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军垦战士的戈壁人生

来源 :侨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ipd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们是军人,1949年9月,河南省社旗籍的黄秀卿和战友们徒步进疆,参加剿匪和生产。他们在茫茫戈壁中安营扎寨,修渠开荒。他们是兵团战士,1954年,当年的10.5万名解放军官兵集体就地转业,他们成为中国首批不列入军队编制、不穿军装、不拿军饷的戍边队伍。他们在天山南北书写着自己的人生。
  60多年过去了,黄秀卿进疆时的一个团3000多人,如今仅剩30多人。有人形容他们这代军垦人是“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
  
  难忘“地窝子”
  
  1949年9月,黄秀卿所在的第一野战军一兵团六军十六师四十八团从甘肃酒泉徒步进疆。当年21岁的黄秀卿和战士们穿越了六百多公里的茫茫戈壁。10月17日,四十八团先遣连队率先驻守哈密飞机场。1950年1月,全团进驻哈密。
  1950年1月16日,中共中央新疆分局书记兼军区代司令员和政治委员王震,号召新疆驻军发扬南泥湾精神,开展大生产运动,保障军粮供给,减轻国家和人民的负担。
  这年1月21日,新疆军区颁布大生产命令:“全体军人一律参加劳动生产,即使因机关业务关系不能全部参加劳动生产,亦得自己动手参加本单位种菜,不得有任何军人站在劳动生产建设战线之外。”
  哈密地区到处是沙漠戈壁,雨水稀少,水分蒸发量大,农作物完全依靠人工灌溉,当地群众只能依靠古老的坎儿井和天然渠沟引来一点雪水维持生存。
  十六师开始在哈密找水,战士们翻山越岭勘探,发现在天山脚下有一个叫“石城子”的地方,山上融化的雪水汇流于此,每年至少能解决8万亩农田的灌溉。十六师党委决定开凿一条横穿戈壁沙石全防渗的水渠,把这股水引到30公里外的二道湖,并将这个渠命名为“红星渠”。
  1951年2月,十六师抽调三干多名指战员开始修建。黄秀卿所在的四十八团有一千四百多人参加。
  一切都白手起家,黄秀卿他们在一个叫“二道湖”的戈壁上搭建帐篷和修建地窝子住下。所谓“地窝子”,就是在地下斜着挖一个一米多深的坑,四周用土坯垒起矮墙,顶部用芦苇覆盖,芦苇上用草叶、泥巴盖顶。
  夏天,戈壁滩上的温度高达四十多度。一夜大风过后,满床满身都是沙子。冬天气温在零下二十多度,戈壁滩上到处是厚厚的冰雪。晚上睡觉要戴皮帽子、穿皮大衣。
  黄秀卿说,当年的地窝子不仅是职工居住的“宿舍”,还有食堂、会议室等。一个十多平方米的地窝子要住十几个人,有不少兵团人就是在地窝子里结婚生子。由于缺水,一个排的人共用一盆水洗脸。蔬菜供应不上,常用盐水下饭。
  
  修建“红星渠”
  
  那时,不但条件艰苦,劳动强度也很大。各种材料运输主要靠人拉肩扛,战士们顶着严寒酷暑炸山开石、伐木材、烧石灰、打砖坯、碾砖粉、挖沙石、铺渠道。
  没有水泥,战士们发明了“代水泥”:用一袋石灰和两袋陶粉按一定比例配制,用来代替水泥为石渠勾缝。战士们先是建起砖窑和石灰窑,把烧出的红砖砸碎,然后用碾子压,最后再筛成像白面细的陶粉。
  黄秀卿一组5个人,每天要碾出40袋陶粉。按照分工,三人在外砸砖,他和另一位战士在十几平米的地窝子里用筛子筛。屋里粉尘弥漫,即使带三个口罩嘴里也都是粉尘。
  在修渠的队伍中,还有四十多位来自湖南的女战士。1949年底,新疆和平解放后,20万解放军官兵垦荒屯田扎根边疆,他们的婚姻问题引起了时任新疆分局第一书记王震的重视。
  1950年春,王震给湖南省委第一书记黄克诚去信,提出“在湖南招收大量女兵”支援新疆建设的请求,得到湖南的大力支持。
  在“有志青年到新疆去,为祖国大西北贡献青春”口号的感召下,从1950年到1952年间共有八干余名湖南女兵进疆,被称为“八千湘女上天山”。分在哈密地区和农十三师的有五十多个女兵。
  张淑兰被分到了47团,她回忆说:“那时刮风很厉害,我们刚来集中休息时,刮了一次大风,把我们湖南老乡金佩云刮跑埋了起来,后来部队出去找,才把她救回来。”
  
  38岁才结婚
  
  那时候,女兵们最害怕首长找谈话。到了部队,组织代替了父母,婚姻一旦被组织决定,也就认命了。
  制陶粉需要很多红砖,砖窑里的铁炉条经常被烧坏,47团战士郭金虎发明了用土炉条代替铁炉条,一年节省铁五千多公斤,他被师里评为特等功。因为郭金虎的贡献大,后来,师党委给他介绍了一位湖南女兵。
  组织介绍对象是有条件的,主要是考虑营职以上干部和特殊贡献者。年轻时的黄秀卿长得清秀,又有文艺细胞。他的快板书,曾在六军的文艺汇演中获得第二名。但是,女兵太少轮不到他。直到1966年,黄秀卿才和一位从陕西汉中来的支边女青年结婚。那时,他已38岁。
  这些当年十几二十岁的青春少女,成了边疆荒原的第一代母亲。张淑兰和颜开茹、彭丽娟分别在1952到1954年陆续成家生子。不仅如此,还把远在湖南的父母接到了哈密,并动员兄弟姐妹也来边疆工作。
  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史料记载,1950年到1954年,有近40名女兵在进疆途中不幸牺牲,其中多为湘女。由于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劳动强度太大,一些人生理功能紊乱,二十多岁就停了月经,不少人因劳累和疾病早逝。由于天高路远,有的从离开家乡那一刻起,就再也没有机会回去过。
  2006年1月5日,重约120吨、花岗岩质地的青灰色“湘女石”,从兵团农十三师黄田农场所在的天山峡谷运抵长沙,以纪念上世纪进疆的第一代湖南女兵们。在安放仪式上,湘女代表手摸“湘女石”失声痛哭:“我们回来了。”
  
  献了终身献子孙
  
  几十年过去了,兵团农十四师四十七团的绝大部分老战士没回过老家,没坐过火车,没到过乌鲁木齐。
  1999年,兵团组织四十七团的七十多名老战士去乌鲁木齐、石河子等地参观。在石河子广场王震铜像前,老战士们排列成方阵,向铜像行了一个军礼。
  李炳清代表老战士们说:“报告司令员,我们胜利地完成了你交给我们的屯垦戍边任务,你要求我们扎根边疆,子子孙孙建设新疆,我们做到了,现在我们的儿女都留在了新疆,留在了和田!”
  1949年11月28日,国民党特务在和田策划武装叛乱,在阿克苏休整的第二军五师十五团奉命到和田平叛。
  从阿克苏到和田有三条路线:前两条路是大道,沿途有居民和水,但要绕行多走十几天。为了节约时间,他们毅然选择了第三条路线。1800名战士向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挺进。部队不仅缺乏供给,有时十几个小时喝不到水,还要随时迎战狂风和严寒。没有水,他们就含口马尿。
  他们历时18天,在沙漠戈壁中行程790多公里,徒步穿越了“死亡之海”,到达和田平息了暴乱。彭德怀、习仲勋称赞他们创造了史无前例的进军记录。
  从此,他们永远留在了祖国的最西边。1950年3月,在帮助和田地区建立党政军后,十五团就地转业,改为兵团农十四师四十七团。他们在荒原上挖渠引水、开荒造田、 架桥修路、植树造林。
  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在戈壁荒滩上开垦耕地4.5万亩。2007年,进军和田纪念馆建成以后,四十七团被自治区列为红色旅游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几十年来,老战士们献出了自己的青春,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连自己的儿女和子孙都献给了和田。
  
  一团仅剩三十多人
  
  在哈密采访时,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正在开展“唱响兵团精神活动”。什么是兵团精神?兵团农十三师政委徐志新说,就是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精神。
  今年2月,在兵团党委六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上,自治区党委书记、兵团党委第一书记和第一政委张春贤指出:“兵团精神是对我军光荣传统和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西柏坡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兵团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兵团农十三师政委徐志新是兵团人的后代,他父亲徐全印是河南息县人。从父辈们身上,徐志新感受到了他们的特殊风骨。
  他父亲和战友们到新疆后,因没有蔬菜,营养跟不上,大都患了夜盲症。最后,班长决定把每顿饭的一丁点蔬莱,集中给一个战士吃。这样,能保证一双眼睛正常,在晚上收工后,他能带着大家回到驻地。大家都不吃,最后决定谁年龄小谁吃,年龄最小的父亲却故意报大了年龄,让给另外一位战士吃。
  60多年过去了,83岁的黄秀卿老人感慨万千,他把这一生都奉献给了边疆,他无怨无悔。
  1952年8月1日,红星一渠正式通水,维、哈、回、汉族老乡赶着大车,骑着毛驴来参加万人开闸放水大会,八一电影制片厂专程前来拍摄。
  1954年,黄秀卿和10.5万名解放军官兵集体就地转业,成为中国首批不列入军队编制、不穿军装、不拿军饷的戍边队伍。
  1986年,黄秀卿从红星一场文工队副队长的位置上离休,他和老伴住在一座长满葡萄架的崭新小院里,房内干净整洁。黄秀卿现在是子孙绕膝,他的四个子女都在农十三师工作。
  黄秀卿来红星一场时,这里还是一片荒芜之地。现在,场部所在地已经是楼房林立,成为充满现代元素、具有浓郁军垦文化特色的小城镇。
  1999年,黄秀卿回到了河南老家,父母的坟上已长出半人高的荒草。进疆时,黄秀卿老人所在的四十八团有三千多人,现在仅剩下三十多人。农十四师四十七团也仅有二十多名老战士了。
  2007年6月,农十四师四十七团作为集体被评为“感动兵团十大人物”。颁奖词说:“从井冈山到南泥湾,从硝烟弥漫的战场到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和田,他们像沙漠胡杨一样,把根深深扎在了绿洲。”
其他文献
2011年春节期间,辽宁省侨办系统积极开展侨界迎新春送温暖活动。省及各市侨办共走访慰问困难归侨侨眷近千户,看望侨界知名人士60余人,发放慰问金和慰问品60多万元。部分市领导参加了走访慰问活动。  1月29日,辽宁省副省长邴志刚在辽宁省侨办崔德胜主任、王朝霞副主任的陪同下,赴抚顺市走访慰问了部分归侨侨眷,并向他们祝福新春。  邴志刚-行先后走访了特困归侨李云珍和于景亮。在送上慰问金和慰问品的同时,邴
期刊
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到底是物质的力量重要,还是理想信念的力量重要?在延安这块土地上找得到答案。”  中共高层相信,在延安谈理想信念,较之其他地方更显深刻含义。2002年当作为执政党的中共感到必须注重向新干部灌输党性教育时,他们将目光投向历史,希望从中挖掘出精神资源,希望结合历史与现代执政方法的教育来遏制干部群体中出现的漠视群众利益、贪污腐败等“突出问题”。浦东干部学院、井冈山干部学院、延安千
期刊
1951年2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一场轰轰烈烈的镇反运动在全国展开。但是,一些或明或暗的反革命分子不甘心就此灭亡,向新生的人民政权做最后的反扑,他们一次次将暗杀的枪口对准新政权的各级干部。1951年3月,毛泽东原秘书、山东省人民政府委员、山东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黄祖炎,就被暗藏的反革命分子刺杀,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遇刺身亡的高级干部,一时震惊了中央。    身后射
期刊
车从安徽黄山风景区汤口出发,不一会,我们来到黄山茶林场(又名东黄山度假区),一条不宽的国道穿场而过,两岸群峰壁立,茂林修竹峡谷幽深,花香鸟语秀色宜人。步入东黄山旅游度假区时,从蓊郁山林中飘逸而来的现代社会的时尚气息立刻萦绕在身旁:拓展营内的高低空项目、攀岩等野战运动展示着现代人对惊险刺激的追求和极限的挑战;玉兰听溪、天竺揽月是度假区内新建的别墅群,无不体现建造者的简约环保理念;就连街上唯一的茶吧,
期刊
1964年前后,美国制造了“东京湾事件”。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宣布了三句话第一句话如果美国人胆敢把战争扩大到17°线以北的话,中国的辽阔国土就是越南人民的可靠后方。第二句话,中国人从来不愿意和美国人打仗,但是如果这场战争和美国人打起来,战争就没有国界,自己掂量吧。第三句话:中国人说话从来是算数的。这句话是外交辞令,实际上是在提醒美国人,你别忘了朝鲜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接踵而至的是亚非拉殖
期刊
鄂西资丘是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镇,位于鄂西的大山深处。从长阳县城西进,走七十多里,从巴山峡,进古捍关即是。坐落于碧绿的清江边,四周群山,紧紧把她围在峡谷之中。因而,以古捍关为界,就成了巴楚之间的绝对分界线。无论楚国多么强大,均无法攻克捍关,进入巴国。  古镇中有一条发源于深山的泡麻溪,穿街而过,把镇子分成东街和西街。连接东西两街的则是两座石拱桥。下桥八丈八,上桥九丈九。横亘泡麻溪上,宛如她在泡麻溪
期刊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6月28日宣布,法国经济、财政与_工业部长克里斯蒂娜·拉加德被选为该组织新一任总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表声明称,该组织执行董事会在当天召开的会议上,以达成共识的方式同意拉加德出任该组织新总裁。声明指出,拉加德的任期为5年,其任职时间将从今年7月5日开始。拉加德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自1944年成立以来首位当选该组织总裁的女性。    大陆居民赴台湾个人游正式启动    6月
期刊
在北京上幼儿园比上大学还贵    如今在北京,送孩子上幼儿园比供他们上大学还要贵。随着外来人口拥入首都求职,父母们都在努力给自己的孩子争取早期竞争优势。稀缺的幼儿园名额正引发创纪录的费用。有消息称,想在北京找到每月收费低于1000元人民币的声誉好的幼儿园几乎是不可能的。有些幼儿园的收费甚至是这个数的5倍。相比之下,中国最好大学之一北京大学的学费和住宿费每月才700元人民币。  据了解,在以注重儿童
期刊
(一)伴侣移民    澳大利亚公民、澳大利亚永久居民或者符合条件的新西兰公民的伴侣可以申请进入并(或)永久居留在澳大利亚。伴侣包括:  ·打算结婚的人  ·已婚(合法)伴侣  ·事实婚姻伴侣  海外的伴侣并不自动获得在澳大利亚永久居住的权利,必须申请适当的签证,经正式审核,满足所有法律规定后才能获得签证。    签证子类别  以下简要列出了作为澳大利亚公民、澳大利亚永久居民或者符合条件的新西兰公民
期刊
在辽宁省盘锦市有一个“华侨村”,这是中国唯一以“华侨”命名的行政村,村内居住着143户、403名朝鲜归侨侨眷。  2月7日,记者随盘锦市侨联主席郭平连来到位于盘锦市大洼县王家镇的华侨村。老远就看到气派的“华侨村”牌匾竖立在村口。沿着铺设柏油的村路向前走,一排排崭新的倒置房进入记者视线,统一粉刷成淡黄色的院墙、墙内统一的红色房顶的厕所、路两旁U形排水沟等让记者惊叹不已。  郭主席向记者介绍,如果是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