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文化价值渗透是学生素质发展的立体媒介

来源 :中国信息化·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375627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世贸的加入,企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十分广泛,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但是,一些院校把教学的主要目标和着力点放在了应试和过级上,而忽视对学生综合人文素质的文化培养,从而造成大学英语的文化属性并未真正得以实现。近年来,不少专家学者、大学教师逐渐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开始转变教学理念,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文化精神,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引起当代专家、学者的一致共鸣。本课题从英语教学的另一个视角来研究英语文化价值渗透成为学生素质发展就业的立体媒介。
  【关键词】英语文化渗透;学生素质发展;立体媒介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8—0236-02
  大连市职教科学研究院基金课题DJZY2012002
  引言: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文化素质教育,重点指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对大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通过对学生加强自然科学文化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从中得到一定的艺术修养和中外文化精髓的熏陶,从而成为有良好素质的人。本课题从几方面来阐述文化与素质之间的立体媒介关系:
  一、课程发展的需要
  高职英语教材中的人文知识涉及领域十分广泛,大体涵盖了有关英语国家或民族的历史、人文、政治、经济、科技、文学、宗教、习俗等。在此课题研究中以复旦大学出版社《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综合教程》(1)为例,每一篇课文都包含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自身价值体现:《大学——人生的转折点》(College—A Transition Point);人与社会:《他帮助了盲人》(He helped theBlind);感恩教育:《感谢妈妈为我所做的一切》(Thanks,Mom,forAll You Have Done);财富观教育:《果园里的财宝》(The Treasurein the Orchard);人生观教育:《追寻我的梦》(Tracking Down MyDream);建立和谐社会:《无可指责》(Blameless)等。我们应当充分挖掘和使用好教材中的人文教育素材,使学生真正领悟其中的文化内涵,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自然地把英语文化渗透到大学生素质修养教育中,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就业素质,为就业打好基础。
  二、教与学互动环节的需要
  教育学原理告诉我们,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互动过程,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进一步拓宽教育渠道。应该做好课前学生积淀,课上师生互动,课后学生延伸。
  课前沉积就是在学习新课之前,向学生推介或查找有关资料,让学生了课程内容的文化背景,并进行整理、归纳。搜集整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历史名典、乡俗民俗、风景名胜、宗教信仰、文学作品、社会热点等。课前的充分积淀促成了生动的课堂教学,最大限度是实现了课堂互动。
  课后延展是指给学生留下进一步拓展的空间,促使学生将课堂所学语言及人文知识潜移默化为个人素养。结合教学所学知识,分组讨论或撰写作文,并运用语言知识、人文理念和学生实际学习相联系,有效提高学生的素质修养与英语思维表达能力。
  利用有效的时间开展第二课堂完善英语文化与素质修养的立体媒介关系。
  在本课题研究之初,大连工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分别举办英语口语大赛、大学生英语竞赛、英语卡拉ok大赛、英文手抄报大赛、英语写作大赛等各类大型比赛,做到课前教学积淀课后延伸的完美结合,旅游1032班于亚妮同学获得口语大赛一等奖;旅游1131班学生董新宇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大赛一等奖,服装设计10李晓琳获得大学生英语大赛特等奖参加全国大学生夏令营,获得辩论赛优秀奖;旅游1032班程帅获得手抄报大赛一等奖等。用课前沉积课后延伸法把英语文化价值渗透教学环节介入学生素质发展,有效推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异域文化、习俗个人修养的大幅度提高,为就业提供一个里程碑!
  三、课题方法的实践研究
  在本课题研究之初,课题组成员运用教学经验总结归纳如下教学方法:
  (1)教材实验法:本课题将采用教材导入英语文化渗透素质教育。
  (2)文献综述法:主要通过资料检索、搜集,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与借鉴,以掌握本研究所需要的有关材料和已有成果,提供整体思路和理论准备。
  (3)计划行动法:采用了由专业研究人员、教师、学校行政领导等组成的较为成熟的研究队伍即学校范围内的联合行动研究的方法。以专题研究的推进方式,通过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四个循环阶段有序实施本课题的研究
  (4)出国考察法:结合课题研究目标,对英语文化研究对象的一些典型特征作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进行实地考察,项目负责人出访美国西俄勒冈大学,综述美国西俄勒冈大学文化教学理念,形成课题研究方法,得出规律性的结论,进行总结,进而产生适合我国国情的研究课题或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
  四、文化价值的渗透研究的意义:英语不但是语言,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播,有效地把英语文化作为一种媒介,汲取西方文化精髓,在基础英语教学中传播出来,促进大学生素质提高,成功就业,服务于社会。语言与文化情景交融,相辅相成。“只学习语言,而不了解其赖以自下而上的文化就等于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就永远掌握运用不好语言。”英语语言的学习,就是英语文化的学习,也就是人文素质提高的过程。任何一种语言总是和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社會背景等因素息息相关。加强文化学习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语言意义的理解和得体地使用语言,能够减少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用语失误,从而更好地与使用英语的人进行交流,明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使英语真正成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工具和情感素质媒介。
  结论:通过客观全面地分析介绍西方文化,使学生能够全面地认识世界,思考世界上发生的问题,增强他们的跨文化交流意识,使学生在掌握语言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并且能够全面公正地认识中西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全面提升素质。反过来,文化知识的学习,人文素质的提高,全面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质量及学生的就业率,使英语语言文化的渗透真正成为大学生素质修养的立体媒介。
  参考文献
  [1]罗荷香,《大学英语与人文素养培养实证研究》江西中共省委党校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09
  [2]王秋峰,《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浅议》《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7
  [3]李宏涛:《英语基础课教学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大学英语(学术版)》2009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建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小鼠动物模型,观察正源方对模型小鼠血小板系统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正源方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