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统计数据会不会有误?

来源 :中国经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chouyu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2年我国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但也出现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针对当前出现的物价持续走低、下岗失业人数增加、股市低迷的三大现象,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日前表示,这不能表明我们的统计数据有问题,这些现象的出现另有着深层次的原因。
  邱晓华表示,导致当前物价下降主要有三个因素:一是需求不足的矛盾没有根本改变,这是物价继续下降的最重要因素。我国经济增长今年虽将达到8%的增幅,但与潜在的增长能力还有1个~2个百分点的差距。一个国家现实增长率低于它潜在的增长率,就意味着需求不足的存在,这必然会带来物价下降。二是技术进步带来成本大幅度下降,使商品价格下降,而且这个问题越来越突出,尤其在通讯、家电、流通等领域表现明显。此外,过去物价居高不下是旧体制性因素造成的,这几年加强监管,对垄断行业进行改革以及市场竞争的引入,抑制了一些行业涨价,表现明显的是2002年前10个月服务价格涨幅只有2%,而这在前几年是10%~20%。
  对于2002年城镇就业形势出现的困难,邱晓华说,首先,我国经济增长更多的是靠结构调整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将带来对劳动力吸纳能力明显减弱的问题,因此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带来的吸纳劳动力能力下降是造成高增长、低就业矛盾的重要因素。其次,城乡劳动力市场打通也是产生高增长、低就业的重要因素。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目前有1.3亿农村人口在城市,其中在城市的农村劳动力接近9000万,经济增长更多地吸纳了农村劳动力,而不是城市劳动力。再次,经济增长格局不均衡是目前造成高增长、低就业又一因素,2002年经济增长8%中的六成是依赖沿海地区和中西部的中心城市的发展,大部分城市并没有达到这一增幅。
  在谈到股市走势与宏观经济走势不一致时,邱晓华表示,尽管从理论上讲,股市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但我国股市至今还不能说就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因为股市成长、发展环境内在的机制与市场经济相比较,还有一定的差距,目前它还不能够真正地反映市场经济的变化。无论是上市公司主体,还是监管者,还是投资者本身,都与市场经济的要求有差距。今年股市走势低迷,并不是我们一个国家的问题,它是全球性问题。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国际因素的影响,国际上每发生一个大的变化,都会迅速地传导到我国,使得投资者、消费者发生心理的变化和行为的变化。2002年以来,国际股市持续波动,必然对我国的投资者产生一些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越来越大。
  邱晓华认为,对于全国10万亿元经济总量来说,股市的流通市值还不够大,只占整个经济总量10%~15%,所以股市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相对有限。但资本市场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应尽快改变股市不尽理想的局面,这也是继续保持宏观经济良好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其他文献
根据主从JK触发器输入信号的不同情况,研究总结出相应的次态确定方法.
目前,我国年钢产量2·2亿多吨,是全球最大产钢国。然而,令人不解的是,我国国产钢材市场占有率却逐渐呈下降的趋势。因为,国产钢材根本不能满足国内经济发展的要求,代表着高附加值产品的板材需大量依赖国外进口。钢铁业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的倾向十分严重。据统计,2003年新建成炼钢炉60座,100吨以上的转炉只有6座,低水平重复建设可见一斑。这样下去,我们普通钢材的生产能力过剩,却抢占并浪费了宝贵的资源,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