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理风

来源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_dan1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喜欢冬天,喜欢寒风从身前滑过的那瞬;喜欢雪天,喜欢漫天大雪掩盖住冬天的孤单与凄凉。冬天的雪,给这个世界带来了些许生机和温度,也带来了忘不掉的生活碎片……
  那场离别发生在深冬。父亲在工厂检修线路出了事故,被高压电流击穿,从十几米的高空摔下,当场不省人事。
  我不相信父亲会粗心到没有把电断开,更不相信他竟会撇下我和母亲而去。然而,父亲就那样静静地躺着,仿佛只是睡着了,又或是在和我们开一个极其恶劣的玩笑。我知道父亲是喜静的,可母亲的哭声和周围人此起彼伏的叹息声着实太吵了,这会让父亲生气的,但此刻我却十分怀念父亲生气时那可爱的模样。
  深夜,我站在灵堂外,母亲已经在里面待了三天三夜。母亲守着父亲,我守着母亲。窗外,寒风呼啸,大雪弥漫,仿佛全世界的雪都跑到这里来。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雪,如此凛冽。按照往常,见到雪我会开心起来的,可如今心却仿佛被锁了起来,喘不过气。我试探地走出去,很快又被叫嚣的风裹挟着雪给推了回来,脸上好像挨了一巴掌,生疼生疼。
  到了年关,一切都仿佛没发生一样,生活又步入了正轨。可我和邻里都不再提父亲,一点儿相关的事都不提及,因为我们怕母亲会挺不住,她心里疼,疼得要命。
  我从来不知道过个冬天可以这么难,难得痛彻心扉。走在林荫小道上,我时常想起父亲曾拉着我的小手从这儿走过,雪地上留下我们的一串串脚印……有時我会突然觉得这条路很陌生,很漫长,然后恍然大悟,那个曾陪我走过风风雨雨的父亲消失了,连一丝过往的气息都不剩。
  过年了,空气中荡漾着春天般的温暖和喜悦,很多人走出去,脸上带着暖人的微笑,而我却感到身上一阵阵的冷。我愈发思念父亲,思念他的笑,像阳光一样,那么暖,那么容易让我泪流满面。风掠过,吹乱我的思绪,我不想理,也不敢理。
  我喜欢冬天,喜欢了很多年,感谢它在我最孤独脆弱的时候陪着我一起走过,感谢它拂过我的面,那么暖,那么暖……
  (指导老师:焦俊芳老师)
其他文献
好久不见,我终于搬来了山城。这里老是下雨,我不很喜欢。今晚又是一个雨夜,淋湿的桂花香幽幽飘进我窗,我就想提笔给你写信。  最近依旧在翻神话故事。我时常想起西西弗斯——神的嘲讽一声声降落到头顶,他却无法捂住耳朵,只能一步步往上、往前,再度等石头滚落。  每个故事都会有结局,而困在永恒的荒谬中就是西西弗斯的结局。我觉得不应该是这样,但我又羡慕他,西西弗斯至少因此而永远年轻鲜活。那么,我呢?  在十七岁
期刊
一  大学毕业典礼,伴随着校歌的激昂旋律走出大会堂,我脑海里浮现出一句话:“别了,我的大学。”这是一场源自心底的无声告别,意味着一段生活的结束和下一段旅程的开始。  犹记得高中我也做过这样的仅为己知的一句话告别。那是在高考考场上,两天四门考试,每一场的结束铃声响起时,我都会在心里对自己说——  “我往后人生的四分之一已经定了。”  “我往后人生的一半已经定了。”  “我往后人生的四分之三已经定了。
期刊
人人都有过梦想,或微小,或宏大。只是,有些梦想像一闪而过的星光,只在某个瞬间短暂地照耀过我们的渴望:而有些梦想却如同倔强的种子,一旦落在心上,便会不顾一切地生根发芽,在黑暗中积蓄力量,等待破土而出的那天。不管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梦想,终究会随我们一起走进青春的坎坷里,走进生活的风雨中。就如同我们常常会感慨“现实跟想象的并不同”,梦想有时候也会被時光洪流冲刷成另外一副模样。  从儿时仰望星空时的畅
期刊
如果瀑布逆流、火车返回、子弹退膛。时光穿越回多年前那个平凡的午后,我一定会走到那个无助的小男孩身边,蹲下身,拍拍他的肩膀,鼓励他自己解开那根系紧的鞋带。  第—次发觉自己的勃勃野心  站在青春的尾巴上。我曾持续过一段长久的失眠,最严重的时候,要靠服用药物才能勉强入睡。万籁俱寂中,月色一点点爬满墙壁,我翻来覆去尝尽百种睡姿,往往都以失败告终。各路情绪纷纷登台,在眼前有声有色地演着肥皂剧。我抓狂极了,
期刊
上  她每周都去看海,就像看望已故的丈夫——这成了阴天必会发作的病症,成了孤独的仪式,成了习惯。  绕过镇子上最繁华的路,路过十七个指示牌,穿过一片小树林,就离海滩近了。海滩寂寞的脸色上,胡乱堆放着沉睡千年万年的石头,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如同世间万物最初的朴素与神秘。  暂时脱离繁杂凌乱的心绪,此处犹如远在东方神话中的天池,让她暂时只能静听阵阵来袭的海浪声。时间从很远很远的地方递来海风,风间夹杂腥
期刊
小明一直没能成为人见人夸的“别人家的孩子”,他甚至从来没拿过一张奖状。印象里,似乎只有一个人夸过他聪明,那已经是小学三年级时候的事了。  那天晚上,小明和另外两个同学开车穿过沙漠时,他们的车抛锚了,因此不得不徒步离开。嗯,没错,小明做了这样一个梦。  同学甲拿了车上的一瓶水,同学乙带走了一把伞,小明则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取走了一张车门。恰在这时,一位和善的老人走了过来。  老人对同学甲说:“我知道你
期刊
人的一生中会面临很多选择。年少的我们站在人生的岔路口茫然着、彷徨着,不知该如何选择,不知该尋求安稳,还是该追求挑战。  在生活面前,人皆如蝼蚁一般。我们都太过渺小,小到看不清未来是什么样子。“未来”对我来说可真是个美好的词,既绮丽又遥远。我们总是在被迫选择,或许是听从父母之命,或许是追求年少轻狂。很多时候,我们似乎选择了自己认为的那条光明大道,可前路是否一帆风顺却无从知晓。  青春的我们仿佛在黑暗
期刊
1.艺术之森美术馆  飘动着雪花般滋味的札幌小城,怀揣着独有的空灵感,造就出相当别致的“艺术之森美术馆”。  它坐拥绘画、影像等艺术作品,雕刻乃重头戏。室外馆中,七十四座风格迥异的雕像妥妥地望着你,它们大多由其主人光临此馆时量身而造;室内馆里,包括佐藤忠良眼中最美丽的女性与最天真的娃娃,柔婉的线条体现出中式诗意般的内涵,完全切合他本人所追求的创作理念:努力以温和的目光去发现和再现和平、安定、美好的
期刊
[知趣]  闭门羹为什么代表拒绝别人?它到底是一种什么羹?  答:我们都知道,“闭门羹”指拒绝客人进门,但最早的“闭门羹”还真是有羹吃的。我国古代有一种食物叫“羹”,指羊肉制成的糊状食品。后来,慢慢地,凡是将粮食、果品和蔬菜煮成浓汁的食品,都可以称为羹,如粟米羹、莲子羹、燕窝羹等,到如今人们连普通的浓汁也称为羹了。  “闭门羹”一词最早出自唐代冯贽的《云仙杂记》:“下列不相见,以闭门羹待之。”相传
期刊
暖光下,冷石路,小城清欢。  白色卷云徘徊在空中,碧蓝的画卷上被轻轻刷上了一层白色顏料。红色灯笼垂于木屋两旁,赤红与暗棕相得益彰。慢行于街道之间,风过耳畔,温柔呢喃。  午后小城尚在沉睡,清净无言间,立在小巷尽头,向下俯瞰。江水奔驰在两岸间,裹挟着无所畏惧的勇气,向东涌去。采采绿水,蓬蓬远山,春日初来到,青山伴水行,绿树成荫,黑白色的小屋若隐若现。  不觉间,耳畔传来嬉笑声,那是苏醒之音。老爷老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