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的探索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oweizh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数学课程和教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的形势下,我本着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的针对性、生动性、实效性、时代性的目的,依托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良好内部基础和外部环境,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改进数学学习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本质和提高数学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就信息技术教育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实践与研究,作一些初步的探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整合;信息素养
  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数学教师必须进一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计算机来帮助自己的教学,把计算机技术有机地融入到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就象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
  那么,该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呢?本文就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的研究与实践,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1.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内容的整合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要贴进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事实上,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他们有一定生活基础的数学知识,并且对此更感兴趣。然而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现行的小数教材教学内容明显偏旧,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而当今世界上最鲜活的、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数学学科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很难及时在教材中反映出来。这在统计知识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在教材很多地方还经常出現九十年代(甚至更久远)统计的信息。因此,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我们可以利用信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科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让数学学习更贴进生活。
  2.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形式的整合
  随着小班化教育的开展,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有机整合为我们的教学增加新的形式。基于这一思考,我有意识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把学习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长方形、正方形和平形四边形》是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第五册的知识。这节课的知识目标是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形四边形,并知道它们的特点。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了将教师的教学设计转化为学生的生命活动实践的一个互动,尽一切可能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为此我在练习部分设计了互动式的游戏教学──拼图游戏,电脑给出一些三角形、四边形及其它认识的图形,学生可随意拖曳图形拼出形状各异的美丽图案,然后在利用多媒体演示,交流自己的作品。
  3.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方法的整合
  当前与时代的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相比,学生学习方式较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然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却是:学生的学习开放性、全球化;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内容形式呈现多媒体化。改革现行的学科教学方法,使其适应信息环境下的学习要求。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节课时,我安排了课堂练习。练习中,计算机将正确、错误的评价以及提示、指导、建议等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对学生的不同解题过程,通过网络在屏幕显示,起到了交互作用。不仅使学生很快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加深学习体验,而且教师也可从中获得教学反馈信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使教学过程向教学目标靠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
  4. 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教学相整合,提高小学生的信息素养
  以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是以信息技术解决课程和课程学习中的各种问题,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1)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教学,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而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有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在实践中应用、学习、完善。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技术也是这样,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基础,计算机课以及信息技术基础课教学只是为学生应用打下一个基础,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的技术上的问题,需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扫清障碍。这样,会更实际,也更能体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
  (2)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认知的主体。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在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有效地认识,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创造交互式学习环境,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使学生有主动参与的可能,每个学生通过这种个性化的练习,各得其所,各得其乐,从而真正体现出学生认识主体的地位。
  (3)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与他人协同作业的合作精神。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主动创新,获得知识技能上的提高,满足兴趣、情感等方面的需要,提高数学素质和信息素养。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合理运用,使得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获得了生机,使得我们许多美好的愿望得以实现。而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使得我们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更加科学合理,使得我们有机会觅得更好的数学教学改革的最佳方案。可以通过网上合作学习和小组协同作业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这样,学生在使用各种信息手段进行学习的同时,也提高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收稿日期:2013-07-07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低年级说话训练难度较大,为了提高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想象、创造、表达能力,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智力,两年来我找到了一些规律。我把说话训练渗透到识字教学中,加大说话训练的密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主要从以下四方面进行了尝试:(1)以字引词,扩大学生的词汇量。(2)以词引句,培养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3)以句引段,培养学生说几句连贯的话。(4)以图引文,培养学生展开想象说话。  【关键词】小学
期刊
【摘 要】新的课程改革,改变了以往的着重培养“精英”专业人才的教学观,转变为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公民;注重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注重教学,而且关注学生的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同时提倡多种评价方式,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的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课程改革实施多年以来,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也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应试教育的阴影长期存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穿新鞋走老路(重教轻学
期刊
【摘 要】长期以来,传统的集体授课模式束缚着学生英语学习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无法顾及学生的个体差异,而忽视对学生个体语言行为的训练。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新课标积极倡导能面向全体学生的、有利于学生语言实践活动全面开展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是通过小组学习和任务型活动的合作学习、互助性学习,发展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并在形成合作意识和行为的过程中达到学习目标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中英语;
期刊
【摘 要】人生价值观、世界观教育,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人生价值观导向,使中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更适合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符合他们的成长规律,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一个亟需研究和探讨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中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  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不同层次的人们所具有的价值观也就不尽相同。一个
期刊
高一学生往往不能尽快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而且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不少学生感觉学习越来越困难,信心越学越差,甚至导致数学成绩大幅度下降,有些过去的尖子生变为现在的后进生。而且高一教师普遍觉得现在的学生基础薄弱,许多重要知识欠缺,基本技能、基本方法没有掌握,学习方法不当等。为此,针对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问题发表一些个人的看法。  1. 初高中數学成绩分化的基本原因  (1)环境和心理的变化。  对高一新
期刊
【摘 要】高中化学教学要追求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有效教学的教学理念和策略是一重要途径。新课程理念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可以采用兴趣化教学、生活化教学、信息化教学、探究性教学等教学策略实施有效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  新课程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一重要途径。
期刊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體验。从这里可以看出,以人为本,体现教师对学生的真正的人文关怀,是我们语文课的灵魂。  【关键词】语文教学;人文思想;渗透  所谓人文精神就是在关心自己生存状态的前提下,去关注大众的生
期刊
【摘 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保已经成为与人类休戚相关的热门话题。实践表明,搞好环境保护既要靠管理,靠科学技术,更要靠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而学校教育首当其中要承担起培养下一代人环保意识的任务,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有必要结合教材渗透环保教育。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环保意识渗透  在新世纪的今天,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和平与发展”永恒主题的主
期刊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发挥出历史学科应有的作用,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但对优化历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均有同感,并且深入强调了优化历史课堂教学的功用。可见,历史学科的课堂教学如果能在“优化”方面下一番功夫,将会有很大的成效。现就优化历史课堂教学的途径做一探讨。  1. 教育教学观念的改变,是优化历史课堂教学的前提  学生自身的学习潜能是依靠教师的“教”而充分发挥的。教师引导得法,
期刊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信息技术迅速兴起、蓬勃发展,给人类的生产、生活乃至于教育方式带来巨大的变革。随之应运而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如一缕春风,给课堂教学改革带来无限生机。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 简称CAI)的兴起可谓是教育领域的一场信息革命,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化抽象为形象、化微观为宏观、化静态为动态、化不可操作为可操作过程,对化解知识难点,提高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