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培养时间对杏鲍菇酯酶同工酶酶谱的影响

来源 :北方园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dxpj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杏鲍菇1号’和‘杏鲍菇2号’为试验菌株,在24℃条件下分别培养5、7、9、11、13、15d,分析2个菌株酯酶同工酶酶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杏鲍菇1号’和‘杏鲍菇2号’均在培养13d时酶带最多并且最为清晰,说明13d为杏鲍菇酯酶同工酶最佳的培养时间。 The strains of Pleurotus ostreatus No. 1 and Pleurotus eryngii No. 2 were cultured at 24 ℃ for 5, 7, 9, 11, 13 and 15 days, respectively. The esterase isozymes Chang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leurotus eryngii No.1’ and ’Pleurotus eryngii No.2’ all had the most enzyme bands and the clearest at the 13th day of culture, indicating that the 13th day was the best culture time for Pleurotus eryngii esterase isoenzyme.
其他文献
在各种测量新技术的推动下,现代大地测量在地学研究中的应用不断深入,大地测量学的任务已不仅仅是监测和描述各种地球动力学现象,更重要的是解释其发生的机制和预测其演变的
自一九八七年以来,我国华东地区的淮北、徐州、大屯等矿区的立井井筒相继发生破坏。到目前为止,全国范围内已有60余个在厚冲积层中的立井井筒发生破坏。立井井筒非采动破坏是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各项城市建设、工业技术、环境保护、土地利用等都需要测绘地形图来进行为之服务。新兴的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也需要进行地形测量来为其提供空间位置信
  Background: Chemoimmunotherapy(CIT)is standard of care in young and physically fit patients(pts)with CLL.Development of CIT for older and less fit CLL pts i
会议
InSAR监测技术因为它具有高精度、高分辨率等诸多优点,已逐步成为进行地面变化监测的重要方法手段之一,并在地震监测、煤矿监测、火山监测等地质灾害监测研究以及地面沉降监测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并存在城市用地过度扩张、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空间开发布局无序等问题。为了使我国国土空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使各生产要素能够在城
学位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在研究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过程中,由于城市的变化发展以及扩张非常迅速,因而城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研究理所当然就成了近几
选取小兴安岭不同时期(前期10年、后期30年)沼泽湿地排水造林形成的人工落叶松沼泽林及天然草丛沼泽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暗箱—气象色谱法、碳/氮分析仪测定法与相对生长方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