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新闻主义(New Journalism)是在20世纪60年代盛行的一种新闻写作形式,百度百科认为新新闻主义(New Journalism),一译“新吉纳主义”,是一种新闻报道形式。他最初产生于19世纪,但当时并未流行,知道20世纪60年代,一批著名的新新闻主义记者的出现,新新闻主义才收到学者关注并且流行起来。本文旨在探析这种新式新闻写作模式形成的背景,同时向读者阐释其逐渐成熟的历程。
关键词 新新闻主义 社会背景 发展
一、新新闻主义形成的社会背景
1、动荡的社会现实是触发新新闻主义浪潮的根源。
新新闻主义最初产生于19世纪,当时并未引起学界的主义。直到20世纪60年代,里根总统遇刺,整个美国社会陷入一团糟,资本主义掩盖之下的各种矛盾在当时显现出来,美国社会充满了动荡和变革,美国的政治、社会深受影响,局面非常混乱。在国外,美国当局无视国内反战情绪而发动的越南战争,不仅给越南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美国人民也感受到了痛苦和困惑。现实提供了写作素材,纪实文学浪潮席卷美国文坛。比如杜鲁门·卡波特、诺曼·梅勒、汤姆·沃尔夫、盖伊. 塔利斯等都是当时新新闻主义浪潮的推动者,同时也后来新新闻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思潮而收到人们的重视的奠基人。
2、受众对审美和价值要求的必然结果。
从新闻特性融入文学创作来说,20世纪60年代,人们的受教育程度已明显提高,人们已不满足于那些虚构的文学所带来的精神文化享受,他们希望在精神文化的审美感受的同时,更希望从中的到有用的信息。于是,新新闻主义兼具新闻的真实性与文学的艺术性,是二者的完美结合。传递信息的同时,在形式山也带给读者一种审美享受。
3、平面媒体在自身和外部竞争环境之下寻求突破的结果。
科技突飞猛击的发展,现代科技的电视早已在全国家庭普及,电视的出现带给广播的是一蹶不振,给报纸带来的压力也是不言而喻的。于是,报纸在压力之下想尽一切办法来捍卫已有的利益,不断推陈出新,标新立异。武汉大学樊凡单波教授在《中西新闻比较论》一书中所指出的“这种探索和创新是全方位的。每家报社和通讯社都在根据自身的性质、特点及读者群努力表现自己的特色, 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的个性创造。自成一体的结构, 是西方许多记者刻意追求的目标。’因此,可以说新新闻主义理论是产业竞争之下,推陈出新的结果。
二、新新闻主义理论的发展
1、卡波特和他的作品《冷血》
科波特的长篇小说《冷血》的问世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终在1965年问世,新新闻主义流派将其作为新新闻主义形成的标志。《冷血》是卡波特在探索新新闻主义道路上的成功之作,他以美国中心地点的社会矛盾为背景,集中描写了当时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犯罪问题。在《冷血》创作中, 卡波特引入社会学、历史学、新闻学、心理学、生理学等知识, 居高临下地审视当代美国社会, 高屋建领地提出重大的社会问题, 并娴熟地调动文学、新闻、影视等技巧丰富自己的表现力, 创造出“不似小说胜似小说” 的新型艺术作品。为新新闻主义后期不断成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梅勒和他的《黑夜军团》
梅勒和他的《黑夜军团》是继《冷血》之后,梅勒对新新闻主义发展做出的最大贡献是将美学原则引入新新闻主义的创作之中。梅勒的作品兼具了新闻报道和文学作品之长,梅勒写作态度严肃,他声言十分注意自己的“ 美学理论和笔下人物的深度和广度”, 强调挖掘“ 典型的美国事件”的巨大意义。梅勒在这里实际上提出了新新闻主义的理论纲领, 这无疑是属于进步的社会现实主义美学理论范畴,可供我们借鉴。
3、完善中的艺术结晶。
新新闻主义作家敢创敢拼敢于突破就有的写作模式,探索文学创作的新思路的行为,并未受到所有人的称颂。产生诸多批评和非议的原因,除了批评家个人的喜好,持有政治态度等外部环境因素之外,还在于新新闻主义的确在对事实报道时对准确度把握的不严谨。但新新闻主义可以说是新闻报道与文学艺术共同的衍生品。它取二者之所长,将事实转华文文学,寓文学于事实历史之中,他严谨公正的把握着一个度,不偏不倚,于是成就了自己。正如正如杜鲁·卡波特在六十年时所预言的那样,新新闻主义在有待开拓的文学领域中是最终的也是最伟大的一块园地。而今的事实发展正是如此。
参考文献:
[1]张素珍.试论新新闻主义的由来形成和发展[J].中国知网.
[2]窦庆兰.新新闻主义作品 夜幕下的大军 写作技法的小说化表现[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7,1.
[3]陈沛芹.文学新闻学在美国的兴起、现状与发展[J].国际新闻界,2003,4.
[4]廖声武.新新闻注意的潮起潮落[J].传媒观察,2003,2.
关键词 新新闻主义 社会背景 发展
一、新新闻主义形成的社会背景
1、动荡的社会现实是触发新新闻主义浪潮的根源。
新新闻主义最初产生于19世纪,当时并未引起学界的主义。直到20世纪60年代,里根总统遇刺,整个美国社会陷入一团糟,资本主义掩盖之下的各种矛盾在当时显现出来,美国社会充满了动荡和变革,美国的政治、社会深受影响,局面非常混乱。在国外,美国当局无视国内反战情绪而发动的越南战争,不仅给越南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美国人民也感受到了痛苦和困惑。现实提供了写作素材,纪实文学浪潮席卷美国文坛。比如杜鲁门·卡波特、诺曼·梅勒、汤姆·沃尔夫、盖伊. 塔利斯等都是当时新新闻主义浪潮的推动者,同时也后来新新闻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思潮而收到人们的重视的奠基人。
2、受众对审美和价值要求的必然结果。
从新闻特性融入文学创作来说,20世纪60年代,人们的受教育程度已明显提高,人们已不满足于那些虚构的文学所带来的精神文化享受,他们希望在精神文化的审美感受的同时,更希望从中的到有用的信息。于是,新新闻主义兼具新闻的真实性与文学的艺术性,是二者的完美结合。传递信息的同时,在形式山也带给读者一种审美享受。
3、平面媒体在自身和外部竞争环境之下寻求突破的结果。
科技突飞猛击的发展,现代科技的电视早已在全国家庭普及,电视的出现带给广播的是一蹶不振,给报纸带来的压力也是不言而喻的。于是,报纸在压力之下想尽一切办法来捍卫已有的利益,不断推陈出新,标新立异。武汉大学樊凡单波教授在《中西新闻比较论》一书中所指出的“这种探索和创新是全方位的。每家报社和通讯社都在根据自身的性质、特点及读者群努力表现自己的特色, 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的个性创造。自成一体的结构, 是西方许多记者刻意追求的目标。’因此,可以说新新闻主义理论是产业竞争之下,推陈出新的结果。
二、新新闻主义理论的发展
1、卡波特和他的作品《冷血》
科波特的长篇小说《冷血》的问世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终在1965年问世,新新闻主义流派将其作为新新闻主义形成的标志。《冷血》是卡波特在探索新新闻主义道路上的成功之作,他以美国中心地点的社会矛盾为背景,集中描写了当时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犯罪问题。在《冷血》创作中, 卡波特引入社会学、历史学、新闻学、心理学、生理学等知识, 居高临下地审视当代美国社会, 高屋建领地提出重大的社会问题, 并娴熟地调动文学、新闻、影视等技巧丰富自己的表现力, 创造出“不似小说胜似小说” 的新型艺术作品。为新新闻主义后期不断成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梅勒和他的《黑夜军团》
梅勒和他的《黑夜军团》是继《冷血》之后,梅勒对新新闻主义发展做出的最大贡献是将美学原则引入新新闻主义的创作之中。梅勒的作品兼具了新闻报道和文学作品之长,梅勒写作态度严肃,他声言十分注意自己的“ 美学理论和笔下人物的深度和广度”, 强调挖掘“ 典型的美国事件”的巨大意义。梅勒在这里实际上提出了新新闻主义的理论纲领, 这无疑是属于进步的社会现实主义美学理论范畴,可供我们借鉴。
3、完善中的艺术结晶。
新新闻主义作家敢创敢拼敢于突破就有的写作模式,探索文学创作的新思路的行为,并未受到所有人的称颂。产生诸多批评和非议的原因,除了批评家个人的喜好,持有政治态度等外部环境因素之外,还在于新新闻主义的确在对事实报道时对准确度把握的不严谨。但新新闻主义可以说是新闻报道与文学艺术共同的衍生品。它取二者之所长,将事实转华文文学,寓文学于事实历史之中,他严谨公正的把握着一个度,不偏不倚,于是成就了自己。正如正如杜鲁·卡波特在六十年时所预言的那样,新新闻主义在有待开拓的文学领域中是最终的也是最伟大的一块园地。而今的事实发展正是如此。
参考文献:
[1]张素珍.试论新新闻主义的由来形成和发展[J].中国知网.
[2]窦庆兰.新新闻主义作品 夜幕下的大军 写作技法的小说化表现[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7,1.
[3]陈沛芹.文学新闻学在美国的兴起、现状与发展[J].国际新闻界,2003,4.
[4]廖声武.新新闻注意的潮起潮落[J].传媒观察,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