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教材市场的健康

来源 :陕西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3e45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材质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教学质量,但在大学教材市场上,不良出版社、侵权教材、内容过时教材的广泛存在,以及教材选用中的功利化倾向等,已经严重影响了大学教材建设。为促进大学教材建设健康发展,执法部门、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出版社等应各司其职,大学教材建设还必须紧跟教学改革步伐,版税付酬方式应得到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大学教材  格雷欣效应  黑名单制度  版税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2013JSJG367);南京邮电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1JXGGB08)。
  教材建设是高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确保高质量教材进课堂是高等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条件。锤炼精品教材,并将精品教材作为教材选用的优先选项,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的客观要求。但从实际情况看,大学教材在编写、出版、选用等环节都存在着格雷欣效应①,这严重制约了大学教材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拟将对此问题进行分析。
  制约大学教材市场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
  1.大学教材出版市场乱象丛生,信誉良好的出版社深受其害
  据统计,2012年国内本专科在校生超过3544万人,由此形成巨大的教材需求市场,稳定而丰厚的利润吸引着专业的与非专业的,知名的与非知名的各类出版社纷纷涌入大学教材市场。一般来说,信誉良好的知名或著名出版社出版的教材通常是高质量的。因为,这类出版社对大学教材的出版审查机制健全严格;选择优质书稿的余地大;向有名望的学者或大学教授约稿方便。此外,这类出版社一般都具备对教材书稿进行精心编审和出版设计的专业能力,可以保证出版的教材高质量,但教材出版的成本会较高。目前,国内出版界的出书能力达到年出新书十几万种,但国内整体著述能力不足,造成年出新书的种类与所需优质作者数量比例严重失衡。在此背景下,一些信誉不佳见利忘义的出版社降低出版门槛,只要有印数能获利,任何人都可以当教材主编或副主编;只要能包销一定册数,不论书稿质量高低,就可以自费出版;更有甚者,一些出版社有时为增加本出版社教材的销售量,会通过或明或暗地向一些高校书库或主要教师开出种种优惠条件等手段,为其出版的平庸教材走进大学课堂打开通道。这势必挤占高质量教材的市场份额,对信誉良好的知名或著名出版社形成较大冲击。
  2.侵权教材充斥市场,合法出版的优质教材屡屡遭殃
  侵权教材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编写者对其他同类教材尤其是优秀教材进行毫无创新的搬抄拼凑,再以公开出版物形式存在的教材。这类教材看似合法,实为披着“合法”外衣行违法之实,违法侵权具有隐蔽性。这类教材的编写者通常水平不高,但出于评职称或晋升等需要,或利用单位教材建设立项之机,套取立项经费,临时拼凑一帮人撰写的所谓教材。一些唯利是图的中小出版社的存在,其出版门槛低,出版审查不严,为这类教材的顺利出版提供了方便之门,造成大学教材市场上内容雷同的低水平教材泛滥。这类教材如同假冒伪劣产品,不仅浪费社会资源,还会误人子弟。另一类是对优质教材进行盗印或盗版的教材。这类教材明显违法,但由于盗印或盗版的丰厚利润,以及现代先进的印刷技术,诱使一些不法书商和不法印刷单位利用教材市场管理上的漏洞,铤而走险。这两类教材的存在,不仅会蚕食优质教材出版社或编著者的合法权益,而且还会严重扰乱大学教材市场秩序。
  3.教材选用中的功利化倾向致使优质教材被拒之大学课堂之外
  大学教学的开放性特征决定任课教师拥有自主选择教材的权利。由于利己或人情的缘故,而在管理部门缺乏有效管理制度或疏于管理或默许的情况下,通常会导致一些粗制滥造的“职称教材”或“包销教材”,长期堂而皇之地占据大学课堂,而那些优质教材却难以被选用。更有甚者,高职高专用的教材或成人教育用的教材也能出现在普通本科教学课堂之上。
  4.拔高选用教材在大学教材选用中较为普遍
  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学科专业,其人才培养都有相应的标准和要求,其教材选用也应该有所区别。但在实际的教材选用中,应用型大学选择研究性大学用的教材,高职高专院校选择普通高校本科用的教材等情况较为常见。这种拔高选用教材,造成所选用的教材与专业的培养目标不符,同样违背教材选用原则,有劣币驱逐良币之嫌。究其原因,固然与一些教材简介中宣称的较为宽泛的适用范围误导有关,但深层次原因却是教材选用者大脑中根深蒂固的精英高等教育思想,从而忽视了大众化高等教育所包含的多种质量标准要求。
  5.曾经的优秀教材因内容更新滞后而变成教材选择中的鸡肋
  任何一本优秀教材都是在特定时期诞生的。但随着时间推移,知识存量不断增加,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快;研究方法研究手段不断推陈出新;新产业新行业不断涌现,要求大学的人才培养规格随之调整。为顺应这些变化,大学教材应该紧跟学科发展的步伐,及时将最新的知识反映在教材里[1]。相反,如果曾经的优秀教材不能通过及时修订来更新补充新知识,吸纳新理念新方法新手段,将会慢慢成为内容陈旧脱离教学实际的过时教材。但这类教材或许因曾经的良好口碑,或许因没有更好的替代教材,依然出现在大学课堂上。
  促进大学教材市场健康发展的主要措施
  1.明确大学教材建设的基本指导思想
  大学教材建设必须与具体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质量上有着不同的质量标准与要求[2]。这就要求,在教材建设中,应该根据不同类型院校的不同层次教学的培养目标,编写出版与之相适应的教材。如学术型本科教育以学科为本位,强调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系统性,故其教材主要是以某一学科经典内容+学科前沿知识为主体内容,依据严谨完整的学科体系和框架来精心组织学科知识点,强调以理论教学为主,配以适量的实验教学。而应用型本科教育则以技术/职业为本位,强调以行业、产业、岗位或岗位群需要的技术、技能为逻辑体系,其教材的内容更关注行业主流与前沿技术+相关行业主流技术标准+与这些技术或技术标准相关的学科理论知识,通常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分析概念或原理——形成技术知识体系”为逻辑框架来组织教学内容,强调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为主,做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因此,大学教材内容安排和方法选用应与大学的教学改革相适应,与大学特定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   2.驱逐害群之马,规范、净化大学教材出版市场
  (1)依法治理大学教材出版市场
  规范大学教材出版市场的主要法律有《知识产权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依据《知识产权法》可以对教材编写出版过程中的盗版盗印和剽窃等不法行为进行打击;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可以对信誉不佳的出版商(社)在教材营销过程中的不法行贿行为给予打击。为此,应重视相关法律的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执法部门对侵权行为应采取零容忍态度,从严从快惩处。
  (2)建立黑名单制度
  黑名单制度作为对严重失信行为的惩罚机制,是特定机构依据相关职权或者授权,对具有危害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个人或者组织,通过向社会进行公示或者设立不良记录等方式,对其进行行为限制或者不良信用揭示的一种管理行为[3]。加入黑名单的企业和个人将会被从主流市场中剔除出去。在大学教材市场上,建立黑名单制度,不仅可以将违规失信严重或屡犯不改的大学教材编写者和出版商(社)逐出主流市场,而且可以产生强烈震慑作用。
  3.利用体制和制度优势,激发优秀教材脱颖而出
  (1)继续发挥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在大学教材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充分发挥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在大学教材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是中国教育体制教育制度的特有优势。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的遴选就是这种体制优势和制度优势的集中体现,仅“十五”期间,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共出版约千种,“十一五”期间,列入国家级规划教材的选题有11642种[4],2012年12月教育部公布的第一批“十二五”国家级级规划教材共有1102种。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遴选计划,一方面强有力推动了大学教材质量水平的显著提高,另一方面也对大学教材建设起到了重要引领作用。原国家教委于20世纪90年代推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计划项目,对中国大学教材质量提升产生了显著影响。由教育部牵头,组织国内顶级专家学者对一些通用教材进行共同研讨编写,也是推动优秀教材建设的重要举措。
  (2)充分发挥高校在大学教材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高校是大学教材建设的主战场和主要实施者。各类高校组编出版的教材累计量,1998年时有8000种,2003年时有13000种,2007年时达18000种[4]。在大学高品质教材建设方面,高校的工作主要集中在两大环节。一是教材编著环节。首先各高校应鼓励优秀教师,尤其是教学经验丰富、学术能力强、深谙教材建设规律的教师编写本专业学术领域的教材。其次是建立健全大学教材编写立项管理制度。在立项时,重视对项目申报者包括编写团队的资质审查,坚持宁缺毋滥原则;立项后,重视对编写过程的检查;结项时,重视教材质量鉴定,对被评为优秀等级的教材,推荐列入学校备用教材名录,优先推荐参评校外各类教材评奖或优秀教材申报。对被鉴定质量不过关的教材,不得结项,不能进入本校课堂使用。二是教材的选用环节。首先是建立健全大学教材选用制度,确立大学教材选用的原则和程序;其次是建立学科组推荐教材库与库外教材申请制度。通过学科专业教师集思广益,共同讨论,推选出一组质量上乘的教材,列入专业课程备用教材库名录,以供专业教师选用。对于教师选择没有列入备用教材库名录的教材,需经申请程序,做到谨慎选择;再次是做好新版优秀教材出版的情报收集发布工作。
  4.优秀出版社应借鉴欧美经验,勇做中国大学主流教材发展的领航者
  在欧美国家,大学教材的编写、出版、印刷和发行皆由私营出版商(社)及私营书店来组织完成。出版商(社)如计划出版一本新教材,通常要组织学术水平较高、学科专业知识丰富的组稿编辑深入各大学进行广泛调研,约请教师代表座谈,全方位收集信息材料,仔细听取顾问和使用单位对新编教材的意见和建议,确认教材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然后约稿或公开招标、签约。大学教材的编写者通常应具有高的学术水平,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和撰写高质量教材的能力,如在美国,就有经济学大师为本科学生写教材的传统,如萨缪尔森、斯蒂格利茨、曼昆、克鲁格曼等都撰写过脍炙人口的经济学教材[5]。教材出版前,出版商(社)还要进行严格的审查。如在英国,各大学出版社的教材选题都必须有各学科知名教授、专家组成的编辑委员会审议通过才能出版[6]。所以,欧美国家的很多大学教材畅销全球,经久不衰。国内的优秀出版社应借鉴欧美经验,努力引领中国大学主流教材的发展潮流,不断推出高质量、高水平的大学教材。
  5.推广稿酬版税支付方式,激发优秀教材不断释放生命活力
  出版商(社)向教材编著者支付稿酬的支付有三种方式,即基本稿酬加印数稿酬、版税和一次性付酬。其中,一次性付酬方式,即出版者按作品的质量、篇幅、经济价值等计算出报酬,并一次向作者付清,具有明显买断性质。中国出版界长期以来主要采用此种付酬方式。但这种付酬做法就等于间接剥夺了教材的编著者对教材的知识内容进行不断更新的权利。尽管基本稿酬加印数稿酬方式,对编著者有激励作用,但相较于版税方式,即出版者以图书定价×发行数×版税率的方式向作者付酬,对优秀教材的编著者来说,是最好的付酬方式。这种付酬方式不仅更符合版权保护与利用原则,而且能实现智力创作与市场相衔接,使出版商(社)和编著者结成利益共同体,从而对教材的编著者和出版商(社)形成双重激励。西方出版界普遍采用版税付酬方式。在中国出版界推广大学优秀教材稿酬版税支付方式,有利于延长优秀教材的生命周期。
  注释:
  ①格雷欣效应泛指价值不高的东西把价值高的东西挤出市场,如盗版软件泛滥造成正版软件销售困难等。
  参考文献:
  [1]喻胜华:《论研究型大学教材建设》,《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第148-151页。
  [2]刘微:《怎样看待大众化的高等教育》,《中国教育报》2007年1月22日第5版。
  [3]刘平、史莉莉:《行政“黑名单”的法律问题探讨》,《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第68-73页。
  [4]段远源、冯婉玲:《研究型大学教材建设相关问题思考》,《中国大学教学》2008年第12期,第80-83页。
  [5]徐秋慧:《中美大学经济学教材比较》,《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1年,第29-33页。
  [6]江雪松:《大学教材建设的国际化》,《江苏高教》2002年第3期,第109-111页。
  作者单位:张昌兵  南京邮电大学经济学院  江苏南京
   任  莉  南京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  江苏南京
其他文献
【摘 要】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需要一批教学专业能力过硬的教学团队,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师做法值得借鉴。文章从项目化教学、教学设计、学生引导、教师的自主学习与创新四个方面阐述了南洋理工学院的具体实施情况,并结合国内高职教师教学的具体现状,提出高职教师在这四个方面进行改进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NYP 项目化教学 教学设计 学生引导 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9.21 文献标识码:A  2013年4月份
期刊
【摘 要】鞋在《废都》研究中处于被忽视的状态,是因为它做的不合脚,还是就没有研究价值?在对文本作文化阐释时,笔者发现虽然鞋意象具体而微,但却是这部作品有别于其他同类作品的一个关键点。贾平凹的“鞋”不单单是东西方文化交汇处传统意象的显现,更重要的是与时代潮流相暗合的焦虑与自我身份丧失的象征。  【关键词】《废都》 鞋 意象 焦虑与身份 文化研究  2008年贾平凹凭借《秦腔》《高兴》等作品终获评委及
期刊
【摘 要】本文以西安市10所高校本科生为样本,研究大学生网络购物。研究表明:第一,大学生网络购物每月基本不超过200元,主要集中在衣物和书籍等,未来网络购物意愿存在着不确定性。第二,大学生在性别上对网络购物流程熟悉度、购物评价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级学生在网络购物花销上存在显著差异等。第三,月生活费、网络购物流程熟悉度、购物整体评价是影响大学生网络购物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购物 影响
期刊
在英国QS全球教育集团于6月9日最新发布的2015年度亚洲大学排名中,中国再创历史新高,共有110所大学进入亚洲300强。  从入选高校的数量来看,中国独占鳌头,紧随其后的是日本和韩国,但上榜高校的数量都远远少于中国,分别是68所和45所。  在中国入选的110所大学中,中国大陆74所、中国台湾28所、中国香港7所、中国澳门1所。74所中国大陆院校分布在19个省和直辖市,其中北京20所、上海10所
期刊
【摘 要】高校是教育事业的主阵地,其教学质量的高低与社会的发展有着直接关联。高校教学管理作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点领域,需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这既是实现培养高质量人才目标的需要,也是教学互动正常开展的重要保证。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应突出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建设一支有人本理念的管理队伍。  【关键词】高校 教学管理 以人为本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青年基金(14
期刊
2015年4月17日至19日,由华东师范大学先秦诸子研究中心、中国诸子学会主办的第二届“新子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来自海内外的120余名诸子学专家学者齐聚申城,围绕“新子学”理念,就诸子国家治理思想展开深入探讨,并对其现代价值作出正面阐述。  “新子学”范式的深度拓展  本次大会深入讨论了“新子学”的哲学原理和发展机制,闽南师范大学汤漳平教授在《再论“新子学”与中华文化之重构》中指出,子学
期刊
【摘 要】随着大学生公平意识的觉醒,大学生对于教育公平的看法不仅仅是教育方面的问题,也是关乎社会发展的因素。本文通过自编问卷对当代大学生教育公平观进行了调查研究。从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方面针对大学生对教育公平现象的看法、其对教育热点问题的观点态度,以及国家、学校、教师层面应改进的地方的见解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提出作者的结论和与之相对应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观  基金项目:本文
期刊
[摘 要]20世纪80年代后,工业化加剧了民众生活方式的变异,致使乡俗刺绣大面积溃退并进入畸变期,作为普遍技艺的刺绣女红逐渐向职业化状态转型。以秦绣来看,在乡村刺绣产业集群缺乏与时代审美相链接的当下,具有较高审美和设计能力的工艺美术师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即是通过中国刺绣艺术大师张漪媛的秦绣工艺改进,来讨论秦绣工艺的现代走向问题。   [关键词]秦绣 工艺美术 走向 张漪媛  “秦绣”是个现代概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教科书中本民族语使用者的写作结构模式为基础分析了中国学生作文引言部分的结构模式。研究的数据从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中随机选取。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作文大体和本民族使用者大体一致,基本可以划分为导入、过渡句、主题句三个话步,但是每个话步出现的频率和话步的顺序有所不同。  【关键词】二语写作 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 语类结构  渭南师范学院科研项目(12YKZ021)阶段性研究成果。  引
期刊
【摘 要】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专业+外语+现代化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上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西安翻译学院在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的背景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面临缺乏宏观建设指导体系、校内资源未能有效利用和课程设置体系不够完善的问题;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要实现良好的转型发展,必须构建全面地实践教学体系、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走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道路。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大学 国际经济与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