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木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探讨

来源 :中国绿色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wenzhong2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杉木是我国南部地区植树造林的主要栽种树种之一。通过实地考察、调研影响杉木生长的主要病虫害类型,发现杉木病虫害主要包括黄化病、杉木炭疽病、杉木细菌性叶斑病等病害种类。本文结合实际对于杉木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进行了研讨。
  关键词:杉木;杉木病害;防治措施
  杉木凭借其特有的好材性、好成活、生长快、收益高等特点,是多年以来主要的速生用材树种之一。杉木在日常生活中用于造纸、制作家具等,因需求的持续增加,杉木的种植面积也在不断的增加,伴随而来的是杉木纯林化程度加大、能够危害杉木的病虫害的类别和数量不断增加。经过调查,相比于虫害来说,广大的杉木种植深受病害的威胁,每年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为了使杉木的种植能够长期有效、健康持续的发展下去,本文将围绕杉木主要的病害种类、特点、防治措施进行论述。
  一、杉木病害危害的现状
  单就侵染性病害来讲就有十几种病原菌,其中对于杉木的危害程度最大的主要是杉木细菌性叶斑病和杉木炭疽病。而杉木的另外一种病害“黄化病”,是由于在种植的过程中盲目扩大种植面积,在一些不适宜种植的地方进行栽种,从而造成杉木生理性病害。
  二、杉木主要病害及其危害性
  (一)黄化病
  黄化病作为一种非侵染性病害,可以使杉木出现黄化甚至枯死。在一些地区,黄化病是杉木发生最普遍的一种病,近年来也是危害程度最高的一种病。杉木在感染黄化病后,其树叶变得枯黄,严重者4年左右的时间便会死亡;能够存活的杉木在感染之后生长速度缓慢、树木的分支过多、主干不明显,直接影响到树木的价格。
  黄化病的发生的原因通常离不开以下几点:土壤肥力不足缺少多种所需的营养元素、土壤的含水量过高或过低、栽植的环境条件不适宜。经调查发现,在土壤贫瘠的地区是黄化病的高发生地区,而土壤的含水率越高苗木黄化枯死就越严重,其次若栽种地的深层土壤坚实,会影响苗木根系的水平生长,导致杉木黄化枯死。
  (二)细菌性叶斑病
  细菌性叶斑病多是分布于海拔在300米以上的山区或者是半山区。病菌以危害针叶和嫩梢为主,因此发病的多为新叶,其特点是起初由小褐色斑点的出现,之后又淡黄色水渍状晕圈出现在发病的周围。随着感染程度的加大和病情的发展,病斑颜色逐渐加深变为深褐色,直至病叶全部枯死。在发生严重时,病原菌转移至嫩梢,众多的病斑汇合在一起形成了一整片的病斑,使得嫩梢逐渐变为褐色直至枯死。
  从病原菌的传播方式来看,其载体为杉木的树叶和嫩梢的病斑,并经由雨水和扬风进行传播。病原菌由杉木树体的伤口处侵入,在经历一周的潜伏期之后开始发病,并可以在两个月的左右时间通常是在6月中旬达到细菌性叶斑病的发病高峰期。潮湿多雨的季节可以对病害的发生提供帮助,而杉木针叶相互刺伤又对细菌的侵入提供了途径。
  (三)炭疽病
  杉木炭疽病在多地都普遍发生,因此是杉木的重要病害之一。杉木炭疽病多发生于土层浅、土壤贫瘠、透气透水能力差的低山丘陵地区。杉木炭疽病通常是发生于杉木苗木的幼龄时期。在苗木幼龄时期,由于其抵抗外界不良环境的能力差,因此更容易受到炭疽病的侵害。
  炭疽病菌以菌丝体的形式寄生在病叶内,其传播途径是由风雨带走其分生孢子。炭疽病的一个特点便是有自然潜伏现象,通常其侵染发生在秋季,经寄生过冬后,在春季开始发病。一般是在三月底开始,起初的症状不明显,在两个月的时间内便可达到发病高峰期。杉木的针叶枯黄速度极快,直至针叶完全枯死并扩散至嫩茎上,整个枝梢都会变成黑褐色从而枯死。
  三、杉木主要病害的防治措施
  (一)非侵染性病害的防治措施
  首先,在进行造林工作过程中,一定要落实六项造林技术措施,即“全面规划,适地适树;选用良种,培育壮苗;深挖整地,蓄水保土;适时早栽,认真种植;细致抚育,加强管理;合理密植,适时间伐。”其次,对于已经发生黄化病的林分,各地的成功经验表明应当深挖抚育。深挖抚育在种植以后的五年内进行,同时避开杉木的根系生长旺盛时期,这样有助于根系在种植之后的5到10年的一个快速生长时期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对于黄化病严重的林分,可以采取绿肥压行的方法,增加土壤中的水肥,同时建造杉阔混交林,因地制宜栽种适宜生长的阔叶类树种。一些黄化病严重的杉木可以砍去杉木主干,用健壮萌条代替主干,重新萌发新芽,培育新林。
  (二)侵染性病害的防治措施
  首先在选取圃地时应当注重合理性,尽量采取新开垦的山坡育苗,若无山坡也可以选用熟地或者梯田进行育苗工作。在新垦山地中的土壤里有害生物少,直接会使杉木幼苗的发病率降低。同时应当注意避免因积水导致苗木染病,在育苗时应当避免栽种在地下水位过高以及排水不良的地方,或者也可以采取建高床、挖灌渠的方法。其次,要重视土壤消毒的工作。土壤消毒一直以来都是防治病害发生的一项关键措施,通过杀灭土壤中的有害生物,能够明显地提高作物的品质和产量。第三点是建议对肥料的适当处理。在施肥时应当首先选用有机肥料,在施用农家肥之前为避免烧苗要发酵腐熟后再施用。施肥的过程应当是在苗木栽种之前便施用基肥,追肥时,应当根据苗木的生长情况进行。第四点,对于苗木要进行早期的化学防治,在苗木刚开始发病时,就应当间隔7天喷洒0.5%的波尔多液一次,一共喷洒5次。而对于发病严重的或者是处在发病高峰期的杉木,为了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可以采用喷洒65%敌克松500-800倍液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董利军,黄开勇,陈代喜,等.杉木主要病虫害种类及防治研究综述[J].广西林业科学,2015,44(2):162-167.
  [2]蔡嘉興.杉木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6,10(2):102-103.
  [3]肖斌,肖力.杉木病虫害种类调查及防治措施浅析[J].生物灾害科学,2017,40(2):104-107.
  [4]陈庭贵.杉木病害防治研究[J].绿色科技,2011(3):70-71.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其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76例分娩前曾接受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产妇,按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分为2组,40例患者在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为观察组,36例患者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分娩方式、术后妊娠时间及妊娠母婴结局。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感染、伤口裂开及Ⅰ期愈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或P <0.01)
外阴血管瘤常生长于大阴唇,一般无症状,临床较为罕见。我院1985-10/2007-10共收治外阴血管瘤8例,误诊为前庭大腺囊肿及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
笔者对自2001年至2008年对18例宫内节育器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进行总结,旨在于提高基层计生人员对宫内节育器(IUD)并发症的认识。1临床资料本组18例均为我中心门诊患者,年龄200
摘要:我国土地资源总量大,但人均面积较小,并且存在空间异质性,如果采取统一的管理模式对全国的土地资源进行调配使用,必然会造成大规模的土地资源浪费和不合理利用。所以必须探索出一个精细化、差别化的土地开发管理模式,有针对性地对土地资源进行管理使用。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生产效益。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行,土地管理和使用方式也面临着一场巨大的变革。本文通过对土地差别化管理的含义和目的
透明质酸(HA)和层粘蛋白(LN)是细胞外间质(ECM)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观察了1999年4月~200年7月我科收治的49例成人白血病患者血清HA与LN水平,探讨其在白血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糖尿病足病是糖尿病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或因缺血而失去活动能力,合并感染所致的足部疾患[1]。具有很强的致残性和致死性,即糖尿病发病的
专著类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文献时,在正文中标注首次引用的文献序号,并在序号的“[]”外著录引文页码。无论“[]”是否为角码,引文页码均处于角码位置。如包含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文献时,方括号外需标注页码,同一处可排放多个方括号,如: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目的 探讨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孕酮( P)、雌二醇( E2)及肌酸激酶/孕酮值( CK/P)的检测对异位妊娠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本院经尿-HCG、血β-HCG确诊妊娠者127例,其中48例为异位妊娠组;40例为正常早孕组;39例为先兆流产组。分别对三组应用电化学发光技术( ECL)法检测血清β-HCG、P、E2及CK水平,并计算其指标ROC曲线下面积( AUC)及确定检测
众对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优生优育要求日益提高,对孕妇的健康教育,让准父母了解分娩的生理过程、掌握孕产期自我保健的知识、提高自我监护的能力,及时有效地进行健康教育,使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