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堂沉默的高校师生互动性提升策略初探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liang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沉默是高校教学中的常见现象,文章从文化因素、教师因素、学生因素和教学环境四个方面分析课堂沉默的成因,并尝试提出提升课堂有效良性互动的策略,消解课堂沉默,促进课堂和课程改革。
  【关键词】课堂教学 课堂沉默 师生互动
  一、引言
  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由教师与学生的双向活动,它是教与学互相影响的过程,故而“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教学”。然而,中国学生的课堂有一普遍和明显的现象就是“课堂沉默”。它几乎覆盖从小学课堂到大学课堂的所有教育阶段及文科、理科、工科的各类学科。对于“课堂沉默”和“师生互动”的审视,是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
  二、课堂沉默的成因探源
  1.文化因素——中庸之道和面子文化
  为何西方的课堂教学鲜有“课堂沉默”,而中国课堂上这成为了一个议题,中国的传统文化带来的深刻影响无疑是重要方面。中国儒家文化讲究“中庸之道”,鼓励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事态度。深受这种文化的影响,加上从小父母的教导“枪打出头鸟”,等等,学生在课堂上,更愿意隐没在人群中,不愿意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更愿意持保守的态度对教师的互动提问不做反应。“说错了,丢面子,说对了,是在出风头”,沉默既不会影响成绩,也不会引起注意,更有利于人际交往。
  2.教师因素——个人魅力和专业能力
  教师本身的个人魅力和教学风格,如是否幽默、是否具有親和力对于课堂互动和师生交往也十分重要。如果教师言语风趣且言之有物,学生自然更愿意与老师交流,在课堂上踊跃发言。此外,教师除了自己的专业,必要的教育学知识、教学信息技术、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是否具备也影响了他掌控课堂的能力,同时教师对学生课堂上的反馈、鼓励、回应和关注程度都影响着课堂互动的效果。
  3.学生因素——自我观念和兴趣性格
  自我观念是个体对自我的看法,表现出来的最重要方面就是自尊心和自信心。如果学生自尊心很重,自信心又缺失,对课堂互动与问答患得患失,就更容易倾向于课堂沉默。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正面和积极的因素。因此,对课程感兴趣、对提问感兴趣,就会有动力和老师互动,这是打破沉默的重要方面。当然,有些学生性格内向腼腆,相对于外向和开朗的学生,他们更愿意倾听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反馈。此外,对于学生来说,课堂中的教学,总有一些是自己尚未掌握或理解不充分的知识,不确定,不肯定的情况下,往往也会保持沉默。
  4.教学环境——教学组织和课堂氛围
  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组织和设计对于课堂沉默也有重要影响。如是否照本宣科,一成不变,还是穿插一些情境让学生理解,结合研究前沿和时下热点,都是左右学生互动程度的因素。课堂氛围是在课堂上形成的处于主导地位的一种感觉和基调。它会对课堂产生一种群体压力,同时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心理影响,如大班教学无法做到全面互动,也无法做到大多数的学生关注,这容易让学生产生从众心理,和大家一起保持课堂沉默,这样一种沉闷的课堂氛围无疑会严重影响教学和学习效果。相反,如果课堂气氛热烈,大多数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就会让那些习惯课堂沉默的学生向大多数人靠拢。
  三、打破课堂沉默,提升课堂互动
  1.积极应对课堂沉默,实现有效的教学反思
  一般来说,课堂沉默也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学生努力思考教师的提问时的沉默属于积极沉默,其余大多数的情况属于消极沉默,必然会影响课堂互动和教学效果。久而久之,甚至会造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心理对立,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对于课堂沉默,教师不应该报以习惯或漠视的态度,而是需要更多的教学反思,在经验中不断总结、完善,尽快调整,积极应对。在课堂上对学生的互动进行及时反馈和正面的评价及激励,可以改善课堂环境,增强学生自信心,从而改善课堂沉默的现象。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思考,对好的现象也要通过反思总结出经验。
  2.重建师生交往文化,创设自由安全的学习环境
  课堂沉默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建立平等、开放的课堂环境,而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从相互尊重然后相互信任开始。教师应该将“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贯彻到整个课程和课堂的教学中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赋予学生“权威”,给予他们信任,相信他们自己有能力去探索知识。这样的师生关系趋向于平等协作,学生在心理充分自由安全的境界中展开自主学习,自然会感觉安全和放松,参与课堂的意愿升高。在师生双方积极的互动中,应允许学生答错了后重答,答的不完整的允许补充,不明白的允许发问,有不同意见允许争论,允许学生向教师发难,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引发情感体验,激发学生自主创新,使学习变成富有个性化的过程,是课堂充满生气和情趣。
  3.讲究提问方法,让互动事半功倍
  首先,高校课堂应避免只求通识或标准答案,排斥求异思维。可以减少识记性的提问,增加发散性的问题,并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回答问题,不为学生设置限制框架,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交互与参与度。避免离题,脱离学生的“思维最近发展区”,启而不发。
  其次,避免离题,脱离学生的“思维最近发展区”,启而不发。思维从疑问开始,问题的起点是“疑”。所以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景,是唤起学生学习活动的自觉性,是激发思维,培养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的重要方式。把课堂教学组织成:设疑——质疑——释疑的过程,最终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成为提出问题的主体和课堂的中心。
  再次,课堂上设问和提问的过程不仅仅是诱导学生的参与和互动,而是引导学生真正的走入问题,积极思考。面对那些不确定的或模糊迟缓的回答时,教师不应简单判断为消极的课堂沉默,而是应该意识到这种不确定思考的价值。建立课堂上对模糊多义的尊重,也是对学生的尊重。
  4.调整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参与互动积极性
  调整教学形式,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兴趣,如改变教室桌椅摆放格局、进行游戏教学、尽量使用小班教学等,都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兴趣。教师应彻底颠覆“填鸭式”教学,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方式为那些普遍用沉默参与课堂的学生创造空间,综合运用启发式互动、参与式互动、讨论式互动、探究式互动,合理选配语言、文字、视频等媒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课堂互动更加生动活泼,有声有色。只有通过不断的革新和尝试才能真正改变课堂和学生。
  四、结语
  课堂是一种交际环境,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有一种“教”与“学”的使命自觉。课堂沉默的成因更应该从教师入手,既鼓励课堂上积极的互动和表达,又尊重那些积极的课堂沉默,尽量消解那些消极的沉默,毕竟课堂不需要“虚假的热闹和繁荣”。
  参考文献:
  [1]李婉芹,汪雅霜.大学生课堂沉默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J].山东高等教育,2018,(3):54.
  [2]赵明鸿.课堂沉默现象的教育考察与文化探源[J].教学与管理,2018,(9):87.
  [3]陈国民.高校课堂教学互动的有效性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6,(5):103.
  [4]许健松,郑长焰.高校互动教学模式及其应用[J].教育评论,2018(8):130.
其他文献
在抗疫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发挥着坚定信心、汇聚力量的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在职业学校的介入机理,及其对深化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弘扬升华伟大抗疫精神
本故事主要讲述了去巴黎旅行期间居住的方面对面有着一棵大栗子树,住在栗子树里面的树精,很喜欢自己的生活和环境,喜欢阳光和鸟儿的歌唱,然而她最喜欢的是人类的声音.她能像
从教至今,当了多年的班主任,觉得要想胜任这一角色,心中就必须时刻有一个“爱”字。因为只有“爱”才能使班级更具有凝聚力。班主任的爱在于关心学生。作为“一家之长”的班主任
2010年麒麟游戏宣布将于今年暑期推出扛鼎网游大作《成吉思汗2》,作为09年最火爆网络游戏《成吉思汗》全新续作.研发历时超过3年、耗资2亿巨额投入,运用大量新技术开创了PK网游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对妊娠孕妇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以提高临床早期识别及处理能力,减少母胎不良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2月该院收治的64例子痫前期孕妇的基本临床
了解脑组织不同成分在正常生理状态下或者病理状态下的动态响应,对研究神经血管耦合机制、脑部疾病的诊断预防、药物评估以及术中监测等都有重大意义。激光散斑衬比成像技术
张家界大成俄罗斯马戏城主馆屋盖采用弦支穹顶结构,屋盖中部吊挂一个大型空中舞台,属于复杂大跨度空间结构。介绍了该屋盖的结构布置并研究了结构的静力和动力特性,特别是悬
高考试题一般都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教学运用价值,如果我们能通过研究分析,挖掘出其背后的 通性通法,结合教学需求合理地优化设计,再通过有计划地引导和启发,可以让学生举一
长期以来,贫困问题一直是中国农村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这关系到数亿农民的温饱生存。在2010年11月1日零时进行的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中,乡村人口数量为67415万,占到13.397亿中国人
【摘要】在互联网 的发展背景下,针对于我国目前应用型人才供给不均衡的现状,提出了搭建政企校协同育人框架下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结合非技术专业的就业和所需技能实践特点,利用于网络平台或移动手机终端发布用人信息,使校企联动,实现有效协同育人,同时也为探索更多校企合作的方式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政企校协同育人 非技术专业 应用型人才  一、互联网 与高校人才培养的融合  在2015年3月的十二届全国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