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6-四羟甲基环己醇五烯丙基醚的合成

来源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chao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环己酮、甲醛为原料在碱催化下经羟醛缩合,康尼扎罗两步反应制得中间体2,2,6,6-四羟甲基环己醇。此化合物在季铵盐相转移催化下与氯丙烯反应生成2,2,6,6-四羟甲基环己醇五烯丙基醚。用红外光谱、^13C和^1H核磁共振谱对2,2,6,6-四羟甲基环己醇和2,2,6,6-四羟甲基环己醇五烯丙基醚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物料物质的量比等对2,2,6,6-四羟甲基环己醇和2,2,6,6-四羟甲基环己醇五烯丙基醚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2,2,6,6-四羟甲基环己醇的适宜条件为:n(碱)∶n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一株链球菌石油降黏的情况,菌种最适生长条件为35℃,5%接种量,盐质量浓度2000mg/L;不同菌龄的离心菌体,除去菌体发酵液和含菌体发酵液分别与石油作用,可知菌体与其胞外代谢
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的化工管路泄漏故障诊断方法。利用动态模拟来监测管路流动过程,并在流量发生异常时及时进行故障诊断。诊断过程通过动态模型的在线参数估计完成,在实现模
考察了17β-雌二醇(17β-E)及结构类似物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MAA)和三氟甲基丙烯酸(TFMAA)等六种单体的相互作用。分别用紫外光谱(UV)、红外光谱(IR)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表
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直径为22m的超大型真空容器进行了非线性稳定分析,研究了其临界失稳压力与结构的关系。结果发现:单纯增加壳体厚度既不能有效提高容器抗外压失稳能力,又会
研究了采用银媒介间接电化学氧化(Ag/MEO)体系对(TBP)进行氧化分解的过程,包括Ag^2+产生的有关条件以及影响Ag^2+氧化有机物的相关因素。研究结果表明,Ag/MEO体系对TBP的氧化过程中,先将
以硝酸为胶溶剂,采用挤条成型工艺制备了一系列MCM-22分子筛催化剂,并采用颗粒强度仪、热重天平以及氮吸附脱附-压汞方法等手段对其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表征,系统考察了硝酸用量
结合阴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及巯基棉分离技术,采用同位素稀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量了国际比对样品CCQM-K49牛肝样品和人血清样品中的锌和硒。结果表明,对于待测元素含量较
本文旨在研究盐类(Na2SO4、NaCl、OH3COONa和NaNO2)及糖类(蔗糖和乳糖)对大豆浓缩蛋白起泡能力及泡沫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加入蔗糖或乳糖后起泡能力有所降低。在不加糖和
以密度、基于分子表面的弱电场参数、投影参数及氢键供体数等11个结构描述符为输入。通过支持向量机(SVM)方法对99个活血化瘀类药物活性建立了构效关系的分类模型。全部化合物
针对目前糠醛生产中玉米芯原料有限,用酸量大及糠醛渣难以综合利用等问题,本文以玉米秸秆为原料,探索汽爆水提液制备糠醛新工艺。考察了反应温度、盐酸浓度和反应时间对糠醛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