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奇的特种军服

来源 :学与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18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像素”迷你服
  
  “像素”迷彩服的图案,由一种像水珠似的小迷斑组成,类似构成图像的最小单位一像素。它上面有四种颜色的变形图案,是由计算机对大量的丛林、沙漠、岩石等背景环境进行统计分析后得出来的。其色彩的种类、亮度、对光谱的反射性,以及色彩的面积、分布比例都经过模拟计算,使军服上的点块的形状、色调、亮度等均与背景相一致。身着这种迷彩服的陆战队员,就变成了山谷中的“移动迷斑”了。此外,这种迷彩服还具有很好的防微光夜视和防红外侦察的性能。
  
  隐身军服
  
  如果制服可以像变色龙一样,能够随环境而改变颜色,那么士兵无论上山下海都可以保持隐身了。美国理论上已证实人造物料可以像变色龙和部分鱼类一样变色,相信只要五至十年时间,就可研制出变色材料。
  研究生物工程学的美国科学家巴桑说:“大自然系统中有什么东西比人造系统更出色呢?其一便是感应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应用这种生物特性,不仅可研制出变色的物料,还可以改变物料的其它特性。若将这项技术应用在军事上,既可以做成可以像变色龙一样隐形的军服,其物料亦能抵抗化学战,阻隔有害化学物质。
  
  电子军服
  
  作战的士兵穿上电子军装,凭借这种军装可以捕捉到敌方袭来的导弹所发出的信号,并立即进行处理,在几微秒之内对信号进行修改并发送出去,使敌方袭来的导弹上当受骗,使之在距离目标尚有几百米的地方就误以为已到达了应袭击的目标,而导致提前爆炸。
  
  纳米军装
  
  纳米军装具有隐形、自动治疗等神奇功能。纳米技术是在0.10至100纳米(即十亿分之一米)尺度的空间内,研究电子、原子和分子运动规律和特性的崭新技术。由于这种军服运用了纳米传感技术,因此无论是子弹射来,还是炭疽等生物炸弹的袭击,它都能迅速做出反应。如果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突然升高,头盔的透气孔便会自动关闭。如果远处有人向身着这种纳米军装的士兵开枪,战服将自行启动防弹功能。
  
  液体反弹服
  
  液体防弹衣的防护物质是一种液体,它被灌装在传统防弹衣的夹层内。当子弹或弹片打到这种防弹衣上时,里面的液体会在子弹或弹片压力作用下瞬间转化为一种硬度极高的物质。当外部压力消失后,这种高硬度物质又恢复到液体状态。液体防弹衣不仅大大降低了防弹衣的重量,同时还极大地增强了防弹衣的防护可靠性,它可以保护军人的任何部位,无论人的身体如何弯曲,防弹衣的防护性能都不会受损。
  
  “抗荷”军服
  
  长颈鹿是世界上最高的动物,大脑距心脏约3米,供血难度极高。但是,为什么它抬头吃树叶或者低头喝水都不会造成头部缺血呢?原来是它的颈部动脉有几百条小血管,可以自动控制血压的突然升高或降低,大大提高了抗过载能力。高速歼击机的飞行员会因为突然升高飞机的高度而使体内血液急剧流向下身,造成头部缺血。科学家仿照长颈鹿研制出一种“抗荷服”,保证了飞行员的安全。随着战斗机的速度进一步提升,原先的“抗荷服”已不能适应需要,于是军事科学家研制出一种电子气动抗荷调压飞行服,进一步提高了抗荷军服的抗过载能力。
  
  空调军服
  
  空调军服由能自动调温的化学纤维制成,对周围的环境温度反应特别敏感,可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自动调温。
其他文献
老师挺漂亮的,白白的肤色,长长的披肩发,小巧的鼻子下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她讲的课特动听,一个个枯燥难懂的词语,她都能讲解得生动具体、绘声绘色,让我们听得津津有味。老师对我们的要求也特严格,课堂上稍有响动,她的眼睛就会射出严厉的目光,如同两支冷箭,让人不寒而栗。  记得那是四年级上学期,妈妈给我买了一件新衣服,衣角上有两个漂亮的小白兔挂坠,让人爱不释手。早读的时候,我不自觉地便低头在抽屉里玩弄起来
期刊
  
期刊
可乐王:乔乔木,最近看什么动画片呢?
期刊
判断结果:不科学的虚假信息  科学道理:有时候,媒体也会为了满足大众的猎奇心理而做出一些违背职业道德的事情,正如“纸箱馅包子”就是媒体自编自导的一条虚假信息。
期刊
热带海滨的大块头    谁说大块头没有大智慧?说起种子家族的大块头,那可是非我表哥复椰子树种子莫属他就住在美丽的马尔代夫群岛,说他大块头,一点都不假,身长就半米、体重十几斤,远远看去,简直像是个大箩筐!不过,他最喜欢航海了,常常漂在海面上,在印度洋曲沿岸都能看到他高大的身影!    幽静山谷的小精灵    是谁在那和我们说话?哈哈,是不是只听到声音看不到人?别害怕,是我那古灵精怪的表妹,我们家族中
期刊
我们先看一下自力更生的种子是怎样找新家的。    自己“爬”进家的野燕麦    随处而生的野燕麦生命力特别强,它的种子会自己“爬”进土里。野燕麦的种子长长的细细的,头顶还有一根长长的芒。成熟后,它就会跳到地上。野燕麦头顶的芒会随着空气中的湿度变化而不断调整朝向。一旦找到合适的缝隙,芒针就会钻进去,并带着整个种子一点一点“爬”进土里。野燕麦的种子每天“爬”1厘米,可别小看这个速度,如果它能坚持下去,
期刊
会飞的风筝雨伞    既是雨伞,也是风筝。这就是出自YuKwang Kang和Jinsucho两位设计师之手的风筝雨伞。他们的灵感来自于狂风暴雨时,雨伞会被吹打得脱手飞起。他们就以此借题发挥,将其作为风筝的雏形。  表面上看,风筝雨伞和普通的雨伞没有什么区别,既能遮阳又能挡雨。然而玄机却在伞柄,伞柄里藏着一根长长的风筝线,当打开伞柄,放开风筝线时,它就立刻变成了一只会飞的雨伞!    春天的明信片
期刊
立春:春之开端    考考你,知道立春是哪一天吗?对了,是每年的2月4日或5日。立春是每年的第一个节气,也是春天到来的标志。古时候,立春这天要举行迎春大典,人们用鞭子抽打土做的“春牛”,表示要开始播种耕作了。俗话说: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所以立春是人们最喜爱的日子,觉得它会带来温暖,带来希望。现在的立春已不再打春牛了,但是很多地方还是要“咬春饼”、“吃春卷”,如果没吃过,可一定要尝一尝哦!   
期刊
今天给大家看的,不是地球上的某一处,而是地球上的每一处——在真实之外,离我们很近又很远的地方,有一个无比庞大而又无比虚无的东西——另一个地球,虚拟的地球。    每一天都可环游世界    用什么方式周游世界呢?八十天环游地球?那也太落伍了,在网络时代,我们有更快捷的办法。  想象一下,假如你正身在离地100米的半空中,因为不算高,所以你能看到自己身在何处,能看到身边的高楼、不远处的车站和隔壁街的景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