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反思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737101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理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获取知识的研究性学科,通过学习,可以使得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自身素质都得到提高。本文主要通过两个部分来论述高中地理教学的反思。第一部分,列出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广大学生老师对于地理学科认识的误区,总结概括出地理学科的整体特点。第二部分,针对上述问题给出直接性的解决办法,系统论述地理学科的复习方法指导。
  关键词:地理教学;认识误区;学科特点;指导方法
  一、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高一到高三整个高中阶段的教学观察,发现大部分的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认知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学习方法上也存在一定的误区。是因为大部分学生还是没有深入了解到地理学科。将学生的误区整理总结为以下几点:
  (1)认识思维方面:大部分学生认为地理学科是文科类学科,只要死记硬背就可以,只要考前突击就能得高分。然而这种方法不仅被实践证明是行不通的,同时也违背了地理学科教育的初衷。
  (2)学习方法方面:因其认为是文科学科,所以便像历史、政治学科一样,更多情况下大家是以应试的心态去学习地理知识,不注重理解,因此使得本身很有趣的地理学科也变得枯燥起来。
  (3)地理教学方面:教师们在地理教学方面仍然没有找到一个适合的方法,去带动大家的积极性,同时,传授地理知识的时候也并不注重理解教学。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气象、人文等等多方面的综合性学科,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因此它的学科知识不仅局限于课本和文字内容,地理学科属于“社会科学学习领域”“人文要素学习领域”“自然科学学习领域”。这样一门包罗万象、丰富多彩的学科,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不应该单单以“文科”这样一种身份来对待,而应“文理兼容”,既学习文字上的内容,又应该用理科的思维来理解与发现地理学科,并且学会思考,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地理学科复习指导方法
  1.对纪实的地理内容的学习办法
  地理学科中,有相当大一部分的内容是纪实性的。通过图片、文字等内容,生动形象的描绘记录地球的样貌分区、大自然的风光现象、人文社会的差异互动,例如:“在什么地方”“都有什么样的现象”“这些事物有什么样的特点”,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因此,这部分知识是以记忆为主的,但是如何记忆这绝大部分的地理内容,就要讲求一定的方法技巧了。如果单纯以学习历史、政治这样的方法去记忆地理学科,首先,地理学科与这两门学科是有很大不同,它并不是大篇幅的文字记录,其次,通过实践证明,此方法确实行不通。
  例如:太阳高度、地球公转自转、昼夜时间的长短、大气热力作用、地壳的组成、岩石层、等知识点,虽然是概念性比较强,多靠记忆来学习,但如果仅仅是死背硬记的话,好多知识点背起来不是那么容易,而一旦理解了再记忆的话,那就事半功倍。
  因此,学习地理学科一定要学会找寻规律。地理学科与社会人文学科有着紧密联系,它通过自然事物之间所具有的规律来联系到人文社会,探究其对人类的认识和生产生活所带来的影响,进一步通过所得结论总结经验知识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生活。理解了这一大规律之后,学习地理就变得容易得多。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三个问题:“有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形成这样一种有逻辑的地理思维。例如:“有什么?”包括以下类型的问题,“在什么地方?”“都有什么现象?”“这些现象有什么特点?”“这些现象与人类社会生活有什么联系?”等。“为什么?”包括以下类型的问题,“为什么在这些地方才会有这些现象?”“为什么这些现象与人类社会会有联系?”“怎么办?”包括以下类型的问题,“怎样解决这些现象给人类带来的影响?”“怎样利用这些优势条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生产生活?”等等。在地理学科的学习中,要养成这样一种思维模式,找寻并总结地理学科的学习规律。
  2.利用地图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代表性语言,比文字更有发言权。新课标改革之后,地理课本上的图像比重又有所增加,表达方式更加多样化,这对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着神奇的功效。
  例如:“世界地图”,一大张世界地图摊开在眼前,整个世界便很形象的映入眼帘。可以看到七大洲各个国家的位置、包括经纬度,四大洋以及所有重要海域、通行要道,各地的气候条件等,尤其是通过地图可以观察到各地区、海域、河道的形状,这样,在以后的学习或者考试当中对地区很好辨识,很方便。通过地图来学习地理,既可以了解某一地区的地理知识,又学习了它与周围地区的发展联系,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这是一种很实用的学习方法。
  3.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观察、比较、综合分析这是学习地理知识常用的方法,而想要学好地理知识,必须始于观察。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周围实际的事物现象去认识地理学科知识。例如:观察身边的事物,如昼夜长短、四季更替、住宅交通、人文活动,观察宇宙事物的变化,如出现日食、月食现象。观察气候现象的变化,如台风、暴雨、暴雪现象。观察灾害的发生,如某地区发生了洪涝、干旱、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等等。这些生活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都可以联系到地理知识。因此就要求老师培养这种地理现象的敏感性,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观察之后,便要结合地理知识来分析这些现象。分析是要综合地理现象的各个方面,包括事物属性、成因、地域特点、解决方法等。
  例如:“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有台风登陆”,看到这个现象之后,首先要了解福建等东南地區的地域特征,属于沿海地区,同时要看是什么时间台风会登陆,具体是几月份,结合到地理知识,看这一时期的洋流流向。紧接着便向周围发散,观察台风的来向和特点,并分析形成原因。最后,通过分析得到的结论,来总结预防措施和解决办法。
  地理学科综合性实用性强,并且学科跨度很大,兼文理双科。新课标改革以来,为学生传递一种理念,不断强调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求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注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
  俗话说“教无定法”,同理而言,学习也无定法。通过文章的论述,我们总结出学生和老师们对于地理学科认识的误区,首先要解决这个问题,改变大家将地理学科归类为文科学科的看法,同时又针对所提出的问题给出解决方法。“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一件事情都不是完美的,我们还要继续在教学中不断发现问题,反思问题,改正缺点,补充不足,使得学生能都有更大的收获,这才是每一位人民教师的责任。
  参考文献:
  [1]田伟华.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学反思[J].青海教育,2012(03)
  [2]张新玲.“生活中的地理”的教学实践与探索[J].2015(06)
  [3]杨张送.浅谈如何有效的在高中地理课堂使用地图教学[J].2015(08)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學数学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必须让学生把基础夯实,才有利于数学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在新课标的深入贯彻和落实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明显,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和时间更多,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就非常重要了。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阅读  如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整个社会越来越数字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个体仅仅具备一定的语言阅读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数学阅读能力同
摘 要:新課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就是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学好多媒体、用好多媒体是当前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多媒体的运用也日趋成熟与完善。结合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存在的误区与对策进行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思想品德;多媒体;课件  现代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课堂教学的现代化与有效性。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具有图
在課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勇于推陈出新,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着力实现四个转变:要着力实现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且学生是自主学习;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且是全面发展;由重结果机械记忆向重过程的认知转变,且内化为能力;由统一规律的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且个性得以张扬。正因为如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  一、要积极创设多向互动的教学情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
在数学教学中,人们最为关注的是智力因素的培养,却忽视了一个重要的因素——非智力因素。实践证明,积极的非智力因素可以推动和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能使数学教学得心应手、快捷高效,收到很好的效果。所以,小学数学教学在重视学生智力因素培养的同时,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一、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真正参与到非智力活动中,才能真正感受教学带来的
摘 要:影响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新课的导入,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先导;成功的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学生的思维。本文结合初中物理教学介绍物理新课导入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物理新课;导入形式;教学方法;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好的导入能够承上启下,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