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应用GIS技术研究太湖底泥重金属含量分布情况.研究表明,2019年太湖底泥重金属砷、汞、铅、铬、镉、铜、锌的含量分别为10.2、0.079、46.2、79.5、0.37、32.1 mg/kg和103.6 mg/kg.西部和北部湖区底泥重金属含量浓度较高,这与湖西区是全太湖最主要入湖水源有关.五里湖底泥中的汞、铬、铜、锌浓度最高,与湖体封闭,污染淤积有关.另外,湖心区个别点位浓度也较高,而湖口区点位并非底泥浓度都较高,这与底泥随水流、生物等迁移转化有关.故清淤治理工程须根据实际监测结果全面统筹,提高效率.
【机 构】
:
江苏省无锡环境监测中心,江苏 无锡 214121;无锡市汽车工程学校,江苏 无锡 214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GIS技术研究太湖底泥重金属含量分布情况.研究表明,2019年太湖底泥重金属砷、汞、铅、铬、镉、铜、锌的含量分别为10.2、0.079、46.2、79.5、0.37、32.1 mg/kg和103.6 mg/kg.西部和北部湖区底泥重金属含量浓度较高,这与湖西区是全太湖最主要入湖水源有关.五里湖底泥中的汞、铬、铜、锌浓度最高,与湖体封闭,污染淤积有关.另外,湖心区个别点位浓度也较高,而湖口区点位并非底泥浓度都较高,这与底泥随水流、生物等迁移转化有关.故清淤治理工程须根据实际监测结果全面统筹,提高效率.
其他文献
测试了C/SiC复合材料在高温空气下的压缩、弯曲和拉伸性能,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复合材料在室温与高温条件下的断口微观形貌.结果表明:从室温升温到1000℃测试温度时,C/SiC复合材料的压缩强度由247 MPa降低至78 MPa,性能降低68%;弯曲强度由480 MPa降低至277 MPa,性能降低42%;拉伸强度由247 MPa降低至152 MPa,性能降低38%.高温氧化导致界面退化,损伤材料基体与碳纤维结构,加剧了纤维断裂程度,改变了纤维与基体的结合状态,纤维增韧机制逐渐消失,导致复合材料性能下降
针对人与远程无人设备协同精准配合的迫切需求,以机器人操作系统为基础构建了一种人机共融的远程态势感知系统,并开展了实验与分析.该系统以视觉定位技术为基础,以人机感知共融为切入点,通过实时三维场景重建技术与场景一致性融合方法,将无人设备探测到的环境及目标信息进行三维重构,并通过增强现实设备进行显示,与人的视觉信息进行一致性融合,实现无GPS条件下远程无人设备与人所佩戴的增强现实设备之间的协同定位.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在近距离时具有较好的人机协同定位准确度,定位精度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所构建的系统使无人设备
在提出电力电子器件及其组合多时间尺度动力学表征需求的前提下,以目前常用的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IGBT)为例,系统分析并归纳了目前在IGBT及其组合多时间尺度动力学表征研究方面的进展和成果,包括作为基础的大功率IGBT及其组合多时间尺度电热瞬态建模方法、基于模型的大功率IGBT模块失效量化表征方法以及用于辅助分析的IGBT组合多速率仿真方法.此外,介绍了基于IGBT多时间尺度模型的装置应用设计案例.从建模方法、可靠性评估
为了提高高精度程控电阻的设计效率,建立高精度电阻网络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提出一种高精度程控电阻网络生成算法.该算法根据给定的量程和精度,基于主电阻网络、补偿电阻网络和偏移电阻的组合方式,自动生成高精度程控电阻网络.以量程90~250Ω、精度5 mΩ的需求为例,在MATLAB平台上对算法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生成的程控电阻网络满足目标量程和精度的需求,算法解算时间仅为18.128 s.相比于人工设计的方式,该算法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
为促使北斗系统特别是北斗三号系统尽早加入国际原子时计算,利用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以及捷克无线电工程和电子学院两个守时实验室接收机产生的北斗三号新信号体制观测数据,开展基于北斗三号新信号体制共视时间比对试验.结果表明,北斗三号信号的多路径噪声影响小于北斗二号信号,且信噪比优于北斗二号信号.对比已有的研究,北斗三号新信号体制(B1C和B2a)共视时间比对的噪声相对于北斗三号卫星播发的北斗二号兼容信号体制(B1I和B3I)有较大的改善,其结果与GPS、Galileo共视比对结果相当,且在零基线共钟比对中,基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