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导师团队管理的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方法

来源 :科技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feam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针对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出现的单一导师负责制创新源不足、“严进宽出”的过程管理导致学生懈怠等普遍问题,改革传统的导师制,建立导师团队指导机制,积极开展相关教学研究,建立了研究生培养的“6大培育计划”“6大关键环节”,有效提升了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
  关键词:过程管理;团队培养;科研创新能力
  1 加强研究生培养培养质量的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使高等教育发展同我国发展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相连,是民族与国家赋予教育工作者们的历史使命。研究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提高研究生的培育质量,提升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是实现提高我国科技国际竞争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教育强国的客观要求。
  2 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现状及问题分析
  近年来,由于研究生教育规模扩大速度过快,大部分地方高校的生源质量有逐步下滑的趋势,原有的研究生养体系存在的问题凸显,导致研究生培养质量存在不同程度下降。比较突出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单一导师负责制创新源不足:导师负责制是指硕士生导师负责自己所带研究生的一切学术甚至生活方面的事务。导师负责制曾经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推动力,其践行的“师傅带徒弟”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当时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但目前知识融合、学科交叉已经成为创新人才的“标配”,这种“单干”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研究方法雷同、研究方向单一、研究活力不足等弊端,无法适应现代科学发展对人才跨学科、综合性、创新性等方面的要求,使得所培养的研究生创新意识不足、创新能力匮乏。
  (2)“严进宽出”的过程管理导致学生懈怠:当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存在“严进宽出”现象,国家把关的研究生入学考试要求严格,但学校把关的研究生毕业关口有失守风险。研究生入学考试把关严格,一旦录取便万事大吉,学生缺乏学习紧迫感,极易松懈。个别学校或专业,由于报考人数不足,甚至会出现“宽进宽出”的情况。在培养过程中,由于导师指导学生太多,分身乏术,往往采取放养式管理,其引导和督促作用十分有限,学生很容易荒废学业。在毕业答辩阶段,一些学校为了保证就业率和授位率,常常主動降低要求,更让学生无所忌惮。松散的过程管理助长了学生的懈怠心理,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
  (3)研究生课程教学跟不上技术发展步伐:研究生课程内容虽然重在基础,但由于教学内容更新速度不够,新知识补充不够,而且课堂讲授,灌输式学习方法,以及试卷考核、小论文等方式仍然注重应试,课程学习重在形式,无法把控效果,创新思维和意识培养没有得到体现,使得研究生课程学习成了“为基础而基础”的鸡肋。
  (4)准研究生的培养存在空白:保送研究生获得保送资格到入学,有接近1年时间;考研的学生,从获得入学通知书到正式入学也有大约半年时间。绝大部分准研究生,在这段空隙时间,无人指导,也没有主动学习,没有充分利用该时段为攻读硕士研究生做准备,白白浪费时间。
  (5)研究生专业基础及软件应用能力差:本科教育的“宽”口径,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掌握较为肤浅,基本很少有人会用专业软件,导致研究生进入课题后,还需要一段时间学习软件,而对课题深层次的问题分析弱化,最后导致课题任务完情况不理想。还有部分考研专业户,专业基本是空白,使得研究生后期培养难度加大。
  (6)查阅文献能力较弱,难以追踪领域前沿:当前还有很多地方院校的本科教育采用的“填鸭式”教育,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还基本是被动接受型,进入研究生阶段,主动寻找资料,查阅课题研究相关进展的学习思维还未形成,高效的学习方法难以快速建立,具体表现为:英语能力,尤其是专业英语能力差,看外文文献困难,一二年级研究生还不会查阅文献,还不懂如何去追踪研究领域前沿。
  3 基于团队指导的培养体系建立与实践
  学科团队历来重视研究生的教学和科研创新能力培养,针对上述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出现的普遍问题,2015年率先在校内成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导师团队,不再遵循传统的导师制,而是采用导师团队指导方式,并积极开展相关教学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团队于2019年获批重庆市研究生导师团队。通过对多年实践的经验总结,导师团队制订了研究生培养的6大培育计划,并严格把控6大关键环节(如下图所示)。制定导师团队指导制度和培养计划,并严格把控关键培养节点,有针对性地解决上述突出问题。
  创新导师团队建设。打破传统“导师——研究生”一对一指导制度,建立团队导师指导机制,研究生入学时,根据学校要求选择一位第一导师,团队再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组合一个2~3位导师的指导小组,负责日常指导,而关键节点的把握仍然是学科团队集体审核把关。通过这种模式,形成多元思想碰撞、多研究领域交流、多交叉学科融合培养,有效提高研究生思维、认知和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制订6大培育计划。根据研究生培养阶段变化,制订了针对性的培育计划,加强导师团队指导,实现科研创新能力的持续培养,筑牢每一阶段培养基石,巩固提升每一阶段培养质量。
  本科生阶段,实施“优秀推免生科研创新计划”和“大学生暑期夏令营计划”。“优秀推免生科研创新计划”,在大二和大三年级选拔致力于读研究生的优秀本科生,进入到团队导师的课题组,由导师和研究生进行初期指导,指导本科生开展各类专业科技竞赛,或者由指导教师从科研项目中抽出具有代表性的小专题,让本科生进行科研训练,并且将来的毕业设计(论文)也可以由此而来。通过这种方式,让本科生根据科研或者工程设计项目实践,有针对性学习基础和专业知识,在本科生“宽口径”的基础上,有自己较深入的领域和方向。该计划初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分析、专业基础以及团队协作与组织等方面的能力。“大学生暑期夏令营计划”,吸引有考研或保研计划的校内外学生参加,团队负责人主要介绍学科的发展、引导学生参观实验室,介绍学科的科研平台、软硬件条件、团队师资力量等情况。然后团队导师与学生进行座谈,介绍各自的科研方向、正在开展的科研工作,以及取得的科研成绩,解答学生疑问,激发学生对学科研究领域的热情,吸引优质生源报考本学科。该计划主要目的是吸引优秀生源参与本学科的学习和研究,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想象等方面的能力。   研究生即将入学阶段,实施“准研究生培优计划”。针对保研生和考研生(已经获得入学资格),导师团队研究制定统一的基本学习任务和计划,要求学生根据某一领域的研究,查找并分析资料,了解国内外在这一领域都在做什么,用了什么方法,取得了哪些成果,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并撰写文献综述报告。同时根据学生的兴趣,学习指定的专业软件,为研究生学习打基础。对于保研生,除了上述工作,还要求选一名导师,作为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将本科毕业设计题目与将来的研究领域紧密联系起来。该计划主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专业基础、综合、批判等方面的能力。
  研究生学习阶段,实施“研究生优质课程计划”和“优秀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研究生优质课程计划”对于本学科的专业学位课程,打破传统的教学和授课方法,采用多种形式,可以按照重庆研究生优质课程标准建设,还可以专题讲座、微课程等形式开展。每门专业学位课设置1个课程组,由3~5名校内外专家组成,课程讲授也是由多名老师共同完成。课程内容、授课方式、考核方式等由学科导师团队集体讨论决定。该计划主要培养学生综合、想象、批判、创造等方面的能力。“优秀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对于基础扎实,思维活跃、具有创新意识的研究生,由责任导师单独指导+导师团队集中指导的方式,指导研究生参加重庆市和学校的科技创新大赛,责任导师负责项目的全程指导,主要负责项目过程中学生所遇到的细节问题。导师团队集中指导主要负责审查和指导项目的立项申请、中期检查和结题汇报三大环节。该计划主要培养学生的想象、批判、创造、实践,以及组织协调等方面的能力。
  研究生毕业阶段,实施“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培育计划”,选拔优秀研究生进行优秀学位论文重点培育,争取获得重庆市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包括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学位论文写作等方面,进行导师团队指导。以学术论文写作为例,学生完成初稿后,首先由指导教师审阅第一稿;学生修改后,提交给团队2~3名老师,以审稿人的身份审查第二稿;学生根据修改意见对论文进行修改,将第三稿提交给团队学科负责人,由学科负责人完成投稿前的内部终审。该计划主要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批判、创造、实践等方面能力。
  设置6大培养环节。研究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加强过程管理,把控关键环节,对最终的培养效果至关重要。本团队根据培养过程和培优计划,设置了6大培养环节,重点考核研究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情况和科研进展情况,结合导师团队指导,解决学习和科研工作中的难点问题。
  准研究生学习成果汇报环节,要求研一学生入学报到后,汇报自己的学习、文献综述、软件学习等方面的情况,团队导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打分,将学生的平均得分作为研一学生评奖学金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
  开题报告环节,进行团队学生集中开题。根据开题报告内容,学生主要讲解课题的背景意義、主要研究内容、思路、方法,以及可能形成的研究成果。团队导师根据学生的讲述,提出修改意见,并选出优秀开题报告的学生,作为优秀学位论文的培育对象。
  学术报告交流环节,要求研一学生主要听报告,研二学生进一步要求能够在团队内部做学术报告,研三的学生则要求能够到国内国际学术会议上进行学术交流。
  课题进展报告环节,要求研二研三的学生定期集中开展课题进展报告,汇报各自的课题进展情况,已经取得了什么进展和成果,有什么问题,打算如何解决等。团队导师根据学生汇报进行集中指导,帮助学生在研究思路、解决方法、论文写作等方面有所提升。该环节的工作重心在于督促学生及时完成每一阶段的课题任务。对于连续两次课题进展报告进展缓慢或没有成果的学生,要提出警告。
  中期检查汇报环节,要求研三学生详细汇报学位论文进展情况,团队导师根据汇报情况,提出指导意见,帮助学生在后续的研究工作中少走弯路。对于研究工作明显滞后的学生,要求其指导教师进行诫勉谈话,团队负责人还要与指导教师进行沟通,找出问题,督促学生加快进度。
  学位论文预答辩环节,要求学生在学位论文送审前2个月集中开展预答辩,团队导师就论文中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并对学位论文的研究工作进行质询。对于有严重问题的,或者学生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论文修改的,该学生的论文不能送审,要求学生延期答辩(一般为半年)。
  导师团队指导实施方案建立与实践。根据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6大计划和6大环节,制订导师团队指导实施方案。明确导师团队成员,在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各个计划和环节中,主要的工作职责、指导方法、成果评价等方面内容。以团队建设绩效和进修提升为指挥棒,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引导团队教师,特别是青年骨干教师积极参与团队指导工作。6大计划的主要任务不同,参与导师与工作性质内容也不同。以重庆市优质课程《内燃机燃烧理论与技术》为例,主要参与人包括团队中多名教授,主要负责修订课程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形式等。最后形成的文件通过学科导师团队集体审核。对于6大环节,则要求导师团队集体把关。以开题报告环节为例,在开题报告会上,团队导师根据研究生的讲述,重点把控选题的意义、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方法、技术路线等内容,把好开题关,为研究生后续的研究开好局。
  4 成果与展望
  采取上述团队指导培养机制,本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有效提升。近年,指导研究生获得多项市级及其以上创新项目,多名硕士研究生论文获得市级、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学生就业率和就业满意度也保持在90%以上的较高水平。未来,本团队将继续秉持团队指导导向,进一步夯实优化基于团队指导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根据教学教改要求,动态调整“6大培育计划”“六大培养环节”具体内容,修订细化目标。同时,依托与科研院所、研究型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引入更多的高层次校外导师加入指导团队,丰富导师团队结构,多维度提升研究生培养质效。
  参考文献:
  [1]刘建树,陆嵘,刘海峰,柯勤飞.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02):140142+147.
  [2]吴晓求,宋东霞,李艳丽,刘庭竹.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 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基于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成效的调研[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05):610.
  [3]葛学彬.构建“三位一体”培养体系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J].高教论坛,2012(07):109112.
  [4]李慧.我国研究生培养质量过程管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
  [5]金云志.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
  [6]滕克难,张翼,李文峰.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策略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4,37(02):7780.
  [7]阎光才.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面临“内部”困局[N].光明日报,20150106(014).
  [8]韩澍.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路径研究[J].商业文化,2020(34):102103.
  [9]雷晶晶,魏林红.基于内涵式发展的行业院校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策略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1(03):6465.
  项目: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yjg193071
  *通讯作者:陈原培(1987— ),男,汉族,四川彭州人,博士,副教授,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负责人,主要从事载运工具关键零部件结构强度设计与服役性能评估预测等方面的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针对桥梁荷载试验技术的课程教学情况,探讨了荷载试验技术教学的不足以及原因。结合企业的实践经验,以人才培养以及检测技术提升为目的,提出桥梁荷载试验技术教学改革的方法,通过改善量测技术、优化教学试验方案,夯实相关的基础理论以及与企业联合培养等教学改革措施,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实践意识,提升教学效果,为相关课程教学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桥梁;荷载试验;检测技术  随着经济与基础设施建设
摘要:能源生產和消费革命是我国的一项长期战略,但是运用新能源技术装机规模较大,由于其中风、光电源出力的间歇性和波动性,以及反负荷特性,不仅无法应对高峰负荷时段的支撑需求,反而在低谷或汛期增加了电网调峰困难。因此,需要将当前原始出力特性的新能源装机建设转变为广义源储系统。本文以专利技术为切入点,对广义源储系统领域的国内专利申请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统计数据的深入分析,客观的认定该领域专利技术的发展重点
摘要:当前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背景下,水资源污染成为了非常突出的问题,是世界性难题。信息时代到来以后,为缓解当下的水资源危机,相关部门要彻底转变传统的水资源管理和利用模式,积极以信息技术作为基础,建立完善的地表水评价系统,通过该系统的开发来辅助水资源管理、利用和决策。部分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比较落后,技术的局限性导致地表水环境评价系统的开发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因此,本文重点探析了地表水环境评价系统的开
摘要:高职部分学生自我效能感比较低,对于集体性的活动、有关学业的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缺乏新时代大学生应有的担当与责任,难以有效满足当前社会对职业人才的要求。为此,高职院校方面应该加强重视这一方面,采用合适的手段进行强化,为社会输送更多有担当、有抱负的大学生,促进社会和谐问题的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高职学生自我效能感培养路径进行了详细分析,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职学生;自我效
摘要: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体现教学手段的工具,如何评价教材编写的质量,形成科学完善的教材评价体系是教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作为类型教育,不仅仅要符合国家的教材建设方向,更需要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随着教育部《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的发布,目前高职院校普遍的教材评价体系的已不能全面匹配。本文从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工具性、艺术性等方面阐述了对教材评价的一些的思考,希望能够对对高职院
跟岗实习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重要实践阶段,唯有不断在实践中探索与改进,才能提升跟岗实习的作用.本文将基于遵义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商贸群2018级学生跟岗实习情况,进行深度剖析及探索,以便高职院校更好地进行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技术的革新和发展,大数据产业已经成为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实现数字化社会治理的重要依托.近年来,云浮多角度全方位发展大数据产业,积极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文章从大数据创新社会治理的内在逻辑结合云浮社会治理现状与机遇,积极探索大数据时代下实现云浮数字化社会治理提升路径,实现云浮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稳步推进.
摘要:立德树人是新时代高职学生教育的重要任务,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则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在这个大前提下,辅导员的作用则日趋凸显。本文针对高职辅导员在人才培养和教育过程中的特殊性,经过数届学生的真实培养经历,加以摸索和总结提升,凝练出适合高职学生培养、可供广泛借鉴的“214”培养模式。  关键词:立德树人;思政元素;辅导员育人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新时代国家需要
摘要:为了提高废旧轮胎的利用率,取代天然细骨料加入混凝土中,制成橡胶混凝土。针对不同粒径、不同来源橡胶,改变橡胶掺量、橡胶改性方式,设计配合比,制备试验模块,并以此来探究混凝土和易性,表观密度,抗压抗折强度等性能在不同条件下的影响变化规律。得出结果:掺加橡胶会降低混凝土抗压强度,且在橡胶双掺时降低程度大于橡胶单掺。橡胶改性则会提高混凝土抗压强度,在改性一天的情况下提高程度最高,随着改性天数增加其提
摘要:近年来,我国推行医疗服务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为我国医疗卫生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完成向医防融合模式的转型,而关键就在于,建立起跨越专业界限及传统组织的协作关系,简单来说,就是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满足群众对医疗服务的实际需求。本文以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健康管理作为着手点,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作为主要载体,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防融合健康管理模式进行探索。  关键词:基层机构;医疗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