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战火中的克什米尔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hwingang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克什米尔,一个充满无穷诱惑力和神秘感的名字,一个令我魂牵梦萦的地方。
  道不明克什米尔对我的神秘感。也许是幼时听过的迷人传说,诗一般的美景,强悍淳朴的山民;在遥远的古代它曾是连接南亚、中亚与中国中原的大陆通道的组成部分,循着它西行可达到地中海;天竺的佛教高僧曾从这里出发,辗转西域抵达盛唐时期的中国。对克什米尔的好奇,也源自近年来那里不时发生的暴力、流血和游客的神秘失踪。
  
  克什米尔:壮美的峡谷和战争的阴云
  
  去年我接受邀请,到印度新德里一所大学访问研修,许多次讨论都涉及到克什米尔,使我对这一地区有了更多的了解。一年的时间使我有机会规划我的克什米尔之行。朋友中有几位来自克什米尔,有关她的话题占了我们一道度过的不少时光,他们给我提建议,介绍向导。我抓紧时间做准备,进行体能训练,研究路线,有时因看地图着迷竟通宵达旦。我等待五朋假期的来临。
  我为行程备好两套方案:一是沿喜马拉雅山麓北行,先去拉达克的列城探寻藏传佛教在境外的遗踪,再从那里往西进入克什米尔谷猎奇探险,然后从首府斯利那加经查谟返回;二是走相反方向,从西北的旁遮普邦经查谟进峡谷,再东行列城,最后沿喜马拉雅山地南归。经过比较,我决定先考虑第一条路线。
  克什米尔在地图上并不起眼,它被印度、巴基斯坦和我国的西北边陲夹在中间,喜马拉雅山、喀拉昆仑山与兴都库什山分别从东南、正北和西北构成它的几道难以逾越的天然屏障。克什米尔以它壮美丰饶的大峡谷闻名于世,河谷环抱在高峻晶莹的雪峰与茂密深邃的林原之中。东部的拉达高原与我国的新疆、西藏相接,南部的查谟直接融入北印度大平原。翻开史册,克什米尔在印度独立前是英国殖民者庇护下享有特权的土邦。1947年印度独立和印巴分治,拉开了克什米尔危机的序幕,以教派冲突为特征的争端浮出水面。由于历史的原因,克什米尔的居民中大部分是穆斯林,当地统治王公却信印度教。根据最初的安排,它有权决定加入印、巴任何一方。王公倾向于并入印度,但当他还在犹豫之时,巴基斯坦的穆斯林部落武装越过边界进入克什米尔,印度派空降部队抢先开入斯利那加进行干预,第一次印巴战争随之爆发。战争断断续续打了两年,后在联合国调停下停火,划定了双方实际控制线,印度占了克什米尔大部分土地,包括自然条件较好和人口集中的河谷地区,巴基斯坦控制了其余地区。但停火并未消弭争端,气氛再没缓和下来。
  印度从来不承认信仰不同是克什米尔分离的理由,指责巴鼓励、支持克什米尔内部的分离倾向与恐怖主义活动,并对联合国要求在该地进行公民投票以决定其归属的决议不感兴趣,对其他大国在这一问题上的插手极其敏感;巴基斯坦则想方设法使问题国际化,谴责印度占领克什米尔和不公正对待穆斯林,声称要为夺得克什米尔"圣战"到底,公开或悄悄与其内部反对势力联手在边境一带给印度制造麻烦。半个多世纪以来,尽管经历了当事国政府的多次更迭和国际大环境的变化,印巴对克什米尔问题的立场几乎毫无松动,对话的余地很小。这一问题长期悬而未决,不时引发紧张、冲突、战争甚至心理上的相互相互敌视,如同一柄悬在两个民族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
  今年5月,克什米尔的空气再度骤然紧张。山头的积雪刚刚融化,印方边防士兵在高山哨所附近和巴方武装人员遭遇,双方发生猛烈交火。随后印巴两军在实控线两侧进行激烈炮战,战火蔓延长达上百公里,印方一侧的主要交通线很长一段处于对方炮火打击之下。战斗规模不断扩大。南亚次大陆继1998年印巴相继进行核试验后再次锁定了国际社会的目光。
  没能料到,这场战火成了我向往已久的克什米尔之旅的时间背景。
  
  冒险的旅程
  
  5月下旬我外出度假,先去了喜马拉雅南麓某地小住避暑,打算从那里径直北行前往列城,由北开始我的这次旅行。按导游手册的提示,这条路一年只有5个月通车,6月的第一天可开出首班车,两天后便可抵达目的地。我为碰上这班车感到庆幸,这时却传来不好的消息,说道路中段因雪崩而阻断。经常进出这条险道的本地商人告诉我,道路恢复正常至少也得1周。我黯然接受了这一事实。为了节省时间,我果断决定改行第二方案,从西北方向再探克什米尔。
  我还在喜马拉雅山脊一带迂回,克什米尔内部的形势已进一步紧张起来。早在出发前我就从报上读到有关边境附近发生摩擦的消息,但因这些消息大都摆在不显眼的版面,我像大多数普通人一样,没有特别注意。但五朋末情况起了变化,更多的报道开始出现在报纸的头版。很显然,小股武装越境引起了摩擦正在转化成大规模冲突。从媒介得知,新德里的各国使馆已纷纷警告本国游客不要冒险前往克什米尔。因雪崩无法北进的挫折又因克什米尔内部形势的突变而更甚,搅得心情有几分恶劣。但我除了向前已没有别的选择。
  我先到旁遮普邦的帕坦柯克,那里是从西北进入克什米尔的孔道。车从该城出发,约两小时后在一个路口停下来,路标指示进入查谟--克什米尔邦地界。按印度的法规,车辆穿越邦界必须接受例行检查。前方是一些持枪的人和几幢古朴的民居,我走下车,心情有些激动,眼光越过路边的林梢向天边望去,血红的暮日伴着几抹晚霞正在坠落,一股强烈的感受袭上心来,那是悲凉与悲壮的混合物。
  查谟是进克什米尔的第一站,也是印度大铁路最北部的终点。由于印度教和穆斯林两大教派在此地都有很深的要基,这里成了教派暴力活动的策源地。查谟对外来客有吸引力,因为它是进出克什米尔河谷的门户。但该城也有它自身的风格。这里有给人印象深刻的神庙、清真寺和古堡;有品类繁多的坚果、干果和美味的羊肉,足以让人大饱口福;有乡工精细、色彩图案俱佳的克什米尔外套;也有布局凌乱的街区和无序的交通,成群的掮客、瘾君子和皮条客,他们总是缠住游人推销劣质的旅游服务、毒品和妓女。
  到查谟后的一大便利,是可以读到克什米尔的本地报纸,上面天天都有关于战事的最新报道,远比大报详细和无保留。但看到的几乎都是令人沮丧的消息:沿实控线的武装冲突加剧,从巴方越境的"自由战士"人数激增,双方的伤亡数不断上升,边境炮击越来越猛,到列城必经的重镇格尔吉尔已成一片废墟,活着的居民正在疏散。其他坏消息接踵而来,斯利那加机场已被军方征用,民航停飞;往拉达克的交通阻断,军方禁止包括记者在内的任何平民通行。查谟进河谷地区的公路附近发现从外部渗入的武装分子,等等。
  只要战斗仍在继续,靠近实控线的交通就不可能开通,就算能进河谷地带,再往东去列城的计划也会流产。一不做二不休,我在兵荒马乱的查谟车站找到一辆次日凌晨出发的车,准备尽快进入克什米尔河谷,到斯利那加后看局势的变化再定下一步的安排,说不准会冒出新的机会。
  
  一个真实的克什米尔
  
  人们说,只有进过这片河谷的人,才配说他真正到了克什米尔。
  从查谟往克什米尔首府斯利那加,路程近300公里,车却要走差不多10个小时。出查谟后一段,山势险峻,破旧的汽车在崎岖的盘山路上蹒跚而行。通向克什米尔河谷的查谟在印度算是自然条件较差的地区,从窗口可看到山岭稀疏的植被和偏黄的土层。
  向北走,对边境战事的感受不再只是报上的新闻,路途中已能实实在在嗅出火药味来。在僻静险要的山路上,处处站着身穿迷彩服、头戴钢盔、荷枪实弹的军人,大约每半公里便有一名手持自动火器的狙击手,仰头警惕地注视着对面山坡上的动静,一有敌情马上行动。途中常遇上满载士兵的车队,每个车队立着手扶机枪的军人,这时我们的车便靠在路边,等后面的军车超车,或向迎面驶来的车让道。有时还能看到附近山包上的地堡和制高点,向外伸出阴森森的枪口。北方的战斗日酣,这条公路作为印方交通命脉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一旦遭到敌方破坏袭击,克什米尔与印度本土的交通即被切断,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它自然是全力防护的重点。
  午后不久车停在一处稍开阔一些的路口,前方不远处有一个黑洞洞的隧道口,近旁是一个要塞,周围布满带枪的人,高处架着机枪。我们全体乘客被要求下车接受检查,少数人受到搜身,军人驱着警犬上车搜索危险品和非法武器。作为车上唯一的外国人,我出示了护照。好在什么也没发生。我们重新上车,军人警告车过隧道时不得开窗。隧道很长,走了约10余分钟。
  过完长长的隧道,便进入蜚声世界的克什米尔河谷地带。期盼已久的克什米尔神韵终于出现了。地貌在这里发生了难以置信的突变,山体被推远,变成视野的背衬,远山表面盖上了一层厚重的绿色,在阳光的照射下向空中透发出清新的氤氲,再远方是连绵不绝的皑皑雪峰。生命的绿色一直抹到天边,与象征永恒的白色在那儿结合。坡高趋缓,辽阔的谷地看上去更像是一片平原。延伸的公路开阔平坦,两旁交替闪现过高高的柏杨林和陌阡交错的农田,水在路边的沟渠中汩汩流动。村落在视线中出现,路上、田间可看到农夫和蒙着黑面纱的女人身影。这不就是我意往神驰的克什米尔吗?
  可是,克什米尔正在发生的一切马上将我从遐思拉回无情的现实。我看到眼前不和谐的另一面。在道旁,在村头,在路口,到处是全副武装的军人,封闭式掩体,制高点,警戒哨和路障。村落静得出奇,村民们匆匆进出,看不到士兵与村民在一起的场面,似乎说明了军队与百姓的关系并不融洽。这些地区是小规模穆斯林"自由战士"的出没之地,他们常年活跃在河谷一带,用武装活动给印度政府制造出一起起麻烦。政府军尽管经常清剿,但要区分开非法武装分子与普通平民并非易事,因此较效不大。眼下是非常时期,维持治安便成了既重要又困难的事。教派主义一直是克什米尔发生暴力流血的催化物,一旦政府在教派问题上的公允受到怀疑,这里的穆斯林群众便容易在心理甚至行动上站在教派的立场上与政府对立。
  真正说来,克什米尔的不幸,在于印巴的领土争议与对抗,更在于克什米尔内部几乎从未消退的教派对立和分离倾向。真正令印度头痛的难题盖在于此。
  在克什米尔的"心脏"
  
  斯利那加属于那种人们见过一次便会终身难忘的城市。
  城市地处河谷的中央,蜿蜒的杰郎河穿过坡区缓缓向东流去,城里城外处处点缀着湖泊和花园,建筑群掩映在片片葱郁的柏杨林中,街面上保留了不少克什米尔典型的木结构楼阁,仿佛向人们炫耀着它的辉煌过去和古老传统。斯城也是克什米尔的商业中枢,以精美的传统工艺品享誉天下。而最负盛名的则是这里的旅游业。
  在湖面的船屋住上两天,是克什米尔观光的一个亮点。美如画面的达尔湖位于城的东面,靠几条大河道与外部水域相接。湖心近岛处从东向西一字形排开上百艘宽大而外观堂皇的船屋,富有特色的船名各不相同,足以让人产生美妙的联想。和平时期的旅游旺季,这里每天游人如云,可此刻我眼中的达尔湖韵味依旧却风姿不存。湖面异常清寂,船屋静静地泊在那里,没有人气,犹如摆在博物馆的陈列品。持续的紧张、不安全和边增上的战事毁掉了船家的生计。我租了一条专在水面穿梭运输联络、当地人称"希卡拉"的舢舨,在靠近河口处找到一家舱内陈设简单的小船屋过夜。
  清冷静谧的大湖传达出一种凄楚的美。夜里,四周静得能听到湖水拍打船舷的响动,舱屋内的昏暗灯光被厚厚的窗纸遮得严严实实。湖面已经下雾,朦朦胧胧中可看到岸边的树丛,恍如一只怪兽的轮廊。远处水面上闪烁着长蛇阵船屋星星点点的灯火。老船主叮嘱我天晚了别上岸,城里不安全。
  第二天,我搬进城中心一家锡克人开的旅店,有了机会近距离观察当地人的生活。楼下是商业区和广场,前面矗立着一座清真寺,白日里人流不息,车水马龙,涌动着市井生活的生机。一俟黄昏来临,城区的气氛便变得有几分压抑,仿佛某种不祥之物正在逼近。由于不测事件老在夜里发生,昼夜的交替对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有了更特殊的含义。街上的店铺早早打烊,"夜市"不到天黑便收摊,偌大的广场上很快便走光了行人,几辆警车停在那里,周围布满持枪的军警,路口要道已经戒严,到处游动着武装巡逻队。几乎与宵禁同时,全城开始停电,整个城区陷入一片黑暗。从我住的小阁楼望去,远近的建筑物内闪亮着烛光,像是摇曳不定的鬼火。附近有几家房客多的旅馆自己发电,传来一阵轰隆隆的噪音。
  店主要我9点以前熄灯,免得招来冷枪。这不是吓我。夜里的治安很乱,民间藏的大量枪支,夜深入静时的枪声与其说是有目标的谋杀,更像是发泄不满和故意生事。我按店主的交待准时躺上床,电还未来,对面清真寺的塔楼上传来亢昂的晚祷声,拖得长长的音波在阴沉的夜空中显得尤为震耳。在这天夜里,我被几声枪响惊醒,开枪的地点似乎不远,早上得知军警夜里在附近捕获了一个恐怖行动小姐。两天后的凌晨,我又在楼上听见一声沉闷的爆炸声。
  熬过漫长的黑夜,黎明的到来开始了新的一天,太阳照常升起。我尽量想暂蝗忘掉夜里发生的一切,按图索骥在街巷里耐心找寻值得一看的地方。白昼过得太快,夜色再次降临,等待我的还是宵禁,停电,忽远忽近的零星枪声,清真寺的晚祷……
  
  逃亡
  
  几天后我沿河谷地带西行,一门心思要完成探寻克什米尔胜景之最的计划。秀美的索拉马格金草滩是去不成了,那里已在炮火的轰击范围之内,反政府武装的活动也很频繁。在古尔马格高山草原,游客的数量已降到近年来的新低,坡上一幢幢雅适的小客房空空如也,四处冷冷清清,靠对游人租马为生的当地牧人牵着他们的牲畜在缓坡草场上闲溜。在帕哈尔甘林原,由两个山民带路,我与一个穆斯林青年结伴去高海拔的占切尔冰川欣赏绝景,我们骑着马在险狭的山道上走了一天,路过数年前几名西方人神秘失踪、后来又发现其中一人的断头躯体的黑松林。就在这天傍晚,那匹驯良的坐骑两次将我从鞍上颠了下来,腕上的表也不知什么时候丢了。这不像是好兆头,继续前进的情绪受到影响。我们最终没能到达目的地,沿原途无功而返。在阿拉塘小镇,我因流连光景误了末班车。小镇离交通要道不远,黄昏前狙击手在巡逻时刚击毙了两名身份不明的武装分子,尸体仍机警陈街口。小镇很快开始戒严,空气顿时紧张得近乎凝滞。我向一位带兵的军官求助,他神情紧张地命令持枪士兵送我到1里外的主道口,硬拦住一辆往斯城方向的大货车,不由分说把我塞入已经满载的驾驶舱。这样我才于当晚安全逃回城里。
  进河谷后10天过去了。前线的战斗还在升温,外交接触没有恢复,看不出停火休战的迹象。从媒介上获悉,印度军方扬言要越过实控线动"大手术",巴基斯坦则威胁说必要时不惜动用核武器。格尔吉尔仍然炮火连天,可用的一段交通线继续接受军事管制。拉达克传来的消息也不乐观:列城以北靠实控线处发生战斗,城内破获了一个敌方情报站,军队有可能接管那里的机场。去列城的最后一线希望破灭了,再继续留在河谷已没有意义。我决定从原路走出克什米尔。
  接下来又是疲惫不安的一天在路上度过,我心里交织着满足与失落,南行的归程变成了"胜利大逃亡"。沿途的景致依旧,只是看到有更多载着部队、拉着重炮和辎重的车队向实控线方向驶去。不用说冲突的规模仍在继续扩大。快到出峡谷的长隧洞时,我刹那间有了感悟:克什米尔,我来得真是时候,你让我撩开面纱看到一个真实的你;你美甲天下却命途多,你高傲倔强却磨难深重。你讲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令人难忘,让人同情,促人深思。
其他文献
闻听18MO要当选CNNIC十佳网站,于是记者专门走访了18MO的首席执行官猛小蛇先生。  记者(以下简称记):猛先生,请问你为什么不叫总裁、总经理而叫CEO。  猛小蛇(以下简称猛):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明白他们的区别。不好意思。这有点和目前有个女孩穿floozyT恤差不多,比较新潮。这个,你叫我阿O好了,但不是阿Q。  记:阿O,昨天“难放粥沫"周鉴于说CNNIC的上一次排名是公正的,其中提到1
期刊
“太平天国”是中国、可能也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造反起义,在短短几年内就席卷大江南北,定都“天京”,强烈震撼了大清王朝,几乎将其推翻。但如此浩大轰烈的运动,最终仍然失败,当然原因多多,但最根本的还是其自身迅速、严重的腐败。    内 讧    从1850年“金田起义”起,太平军一路势如破竹,大败清军,不久就攻占武汉三镇,随后沿江挥师东下,在1853年3月攻克向有虎踞龙盘之称的南京,并在此定
期刊
20世纪末期,一个在中国人和西方人中盛行的议论说,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今天,21世纪刚刚发端,鬼使神差,中国人突然临近大仗,一场台湾海峡两岸中国人之间的破坏性战争。引发这场可能的战争的是两岸在台湾独立与统一问题上的分歧。  两岸的分歧酿成要大动干戈的局面,响起了自抗日战争以来又一次中华民族危机的警钟。如何处理两岸分歧,是对中国人理性、智慧、远见和学习能力的严峻考验,因为事关中华民族发展前程和十
期刊
当叶利钦去年年底意外地决定去职,并把普京推上俄罗斯代总统的位置时,所有人的反应大概都是一句话:“普京行吗?”  普京在政界以前确实默默无闻。但是6个月来,人们发现,与叶利钦相比,今年3月份才正式登上俄罗斯总统宝座的普京实际行动远远多过语言。这位前克格勃军官在一系列问题上都有自己坚定的主张,他在总统就职演讲中说:“我的神圣职责是团结俄罗斯人民,将公民们团结到一个明确的任务和目标周围,每天的每一分钟都
期刊
美国,让全球大国不安    世纪末的美国日渐强硬。10月14日美国参议院拒绝签署《全面禁止核式验条约》,加上此前执意在全球推行导弹防御系统计划,试图修改1972年制定的《反弹道导弹条约》,其咄咄逼人、试图一统天下的姿态逐渐令全球大国不安。对美国参议院的表决结果,全球大国纷纷提出批评。而对导弹防御计划,中国、俄罗斯、法国、加拿大、德国甚至它最亲密的盟友英国(首相布莱尔持有"认真的保留意见")则一致表
期刊
《南风窗》去年第12期上厉以宁教授谈了 2000年中国经济的9大问题。在国企改革问题上,厉教授谈了一些具体的改革设想。读后有些想法,跟教授讲一讲。  按照厉教授的改革设想,国企改革的出路,不管是实行股份制也好,租赁、承包、职工股份合作也好,总之是要千方百计明确企业的产权,说白了,就是一个字:卖。  的确,国有企业唯有明确产权关系,投资者承担风险,企业才能自主经营。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千方百计要明确
期刊
美国经济是神奇的,它一次次让预言家们跌眼镜。预言家说:和古罗马帝国、大英帝国及其他什么帝国一样,美国的衰退是必然的。80年代初,世界经济学家、企业家乃至政治家都在认真地讨论美国被日本超过意味着什么?有许多数据来支撑这一结论:世界500强企业中的排名、汽车工业、半导体工业等主要经济产业竞争格局的大转换、人均车民生产总值、买地买企业的劲头……而亚洲"四小龙"、"四小虎"的跟进,让"亚洲世纪"到了呼之欲
期刊
在163电子邮局易手成为一个"事件",并变得扑朔迷离时,或许很少有人想到,这已是它第3次被出售了。不仅是最新的交易充满悬念,连最初的转手也充满戏剧性。163.net(电子邮局)如何落入飞华之手?数据分局和飞华是两位一体吗?一个"集体企业"又如何与一个政府行政部门"一套人马,两块牌子"?1998年及1999年,万般无奈而放弃电子邮局的网易是在和谁打交道?是电信局?还是飞华?电信局和飞华的关系如何来界
期刊
第1个问题:通货紧缩会不会结束?    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过去很多年以来,我们都已经习惯在通货膨胀下生活,然而这几年遇到了通货的紧缩,物价连续下跌,市场需求不旺,消费减少。为什么发生通货紧缩呢?最主要的原因是人们的收入预期是紊乱的。这就跟1994年以后的宏观调控政策有一定的关系,当时宏观调控的政策是对的,但是力度不够大,时间拖得过久。紧缩以后造成的一种现象是什么呢?就是下岗的人员增加了,自己没
期刊
1999年10月6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发表上任以来第三份施政报告,在港澳两地所共同关心的香港未来是否建赌场这一问题上,施政报告的工作纲领中提到,香港拟研究"可否把香港建设为一个世界级的旅游、度假、会议、娱乐、博彩中心"。  在此前后,虽然董建华公开表示香港政府并没有决定要建赌场,然而关于香港是否会成为未来"博彩中心"这个敏感问题的风风雨雨,直如今夏的特大台风一样,袭击着整个港澳地区。  假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