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影响因素探析

来源 :大经贸·创业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p2hyo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的因素很多,本文基于国内外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因素的研究现状,综合评述了近几年出现的导致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高发因素。以及各因素对青少年自伤的影响程度,并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青少年 非自杀性自伤 影响因素
  1.引言
  非自杀自伤(简称NSSI)是指在没有自杀意图的情况下,故意或直接伤害自己身体组织的行为。随着生活压力和生活节奏的加快,青少年自伤问题已趋于严重化,自伤因素也越来越多样化。自伤越来越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并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2.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因素分析
  2.1学校因素
  研究表明,欺凌者和被欺凌者同样会进行自伤。他们也更容易遭到同伴的排斥,排斥,排斥、欺凌-自伤是一个恶性循环[1]。
  2.2家庭环境因素
  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如忽视消极的环境)对父母和孩子之间关系的性质和质量有重大影响,并可能会阻碍青少年健康情绪调节技能的完善,进而诱发自伤。由此可见,青少年与父母和同龄人之间低质量的依恋似乎是以后诱发精神病理学的远端高危因子。
  2.3精神、心理病理学因素
  第五版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使用“性别焦虑症”这个词来形容那些有高水平的差异所造成的令自己痛苦的性别身份。先前的研究报告指出,跨性别人群中非自杀性自伤(NSSI)的发生频率很高,自伤在跨性别青少年中是常见的,与一般人相比,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和跨性别(LGBT)的年轻人群中自伤率要高很多。 可见,跨性别因素是青少年自伤的一个高发的危险因素。
  2.4心理因素
  研究表明,自我批评与许多精神病理学有关,自我批评是自伤的一种特殊的易损性因素,自我批评的程度决定了自伤的程度。因为自伤被认为是一种自我导向虐待的形式,因此,自我批评的人更容易通过自伤来惩罚自己。
  自我批评被认为是自伤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然而,自我批评和自伤之间关系的潜在调节者和可能加剧或缓冲这种联系的潜在调节者很少被研究。未来的研究应着眼于找到二者间的潜在调节者,减少自伤的发生次数。
  除此之外,长期的自我批评会演变成自我怀疑,最终导致绝望感的出现。这个时候,自伤作为一种有效减少绝望的方式,给青少年缓解绝望情绪带来希望。因此,自伤被认为是处理绝望的一种很有效的策略,因此,绝望是诱发自伤的潜在因素之一。再者,青少年由于缺乏交流技巧,很容易遭遇挫折。现实的境遇会令他们心灰意冷,使他们的内心渴求找不到释放的对象,很多青少年会选择沉思。高度沉思的青少年在经历消极情绪时,时常会频繁思考他们的消极情绪或可能的因果,这些负面情绪就会越积越多,直至青少年不得不采取一些快速的应对策略,比如自伤。
  2.5生活因素
  研究认为,人们的幸福感会被累积的消极生活事件所泯灭,让青少年陷入不良情绪的漩涡;青少年群体交际范围窄,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難免会遇到各种负性生活事件,若不能勇敢积极地面对,势必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重大影响,继而导致自伤的发生。
  2.6其他因素
  除以上列举因素外,自我伤害的其它因素也已经被确定,包括抑郁的情绪,增加的焦虑,低自尊和关注自我失败的认知;除此之外,情绪调节障碍、社会支持水平低、全球心理困扰、认知方式、生活意义感、心理健康史等变量似乎也放大了自伤;童年创伤经历、心理症状、身份问题、跨性别恐惧症水平、人际功能障碍,以及紧张的情绪、内心空虚、攻击性和恐惧等都可能会导致自我伤害。
  3、结论
  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与上述因素都存在一定的关联。鉴于青少年群体的成长环境,以上各因素的影响又有主次之分。同伴排斥和校园欺凌,以及与父母和同伴的依恋质量的影响应引起高度重视;当然,自我批评、绝望和沉思等心理因素和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至于跨性别人群和边缘性人格障碍、饮食障碍等因素虽只是存在于少数人中。但也应该在后来的研究中继续深入。由于水平有限,本综述还存在一些局限和不足。内容还不够全面具体。未来的研究可以根据上述提到的自伤各因子,继续探寻出更多更高效的调节因素,有望降低自伤发生率,让青少年群体在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Sentse M, Kretschmer T, Salmivalli C. The longitudinal interplay between bullying, victimization, and social status: age-related and gender differences.  2015, 24, 659–67.
  [2] Claes L, Bouman WP, Witcomb G, et al. Non-Suicidal selfinjury in trans people: associations with psychological symptoms, victimization, interpersonal functioning, and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J Sex Med 2015, 12(168).
  [3] 白媛媛. 大學生感恩、负性生活事件与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2012.
  作者简介:周露(1987-7-19),女,汉,河南信阳。研究生,青少年心理健康,信阳师范学院教科院,河南省信阳市,464000。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我国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紧跟时代热潮,尝试在校创业。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迅速发展,大学生创业在享受利好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法律风险。在这样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当代大学生在创业中要学会化挑战为机遇,增强法律意识,学会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 00后 大学生 创业 法律  一、大学生创业的现状  (一)大学生创业是国家政策的“
期刊
【摘 要】 利益冲突是律师职业伦理和执业行为规范的核心问题,也是律师在执业活动过程中经常会面临的普遍性问题。当事人与律师两者之间是基于委托合同进而享有一定权利,同时也承担着相应的义务。但在实务当中往往会出现律师因为个人因素或者其他职业上的关系而影响到自身职责的行使,此时就会导致律师利益冲突,识别冲突以及如何解决冲突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利益冲突 律师 执业道德  一、利益冲突的概念  “
期刊
【摘 要】 羁押必要性审查作为一项用来保障人权的新制度,对于减少不正当或者不必要的羁押、预防和减少过度的羁押、充分保障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人身权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未成年人作为我国新生力量,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储备力量,加之行为能力和责任能力受有一定限制,其合法权益应受到更多的关注,对于未成年人的羁押更应该慎之又慎。本文在结合实践的基础上,主要探讨未成年人羁押必要性审查的各项相关规定,并有针对性的
期刊
【摘 要】 情势变更原则是“信守合同”原则的例外,是私法借助公权力救济合同双方间利益严重失衡的重要理论依据。但我国对其规定较为笼统,因而在司法实践中遇到该类案件时难以准确把握运用,如运用不当,情势变更原则易处于肆意滥用或因噎废食之境地。笔者欲从情势变更原则的适用条件出发,进一步明确其适用范围,避免法官无形中扩大适用范围,防止自由裁量权的扩张。  【关键词】 合同 情势变更原则 适用条件  1.情势
期刊
【摘 要】 随着监察体制改革,国家监察机关应运而生。《监察法》的出台,赋予了监察机关询问和讯问两项调查措施。同时,《监察法》也明确规定严禁以欺骗的非法方式收集证据,但对于何为“欺骗”却没有具体的规定,这就可能会导致非法言词证据的产生,导致无效证据的产生。所以,本文以现有法律为依据,谈谈“欺骗性”问话的效力以及如何避免。  【关键词】 调查措施 “欺骗性问话” 非法言词证据  欺骗一词在我国《现代汉
期刊
【摘 要】 公民诉讼制度作为自力救济措施是美国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中的特色之一。该制度赋予公民借助法院的权力,监督行政机关执行环境保护法律以达到加强执法或消除污染、改善环境的目的。研究该制度对我国加强环境保护法律的执行、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具有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民众诉讼 环境法或环境保护法 环境权  公民诉讼是起源于美国的一项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环境公民诉讼是由普通民众实施环境法律的一种重要
期刊
【摘 要】 随着文字识别技术、人工智能分析技术的兴起,数字作品的非法复制更加简单导致数字版权遭受侵权的成本更低,盗版聚合网的出现,又扩大了版权内容的传播,不仅使数字版权保护难、举证难,更加难以侵权的损失情况和获利情况。区块链技术的出现,不仅给数字版权侵权赔偿带来了新的思路,减少法定赔偿的适用,最大利益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 区块链 数字版权 侵权赔偿  区块链技术,是数字货币比特币的
期刊
【摘 要】 医患之和,是社会之福;医患失和,则两败俱伤。医患纠纷频发,不仅影响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更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背道而驰。防患于未然的医患纠纷防范机制,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关键词】 医患关系 医患纠纷 防范机制  在我国当前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经济基础和社会结构发生剧变,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不断调
期刊
【摘 要】 人权是人因其为人而应享有的权利,尽管理论界对人权的具体认识与实践各不相同,但人权最基本的内容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尊严权、获助权和公正权,是被普遍承认的。人权不是宪法赋予的,但宪法可以进一步保障和实现人权。人权入宪为权利的发展和实现提供了政治前提,清楚地表明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态度,有利于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人权斗争并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政治地位。  【关键词】 人权 宪法
期刊
【摘 要】 近年来幼教虐童事件引发社会各界的关注,为保障幼龄儿童健康成长,避免幼教虐童事件的再发生,笔者在查阅资料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学前教育法律体系、幼儿园财政规划、幼教职业教育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保障儿童的权益,呵护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 幼教 虐童 对策  近年来,多起幼教虐童事件在网上曝光,引起社会公愤。曝光的视频触目惊心,孩子身上的伤痕也深深刺痛了我们的心。如何规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