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教学活动中的从众行为

来源 :当代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yomai19781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出现的幼儿从众行为,笔者详细分析了导致幼儿从众行为的影响因素(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最后受陶行知先生“民主教育”、“创造教育”等的思想的启迪,笔者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来减少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从众行为。
  关键词:教学活动;幼儿从众行为;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25-0067-02
  On the Conformity Behavior in Children’s Teaching Activities
  SONG Yan  (Huagang Yingchun Kindergarten,Wujia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Xuzhou city,Jiang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Aiming at the herd behavior of children in daily teaching activities,the author analyzes in detail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internal factors and external factors) that lead to the herd behavior of children. Finally,inspired by Mr. Tao Xingzhi’s thoughts on “democratic education” and “creative education”,the author put forward practical suggestions to reduce children’s herd behavior in teaching activities.
  【Keywords】Teaching activities;Children’s herd behavior;Influencing factors
  爱伦·凯曾提出“21世纪将成为‘儿童的世纪’” 我国创造教育先驱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每个孩子都具备创造力。教师应注意发现孩子的创造力萌芽,保护孩子最原始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才能使他们的創造性得以持续和发展。就如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所说:“儿童本性中潜藏着强烈的创造欲望,只要我们在教育中,注意诱导,并放手让儿童实践探索,就会培养出创造能力,使儿童最终成为出类拔萃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否则,这种可贵的创新精神萌芽,就会被扼杀在摇篮中。幼儿园教学活动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得一大群幼儿快乐而有效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教师不注重幼儿创新精神的培养,就会出现大量模仿顺从、跟风从众的行为。
  1. 探究教学活动中幼儿从众行为产生的原因
  (1)内部因素
  第一,幼儿年龄特点。幼儿年龄小,喜欢模仿,小班幼儿在教学活动中从众现象会表现得更加明显。比如:老师在美术活动中请小班幼儿给苹果涂色,一旦老师给出被涂成红色的苹果示范图,那么班级中将会呈现出大量的“红苹果”,很少见到“青苹果”、“黄苹果”等。小班幼儿的从众行为是基于模仿的基础上的,而且是不加修饰的“照搬”,而中、大班幼儿则会在模仿的基础上增添属于自己的“特色”,甚至有的幼儿“拒绝雷同”,另辟蹊径。比如:请中、大班幼儿画自己喜欢的水果,那么同一组上的幼儿也会出现相类似的作品,但总有画得与别人截然不同的,而且组与组之间差别较大。所以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从众行为会逐步降低。
  第二,幼儿个性。幼儿的个性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幼儿的从众行为。在教学活动中,当老师提问面向集体时,那些自信心强、乐于思考、善于表现的幼儿便会充当“领头羊”的角色,带领其他幼儿一起说出“正确答案”,而那些不愿意思考、怯懦、意志薄弱的幼儿便会无意识去附和所谓的“正确答案”,这时候从众行为就产生了。而如果是面向个人的提问中,那些胆子大、爱表现的幼儿会比较“特立独行”,敢于与众人不同,而那些敏感、内向的幼儿更加追求与众人相同的“安全感”。
  第三,幼儿认知水平。认知水平较高的幼儿出现的从众行为的频率将低于认知水平较低的幼儿。幼儿的认知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接受(新事物)能力、记忆力、创造力、口语表达能力等。在数学活动《接下去是几》中,对于数字掌握较好的幼儿能够很坚定的回答老师的问题,而对于数字顺序不熟悉的幼儿,他回答时会犹豫,甚至多次改变自己的答案。而富有创造力的幼儿从众行为将大大降低,在制作“纸杯花”时,多数幼儿都选择老师教的方法,将纸杯条往外翻卷形成花朵状。但是小诺却别出心裁将纸杯条一根向外翻卷,再一根向内翻卷,如此间隔开来,做得与别人的纸杯花完全不同。我发现小诺是一个特别的孩子,她在接受新的知识、学习新的本领时总能增添一些“个人特色”。
  (2)外部因素
  第一,教师的反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了达到预定教学目标,会努力把幼儿往自己的“预设目标”上牵引。当幼儿已处于正确观点范围内时,教师会步步提示来强化正确观点,这时候其他幼儿会屈服于老师的权威,放弃自己的想法。对于那些偏离“预设目标”的观点,教师或者不置可否,或者直接否定,少用“肯定”的语言去指导。
  第二,群体意见的一致性与否。当群体意见较为统一时,即便有幼儿有不同意见,迫于群体压力或对于自身的不自信,他会改变初衷,努力贴近群体意见,这时候很容易就产生了从众行为。但是当群体意见不一致时,幼儿之间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争论,有争论就会有分歧,而“分歧”的由来是对对方观点的不认同,所以“非从众”也。   第三,问题的难易程度。如果问题很容易,幼儿仅靠自身能力就能完成,那么也就不需要“从众”。如果问题很困难,幼儿自身也不能确信自己的答案就是正确答案,那么幼儿很容易就改变立场,去听从别人的观点了。
  第四,家庭教养模式。家庭对于孩子的影响是重大的,“孩子的个性形成及心理发展与家庭教养的影响是分不开的,父母在家庭教养模式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在民主型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他们更倾向于自由独立的人格,喜欢坚持自我观点。而处于专制型家庭的孩子更容易形成怯懦、不坚定以及对周围人的依赖,他们更容易产生从众行为。
  2. 积极有效的教学策略
  (1)以儿童为本位,营造宽松氛围,发挥幼儿自主性
  教师要帮助孩子营造一种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幼儿是平等的,教师要经常性的鼓励幼儿们进行自由讨论,减轻幼儿群体压力。正如高谦民在《陶行知的儿童教育观》中提到的“陶行知先生高度重视在集体中发扬民主精神,在学校这个集体中,以集体探讨的形式来集思广益,以集体的力量去追求真理。”比如在给孩子们讲了小老鼠是怎样成为十二生肖之首的故事,我询问幼儿你们喜欢小老鼠吗?有的小朋友说小老鼠故意不叫醒它的好朋友猫,自己去参加比赛,这样太自私了,所以不喜欢小老鼠。有的说牛大哥一直驮着小老鼠,可是小老鼠在最后关头,从牛脖子上一跃而下,成了第一名,这么狡猾耍诈,我们不应该学习它。而有的小朋友觉得小老鼠很聪明,它善于动脑筋,以自己的方式成为了第一名,所以喜欢小老鼠。在轻松、民主的心理氛围下,幼儿们从不同的方面考虑,勇于说出自己的观点,不盲目认准一种道理。
  (2)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挖掘幼儿隐藏的潜能
  陶行知先生认为儿童是现代生活的小主人,他们需要自己长大,也只能自己长大,在长大的过程中,儿童会体现出巨大的潜能。那么如何去发现幼儿的潜在能力呢?每个幼儿都是独特个体,有自己的个性和特长,作为老师要以欣赏的态度对待幼儿,注意发现幼儿的优点,接纳他们的个体差异,不简单进行幼儿间的横向比较,挫伤孩子们的自信心。班上有一个孩子“小然”经常把“我也”作为口头禅,当一个幼儿回答问题回答得很好,老师表扬他时,小然就跳出来说“老师我也是这么想的”。我多次提醒他你要有自己的想法,可是都没什么效果。在一次晨间区域游戏时小然选择了“夹夹乐”,当时他来园较早,他便独自一人摆弄一堆夹子。他没有按照“传统玩法”来玩(给太阳公公夹夹子),他居然用一堆夹子互相固定,摆弄出一个火箭的形状。我询问他这是什么,他说:“这是一架大飞机”。我当即表扬他,告诉他他的作品很棒,他是我们班第一个用夹子做出飞机来的孩子,以后要多动脑筋,做真实的自己而不是模仿别人。
  (3)丰富幼儿的知识,鼓励幼儿开展创造性思维活动
  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造性思维的知识型人才,而幼儿园教育阶段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教师要鼓励幼儿独立思考,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正如季旭峰在《陶行知先生儿童教育思想的现代启示》中所说的“先生一直在不断地改革创新,他注重启发,提倡培养学生的学习乐趣,主张教学方法一定要从以‘教’为中心转到以‘学’为中心,让孩子学会学习。”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多提一些创造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促进幼儿想像力和创造力的发展。而且这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目的在于希望幼儿从多角度来分析问题,开拓思路而非固步自封。在语言活动中有给故事续编或者创编的环节,这给幼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展示机会,大多数幼儿都很愿意说出自己的“故事”,减少了一些刻意模仿别人的行为。当一个人的知识储备越多,就会越思想独立,慢慢远离“人云亦云”。所以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可以多补充一些幼儿感兴趣的小知识,在给孩子们讲《小兔借尾巴》这个故事时,幼儿对动物尾巴的作用产生了兴趣,我便抽空搜集了松鼠、马、蛇、袋鼠、鳄鱼等动物尾巴的图片,将这些漂亮的图片装订成一本有趣的《动物尾巴》画册,然后投放进益智区,那些对此感兴趣的幼儿可以在区域游戏时和伙伴一起观赏、学习。
  (4)调整期待,减轻儿童团体压力
  在教学活动中,尽量减少对比,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单独属于自己的思维方式,成人切忌以“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特别是在教学活动的提问环节,教师要增加创造性问题的提问,发展幼儿思维的创造性。这意味着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給幼儿充分的空间和自由,支持、引导幼儿探究、思考出现的困惑。教师提问之后要留给幼儿充分的思考问题的时间,不要急于提示或者换下一位幼儿回答,等待时间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来具体确定。教师要重视对幼儿回答的反馈,力求更有针对性、更具体。教师在认真倾听完幼儿的表述后具体的给予反馈,或引导再追问使幼儿进一步思考,或艺术性地给幼儿正确的示范和纠正,尊重差异、鼓励多元,而不是简单的肯定或否定。在团体游戏中,教师也需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轻松、安全且充分被关注的环境,从而减少儿童在团体中的压力,敢于展现自我,有利于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独立性和自信心。
  (5)密切联系家长,开展积极有效的家园合作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位老师,每一个孩子身上或多或少都有父母的影子,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重大。“长期以来,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联系被看成是一种由父母抚养并塑造孩子行为的过程。通过父母的教养行为,把社会价值观、行为方式、态度体系及社会道德规范传递给子女。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各方面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所以我会经常向家长推荐一些好的“育儿文章”,请家长尊重孩子,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身上,越是处于专制型家庭的孩子,他会越懦弱、依赖、顺从周围人,有更多的从众行为产生。同时幼儿是处于不断变化的个体,家长与老师之间建立桥梁、密切沟通,才能更好的了解现阶段幼儿的表现,也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有效的“对症下药”。
  3. 结束语
  幼儿的从众心理会对教学活动中呈现出的幼儿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教师应深入了解影响幼儿从众行为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减少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从众行为。我们应鼓励充分发展幼儿天真、活泼、主动、积极的天性,给他们必要的自由、自主的权利,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孩子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的积极性和自我依靠的精神,尤其注重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将幼儿塑造成新时代所需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施乔. 4—6岁儿童从众行为的实验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1995(2)
  [2]白文金,武凯良.儿童从众心理——儿童教育与心理发展新的切入点[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3)
  [3]高谦民.陶行知的儿童教育观[J].南京师大学报,1991(4)
  [4]季旭峰.陶行知先生儿童教育思想的现代启示[J].丽水学院学报,2012(4)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小学阶段,合理应用比较阅读方法,需要针对细节方面进行深化与研究,可以帮助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理解,比较阅读逐渐成为小学阅读教学中应用效果良好的教学方法之一。在实际教学的角度来讲,教育人员需要根据小学阶段不同的年级特点,设计出符合教学要求的相应活动,确保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与阅读方法。本文在研究的开始阶段介绍了比较阅读教学原则,之后对小学阶段比较阅读应用侧重点以及实际应用方案进行了深入研究
期刊
摘 要:学前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该教育下的学龄前儿童正是语言发展的敏感期,引导儿童习得语言意识,掌握语言能力是幼儿园教育的主要内容。但长期以来,由于受教育理念的影响,人们对儿童语言学习存在认识误区,导致语言学习沦为机械化记忆与背诵,违背了儿童身心发展规律,阻碍了儿童语言学习兴趣的发展。为此,本文立足全语言教育,引入故事教学法,探究具体教学活动的设计策略。  关键词:全语言教育;幼儿园;
期刊
摘 要: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要求不仅要注重传授给学生最基础的数学理论知识,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有效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反思能力。因此,为了有效提升学生数学反思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率,教师应该积极为学生创造与寻找可供学生反思的机会,善于抓住每一次能够调动学生反思学习的实际,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反思,进而帮助学生更加准确且深刻地理解与掌
期刊
摘 要: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积淀的民族,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来许多灿烂的传统作品和文化精神,它们不断的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国文化不断交融,如何树立幼儿正确的文化观,对幼儿实施传统文化教育成为作者思考的问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这样写到“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还提到了: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
期刊
摘 要:数学具有较强的抽象性,画图是连接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桥梁,学生运用画图可以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将抽象问题直观化。画图也要学会优化,让学生明白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并且理解在不改变数学信息的前提下,图可以变得更加简洁,只要表达的数量关系是对的,我们可以用更简单的图来表示他,那么到后来,我们学的数学知识越来越复杂了,也不至于图画的很复杂。  关键词:数学信息;数量关系;抽象性;数学味  【中图分类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推进,教育水平逐年提升,对学校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幼儿教育逐渐受到更多的重视,如何进行幼儿教育的变革,使幼儿教育更加符合新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每个幼儿教师需要长期思考的问题,也是赋予每个教师的重要任务。陶行知理论强调生活即教育,主张教师要从生活当中挖掘具有教育意义的素材,以此展开教学活动,这为幼儿区域游戏环境的创设提供了新的指导方向。鉴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陶行知理
期刊
摘 要:爱玩是每个幼儿的天性,在幼儿园学习生活中融入游戏活动,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角色游戏是幼儿教学中最具社会性、趣味性与主动性的游戏活动,是幼儿教学中的重要形式之一。幼儿的大部分认知来源于生活,因此在在角色游戏中,往往扮演的是生活中的不同角色。幼儿可以在角色游戏中相互交流、相互分享,能够极大地锻炼幼儿的语言智能和人际交往智能,还能累积一些生活相关的经验,对幼儿的成长具有很大的帮助。本文通过对
期刊
摘 要:当前的社会思想意识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各个国家的意识形态相互融合和交叉。人们在生活中面临不同思想和文化的冲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行动导向和精神支柱,引领着社会的发展走向,是凝聚我国群众的核心力量。幼儿阶段是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关键期,幼儿园需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发课程和设计教学活动,让幼儿接触社会主流价值观念。  关键词:一日生活;幼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期刊
摘 要:幼儿园开展科学、适当、趣味的体能课程活动,不仅能够焕发幼儿学习的潜能,增强幼儿身的体素质,还能够促进幼儿园教学质量的提升。然而,在幼儿园的实际教学中,体能课程活動的开展较为倚重运动设施与游戏形式,场面有形有序,热热闹闹,但幼儿的体能并未得到促进与提高。由此可见,现阶段幼儿园体能课程活动,只是停留在形式上,并未能够从“体能”方面去开展有效的提升课程活动。基于此,本文以幼儿“体能”为切入点,简
期刊
摘 要:随着当前我国新课改的不断落实,生活化教学已经成为幼儿园美术课堂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可以有效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本文分析了幼儿园美术生活化教学的内涵,然后探讨了幼儿园美术运用生活元素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幼儿园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希望能够提升幼儿的美术核心素养。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活动;生活化;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