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林广记(二十六)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282211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方楚雄六岁随岭东名画家王兰若先生习画,甚得王老钟爱,当其十余岁时,有天习画之暇,适有客至,王老令其烹茶饷客。有顷,忽见遍屋烟味呛人,咳声不止,急往观之。但见其将纸媒覆于木炭之上也。复有一事,某次王家有客留饭,师母令往市场买葱以为佐昧之品。方楚雄急奔回家,问其母曰:“葱是圆的还是扁的?”盖其分不清韭菜与葱耳。事隔数十年后,王兰若对诸生——作月旦之评,于方楚雄得二字焉,曰:“老实!”
  王兰若(1911-)先生以写兰见称于时,早年负笈海上,随刘海粟、王个移、诸闻韵游,后于铁山见丛兰挺拔矫健之态,遂悟写兰之法,自此画风一变。(附图)
  诗僧释圆彻,梅县人,久居京华,故自号春明一衲。著有《微尘集》。喜临池,晚病目犹不废纸笔,其挥洒之际,往往因目障而笔滑出纸外而不自知,然犹一招一式,飒飒生风,毫不苟且。伸纸者不忍止之。有卖邮品者,闻法师书名,乞一匾以悬肆前,问内容,曰: “集邮”。法师耳背,曰:“自由不好,写腾飞吧!”客愕然,继而曰:“也可”!时为一九八九年春夏之间。
  
  “文革”中,艺坛一片寂寥,因言获罪者比比皆是,故人人自危。某次画会,有一画家画五只蛐蛐,写毕强韩羽题句。韩羽辞不获允,无奈题:“一、二、三、四、五,五只蛐蛐”。即掷笔不复书,举座大笑。此实为无可写、不敢写而又不得不写之举,与“今天天气哈哈哈”同出一辙。
  一九八八年,台静农八十七岁,于台海书一联以寄舒芜。联曰:“忽惊此日仍为客,却想当年似隔生。”借元遗山之句,写此日仍为客,有家回不得之慨,动魂惊心。今此联仍悬于舒芜先生碧空楼壁上,而台氏墓上宿草已深矣。子过碧空楼,每读此联,为之低徊久之。
  汪曾祺善鉴味,席间每道菜动筷者不过三,盖求味不求饱也。
  黄苗子先生年九十,虽腊月犹可洗冷水澡,此得益于“文革”中秦城七年炼狱也。而尤甚者,冲毕冷水即;中热水,反复如是,自谓此举可刺激血管舒张。今虽九十有四,而满头黑发,健步安闲,不聋不花,真老神仙也。
  启功先生有口头禅曰:“节约用电”。意即不作无谓之应酬,浪费时间。
  康生曾为傅抱石题“南石斋”匾额,盖其时艺坛以齐白石、傅抱石并称南北二石也。齐为北石,傅为南石。傅氏亦曾以“南石斋”自治一章,后觉不妥,遂弃而不用,今仍可于画中偶一见之。
其他文献
庚子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城后,一名西方传教士模样的人骑着马在英军占领区里似乎在寻找着什么。终于,他在宣武门内南沟沿南头的象房桥停了下来,看到一座朱漆大门紧闭的“大宅门”。原来这里是刑部官员殷柯庭的私宅,当时殷柯庭全家已经逃离北京,教会便乘机占了殷宅,并拆了宅子修建教堂。后来虽然殷柯庭的儿子极力阻止并要求归还,但教会仍然置之不理,最后迫于教会的势力,殷家无奈签立契约,将当时价值几万两银子
期刊
屏风,《释名》称:“可以屏障风也。”它是中国古代用作室内挡风和遮蔽作用的家具。《史记》卷七十五记有:“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可见我国很早就有使用屏风的记录。其实,在更早的时期,类似我们称作屏风的东西已经存在,但当时并不叫作屏风,而是称作“黼依”,其作用也不单单用于障风,而是天子的礼器之一。《周礼·春官·司几筵》称:“凡大朝觐、大飨射,凡封国命诸侯,王位设黼依。”原注云:“斧谓之黼
期刊
“85以来的现象与状态系列展”是对中国当代艺术进程发生过重要影响的一些区域及重要学术现象为研究样本,探询这些现象及艺术创作的发展脉络和现状,对其背后隐藏的文化能量和历史价值进行深入、客观和更其本土特质的学术研究和阐述。在展览构思上,对中国当代艺术进行学术梳理和考察时候,遵循这样的原则:既要考虑在发起发动时期——80年代,尤其是85美术运动时期与当时中国整体文化发展状况及特点的关系;又要考虑到中国当
期刊
梁山“七器” 西周太保鼎    清咸丰年间(一说道光年间),山东寿张县粱山出土了七件青铜器。它们是小臣蜍犀尊、太保簋、大史友獻、太保鼎等。这些商周青铜器,器型庄严厚重,纹华丽繁缛,是商周青铜器的典型代表,被誉为“梁山七器”。一时间,学者们研究著录,收藏家们争相收藏,成为清末民国初金石学界的大事。目前在天津博物馆的西周太保鼎,是唯一一件收藏在国内博物馆的“梁山七器”。    西周太保鼎自出土之日,
期刊
在悠久的中国艺术文明长河中,许多精美的雕塑艺术作品被保留了下来。在此次的中国古董专场上,我们可以看到每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作品。    殷周时期唯美的青铜重器    商代晚期鸮尊。该作整体作鸮(俗称猫头鹰)形,昂首挺胸,盖为鹃首,立耳,圆眼尖喙,盖上有一尖喙卧鸟:器为尊体,双翅并拢,宽尾垂地与双爪巧妙地构成一个三角支撑,使鸮形尊体稳稳地站住。鸮尊颇为少见,著名的安阳殷墟妇好墓曾出土过一对。    西周
期刊
封面拍品张大千《天女散花》是高潮      中国近现代书画专场的拍卖现场可谓十分精彩,中年12点15分,拍卖会已经持续了将近3个小时,买家显得有些劳累,然而,当拍卖师宣布,“下面,将拍卖张大千的《天女散花》,也就是本场图录的封面”时,场上气氛立刻紧张了起来,所有买家的注意力又恢复到高度集中,观察着场上的一举一动。“80万!”,拍卖师喊出了这件作品的起拍价,场上立刻有买家应价。起初,有2、3位买家参
期刊
中国书画专场    中国书画专场涵盖了近现代和当代书画名家的作品370件,其中不乏齐白石、张大千、李可染、吴昌硕等大师的精品。382号齐白石的《墨蟹》,仅仅三平尺,就以23.1万元的价格成交,显示了大师精品在艺术市场上的恒久魅力;张大干的《青城山上清宫》以33万元成交,李可染“漓江”题材作品《清漓烟雨》以107.8万元成交,342号李苦禅的《鹰》以26.4万元成交。在艺术市场处于调整期的今天,艺术
期刊
庞贝,曾经是古罗马一座繁华而喧嚣的城市,在1900多年前因维苏威火山的爆发而被火山灰深深掩埋。这座几乎被人遗忘的消失的古城,在近200年来持续不断的考古发掘中逐渐重见天日。随着庞贝大型建筑群遗址的发掘,珍宝、绘画和雕塑的发现,被火山灰所凝固的遇难者的遗骸的出土,这些掩埋在地下的荣华与瞬间陨落的历史——重现在世人眼前。2007年2月至8月,庞贝——这个考古史上最引人入胜的故事将以展览形式首次呈现在中
期刊
哈特曼效应持续扩散“玉承天令”5件宫廷玉器总成交9760万。    港元    2006年香港苏富比推出的斯皮尔曼“鎏金铜佛收藏”专场拉动了整个佛像市场的行情。2007年,从目前的市场苗头看,玉器很有可能成为继佛像后,下一个被高度关注的热点。2006年香港佳士得秋拍推出的“瑰玉清雕——Alan and Simone Hatman重要玉器珍藏”专拍成为引发玉器行情走高的关键点。  在2007香港苏富
期刊
佳士得(CHRISTIE’S)宣布,将于今秋伦敦及纽约举行的“战后及当代艺术”拍卖会中,呈献一系列深受国际艺坛肯定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之杰出作品,包括张晓刚、蔡国强、王广义等大师,它们将与安迪·沃荷(Andy Nath01)、马克·罗斯科(MarkRothko)、达米恩·赫斯特(DamienHirst),以及杰夫·昆斯(Jeff Koons)等西方当代艺术巨匠作品同场推出。这次佳士得将更多精彩的中国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