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课不厌百回磨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zhou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堂课上都能享受到热烈的、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Tom and Jerry(《猫和老鼠》)是美国时代华纳公司旗下著名的动画片之一。发生在汤姆猫和杰里鼠之间那些有趣的故事,深受学生喜爱。我们在将信息技术与Cartoons and comics一课的Reading部分教学进行整合的过程中,潜心思考,用心研究,热心探讨,几番研磨,对于信息技术如何在课堂中灵活应用以及如何有效开展英语阅读教学等,都有了更多新的认识。本课由英语科组L老师先在8(5)班上,而后她又在8(6)班用同样内容承担了学校的公开课。
  第一次教学
  1.情境导入
  上课伊始,L老师用PPT课件在大屏幕投影上展示出《猫和老鼠》的电影海报,提问:“看过这部电影的同学请举手。”学生齐刷刷地举起手来。
  教师紧接着问:“如果让你选择,你是愿意扮猫还是扮老鼠呢?”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显然,学生的注意力完全被吸引到课堂的角色扮演上来了。
  这个引入环节是成功的。聪明可爱的杰里鼠和坚持不懈却总是以失败收场的汤姆猫,都是学生们熟悉的动画形象,直接激起了他们的亲近感和愉悦感。
  接下来,教师用PPT辅助开展重点词汇的教学,展示了课本上A1部分关于课文内容的4个引导性问题。学生快速阅读,掌握段落大意后回答这些问题。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投影起到了替代板书的作用。
  阅读完毕,教师给学生播放了一段两分钟的《猫和老鼠》片段。学生边看边乐,欢笑声洒满教室。这时,A1中关于课文理解的几道题的答案呼之欲出。比如:“Who is Tom and who is Jerry? Are they friends or enemies?”“Do Tom and Jerry speak in the cartoons?”学生们争相举手,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精彩的视频无疑提供给学生更多的信息。
  2.精读
  精读环节要求学生完成A3部分的练习。这部分练习的内容是了解Li Jie和Sun Fei关于Tom and Jerry故事的对话,再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这部分习题的难度显然比A1提高了,要求学生不但要理解课文意思,而且要学会对关键语言点加以运用。教师让学生先自主学习,再在讨论的基础上完成有关练习。最后,由各小组推选代表作答,教师给予点评。
  教师使用PPT辅助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PPT演示文稿将本课关键句中的关键语法构成用字体、颜色、动画闪烁等方法加以突出,强调教学重点,巩固对关键句的理解,体现了信息技术手段的优越性。
  3.拓展练习
  教师继续展示了一些诸如米老鼠和唐老鸭、功夫熊猫、加菲猫等动画形象,意图延伸本单元“Cartoons and comics”这一话题,留下更多余味给学生,也为Reading B: Drawing cartoon faces设置伏笔。
  试教后的反思
  课后,我和L老师深入探讨了本节课的得与失。我们一致认为,整个课堂教学开头的导入部分很吸引人,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使阅读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有待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则在于:在重点词汇学习阶段,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设计记忆单词环节,通过控制单词和注释的显示或隐藏,加强学生记忆单词的能力,为后面的阅读扫清障碍。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第一次试讲在突破重难点方面略显不足,特别是阅读之后只完成了两道练习题,这对学生而言显然是不够的。练习的题型不仅可以多样化,而且可以通过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时候多媒体技术涵盖大容量信息的特点就有用武之地了。另外,我们还想到在最后的卡通形象图片展示环节,若改成直接播放英文原版动画片,效果可能会更好。
  经过这样的交流与思考,L老师对课堂教学过程进一步加以完善,于是有了接下来用同样内容上公开课的教学过程。
  第二次教学
  1.情境导入
  L老师同样在大屏幕投影上展示《猫和老鼠》电影海报,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转移到课堂上。用同样的方式提问:“看过《猫和老鼠》的同学请举手。你愿意扮猫还是扮老鼠?”这个情境导入在调动学生兴趣方面一如既往地成功。随后教师用PPT展示一道True or False的练习,如“The famous cat and mouse are not popular today”等,用这样几道简单的判断题检查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
  2.比比谁记得快(重点词汇)
  教师对屏幕上展示的单词和短语,配以生动的图片做讲解,再在PPT中设置动作按钮,通过点击来控制单词及其中文译义的显示或隐藏,帮助学生记忆。这是与第一次教学不同之处,学生对于这种课堂即时记忆表现出较强的兴趣,都想在他人面前表现自己。这个环节让课堂气氛掀起了一个小高潮。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记忆单词,降低了学生记忆单词的难度。
  3.略读
  与第一次授课不同,这一次教师将A1部分关于课文内容的4个引导性问题放到了预习作业里。课堂上,在一次快速阅读后,教师同样播放了经典的《猫和老鼠》电影片段。教室里欢笑声起伏不断。学生们在预习中已经完成了相关习题,这时候再对问题的答案加以确认,比前一节课节省了不少时间。
  4.泛读
  再次阅读后,教师用投影显示一组关于课文理解的选择题。有些选择题提供了几种不同的选项,有些选项似是而非。这就要求学生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认真判断才能做出准确无误的选择。同时,这也是一个复习的过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练习,并开展讨论。最后,由各个小组推选学生代表来作答。教师点评。
  5.精读
  针对教学重点,教师组织学生再次精读课文,完成填写关键单词和重点短语辨析的两道练习。这时多媒体技术提供大容量信息的优势就显示出来了。学生对课文越来越熟悉,在完成这两道题的同时,还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重点短语及句子的把握。
  在此基础上,L老师还提出了一道开放性的表述题:“Use your own words to describe Tom and Jerry”学生通过积极的讨论各抒己见,充分激发了独立思维,促进其个性发展。
  6.拓展
  最后,L老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了一段3分钟《加菲猫》的动画片。看着加菲猫那慵懒的形象,听着原汁原味的电影英语原声配音,学生在身心愉悦之余增加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
  这堂公开课取得预期效果,获得听课同行一致好评。
  信息技术手段的有效利用
  回顾这两次教学,前后授课的主要差别在于第二次教学关于教学重点部分的信息量大为增加了,具体体现在泛读和精读等教学环节——用投影播放视频有助于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展示更多的英文阅读练习,比如选择题和填空题及重点短语辨析题等,在课堂时间分配上、师生关注点上都保证了对教学重点的准确把握。相比较而言,第一节课虽然营造的学习气氛很好,但在信息技术有效应用这个方面仍然显得不是很充分。
  信息技术在和英语阅读教学整合的过程中,能够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繁复为简易。有了信息技术的介入,学生能享受到更为精彩的学习生活,有效地促进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这也是我们在研磨这节英语阅读课时得到的基本感受。
   (作者单位:广东增城市新塘镇沙埔中学)
其他文献
中国网校业经历漫长的“2005调整年”、不温不火的“2006发展年”,现在仍没能走出市场低谷。对此,清华大学附属中小学网校王冬云总经理指出,在对抗传统教育和用户思想等多方面压力的情况下,网校仅凭借品牌、资源优势已不足以在激烈的市场中保持地位。网校只有拓展多元化资源、延伸个性化服务,以更有价值的资源服务弥补传统教育的不足,才能最终赢得市场。2007年,清华网校将遵循市场化的生存机制,寻求多方位发展、
本节课是在广东教育出版社《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课《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基础上设计的一节拓展课。学生已经掌握数据的简单求和、求平均值以及制作图表的方法。当碰到量大而复杂的数据时,如何让数据按照我们的需要进行重新组织,从而达到求解新问题的目的,Excel数据透视表能实现这一功能。有人把它比做一个“魔方”,通过玩转魔方可将数据进行自定义。自定义包括更改布局、更改格式以显示更详细的数据,从而达到挖掘新
曾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有许多重复,造成学生在不同学段的学习总在“重复昨天的故事”。课程改革后,各个学段教材的编写已采用了分层递进、螺旋上升的方式。因此,高中学生对许多内容已经有了连续学习的经历。可在教学实践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无视这个背景,依旧重复着低层次的技能训练,放弃了更高、更多目标的预设与达成。对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教科版)第四章中“文本
随着课改实践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课不等同于单纯的计算机课已成为广大信息技术教师的共识。然而,信息技术课堂到底应该注重什么?什么样的信息技术课堂才是优质、高效的?评价信息技术课的依据又是什么?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践行和深思。  一、均衡三维,抓住本质  每一门课程都有其核心的价值,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价值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由于认知及评价
在信息技术课堂这样一个充满挑战的空间中,教师的一举一动极大地影响着课堂气氛。那么我们该如何更好地调控教学,有效地实现三维目标呢?下面我就备课和评价谈谈自己的看法。  备课是教师执教的基础。任何一堂课,倘若没有充足的准备,教师就很难在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教师的备课阶段主要可以分成以下几部分。  第一是教学知识点的准备:包括这堂课究竟解决什么问题,有哪些重、难点,解决方案是什么,课堂采用怎样的学习模式
早在20世纪50年代,林非就写出一系列研究鲁迅作品的论文,至现在,林非已出版了《鲁迅前期思想发展史略》《鲁迅小说论稿》《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鲁迅》《鲁迅传》(合著)《鲁迅和中国文化》《论〈故事新编〉的思想艺术及历史意义》等大量的学术著作,在海内外影响广泛。作为原中国鲁迅研究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原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原中国散文学会会长,林非对鲁迅的研究持续了近60年。  在陈荒煤的鼓励下
构建全方位的基础教育信息化环境    《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了“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均衡与公平、资源开发与应用、教育管理信息化”等方面对于教育产生革命性影响的重要性。我们结合过往十年的探索实践经验、当前实际情况以及未来十年的前瞻性规划,梳理推动教育创新与发展的相关代表性技术,撷取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领军性人物,讲述教育信息化案例故事,从技术应用角度切入,为您展现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的变革与影响。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的第一年。立足过往成绩,北京市朝阳区在教育信息化工作上将会有哪些整体谋划和部署安排?未来五年朝阳教育信息化将呈现出怎样的发展态势和格局?  带着这些问题,本刊编辑部的编辑们走进朝阳区现代教育技术信息网络中心,与中心的各位相关负责人进行了面对面的座谈和交流。以下文字根据现
2006年6月2~5日,第一届ROBOLAB教育研讨会在北京举办。研讨会气氛轻松、活泼,像一堂生动的乐高课。使用乐高器材教学与活动中的苦与乐,也尽在交流中得到释放。其中,西安爱知中学的王宝军老师详细介绍了用乐高器材作为实践工具教授数学知识的方法,如概率、统计、几何、空间概念等;石家庄外国语学校的翟燕波老师展示了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制作的一些课堂管理、辅助教学元件;山东东营王美妍老师在教学管理与课程设
前几天,有两名去年毕业的学生回校看我,聊起了特长发展过程中的许多故事。这两名学生都是我从初一到高三带了六年的计算机特长生。其中,莫元汉获得了第九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程序设计类高中组一等奖,并被保送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工程学院;刘派曾获北京市中小学师生电脑评选活动电脑动画类一等奖,后来参与DV作品比赛,其作品被中国电影博物馆收藏,现考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回顾几年来带领学生参加全国中小学电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