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管理成为一门学科开始,管理的原则一直是管理学家们关注的重点,也为现实中的管理者们提供了工作进行的依据。本文首先对将各个管理学家所提出的管理原则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按照适用对象的不同进行分类,主要是从对人、资源、组织行为活动的管理这三个方面来展开述评。
关键词:管理原则;理论综述;分类
一、管理原则的含义
企业的管理原则是指管理实践者在日常的经营管理工作中为了更好的实现管理目标所要遵循的一定的规则和规律。法约尔认为:只要在管理实践中经检验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规则或规律,都能被成为是管理原则。
二、管理原则的理论综述
最早的管理原则是由罗马人提出的,他们提出“管理10人”原则,通过建立等级制度来保证工作的高效。这为以后的组织设计和组织管理奠定了基石。
亚当·斯密1759年在《国富论》中提出劳动分工和专门化的原则;同时他还认为金钱激励会激发人们发挥其最大能量,人们将愿意更加努力地工作以获得更多的报酬。
丹尼尔·克雷格·卡麦伦在1856年阐述了他的管理原则:(1)正确划分职责;授予充分的权力,确保这样的职责能够被完全执行;(2)想办法迅速知道这样的职责是否被忠实执行;(3)极其迅速地报告一切玩忽职守的情况,使这些错误行为能够被迅速纠正;(4)通过每日报告和检查制度而获得的信息;(5)确立监察制度。
泰勒在1895年发展了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的原则,提倡将科学的方法应用到具体的管理实践中,提出标准化原则、职能原则和例外原则。
哈里顿·埃默森致力于对工作效率的研究,1913年提出“十二个效率原则”:明确界定的理想;丰富的专业知识;有能力的专门机构;纪律;公正公平;可靠、迅速、精确、永久性记录;调度;标准和尺度;标准化的环境;标准化的操作;用局面形式进行策略指导;效率奖励。
亨利·法约尔1916年在《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提出十四个管理原则:工作分工;权力;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报酬;集权;等级链;秩序;平等;稳定的员工任期;主动性和团结精神。
詹姆斯·穆尼于1931年在《工业,前进!》一书中提出三项组织原则:(1)协调原则,强调有序地安排集体努力,以便在追求某个共同目标的过程中能够一致行动;(2)阶梯原则,即每个组织中都存在一个权威与相应责任的等级机构;(3)职能原则。
1933年林德尔·福恩斯·厄威克总结出自己的组织原则:(1)目标原则,即所有组织必须目标一致;(2)相符原则,权力与责任相符;(3)责任原则,即上级对下级的工作负绝对责任;(4)等级原则;(5)控制跨度原则;(6)专业化原则;(7)协调原则;(8)明确性原则,即明确每项任务。
1955年哈罗德·孔茨和西里尔·奥唐纳在法约尔一般管理原则的基础上把管理原则按照计划、组织、人员管理、控制、领导职能进行具体的细化。例如在组织职能方面提出“权责一致原理”和“命令统一原理”以及“灵活性原理”等;在计划职能方面提出“战略要素原理”、“目标原理”“导向化原理”等等。
二、管理原则分类
按照管理对象的不同,管理的原则可以分为三大类:
(一)对人的管理。对人的管理,就是我们所说的员工管理。在这一方面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
1、合理的薪资。薪资一直是企业员工最为关注的问题,企业薪资制度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满意度。现如今,单一的物质激励制度已经不能够满足员工的需求,他们开始寻求非物质层面的激励因素,因此合理的薪资制度应当在注重公平的基础之上,还能够奖励努力和激发热情,不仅要考虑物质激励,更应该关注精神和心理的激励和满足,注重物质激励和非物质激励共存。
2、以人为本。这一原则要求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把人才作为企业成长的核心力量,重视员工的成长,尊重员工的价值,为员工建立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完善的技能培训和晋升路径,以及更为广阔的成长空间。同时注重企业文化与员工成长目标的一致性,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3、公平的原则。公平原则就是要求企业在日常运作过程中能够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一是领导者对待下属要注重公平。这要求领导者能够对下属的工作成果公平、公正地进行评价,为其提供公平的竞争和发展机会。二是在企业内部建立公平文化,建立公平、公开的信息传播机制和晋升机制,是公平感深入人心。此外,管理者在处理公平问题时,不仅要注重企业内部员工间的公平,更要注重外部公平,达到留住人才的目的。
(二)对组织的管理。对组织的管理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
1、集权和分权。集权和分权是企业运行过程中的必然规律,问题的重点在于找到适合于该企业的最适度。集权的目的是尽可能地使用所有人员的才能。由于领导人及其所属人员的绝对和相对重要性经常变化,权力集中于分散的措施本身也可以经常变化。这是一个应根据具体情况并使涉及到各方面利益得到最好的满足来解决的问题。另外,集权和分权是不绝对的,应该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灵活变动。从组织的决策角度看,两者各有利弊。企业要顺利实现组织目标,就必须要有一定的集中协调机制。但若过分集权,又会导致决策者负担过重,无法集中精力考虑重大决策问题,还会造成下级人员无所作为和决策脱离实际等问题。适当的分权能够提高员工参与企业运作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忠诚度和责任心,有利于企业效率和效益的提升。
2、组织成效和组织效率原则。组织效力是指组织实现其目标的能力或实现其目标的程度。组织效率是指组织在实现其目标的过程中满足其成员个人目标的能力和程度。这一原则要求企业一方面强化专业化的能力,把专业化作为考核企业员工、管理者胜任力的重要指标,将其对企业专业化水平的贡献程度与其绩效和薪酬进行挂钩;另一方面对企业的组织结构进行合理安排,对员工的工作进行清晰地界定和划分,明确员工职责,建立完整明确的分权分责制度,只有这样管理的效能才会有效的发挥。此外企业还要保持组织与外部环境变化的一致性,提高组织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提高组织效率。
(三)对资源、活动的管理。在对企业资源和活动的管理中,管理原则较多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统一管理。这一原则就是要求企业同一目的活动,同一领导人或是同一计划,并把这作为企业协调管理,共同发展的必要条件。通过建立统一管理制度来保障企业日常运作的秩序,实现一个社会团体的统一领导。但这一原则也要求领导者具有较高的领导素质,以此来保证企业能够健康有序地运行。
2、劳动分工。劳动分工是指劳动专业化和职能化,是通过将具体工作的细分,使得员工对各自工作更加熟练和有效率,并且可以促使员工进行技术的革新,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产出,有利于员工的个人成长。企业也应当将劳动分工的概念引入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将整个决策系统的组织分解为彼此相对独立的子系统,以尽量减少子系统之间的依赖性,使其有充分的决策权,以便最大限度地分散决策。
三、结语
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管理原则不是死板的教条,它是随着企业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的。管理者在实践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企业的情况灵活运用,并通过创新的方式将这些原则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从管理中创造效益。(作者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汪永兰.法约尔的管理原则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3):230-231.
[2]丹尼尔.雷恩.管理思想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关键词:管理原则;理论综述;分类
一、管理原则的含义
企业的管理原则是指管理实践者在日常的经营管理工作中为了更好的实现管理目标所要遵循的一定的规则和规律。法约尔认为:只要在管理实践中经检验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规则或规律,都能被成为是管理原则。
二、管理原则的理论综述
最早的管理原则是由罗马人提出的,他们提出“管理10人”原则,通过建立等级制度来保证工作的高效。这为以后的组织设计和组织管理奠定了基石。
亚当·斯密1759年在《国富论》中提出劳动分工和专门化的原则;同时他还认为金钱激励会激发人们发挥其最大能量,人们将愿意更加努力地工作以获得更多的报酬。
丹尼尔·克雷格·卡麦伦在1856年阐述了他的管理原则:(1)正确划分职责;授予充分的权力,确保这样的职责能够被完全执行;(2)想办法迅速知道这样的职责是否被忠实执行;(3)极其迅速地报告一切玩忽职守的情况,使这些错误行为能够被迅速纠正;(4)通过每日报告和检查制度而获得的信息;(5)确立监察制度。
泰勒在1895年发展了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的原则,提倡将科学的方法应用到具体的管理实践中,提出标准化原则、职能原则和例外原则。
哈里顿·埃默森致力于对工作效率的研究,1913年提出“十二个效率原则”:明确界定的理想;丰富的专业知识;有能力的专门机构;纪律;公正公平;可靠、迅速、精确、永久性记录;调度;标准和尺度;标准化的环境;标准化的操作;用局面形式进行策略指导;效率奖励。
亨利·法约尔1916年在《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提出十四个管理原则:工作分工;权力;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报酬;集权;等级链;秩序;平等;稳定的员工任期;主动性和团结精神。
詹姆斯·穆尼于1931年在《工业,前进!》一书中提出三项组织原则:(1)协调原则,强调有序地安排集体努力,以便在追求某个共同目标的过程中能够一致行动;(2)阶梯原则,即每个组织中都存在一个权威与相应责任的等级机构;(3)职能原则。
1933年林德尔·福恩斯·厄威克总结出自己的组织原则:(1)目标原则,即所有组织必须目标一致;(2)相符原则,权力与责任相符;(3)责任原则,即上级对下级的工作负绝对责任;(4)等级原则;(5)控制跨度原则;(6)专业化原则;(7)协调原则;(8)明确性原则,即明确每项任务。
1955年哈罗德·孔茨和西里尔·奥唐纳在法约尔一般管理原则的基础上把管理原则按照计划、组织、人员管理、控制、领导职能进行具体的细化。例如在组织职能方面提出“权责一致原理”和“命令统一原理”以及“灵活性原理”等;在计划职能方面提出“战略要素原理”、“目标原理”“导向化原理”等等。
二、管理原则分类
按照管理对象的不同,管理的原则可以分为三大类:
(一)对人的管理。对人的管理,就是我们所说的员工管理。在这一方面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
1、合理的薪资。薪资一直是企业员工最为关注的问题,企业薪资制度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满意度。现如今,单一的物质激励制度已经不能够满足员工的需求,他们开始寻求非物质层面的激励因素,因此合理的薪资制度应当在注重公平的基础之上,还能够奖励努力和激发热情,不仅要考虑物质激励,更应该关注精神和心理的激励和满足,注重物质激励和非物质激励共存。
2、以人为本。这一原则要求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把人才作为企业成长的核心力量,重视员工的成长,尊重员工的价值,为员工建立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完善的技能培训和晋升路径,以及更为广阔的成长空间。同时注重企业文化与员工成长目标的一致性,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3、公平的原则。公平原则就是要求企业在日常运作过程中能够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一是领导者对待下属要注重公平。这要求领导者能够对下属的工作成果公平、公正地进行评价,为其提供公平的竞争和发展机会。二是在企业内部建立公平文化,建立公平、公开的信息传播机制和晋升机制,是公平感深入人心。此外,管理者在处理公平问题时,不仅要注重企业内部员工间的公平,更要注重外部公平,达到留住人才的目的。
(二)对组织的管理。对组织的管理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
1、集权和分权。集权和分权是企业运行过程中的必然规律,问题的重点在于找到适合于该企业的最适度。集权的目的是尽可能地使用所有人员的才能。由于领导人及其所属人员的绝对和相对重要性经常变化,权力集中于分散的措施本身也可以经常变化。这是一个应根据具体情况并使涉及到各方面利益得到最好的满足来解决的问题。另外,集权和分权是不绝对的,应该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灵活变动。从组织的决策角度看,两者各有利弊。企业要顺利实现组织目标,就必须要有一定的集中协调机制。但若过分集权,又会导致决策者负担过重,无法集中精力考虑重大决策问题,还会造成下级人员无所作为和决策脱离实际等问题。适当的分权能够提高员工参与企业运作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忠诚度和责任心,有利于企业效率和效益的提升。
2、组织成效和组织效率原则。组织效力是指组织实现其目标的能力或实现其目标的程度。组织效率是指组织在实现其目标的过程中满足其成员个人目标的能力和程度。这一原则要求企业一方面强化专业化的能力,把专业化作为考核企业员工、管理者胜任力的重要指标,将其对企业专业化水平的贡献程度与其绩效和薪酬进行挂钩;另一方面对企业的组织结构进行合理安排,对员工的工作进行清晰地界定和划分,明确员工职责,建立完整明确的分权分责制度,只有这样管理的效能才会有效的发挥。此外企业还要保持组织与外部环境变化的一致性,提高组织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提高组织效率。
(三)对资源、活动的管理。在对企业资源和活动的管理中,管理原则较多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统一管理。这一原则就是要求企业同一目的活动,同一领导人或是同一计划,并把这作为企业协调管理,共同发展的必要条件。通过建立统一管理制度来保障企业日常运作的秩序,实现一个社会团体的统一领导。但这一原则也要求领导者具有较高的领导素质,以此来保证企业能够健康有序地运行。
2、劳动分工。劳动分工是指劳动专业化和职能化,是通过将具体工作的细分,使得员工对各自工作更加熟练和有效率,并且可以促使员工进行技术的革新,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产出,有利于员工的个人成长。企业也应当将劳动分工的概念引入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将整个决策系统的组织分解为彼此相对独立的子系统,以尽量减少子系统之间的依赖性,使其有充分的决策权,以便最大限度地分散决策。
三、结语
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管理原则不是死板的教条,它是随着企业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的。管理者在实践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企业的情况灵活运用,并通过创新的方式将这些原则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从管理中创造效益。(作者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汪永兰.法约尔的管理原则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3):230-231.
[2]丹尼尔.雷恩.管理思想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