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身处校园的青少年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说谎、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等失信行为。初中是人生发展和道德形成的关键时期,了解并掌握这一阶段学生的诚信状况,有针对性地加强诚信教育,对学生的道德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笔者在对初中生诚信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从增强情感体验、建立个人诚信档案评价制度以及引导自我教育等三个方面,对加强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探索。
一、初中生诚信现状调查
为使诚信教育更有针对性,就必须先了解学生的诚信现状。为此,我们选择初中阶段较有代表性的八年级学生为对象,采用自编问卷对其展开了调查。调查发现:学生普遍认为诚信很重要,但同时认为讲诚信是有条件的;在诚信问题上,严以律人,宽以待己;诚信行动跟不上认识,说得到做不到。进一步分析发现,初中生不诚行为可分为三个层次:
层次一:较浅程度的不诚信行为,表现为说谎、抄袭作业等。这类行为在学生中出现较多,占半数以上。只有少数学生表示自己几乎没说过谎,即使偶尔说谎也是出于礼节的需要(如当被问及是否想参加某个不喜欢的同学的生日派对时,会说自己已有安排)。调查显示:学生对父母说谎往往是为免遭父母责备、打骂,或认为自己长大了,没必要让父母知道自己的隐私;对老师说谎往往出于同学间的江湖义气、明哲保身、恐惧或虚荣心理;对同学说谎则常是为赢得同伴信任或异性的好感。而抄袭作业主要是贪图省力、虚荣、懒惰、为得高分、为赢得老师好评等心理或真正的学习困难所致。
层次二:中等程度的不诚信行为,表现为贪小便宜、考试作弊等,约占总人数的30%。分析发现,贪小便宜的学生主要有以下几种心理:侥幸心理,如“运气好”;贪欲心理,如“不拿白不拿”;报复心理,如“我丢了东西,人家也不还”等。考试作弊的学生有的是出于侥幸或投机心理,认为“被老师捉到认倒霉,捉不到是运气”;有的是出于从众心理或怕吃亏,认为“别人作弊我不作弊会吃亏”;也有的是出于虚荣心理、怕父母批评的恐惧心理等。
层次三:严重程度的不诚信行为,表现为骗取钱财、诈骗等,有这类行为的学生数量不多,约占总人数的2%
一、初中生诚信现状调查
为使诚信教育更有针对性,就必须先了解学生的诚信现状。为此,我们选择初中阶段较有代表性的八年级学生为对象,采用自编问卷对其展开了调查。调查发现:学生普遍认为诚信很重要,但同时认为讲诚信是有条件的;在诚信问题上,严以律人,宽以待己;诚信行动跟不上认识,说得到做不到。进一步分析发现,初中生不诚行为可分为三个层次:
层次一:较浅程度的不诚信行为,表现为说谎、抄袭作业等。这类行为在学生中出现较多,占半数以上。只有少数学生表示自己几乎没说过谎,即使偶尔说谎也是出于礼节的需要(如当被问及是否想参加某个不喜欢的同学的生日派对时,会说自己已有安排)。调查显示:学生对父母说谎往往是为免遭父母责备、打骂,或认为自己长大了,没必要让父母知道自己的隐私;对老师说谎往往出于同学间的江湖义气、明哲保身、恐惧或虚荣心理;对同学说谎则常是为赢得同伴信任或异性的好感。而抄袭作业主要是贪图省力、虚荣、懒惰、为得高分、为赢得老师好评等心理或真正的学习困难所致。
层次二:中等程度的不诚信行为,表现为贪小便宜、考试作弊等,约占总人数的30%。分析发现,贪小便宜的学生主要有以下几种心理:侥幸心理,如“运气好”;贪欲心理,如“不拿白不拿”;报复心理,如“我丢了东西,人家也不还”等。考试作弊的学生有的是出于侥幸或投机心理,认为“被老师捉到认倒霉,捉不到是运气”;有的是出于从众心理或怕吃亏,认为“别人作弊我不作弊会吃亏”;也有的是出于虚荣心理、怕父母批评的恐惧心理等。
层次三:严重程度的不诚信行为,表现为骗取钱财、诈骗等,有这类行为的学生数量不多,约占总人数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