只要大家认真学习,也能够做出‘土电话’!”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被点燃,这就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整合教学资源,增强学习决心
  科学是一门以探究为主的课程,良好的教学资源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决心,促使学生以高昂的情绪投入科学学习、探究中,从而更加顺利地达成课堂教学的目标。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培养学生深度学习,要求教师在依照新课标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择、调整、增设有实用价值的教学资源、素材,由此为深度教学的开展助力,让学生从中获得全面提升。例如:在教学“我们周围的材料”中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提前对教学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具体来说,除了基础知识的讲授以外,教师还增设了深入探究材料在水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相关的内容。在教学器材的选择上,教师不仅保留了教材中提到的材料,还选择了橡皮泥、玻璃瓶等相同体积的材料。对于拓展教学这一环节,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了一些沉浮原理在现实中的运用实例。又如:在教学“磁铁”中的“磁铁有磁性”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如若教师给学生展示磁铁,并让学生把玩,很难达成预期的教学效果。对此,在正式教学前,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具有引导性的疑问,让学生带着疑问观察磁铁,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弥补学生基础知识的不足,还有利于学生清晰思路的形成。以上调整、优化,彰显了科学课程的核心,为学生深度学习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巧用语言艺术,间接促使反思
  在开展小学科学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注意到一点,即应当尽可能地运用语言艺术,有层次、有规律地进行科学知识的呈现,缩减废话,避免学生受到影响而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这对于改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深度学习极为关键。例如:在教学“光”中的“光是怎样传播的”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一边进行案例的展示,一边进行光折射原理的讲解,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对科学知识有一个更加清晰的把握,還可以帮助学生深化对光现象的了解。当然,在上述过程中,教师需要适当增加具有启发意味的语言,引领学生展开深度学习、探究,感知科学知识的内涵。除此以外,在自主探究环节,教师不能完全不顾学生,而是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动向,一旦发现问题,及时予以引导、帮助,确保学生顺利完成知识探究,并间接促使学生反思自我,加以改正,进而不断完善自我,促进自我发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培养学生深度学习,是推动科学教学事业进程的有力举措,更是强化教学实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必由之举,值得受到充分重视。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学工作者,应当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并且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将其真正落到实处,以此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加高效的科学课堂。具体来说,可以从构建趣味情境,激发探究欲望;整合教学资源,增强学习决心;巧用语言艺术,间接促使反思三个方面入手,带领学生展开深度学习,收获更加丰富的科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注:本文为三明市2020年度立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深度学习策略研究“(课题编号:JYKT-20060)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谷灵华.基于数据分析下的小学生科学深度学习研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08).
  [2]刘洋.推动学习方式转变,打造儿童“看得见”的课堂——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科学可视化教学实践改进[J].小学教学研究,2019(31).
  [3]陆黎峰.发展思维 助力创新——小学科学深度学习习惯培养策略探究[J].科普童话,2018(26).
  [4]朱宏.深度学习理念下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方式之变革[J].启迪与智慧(下半月.儿童版),2020(02).
  [5]李飞.例谈小学科学课堂深度学习的实施策略[J].广西教育A(小教版),2019(12).
  (责编  吴  娟)
其他文献
【摘 要】众所周知,近些年英语的地位在各个学科中不断提高。英语课堂的意义是为了帮助学生能获得在日常生活之中灵活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这一项基本能力的桥梁。生活化的英语课堂能为学生创设出更好的情境,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日常交流能力,为课堂增添一丝活力。本文将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对英语生活化教学进行一个简要的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生活化模式;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教育机制也随之不断改变,多数农村父母为子女能有良好的教育环境而选择将子女送往附近城镇学校或带子女一起外出,使当前教育模式日渐趋于城镇化,导致农村多数小学呈现出自然萎缩现象,在学校招生过程中,一个班级小于20人的现象屡见不鲜。此类现象给农村教师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挑战,教师需针对小班额现象对自身教育模式及方法进行改变。本文针对当前农村学校小班额的基本现状及具体教
期刊
【摘 要】教育工作是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共同责任,无论是针对学生开展知识类教育、技能类教育或是综合素养类教育,均需要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共同协作。家庭教育中,家长便是学生的主要引导者,更是学生重要的引导“教师”。在现代民族地区小学教育工作中,家庭教育是相关部门比较重视的问题。本文将通过强调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组织开展实践类家庭活动、强化家长核心素养教育观念、引导家长参与学习家庭教育讲座四个探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育也推出了各种各样的改革措施,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一定的阅读积累,获得基础的英语知识和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英语表达理解。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建设新的教学情境,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方面的能力。本文就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提高做简要策略分析。  【关键词】小学教学;英语阅读; 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的逐渐发展,教育界要紧跟时代的潮流,实现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这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大趋势。初中历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相互融合能够提高课堂活力,这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作用。初中历史作为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课程改革要求初中历史学科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借助信息技术这一辅助工具。因此,教师应该将两者进行有效整合,融为一体,改变课堂教学结构,打造充
期刊
【摘 要】目前,在实际的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对于相关的教学人员而言,应该在深度学习视域下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制定出有效的教学模式,有效防止负迁移现象的产生。本文主要基于深度学习视域对中学化学学习负迁移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有效的解决策略,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合理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深度学习;中学化学;学习负迁移;成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
期刊
【摘 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幼儿阶段的教学更重视幼儿的认知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和动手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幼儿阶段是幼儿成长的基础阶段,在这阶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关键词】家园合作;幼儿;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27-0165-02  An Analysis of Home-Ki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从幼儿园区角体验游戏的内涵、国内发展情况、游戏活动理念与开展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与阐述,旨在通过多角度的探讨,为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培养与提升提供相应的实施策略与改善思路。  【关键词】区教体验游戏;幼儿园;同伴交往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27-0171-02  Exploring the Devel
期刊
【摘 要】语感,是语言使用者在语言的习得和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对言语理解与言语生成的综合全面的语言能力。语感的形成需要长期的语言训练,是在不断学习,不断历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语感的训练离不开朗读。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朗读训练,采用范读、诱导、引导、变换、读评等方法,充分利用朗读,来开启学生的语感之门。  【关键词】语感;朗读;训练  中图分类号:G6
期刊
【摘 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过程中,规则意识对于法治建设尤为重要。孩子是祖國未来的花朵,国家建设还要靠孩子的贡献。因此,培养规则意识要从小抓起,尤其是幼儿阶段,幼儿年龄较小,对于世界的认知还存在一定的偏差,我们需要借助有效的教学方法,逐步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这个世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通过游戏的方法逐步地培养大班幼儿的规则意识,使其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都能够遵循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