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低碳经济是继工业化和信息化之后人类经济面临的又一场革命。这一概念最早见诸于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随着社会经济和文明的进步,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树立低碳观念;制定低碳政策;推行低碳产业;开发低碳技术;建设低碳城市;提倡低碳生活方式是应选择的途径。
关键词:低碳经济;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生态平衡
中图分类号:TF7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3-0045-01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是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保障能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和维护生态平衡的基本途径。主要发达国家凭借低碳领域的技术和制度创新优势,加紧实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构筑世界新一轮产业和技术竞争新格局。而我国传统的高碳经济和外贸发展模式面临严峻挑战,向低碳经济转型势在必行。
一、发展低碳经济有着很重要的长远意义:
第一,低碳经济促进能源利用率。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为主,尤其是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高达70%,“高碳”特征十分突出,其结果必然是高污染、高排放和低效率,能源产出率大大低于国际先进水平。
第二,低碳经济促进新能源的发展。世界经济发展依赖的主要能源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迄今在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这三种化石能源(包括天然气、石油和煤炭等)的比重仍占87%左右,基本各占30%左右。“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决定了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而我国是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大国,煤炭占了70.4%。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降低排放存在特殊困难。
第三,低碳经济促进了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低碳经济要减少树木的砍伐,减少木制品和纸张的消耗,保护森林,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净化空气,保护生态平衡。合理利用能源能减少污染物和垃圾的排放,使人们能在一个纯净的环境下生存。
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所选择的途径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树立低碳观念,实现观念创新。切实贯彻“低碳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途径”的思想,广泛宣传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措施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全面推行低碳经济,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层次的提升,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借鉴和吸收低碳经济的先进理念,深入研究和制定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构建完善的低碳经济法律法规体系,推动中国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通过运用财政手段和金融工具,宏观调控产业政策,推进能源节约,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促进能源与环境协调发展,逐步建立和完善的低碳经济体系。
(二)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发展具有低碳特征的产业,限制高碳产业的市场准入。我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决定了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是工业,而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又加重了中国经济的高碳特征。能耗高、物耗高、污染大、排放大是一直存在的问题,所以必须要着重从第二产业下手。第三产业现代服务业是低能耗、污染小、就业容量大的低碳产业。
(三)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是开发低碳技术,低碳技术的创新能力决定了我国能否实现低碳经济发展,包括煤的清洁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汽车等部门。这些技术的研发有一定的难度,如果依靠商业渠道引进技术则需要巨额资金的投人,但由于发达国家拥有比较成熟的低碳技术,
(四)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是建设低碳城市。交通工具是城市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源头,发展低碳交通系统是建设低碳城市的重要方面。一是在大中城市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和快速轨道交通系统;二是限制城市私家车的使用数量;三是发展以步行和自行车为主的慢速交通系统。另一个方面是在建筑设计中引入低碳理念,充分利用太阳能,选用隔热保温材料,合理设计通风、采光系统和节能型取暖、制冷系统。全方位的朝着低碳的方向发展,尽量降低社会每个家庭的碳排放,落实低碳经济策略
(五)从人们的消费习惯上加以引导,实现低碳生存。提倡低碳的生活方式包括吃穿用等方面,改变生活陋习和奢侈习惯,从正确科学的角度提高生活质量。低碳生活方式要从件小事做起:1、随手关灯,节约用电;2、不吸烟少喝酒;3、拒绝使用一次性用品;4、双面使用纸张;5、适度消费肉类;6、随手关水龙头,一水多用,使用节约型水具;7、少用发胶,少吃口香糖;8、提倡步行和自行车,尽量乘公共汽车;9、简化房屋装修;10、使用布袋,重复使用,拒绝过度包装11、回收废纸、废电池、废金属、废塑料、废玻璃等;12、爱护树木花草;13、吃不完的食品要打包回家食用;14、不追求电子产品快速更新换代;15、使用无铅汽油;16、不养野生宠物;17、加强环保宣传。
2009年,我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我国单位的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45%。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2008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共识。据预测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每年可为全球经济产生25000亿美元的收益,到2050年低碳技术市场至少会达到亿美元。中国是近年来节能减排力度最大的国家。全面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和千家企业节能计划,在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开展节能行动。
作者单位:黄淮学院
参考文献:
[1]祝茂.转型期中国经济问题探索——第四届中国经济学年会观点综述[J].南开经济研究.2005,1:100.
[2]张坤民.低碳经济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柱.2008.
[3]谢军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与对策[J].当代经济管理.2008,12.
[4]斯蒂格利茨.经济发展需要对经济规律深刻理解[R].“中国经济学教育回顾与展望”系列研讨会.2006.
关键词:低碳经济;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生态平衡
中图分类号:TF7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3-0045-01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是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保障能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和维护生态平衡的基本途径。主要发达国家凭借低碳领域的技术和制度创新优势,加紧实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构筑世界新一轮产业和技术竞争新格局。而我国传统的高碳经济和外贸发展模式面临严峻挑战,向低碳经济转型势在必行。
一、发展低碳经济有着很重要的长远意义:
第一,低碳经济促进能源利用率。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为主,尤其是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高达70%,“高碳”特征十分突出,其结果必然是高污染、高排放和低效率,能源产出率大大低于国际先进水平。
第二,低碳经济促进新能源的发展。世界经济发展依赖的主要能源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迄今在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这三种化石能源(包括天然气、石油和煤炭等)的比重仍占87%左右,基本各占30%左右。“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决定了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而我国是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大国,煤炭占了70.4%。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降低排放存在特殊困难。
第三,低碳经济促进了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低碳经济要减少树木的砍伐,减少木制品和纸张的消耗,保护森林,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净化空气,保护生态平衡。合理利用能源能减少污染物和垃圾的排放,使人们能在一个纯净的环境下生存。
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所选择的途径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树立低碳观念,实现观念创新。切实贯彻“低碳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途径”的思想,广泛宣传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措施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全面推行低碳经济,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层次的提升,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借鉴和吸收低碳经济的先进理念,深入研究和制定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构建完善的低碳经济法律法规体系,推动中国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通过运用财政手段和金融工具,宏观调控产业政策,推进能源节约,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促进能源与环境协调发展,逐步建立和完善的低碳经济体系。
(二)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发展具有低碳特征的产业,限制高碳产业的市场准入。我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决定了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是工业,而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又加重了中国经济的高碳特征。能耗高、物耗高、污染大、排放大是一直存在的问题,所以必须要着重从第二产业下手。第三产业现代服务业是低能耗、污染小、就业容量大的低碳产业。
(三)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是开发低碳技术,低碳技术的创新能力决定了我国能否实现低碳经济发展,包括煤的清洁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汽车等部门。这些技术的研发有一定的难度,如果依靠商业渠道引进技术则需要巨额资金的投人,但由于发达国家拥有比较成熟的低碳技术,
(四)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是建设低碳城市。交通工具是城市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源头,发展低碳交通系统是建设低碳城市的重要方面。一是在大中城市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和快速轨道交通系统;二是限制城市私家车的使用数量;三是发展以步行和自行车为主的慢速交通系统。另一个方面是在建筑设计中引入低碳理念,充分利用太阳能,选用隔热保温材料,合理设计通风、采光系统和节能型取暖、制冷系统。全方位的朝着低碳的方向发展,尽量降低社会每个家庭的碳排放,落实低碳经济策略
(五)从人们的消费习惯上加以引导,实现低碳生存。提倡低碳的生活方式包括吃穿用等方面,改变生活陋习和奢侈习惯,从正确科学的角度提高生活质量。低碳生活方式要从件小事做起:1、随手关灯,节约用电;2、不吸烟少喝酒;3、拒绝使用一次性用品;4、双面使用纸张;5、适度消费肉类;6、随手关水龙头,一水多用,使用节约型水具;7、少用发胶,少吃口香糖;8、提倡步行和自行车,尽量乘公共汽车;9、简化房屋装修;10、使用布袋,重复使用,拒绝过度包装11、回收废纸、废电池、废金属、废塑料、废玻璃等;12、爱护树木花草;13、吃不完的食品要打包回家食用;14、不追求电子产品快速更新换代;15、使用无铅汽油;16、不养野生宠物;17、加强环保宣传。
2009年,我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我国单位的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45%。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2008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共识。据预测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每年可为全球经济产生25000亿美元的收益,到2050年低碳技术市场至少会达到亿美元。中国是近年来节能减排力度最大的国家。全面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和千家企业节能计划,在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开展节能行动。
作者单位:黄淮学院
参考文献:
[1]祝茂.转型期中国经济问题探索——第四届中国经济学年会观点综述[J].南开经济研究.2005,1:100.
[2]张坤民.低碳经济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柱.2008.
[3]谢军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与对策[J].当代经济管理.2008,12.
[4]斯蒂格利茨.经济发展需要对经济规律深刻理解[R].“中国经济学教育回顾与展望”系列研讨会.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