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研究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前瞻性评价介入治疗或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 103例脑卒中或TIA合并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意向性分组,分为介入组与药物治疗组.前
【机 构】
:
北京大学第四临床医院神经内科,北京垡头大柳树医院内科,北京大学第四临床医院导管室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前瞻性评价介入治疗或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 103例脑卒中或TIA合并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意向性分组,分为介入组与药物治疗组.前者40例择期给予脑血管内支架置人术,后者63例给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随访主要终点为发病2年时功能预后(mRS评定);次要终点为血管事件(发病1、2年或2年以上)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病史、收缩压、血脂、NIHSS、mR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随访2年时,Logistic回归表明选择介入治疗是功能预后不良(mRS 3~6分)的独立保护性因素(RR=0.13,P=0.001,95%CI 0.036~0.460).在发病1年和2年时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介入组的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药物组(1年时,介入组:药物治疗组=12.5%:42.9%,OR 0.19,95%CI0.07~0.55,P=0.001;2年时,介入组:药物治疗组=17.5%:47.6%,OR 0.23,95%CI 0.09~0.60,P=0.002).进一步随访(随访时间2年以上)发现,两组血管事件发生的中位数时间分别为55个月和54个月,Kaplan-Meier分析结果提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x回归提示选择介入治疗或药物治疗不是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RR=1.063,95%CI 0.40~2.83,P=0.900).结论 对于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介入治疗较单纯药物治疗能获得较好的功能预后;介入治疗能减少脑卒中或TIA发病后1年或2年时血管事件的发生;但是随访2年以上时,介入治疗未能减少血管事件发生.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儿科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对凝血状态的影响,观察D-二聚体在RFCA围术期血浆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3年12月-2005年12月本院行RFCA的快速心律失常患儿30例
纤维素酶的高成本和低效率是制约纤维素酶水解的瓶颈.本丈以碱处理玉米秸秆为原料,考察了Tween系列对酶水解的影响,并通过改变Tween-80的用量及其加入时间,用DNS法测定水解得
目的评价低剂量辐射对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例患者(其中非何杰金氏淋巴瘤13例、小细胞肺癌7例)随机分为两组:HBR组和RR组。其中HBR组10例患者采用常规放疗(RR)加
目的 评估半椎体切除和短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固定融合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弯的疗效.方法 34例经前后路联合半椎体切除并同时行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矫形内固定脊柱融合术的先天性
目的 探讨抗病毒治疗对慢乙肝肝组织HBV DNA及病理的影响.方法 75例HBeAg阳性的慢乙肝患者分别接受拉米夫定-干扰素序贯治疗24例、拉米夫定35例或干扰素α2b16例,抗病毒治疗,
目的 比较不同孔径的细胞复合型丝素支架材料体内成骨、修复兔桡骨骨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自新西兰大耳白兔股骨大结节和股骨髁处抽取骨髓,体外分离、培养、扩增兔骨髓问充质
目的 探讨虚拟影像导航辅助下微创全髋关节置换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15例(18髋)在导航系统下进行小切口微创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术前平均Harris评分35分(25~45分),采用改良Gibso
低分子肝素是有普通肝素裂解而成的小分子片断,它不仅保留了普通肝素原有的大部分药理作用,而且有其独有的药理特性.近年来,低分子肝素在眼科应用基础研究领域和在眼科临床疾
目的 报道带血管蒂腓骨移植在胫骨长段骨缺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带血管蒂腓骨移植治疗胫骨长段骨缺损6例.血源性骨髓炎骨缺损2例,先天性胫骨假关节1例,外伤性骨缺损3例.
目的 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tction,AMI)患者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33G/A基因多态性,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和血栓调节蛋白-33G/A基因位点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