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民族形成于何时?——介绍关于汉民族形成问题的讨论

来源 :史学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louch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汉民族形成问题,也是我国史学界争论未决的问题。这个问题,在过去曾经有人提出和争论过,自一九五三年苏联历史学家格·叶菲莫夫在“历史问题”上发表“论中国民族的形成”一文,和一九五四年我国历史学家范文澜在“历史研究”上发表“试论中国自秦汉时成为统一国家的原因”的文章以后,又引起了我国史学工作者的重视。近几年来,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我国和苏联的几位学者相继发表了不少文章。他们都力图依据斯大林关于形成民族的四个特征的理论来研究和说明中国汉民族的形成。经过了一个时期的讨论,关于汉族何时形成为民族的意见还是很分歧,归纳起来,大致有下面四种。
其他文献
<正> 近年来,配合着一系列問題討論和研究,發表了不少有关历史論文和孷?大大活躍了史学界学术空气,也帮助和指导了我們青年的教学和进修。但是比較宨T性通史新著,特別是明清部分,数量还是不多。李洵的“明清史”出版,在这方面說确实起了些配合作用;由于它原是大学講稿改編的,內容也較通俗,所以常被一般中学历史教师、高等学校历史系同学及有些历史爱好者作教学参考或进修之用。因此,该书自一九五六年六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后,去年八月又再次重版,兩次总共印数达
<正> 中国历史上課税的对象,不外田、户、丁三种,历代的税制,都在这三者中,或使之分立,或为之归并;它们各个的地位;也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时而重要,时而不重要。两汉时代,田、户、丁三种税是分立的:田有田租,户有户赋,丁有口钱及算赋。及至黄巾大起义之后,社会上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在租税方面也因之有所改变。曹魏的赋税制度,已经舍弃了按丁口计税的办法,另外规定以田户作征税的标准,户调的地位也远较前期为重要。户调的加重,是中国中古时代税制的一个特色,这时的“丁”,已偏重于(?)役,间有纳钱的事,但也不
科学课程独特的价值诉求需要教师诠释和生成,并借助教育实践行动在教学活动中实施、培养、体验、接受、内化、生成,改善教与学的关系,增强教学效果,真正实现“教书”“育人”
<正> 甘地(1868-1948年)的活动是多方面的,但他所号召和推行的“手工纺织”运动,却相当突出;虽然这个运动在某种意义上是有严重缺点的,然而在有些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好的作用,但是不管过去和现在都有些人,对于甘地所推行的这个运动是认识不足的,我这篇文章,准备就甘地所提出的这个运动的历史背景和作用等一些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不当之处,请读者指正。
【正】 北洋军阀是辛亥革命失败以后,到蒋介石新军阀出现以前统治中国的主要反动集团。北洋军阀内部有不同的派系(主要的如直、皖、奉系),这些不同派系的军阀分别投靠不同的
农业部最近审批三个转基因大豆新品种,引发热议。  社会普遍关心的是,我们进口这些大豆是否安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彭于发表示,农业部批准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这些大豆,安全性是有保证的。  专家给出了理由。其一,这三个大豆品种在国际上已经广为应用。根据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输出国家或者地区已经允许作为相应用途并投放市场,是在我国申请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的前提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3日在京闭幕。会议首次提出,“要把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  把“着力防控债务风险”明确列为经济工作主要任务,这一审时度势的战略部署切中转型发展肯綮,其迫切性、必要性具体体现在:  首先,虽然中国的政府性债务并未突破国际公认警戒线,总体仍处安全水平,但这种相对静态、窄口径的风险状况,必须与中国地方性债务甚为独特的两项特点一并考虑:其一,中国的地
<正> 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是历史教学的一項主要任务,在目前情况下也是大力改革教材和教学的重要一环。在这里,我談的是在民族学校里通过历史課进行民族政策教育的問題。我們学校是一所民族中学(蒙族学生占82%)。高中二年級共有兩个班,一个班全部是蒙生,另一个班主要是汉生。过去,兩班之間因为民族問題鬧不团結,高二(二)班汉生認为“助学金比例不合理,过多地照顧了蒙生”。甚至有学生說:“蒙古
<正> 在光明日报史学双周刊第91号(见1956年9月13日光明日报)上刊载着胡如雷先生的“试论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形式”一文。在这篇文章里,胡如雷先生提出:“自耕农民的这部分土地是什么性质呢?是国有还有私有?”关于这个问题,胡如雷先生的答复是:“这部分土地也是具有国有性质的”。胡如雷先生认为自耕农民之于土地只不过“是有占有权和使用权而已”,而“我国地主政
<正> 图解和文字表解在历史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直观教具。它在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历史国家之间的关系及其本质;在总结和概括历史事突中还可以帮助学主掌握和理解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重要的历史结论。一图解在教学中使用范围十分广泛,类别亦多种多样。首先,谈一下在讲授新课中怎样运用图解。在讲“高级中学课本中国历史”(邱汉生、陈乐素、汪(?)编,人民出版,1956)第一册,“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一节的〔中央集权的政治机构〕时,当教师简要地叙述了:“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自以为功德无比,至尊无上,自称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