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间神经修复后失神经肌肉及运动终板变化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华手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yo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失神经支配肌肉不同时间神经修复后,肌肉及运动终板变化.探讨神经修复的最佳时机.方法 建立失神经支配腓肠肌实验模型,以损伤后不同的神经修复时间(0、2、4、6、8、10周)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右后肢为实验侧,左后肢不作任何处理为对照侧(对照组).神经修复手术后第6周取材,测定各项检测指标.结果 肌肉失神经支配0~4周组行神经修复后肌肉湿重呈下降趋势,但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周后神经修复组肌肉湿重下降尤为明显,维持于一定水平,肌细胞直径及截面积呈持续性下降.2周内神经修复组,运动终板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灰度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6周组,CGRP灰度值明显低于2周内神经修复组(P<0.05);8周后进行神经修复其灰度值进一步下降,与6周内神经修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微结构的变化趋势与透射电镜观察基本一致.结论 实验提示神经损伤后2~4周内修复效果较好,6周后修复萎缩肌肉逆转可能性降低,但其各项指标仍能维持在一定水平,有指征尝试手术修复。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脉冲电磁场对大鼠胫腓骨骨折愈合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30只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建立右侧胫腓骨中段骨折模型后随机分为刺激组与对照组.刺激组大鼠接受频率为15 Hz、强度为1.0 mT的脉冲电磁场刺激.分别于术后第1,2,3,4,5周末,拍摄X线片评价骨折愈合情况;相同时间点鼠尾静脉取血,采用对硝基苯磷酸盐法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
目的获得较好显示神经元尼氏体和髓鞘微细结构的方法。方法选用煌焦油紫、甲苯胺蓝、硫堇和橙黄G、磷钨酸双重组合染色法(BTT-OP法),对8只新西兰大白兔脊髓和脊神经节进行染
目的 探讨羟基喜树碱(HCPT)对体外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HSC)的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 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和大鼠正常肝细胞(BRL-3A)分别在实验组(分别以含HCPT浓度为0.008、0.016、0.031、0.063、0.125,0.25、0.5、1、2、4、8、16、32mg/L的培养液培养)和对照组(单纯培养)体外培养24 h.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找出HCP
目的 研究含有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子A1(ABCA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ABCA1转染真核细胞后,在细胞中的表达及对细胞抗砷性的影响.方法 由脂质体介导将pcDNA3.1/ABCA1重组质粒转染入人HeLa细胞中(转染重组质粒组),同时设转染空质粒组及未转染组作为对照,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各组细胞ABCA1 mRNA表达水平,用蛋白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检测AB
我以前读书,上的是外语系。外语系有两种人,漂亮女生以及我们其他人。所以每天下午老师来拿信的时候,有个教授总是到我们教室里拜访一下,和漂亮女生聊聊人生 I used to stud
人生难得一身轻。世事难分白与青。休去管它牛马斗,秋波浪里钓星星。
目的 观察匹维溴胺对大鼠内脏高敏感形成及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慢性避水应激法(WAS)构建内脏高敏感大鼠模型.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避水应激组、避水应激组和匹维溴胺治疗组(30 mg·kg~(-1)·d~(-1)),每组12只.观察每组大鼠应激时的排便颗粒数,并以结直肠扩张时的内脏运动反射(VMR)幅度值为指标观察内脏敏感性的变化.采用Western印迹和免疫荧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