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怀念西南联大(下)

来源 :妇女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fv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时学校招生,并没有全国统考。求学者或是拿着自己读中学的成绩,或是拿着参加会考的成绩,前往心仪的大学提交申请。潘际銮同时被两所大学录取了,他选择了西南联大。
  学校不会开除学生,实在读不下去的,往往会自行离开。西南联大自成立后,共招生8000余人,只有3800名最终得到了毕业证书。即使不算上其中因参军、战乱离散等原因离开的学生,也称得上是宽进严出。
  西南联大的学生,喜欢跨系、跨院地去旁听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老师也同样喜欢互相旁听,时不时还要进行一些“学术对话”。
  “无论是制度,还是校风,西南联大的辉煌,现在都无法再复制了。”潘际銮摇着头向记者感慨。
  一边讲着课,教授一边还需艰难地维持生计。
  著名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研制工程重要骨干赵忠尧,在西南联大教实验物理学。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杨振宁和李政道,都曾是赵先生的学生。时局最艰难时,赵忠尧自己做起了肥皂。
  他买回油和碱,放在一个大汽油桶里烧制。成型后的肥皂,在昆明郊区的一处院子里晒干后,被他用自行车推出去,卖给化工厂,这才养活得起一家老小。每一天,赵忠尧都得等肥皂交了货,才回到家中开始备第二天的课。
  抗日战争结束后,赵忠尧前往美国,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进行核物理方面的研究。数年后他归国,从美国带回了一批原子核能物理实验器材。那是他用打工挣的钱和节约的钱,自己购买的。我国第一台质子静电加速器,就是基于他带回来的这些材料,最终装配完成的。
  理科教授赵忠尧做肥皂,文科教授闻一多制印。
  从北平逃难出来时,闻一多没带什么细软。在昆明住得久了,生计艰难,闻一多只好凭着刻图章“增加一些收入”。朱自清同闻一多交情好,将自己保存的一瓶印油送给了闻一多。
  学校里的许多教授,都帮着闻一多打起了广告。著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浦江清教授起草了一篇《闻一多教授金石润例》。梅贻琦、朱自清、沈从文、蒋梦麟等11位教授一起签了名。
  签名的教授当中,不乏平时与闻一多针锋相对、意见不合的。当时的西南联大,教授之间即使对政治和社会的意见相左,对于对方的学问,往往也会有“相当的尊重”。
  “这就是君子之风,即使不同意你的意见,也不打算让你饿死、活不下去。”张曼菱总结。

山城回忆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潘际銮还记得在母校门口茶棚读书的场景。
  宿舍里没法上自习,图书馆也很小,只有不到300个位子,而在校的学生却有两三千人。学生走出了校门,走到学校附近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两旁,一眼望过去,都是当地百姓开设的茶棚。
  潘际銮拿起笔,随手在一张报纸上画了起来,画的是记忆中那些茶棚的样子。
  每天清晨,这些沿街的茶棚将门板一扇一扇打开,一块小小的空间就圈了出来,能“摆得下三四张桌子”。一壶茶只要5分钱,能喝一整天,几条街上的茶棚里,坐满了自习的学生。
  汪曾祺写过一篇文章,专门回忆读西南联大时昆明的茶馆,他在茶馆里,写出了文学生涯中最初的几篇小说。
  李政道是1944年转入西南联大就学的。对昆明的茶馆,他的印象同样很深。“他们(昆明的人民)基本上没什么本钱,但是对大学生是特别保护的,所以我对云南的人民非常感谢。”李政道在接受张曼菱的采访时说。
  西南联大的学人,另外还有一个共同的记忆,便是“跑警报”。
  当战火向着西南边陲蔓延,昆明时不时会遭到日军的轰炸,日本飞机飞得很低,从人群头顶上飞过去,并不扔炸弹,偏要故意朝着人群,用机枪扫射。
  为了避开日军骚扰的时间,西南联大不得不改了上课时间,提前1小时上课,每节课改成40分钟,争取在日军飞机飞来之前把上午的课上完。等飞机“往越南那边”飞走了,师生再赶回来,继续下午的课。
  关于“跑警报”最有趣的典故,大概是文史大师刘文典与沈从文斗嘴,刘文典问对方:“我跑警报是为了保存《庄子》,你跑是为了什么?”
  一向浪漫的吴宓,就算是记述跑警报这种事,也不乏浪漫笔触。他在日记中写道:“是为少男少女提供爱情绝佳之机会。”
  据杨振宁向张曼菱回忆,有一阵子,师生几乎天天跑警报。大家都跑到西北边的山上,每人发两个馒头和一个云南大头菜,一直等到警报解除了才回去。学生在山上等得无聊,偶尔还要打打桥牌,以至于“桥牌都挺熟的”。

邂逅历史


  毕业近70年,潘际銮可以在学生名册中翻找到自己的名字,也可以飞快地对记者背出自己当初的学号——33687。
  当初在西南联大,许多学生都对潘际銮的学号有印象。那阵子,学校张贴成绩单时,并不印着名姓,只印着学号和分数。33687这个学号总是在前几名里,渐渐地,有些人记住了,这个就是潘际銮。
  这个学号,也印在潘际銮的学生注册卡片上,旁边还贴着一张照片。当年16岁的他脸颊饱满,中山装的扣子一直扣到了下巴。这位中国焊接第一人看着自己的旧照片,似是回忆母校,也似是回忆自己的青春。
  张曼菱对西南联大的“情结”,则起源于父辈的讲述。她并没能亲历西南联大的辉煌,但她的父亲,却是在青春正盛之时,目睹了那一群西南联大学人的言行举止。
  张曼菱用了将近20年的时间,用书和影像,梳理着这些关于西南联大的碎片般的记忆。她把她的梳理和采访,称作“抢救式”的。她想要在这些记忆的主人故去之前,将它们留存下来。
  “西南联大的学子,有很多人没有那么知名,但他们也同样做出过很多贡献。”张曼菱将自己的采访经历,称为“邂逅历史”。
  每隔一段時间,西南联大北京校友会,将回忆文章等打印成会刊,装订成册,发给老校友。会刊用蜡纸做封皮,上面印着西南联大倒三角形的校徽,以及会刊的期数。
  许多老校友陆续去世了,家人并不把这些老人珍藏的会刊当回事,有的扔了,有的扎成捆卖了废纸。张曼菱感到心痛,这些文献都是宝贵的历史资料。有老校友写了《八百学子从军记》,却找不到出版社出版。
  有人回忆自己如何逃课、凑学分,挤在窗户下面旁听受欢迎的教授的课。甚至有汪曾祺当初的同窗,回忆这位后来的文学家,如何留着长长的头发,穿一件“破的蓝布长衫”,只扣两个扣子,趿拉着一双不跟脚的布鞋,抽着烟,一脸颓废,每日在校舍中晃进晃出,像足了“旧知识分子的派头”。
  这些饱盛了回忆的会刊,也填满了潘际銮办公室里的半层书架。一张西南联大校舍的旧照片,被他摆在书架上最醒目的地方。
  即使在毕业超过半个世纪之后,这些昔日的西南联大学子,提及在昆明的求学生活,依然会滔滔不绝。面对张曼菱的采访镜头,李政道讲了3个多小时,杨振宁讲了4个多小时。
  张曼菱还曾前往台湾,拜访过9位新中国成立后没能留在大陆的老校友。
  当张曼菱来到其中一位家中的时候,那位年事已高的老校友穿上了旗袍,打理了头发,化了精致的妆,十分郑重其事地接待了她。这使得张曼菱知道,对方是多么重视与她的这次见面。
  老人家谈起自己在西南联大的青葱岁月,又谈起在台湾的生活,话里话外,隐约浸着些远离故地的伤感。张曼菱从那位老校友家中离开时,老人站在窗边,隔着栅栏,远远地目送她。
  当时,张曼菱心中隐隐就有预感,这或许便是她最后一次见到这位老人了。
  (摘自2018年6月12日中青在线)
其他文献
1.冬季穿衣并非越厚越好。冬季气温低,有人害怕受冻往往穿上厚厚的衣服,不但影響美观和身体活动,更容易出汗,结果反而更易感冒。  2.全面武装并非良策。一些人怕受病毒侵袭,出门时常常会全副武装,戴上口罩、围巾。其实这对身体并不好,虽然阻隔了冷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部,但也失去了锻炼呼吸道的机会,降低了抵抗力。  3.穿保暖内衣睡觉不科学。有人怕冷,所以常常穿着保暖内衣入眠,这样会影响血液循环,不仅睡觉
期刊
据英国的一项研究显示,有配偶的人患心血管疾病和中风以及死于这两种疾病的风险均明显低于单身人士。  基尔大学主导的这项研究分析了从1963年至2015年间发表的34项研究数据,涉及超过200万个42岁至77岁成年人,地跨欧洲、北美、中东和亚洲。结果显示,与已婚人士相比,未婚、离异和丧偶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高42%,其中患冠心病的风险高16%。他们死于心血管疾病和中风的风险分别高42%和55%。离异者
期刊
2018年5月12日,央视《朗读者》第二季的主题是“想念”,由特邀嘉宾讲述捐赠亡女器官的故事。齐诵环节过后,几名器官受捐代表为表达感恩之情,上台献花,来自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的段绍平也在其中。主持人董卿告诉大家,段绍平不但是受捐者,也是一名捐赠者。当她眼含热泪讲完段绍平的故事后,特邀嘉宾当即把手中的鲜花转送给了段绍平,并与她深情拥抱——儿子受捐眼角膜重见光明  2017年3月29日清晨,春雨淅沥。四
期刊
心语姐姐:  我媽两年前去世,去世半年父亲再娶。后妈比父亲小十几岁,没有正式工作,但和父亲感情很好。前段时间,我偶然遇到后妈的熟人,才发现早在我妈去世前她就和我父亲认识。我妈是生病去世的,我现在怀疑这个后妈是小三上位,更怀疑我妈是不是早就知道被气出了病。心语姐姐,请问我该如何调查取证?如果真的属实,我又该怎么做?  米字  米字妹妹:  父亲和后妈到底在亲妈活着时是否有奸情这事,还真不好调查。即便
期刊
心语姐姐:  我刚刚发现了一个可怕的事实,男友在我的手机里装了监控软件。我今年35岁,离异三年,带着一个孩子,和这个男友认识半年。我离异的原因是不爱前夫,出轨一个男人。可那个男人有家庭,即便我离婚带着他的孩子,他也不能娶我。尽管如此,我还是爱他。但是,他一个月来看不了我一次,日子太寂寞了,所以,我有了现在这个男友。他很喜欢我。我享受被他重視的感觉,但没有想过嫁给他。如今,他知道我的一切,却什么都不
期刊
1. 什么东西太阳越晒越多而风越吹越少?  2. 第一次结婚是大庆,第二次结婚是重慶,第九次结婚是什么?  3. 飞机从天上掉下来为什么没有一个人受伤?  4. 什么人专爱打听别人的事情?  5. 做什么事一定要从头开始?  6. 什么东西只有人不在的时候才能送?  7. 比乌鸦更讨厌的是什么?  8. 什么门永远关不上?  9. 把梦变成现实的第一步是什么?  10. 一条只能载一个人的小船,怎
期刊
目的不一样  跟交往了5年的男友出去吃饭,我们到的时候隔壁情侣已经吃了一半的样子,等我们吃完了,他们还没吃完。  我好奇地问:“为什么他们吃得那么慢?”  男友:“咱是来吃饭的,人家是来谈恋爱的,目的不一样。”我爸又不同意了  男:你是怎么说服我妈,同意我们在一起的?  女:我跟你妈说,她不让我当你老婆,我就当你后妈,怎么样?机智吧!  男:机智!可现在我爸又不同意了。包子太大了  医生:“你怎么
期刊
周末,我陪儿子到他同学浩浩家赴约。  一进门,我就被浩浩家垃圾场一样的客厅吓傻了。确切地说,他家客厅就是一个“垃圾场”。影视墙的一角,是一个塑料栅栏围成的“垃圾池”,里面分了四格,分别放着塑料瓶、旧报纸、废纸箱、旧衣服。沙发边上并排停着五六辆玩具大卡车,客廳不同的位置分布着十几个小型垃圾桶。  浩浩妈笑着跟我解释:“浩浩现在处于职业敏感期,梦想做一名垃圾车司机,正为之努力呢!”  做垃圾车司机还需
期刊
心语姐姐:  我今年36岁,因为老公出轨,离婚三年了,带一个女孩儿。两年前同学聚会,我邂逅当年的初恋。他混得不如我好,工作和家庭都一般,有个儿子。当年我们情投意合,是他父母坚决反对我们才分了手。现在,他父母都不在了,他说好后悔当年没有坚持住。就这样,我们重新在一起,他赌咒发誓说要离婚,我信了他。没想到,我等了兩年,没有等到他离婚,居然听到他老婆又生了一个孩子。他说他老婆生二孩是个意外,还让我等他。
期刊
日前,工信部发文称,到2018年,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宽带网络覆盖90%以上的贫困村”目标提前实现;到2020年,全國12.29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宽带网络覆盖比例将超过98%。  (摘自2018年6月7日《经济日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