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2年5月9日,一声清脆的枪响划过江西瑞金城西的田野和山冈,震撼了整个苏区。这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第一声反腐败的枪响,而这第一个被判处死刑的贪官,就是叶坪村苏维埃政府主席謝步升。
在漫长的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同时,为了适应恶劣的战争环境,改善自身建设,从胜利走向胜利,中国共产党人从来没有放松另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反腐败斗争。
苏区反腐有法可依
中国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领导的反腐败斗争由来已久。
早在1929年召开的古田会议,就提出了反腐败,指出必须纠正党内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克服官僚主义等不良现象,密切党群关系。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毛泽东当选为政府主席。在临时中央政府下面,成立了中央工农检察部。它犹如一把利剑,在它的监督之下,苏维埃政府成为“空前的真正的廉洁政府”,而各级苏维埃工作人员,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廉洁奉公的政府官员。
工农检察部的工作,在部长何叔衡的领导下开展起来。工农检察部的人员有七八十名,下设控告局和突击队。突击队可以公开突击去检查任何苏维埃机关、国家企业和合作社,以揭露该机关或企业的贪污浪费及一切官僚腐化的现象,也可以扮作普通工农群众,去机关请求解决某些问题,以测试该机关对工农的态度和工作效率。控告局设有调查员,他们每天到各个控告箱去收取控告信,然后根据群众的控告,调查核实。
1932年2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布通令,中央苏区反腐败斗争拉开帷幕。
1933年12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下发了由主席毛泽东、副主席项英签发的《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的第26号训令。这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我党颁布的第一个反腐败法令。训令规定,凡苏维埃机关、国营企业及公共团体工作人员,贪污公款在500元以上者,处以死刑;贪污公款300元以上500元以下者,处以2年以上5年以下监禁。这些法律的颁布,使苏区的反腐败斗争有法可依,健康发展。
苏区对贪污分子的惩处是非常严厉的。一个代号为“江西老表”的红军干部,因倒卖两担红军急需的粮食而被红色法庭判处死刑。他的尸体被贴上一张醒目的宣判书:“腐败变质、倒卖军粮的可耻下场!”这些举措,为巩固和建设中央苏区根据地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后,轰轰烈烈的中央苏区反腐败斗争逐渐进入高潮。这场斗争直到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长征后才暂告结束。
反腐卓有成效
在中央苏区,涌现了一批廉洁奉公的楷模。
苏维埃国家银行行长毛泽民,在中央苏区是廉洁自律的模范。他从不搞特殊,就连他的兄长、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前来视察时,他也坚持不用公费招待,有时仅是一杯开水而已。
另有一次,方志敏的胞弟、中共黎川中心县委书记方志纯,招待省委检查工作的领导吃了一碗米粉肉,到财务报账时,毛泽民坚决不同意,并严肃指出:“现在是战争时期,我们不能乱花一个铜板,领导干部更要率先艰苦奋斗,不应该用公款招待。”他对方志纯说:“志纯同志,这笔钱要从你自己的伙食费中报销!”在毛泽民的严格要求下,苏区国家银行从未发生过贪污盗窃和行贿受贿案件。
持续了三年之久的中央苏区的反腐败斗争,虽然至今尚未有全面准确的统计数字,但其斗争之坚决、成果之显著、影响之深远,单从《红色中华》报就可见一斑。据该报报道,中央各机关仅在1934年4月至7月,行政费就减少30%,共节省经费8.7896万元。中央政府还裁减通信和杂务人员35%、机关人员10%,中央政府各部门裁减工作人员20%。人员的减少,经费的缩减,不但没有影响工作效率,大家反而以更加高昂的斗志投入工作。
在瑞金,至今还流传着一个真实的故事:为预防赤痢,当时军委总卫生部规定部队不准吃酸、辣等刺激性的食品。这一规定让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叫苦不迭。他是四川人,没有辣子吃不下饭。有一回,刘伯承实在熬不住了,便偷偷地弄了点辣椒吃,不巧被检查组发现。刘伯承二话没说,把剩下的几只辣椒如数上交,他还为此受到通报批评。一些曾经在苏区中央政府工作过的老红军,在回忆录里回忆道,苏区中央党政机关精兵高效,作风正、纪律严,因此得到群众的高度信任和热情支持。
苏区惩腐第一声枪
在中央苏区,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步步深入,一些大案要案被纷纷“曝光”。在政策和法令的威慑下,一些犯有贪污罪行的人纷纷投案自首,争取宽大处理。在萍乡、上饶等地区,还出现了父亲检举儿子、妻子动员丈夫去政府坦白的感人事例。
按照临时中央政府的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其犯罪事实一经查明,一概立案依法处理,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当时根据地内民间流行的歌谣,十分生动地记叙了这样的情景:“《训令》如霹雳,震得天地响。蛀虫再狡猾,休想走过场。”
在红色政权两年多的反腐斗争中,揭露并处理了一批腐败犯罪分子。例如,仅江西省乐安县增田、善和两区、乡,便查处72人,万安县、区各机关共查处60人,石城县查处49人,永丰县查处43人。
谢步升是我党反腐败历史上被枪毙的第一个“贪官”。
谢步升,瑞金县九区叶坪乡人,家境贫穷,12岁起给地主打短工,1929年参加工农武装暴动,任云集暴动队队长。1930年,谢步升参加中国共产党,并任叶坪村苏维埃政府主席。这个官职虽然不大,但随着苏维埃临时政府的建立,他的声望陡然增高,思想作风逐渐变质。
他偷盖苏维埃中央政府管理科的大印,伪造通行证等证件,私自贩运水牛到白区出售,每头牛获利大洋3元。他将一位八一南昌起义南下部队掉队的红军军医秘密杀害,占有了其金戒指和毯子。
谢步升生活腐化堕落,与一个大地主续弦的老婆勾搭成奸。他嫌自己的妻子杨氏碍手碍脚,便把她卖给邻村一个老光棍做老婆,明里却对邻居说杨氏回娘家了,几个月后又说她改嫁了。其实,被卖的杨氏并未到老光棍家,而是回娘家躲了起来。
1932年2月,谢步升企图强奸同村的一个妇女,被举报到瑞金县苏维埃裁判部。事发后,查办案件遇到一定阻力。谢步升的入党介绍人——当时在苏区中央局任职的谢春山,认为谢步升并无大错。于是,在没有调查的情况下,苏区中央局的领导通知瑞金县裁判部释放谢步升,并称由中央局调查处理谢步升的问题。
中共瑞金县委书记邓小平得知后十分气愤,拍着桌子说:“像谢步升这样的贪污腐化分子不处理,我这个县委书记怎么向人民群众交代?”他决定亲自去苏区中央局,反映谢步升的犯罪事实,同时要调查员去向毛泽东主席汇报情况。
毛泽东听到谢步升的犯罪事实后,马上表示:“谢步升案我听说一点。这样的人必须调查处理。腐败不清除,苏维埃旗帜就打不下去,共产党就会失去威望和民心!与贪污腐化作斗争,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天职,谁也阻挡不了!”
在毛泽东和邓小平的支持下,谢步升案调查工作得以顺利展开。1932年5月5日,瑞金县苏维埃裁判部对谢步升进行公审,判决如下:根据中央执行委员会第6号训令,判决谢步升死刑,并没收他个人的一切财产,倘若不服,在一星期的期间内可以向临时最高法庭上诉。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谢步升在案发时已是中共党员,但是并没有内部监督机构参与处置该案件。这是因为党当时尚未成立专门的纪律检查机构,中共中央于一年以后的1933年9月17日才作出决议,决定“在党的中央监察委员会未正式成立以前,特设立中央党务委员会”。因此,当时对腐败案件的处理,主要由党和政府领导下的裁判机构依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进行。当时的瑞金县属于中央直属县,谢步升案由瑞金县裁判部的法庭主席潘立中主审,谢正平等陪审。
谢步升不服,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最高法庭提出上诉。1932年5月9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最高法庭开庭审理,否决了谢步升的上诉,维持原判,并判决:把谢步升处以枪决,在三小时内执行,并没收谢步升个人的一切财产。当日下午,红都瑞金响起了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第一声惩治腐败分子的枪声。
从1932年4月至1934年4月的两年时间内,中央苏区共查处贪污腐败案件200余起,被判处死刑的贪官共15个。经过了第一次反腐败斗争的洗礼,中央苏区广大干部党员都自觉地把自己置身于人民的监督之下,廉洁奉公、艰苦朴素的精神在党内蔚然成风。
在漫长的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同时,为了适应恶劣的战争环境,改善自身建设,从胜利走向胜利,中国共产党人从来没有放松另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反腐败斗争。
苏区反腐有法可依
中国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领导的反腐败斗争由来已久。
早在1929年召开的古田会议,就提出了反腐败,指出必须纠正党内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克服官僚主义等不良现象,密切党群关系。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毛泽东当选为政府主席。在临时中央政府下面,成立了中央工农检察部。它犹如一把利剑,在它的监督之下,苏维埃政府成为“空前的真正的廉洁政府”,而各级苏维埃工作人员,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廉洁奉公的政府官员。
工农检察部的工作,在部长何叔衡的领导下开展起来。工农检察部的人员有七八十名,下设控告局和突击队。突击队可以公开突击去检查任何苏维埃机关、国家企业和合作社,以揭露该机关或企业的贪污浪费及一切官僚腐化的现象,也可以扮作普通工农群众,去机关请求解决某些问题,以测试该机关对工农的态度和工作效率。控告局设有调查员,他们每天到各个控告箱去收取控告信,然后根据群众的控告,调查核实。
1932年2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布通令,中央苏区反腐败斗争拉开帷幕。
1933年12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下发了由主席毛泽东、副主席项英签发的《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的第26号训令。这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我党颁布的第一个反腐败法令。训令规定,凡苏维埃机关、国营企业及公共团体工作人员,贪污公款在500元以上者,处以死刑;贪污公款300元以上500元以下者,处以2年以上5年以下监禁。这些法律的颁布,使苏区的反腐败斗争有法可依,健康发展。
苏区对贪污分子的惩处是非常严厉的。一个代号为“江西老表”的红军干部,因倒卖两担红军急需的粮食而被红色法庭判处死刑。他的尸体被贴上一张醒目的宣判书:“腐败变质、倒卖军粮的可耻下场!”这些举措,为巩固和建设中央苏区根据地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后,轰轰烈烈的中央苏区反腐败斗争逐渐进入高潮。这场斗争直到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长征后才暂告结束。
反腐卓有成效
在中央苏区,涌现了一批廉洁奉公的楷模。
苏维埃国家银行行长毛泽民,在中央苏区是廉洁自律的模范。他从不搞特殊,就连他的兄长、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前来视察时,他也坚持不用公费招待,有时仅是一杯开水而已。
另有一次,方志敏的胞弟、中共黎川中心县委书记方志纯,招待省委检查工作的领导吃了一碗米粉肉,到财务报账时,毛泽民坚决不同意,并严肃指出:“现在是战争时期,我们不能乱花一个铜板,领导干部更要率先艰苦奋斗,不应该用公款招待。”他对方志纯说:“志纯同志,这笔钱要从你自己的伙食费中报销!”在毛泽民的严格要求下,苏区国家银行从未发生过贪污盗窃和行贿受贿案件。
持续了三年之久的中央苏区的反腐败斗争,虽然至今尚未有全面准确的统计数字,但其斗争之坚决、成果之显著、影响之深远,单从《红色中华》报就可见一斑。据该报报道,中央各机关仅在1934年4月至7月,行政费就减少30%,共节省经费8.7896万元。中央政府还裁减通信和杂务人员35%、机关人员10%,中央政府各部门裁减工作人员20%。人员的减少,经费的缩减,不但没有影响工作效率,大家反而以更加高昂的斗志投入工作。
在瑞金,至今还流传着一个真实的故事:为预防赤痢,当时军委总卫生部规定部队不准吃酸、辣等刺激性的食品。这一规定让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叫苦不迭。他是四川人,没有辣子吃不下饭。有一回,刘伯承实在熬不住了,便偷偷地弄了点辣椒吃,不巧被检查组发现。刘伯承二话没说,把剩下的几只辣椒如数上交,他还为此受到通报批评。一些曾经在苏区中央政府工作过的老红军,在回忆录里回忆道,苏区中央党政机关精兵高效,作风正、纪律严,因此得到群众的高度信任和热情支持。
苏区惩腐第一声枪
在中央苏区,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步步深入,一些大案要案被纷纷“曝光”。在政策和法令的威慑下,一些犯有贪污罪行的人纷纷投案自首,争取宽大处理。在萍乡、上饶等地区,还出现了父亲检举儿子、妻子动员丈夫去政府坦白的感人事例。
按照临时中央政府的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其犯罪事实一经查明,一概立案依法处理,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当时根据地内民间流行的歌谣,十分生动地记叙了这样的情景:“《训令》如霹雳,震得天地响。蛀虫再狡猾,休想走过场。”
在红色政权两年多的反腐斗争中,揭露并处理了一批腐败犯罪分子。例如,仅江西省乐安县增田、善和两区、乡,便查处72人,万安县、区各机关共查处60人,石城县查处49人,永丰县查处43人。
谢步升是我党反腐败历史上被枪毙的第一个“贪官”。
谢步升,瑞金县九区叶坪乡人,家境贫穷,12岁起给地主打短工,1929年参加工农武装暴动,任云集暴动队队长。1930年,谢步升参加中国共产党,并任叶坪村苏维埃政府主席。这个官职虽然不大,但随着苏维埃临时政府的建立,他的声望陡然增高,思想作风逐渐变质。
他偷盖苏维埃中央政府管理科的大印,伪造通行证等证件,私自贩运水牛到白区出售,每头牛获利大洋3元。他将一位八一南昌起义南下部队掉队的红军军医秘密杀害,占有了其金戒指和毯子。
谢步升生活腐化堕落,与一个大地主续弦的老婆勾搭成奸。他嫌自己的妻子杨氏碍手碍脚,便把她卖给邻村一个老光棍做老婆,明里却对邻居说杨氏回娘家了,几个月后又说她改嫁了。其实,被卖的杨氏并未到老光棍家,而是回娘家躲了起来。
1932年2月,谢步升企图强奸同村的一个妇女,被举报到瑞金县苏维埃裁判部。事发后,查办案件遇到一定阻力。谢步升的入党介绍人——当时在苏区中央局任职的谢春山,认为谢步升并无大错。于是,在没有调查的情况下,苏区中央局的领导通知瑞金县裁判部释放谢步升,并称由中央局调查处理谢步升的问题。
中共瑞金县委书记邓小平得知后十分气愤,拍着桌子说:“像谢步升这样的贪污腐化分子不处理,我这个县委书记怎么向人民群众交代?”他决定亲自去苏区中央局,反映谢步升的犯罪事实,同时要调查员去向毛泽东主席汇报情况。
毛泽东听到谢步升的犯罪事实后,马上表示:“谢步升案我听说一点。这样的人必须调查处理。腐败不清除,苏维埃旗帜就打不下去,共产党就会失去威望和民心!与贪污腐化作斗争,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天职,谁也阻挡不了!”
在毛泽东和邓小平的支持下,谢步升案调查工作得以顺利展开。1932年5月5日,瑞金县苏维埃裁判部对谢步升进行公审,判决如下:根据中央执行委员会第6号训令,判决谢步升死刑,并没收他个人的一切财产,倘若不服,在一星期的期间内可以向临时最高法庭上诉。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谢步升在案发时已是中共党员,但是并没有内部监督机构参与处置该案件。这是因为党当时尚未成立专门的纪律检查机构,中共中央于一年以后的1933年9月17日才作出决议,决定“在党的中央监察委员会未正式成立以前,特设立中央党务委员会”。因此,当时对腐败案件的处理,主要由党和政府领导下的裁判机构依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进行。当时的瑞金县属于中央直属县,谢步升案由瑞金县裁判部的法庭主席潘立中主审,谢正平等陪审。
谢步升不服,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最高法庭提出上诉。1932年5月9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最高法庭开庭审理,否决了谢步升的上诉,维持原判,并判决:把谢步升处以枪决,在三小时内执行,并没收谢步升个人的一切财产。当日下午,红都瑞金响起了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第一声惩治腐败分子的枪声。
从1932年4月至1934年4月的两年时间内,中央苏区共查处贪污腐败案件200余起,被判处死刑的贪官共15个。经过了第一次反腐败斗争的洗礼,中央苏区广大干部党员都自觉地把自己置身于人民的监督之下,廉洁奉公、艰苦朴素的精神在党内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