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壮族大学生疤痕形成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lm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了解壮族大学生疤痕形成原因及特点,为防范壮族青少年外伤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式调查,随机抽查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和广西中医药大学壮族学生的疤痕形成原因和特点,并选择汉族学生作为对照。结果:壮族学生疤痕检出率为67.8%,显著高于汉族学生(P < 0.05)。壮族学生疤痕检出率与性别无关,但是与父母职业相关。壮族学生疤痕发生年龄多在17岁以前,疤痕成因以务农和生活意外受伤为多见。结论:壮族大学生的疤痕形成与年龄、父母职业、生活环境等有较大关系,与汉族大学生相比存在一定差异。
  【关键词】壮族大学生;疤痕;流行病学
  【中图分类号】R59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094-01
  【ABSTRACT】Objective: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car formation of the Zhuang college students in Nanning were analyzed to provide insight into the effective preventive measures against adolescent trauma. Methods:A randomly investigation including 1352 Zhuang college students and 1078 Han college students from Guangxi University,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was performed from 2012 to 2013. Results:The total detection rate of scar in Zhuang students was 67.8%,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Han students(P < 0.05). The scar prevalence of Zhuang students was varies with parental occupation, while showed no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with gender. The scar of Zhuang students always formed before 17 years old, accidents in farming and daily life were the main reason for scar formation. Conclusion: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car prevalence of Zhuang college students and Han college students. The scar prevalence of Zhuang college students is related with age, parental occupation as well as habits and customs.
  【Key words】Zhuang college student; scar; epidemiology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居民中以壮族、汉族为多数。广西地区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体表往往留下疤痕,其成因各有不同,为了解疤痕形成原因,分析壮族和汉族生活环境、习惯差异对青少年健康的影响,减少青少年外伤的发生,特进行本次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通过分层抽样法在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和广西中医药大学2009-2013级学生中抽取壮族学生1352名,年龄19-25岁。另外抽取汉族学生1078名作为对照,年龄18-25岁。
  1.2 方法:采用问卷式调查。调查项目为被调查者父母职业,家中兄弟姐妹人数,被调查者排行,居住地在农村或城市,各处疤痕出现的具体部位,出现时实际年龄、具体原因及心理影响因素。
  1.3 统计学分析:对年龄分布、疤痕检出率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X2检验,P<0.05认为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学生疤痕检出率:19-25岁壮族学生疤痕检出率为67.8%,其中年龄22-25 岁占本年龄段被调查者的74.2%,而汉族学生疤痕检出率为60.4%,两者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2 学生疤痕检出率与性别的关系:壮族732名不同年龄男生体表疤痕总检出率为68.2 % ,壮族620名女生检出率69.0 %,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 > 0.05)。汉族学生中男生疤痕检出率64.3 % 和女生疤痕检出率56.4 % , 两者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3 学生疤痕发生与其父母职业的关系:壮族各年龄段学生中双亲为农民的其疤痕发生率明显高于父母从事其他职业的学生(P < 0.05),而汉族学生体表疤痕检出率与双亲职业无关(P > 0.05)。
  2.4 疤痕发生的年龄情况:如表1所示,壮族男、女学生17岁以前体表疤痕出现人次显著高于18-25岁年龄段(P < 0.05),而汉族学生体表疤痕多在18-25岁年龄段发生,与其他年龄有显著性差异(P < 0.05)。
  3 讨论
  本项目通过调查壮、汉族学生疤痕形成因素,研究壮、汉族生活环境及习惯差异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壮族学生的疤痕检出率高于汉族学生(P< 0.05),疤痕发生年龄低于汉族学生(P< 0.05)。壮族学生因家务农活伤、偶然事件产生的疤痕显著多于汉族学生(P< 0.05)。   壮族学生体表疤痕的检出率与父母职业存在一定关系,父母为农民者疤痕检出率较高(P< 0.05)。壮族学生由于学龄前阶段大多数没有进过幼儿园或托儿所;进入学龄阶段又因上山打柴、从事烦琐家务等因素加大了壮族学生受伤的可能性[1],此类人群刀伤留下的疤痕远远多于其他学生。从疤痕的部位来看大多在左手, 特别是食指、拇指背部及附近部位留有1-3 cm长疤痕的学生占此类人群刀伤的83.5 %。主要是青春期阶段经常从事砍柴、砍猪食等刀具砍伤左手而留下的。而汉族地区学生很少有此类生活环境,因此大大降低了此类刀伤出现的可能,从而与双亲职业关系不大。
  从疤痕发生年龄可以看出,壮族学生的疤痕发生年龄主要在17岁以前,显著低于汉族学生(P< 0.05)。由此可知壮族学生学习和生活环境与汉族学生比较有不同之处,特别在学龄前阶段儿童的健康监护存在较大不足[2],由于经济、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教育方式等因素加大了儿童受伤害的可能性。
  壮族学生的疤痕成因多为家务或农活过程中受伤以及生活烧伤,这主要是由于壮族居民在冬季潮湿寒冷天气,不少家庭都是采用烧木材火炕式取暖,儿童在柴火边玩耍,有时无人照料,火炕又无防护设备,儿童经常被烧伤手、脚,有的还是大面积的,更严重的被烧死[3]。烫伤主要是学龄前儿童无人看管,自己倒水喝被保暖瓶中水烫伤。这些原因导致壮族农村学生体表疤痕明显多于城市和汉族学生。
  除生产、生活过程中意外致伤留下疤痕外,自虐行为也是疤痕发生的一个原因。通过心理调查发现自虐原因主要有3个方面[4]:(1)在受到父母、教师批评后,发誓改正错误,用烟头、打火机灼伤,刀划伤手背、前臂,表示暗下决心;(2)受到封建思想影响,结拜弟兄,用刀划前臂为盟誓;(3)在同学面前表现出“英雄”气概,有意划伤、灼伤手臂和胸等部位。这些自虐行为主要发生在12-17岁年龄段,壮族、汉族学生均有发生,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处在这段时期的青少年心理不稳定。
  参考文献
  [1] 郝萍瑞, 岳瑞芝. 广西白沙镇五里店村和福建东埔镇塔林村留守儿童生活环境对比分析. 当代教育论坛, 2007,(7): 50-51.
  [2] 兰燕灵, 张海燕, 徐红兵. 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汉族、瑶族儿童自我意识与生活质量调查. 中国临床康复, 2004,36(8): 8278-8281.
  [3] 王 雪, 李 玲. 772例农村儿童烧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医学信息学, 2011, 24(1): 360-362.
  [4] 李春灵, 蔡秋玲, 刘萍, 等. 广西壮族地区中小学生虐待情况调查. 中国学校卫生, 2010, 31(3): 298-301.
  通讯作者:
  王润秀
  项目基金: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自筹课题(NO.Z2001029)
其他文献
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已成为众多院校比较关注的问题,而实施旅游管理教学
最近笔者有幸听到几节同课异构课,教学内容为译林新版《英语》三(下)Unit 8 We’re twins!Story time板块,收获颇丰。现以其中的两节课作一比较,就复习导入、语篇呈现、拓展
目的:探讨使用药篓编号前后门诊输液患者的满意度。方法:随机抽取2012.5-2012.12月份未使用药篓编号叫号前门诊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1120份,抽取2013.5-2013.12月份使用药篓编号叫
【摘 要】目的:探讨我院产科在“三甲”复审过程中针对三甲专项管理开展的各项护理工作。方法:学习领会“三甲”复审的方针,制定培训内容,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结果:通过“三甲”复审专项培训后护士专科业务、应急能力均提高。结论:三甲复审的专项护理管理工作推进优质护理服务,促进护理管理。提高护理人员能力,使医院高分通过“三甲”复审,使患者感受到最优异、舒心的护理。  【关键词】“三甲”复审;护理培训  【文
数学作为一门传统的大科目,它在基础学校教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开篇先分析了小组合作法的教学目的,接着从方法论的角度,以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为案例来阐述教师如何在
【摘 要】小儿腹泻是小儿发病率极高的疾病之一,严重威胁着小儿的健康和生长发育。以往多采用口服给药和静脉给药治疗,均不易被小儿接受,我科2013年7月-9月应用经皮给药治疗仪治疗小儿腹泻80例,疗效显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85.0%,在p<0.01的情况下,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经皮给药治疗仪治疗小儿腹泻的效果优于常规治疗。精心护理是提高治疗效果和痊愈的
【摘 要】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溶栓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中药治疗,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左室功能指标变化、血管再通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显效率62.50%,总有效率93.80%,对照组分别为40%和80%,两组相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国家受理发明专利,全国千县工程示范项目推广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种植与养殖》杂志社授予的全国高效益生态养殖培训示范基地。张中权的“傻瓜养猪法”经全国
遵照中国核学会核能动力学会1988年10月深圳第三届理事会的决定,经过一年多的准备,反应堆运行专业委员会成立及首次学术会于1990年10月29日在武汉核动力运行研究所召开。会
一个中国老人去美国看望儿子时,美国人所谓“不赚钱的经营之道”给他留下极深的印象。如,一包20个鸡腿卖3元多,一包10个鸡腿也卖3元多,美国人好像不识数。再如,20个鸡翅膀,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