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05-2010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的结构分解分析

来源 :资源与生态学报(英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tie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2005年和2010年的投入产出表为基础,核算了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2005年二氧化碳排放总量678 964.38万t,强度每万元3.67t.2010年二氧化碳排放总量930 194.96万t,强度每万元3.27t(2005年价格).5年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降低了11%.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结构分解分析模型,将促使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降低的因素分解为4种效应,即能源效率因素、能源结构因素、经济结构效应和经济增长方式效应.计量结果表明,部门单位产出能源消费强度变化和能源消费结构变化是造成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的因素,其中尤以前者的影响最为显著.而经济增长方式变化和经济结构变化是促使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上升的因素,并且前者的影响更为显著.
其他文献
第六章、土地徽收的作业程序rn土地徵收须依法定程序,其程序略分为土地徵收前置作业程序及依“土地徵收条例”第二章所定的程序.rn一、土地徵收前置作业程序(一)应按兴办事业
采编业务外包后,可使图书馆集中精力实现对业务流程的整合及人员配置的优化,文章通过阐述采编业务外包的背景,分析了采编业务外包的优点与缺点,并提出了采编业务外包的对策.
众所周知,利用太阳能有许多优点,光伏发电将为人类提供主要的能源.但从目前来看,要使太阳能发电具有较大的市场,被广大消费者接受,提高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二氧化碳第一排放大国,因此,国际社会开始敦促中国在后京都时期承担更多减排责任.现阶段,《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条约》使用生产型二氧化碳
影响中国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两大主因是经济政策和能源政策,显然,经济因素是外因,能源供应结构和能源效率才是影响的内在因子.本文基于碳排放的完全分解分析模型——对数平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