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伊夫林·沃《一把尘土》小说中的反讽艺术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12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英国小说家伊夫林·沃在20世纪的西方非常有名,而反讽是他小说的显著特色。从语言、人物、场景塑造到更深层的主题,伊夫林将反讽渗透于他小说的各个角落,并通过这种表现手法来领悟世界,使其成为表现他小说的主要艺术手段。
  关键词:伊夫林·沃 小说 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伊夫林·沃全名阿瑟·伊夫林·圣约翰·沃,于1903年10月28日出生于英国汉普斯特德。他的小说为读者展现了英国从20世纪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末的整个面貌,《一把尘土》是作家到英属圭亚那和巴西边疆旅游时所写的作品,其语言风格和写作技巧方特别含蓄、严肃,他在书写衰落这个主题的同时,也书写出了一个新主题:“生活在哥特时代的人落入野蛮人手中”。这部小说最为显著的艺术特点是运用了大量的反讽艺术手法。作家在小说中将可笑与可悲、幽默与谴责巧妙融合,剖析了家庭逐渐衰落、理想遭到背叛、人与人关系濒于破裂的痛苦与无奈。
  一 关于反讽
  反讽是西方文学中一个最古老的概念,源于希腊文,大意是“佯装的无知,虚假的谦逊”,从古希腊、罗马修辞学方面的反讽到弗·施莱格尔等人哲学的反讽,反讽这一概念随着历史的变迁也在不断地扩充和修正,其内涵变得越来越丰富复杂。如西塞罗认为反讽是传达与公认的或表面相异意思的谈话方式,所指的意思是与原意相反,或都与原意不同。后有学者进一步扩展反讽修辞,将反讽与知识背景相联。伊夫林·沃在《一把尘土》中运用了言语反讽手法,书写了人物、场景、情节等,极大突出了反讽效果。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理论在19世纪上半世纪改造了反讽概念,把它从修辞学概念扩展于文学创作的原则形式,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创作方法,并使其拥有了哲学审美内涵,具体到文学创作,作家必须能够凌驾于小说之上,并可以将小说中的创造的一切运用自如。作家在运用反讽时,必须对他所利用的题材能够完全操纵,做到客观、超然、冷静。“新批评”将反讽拓展为诗歌语言的基本原则,认为反讽是诗的内质,把它的范畴扩大为诗歌的基本思想方式,以修正来确定文学态度的样式,换句话说,反讽的本质是现代小说的一个基本要素,更有人把它看成是文学现代性的决定性标志,这对于我们理解反讽艺术的审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伊夫林·沃是一位颇具代表性的反讽作家,其反讽艺术丰富多彩。在《一把尘土》中,伊夫林·沃采用和小说语境有着密切关系的反讽手法,使词语、情节、结构与其所在的语境发生冲突时,结构和内容发生了不相同的意义,充分表现出其反讽意味,增加了文本叙述的戏剧性效果,体现出他极其敏锐的深入事物或问题的能力和批判意识。在《一把尘土》中,“反讽”包含了语言上的修辞方法,以及其中的“反语”、“讽刺”,还有与正面描述意义相反的对照技巧、组织结构等,表现出了小说内在的艺术价值。
  二 《一把尘土》中的反讽技巧
  反讽是伊夫林·沃小说的重要特色之一,他在《一把尘土》中得心应手地运用了反讽艺术技巧。这些反讽手法关系到人物、情节、结构、主题等中的不融洽的原因或条件,深化了作品的内涵。
  1 言语反讽所表现出的文字变形
  言语反讽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反语,是言语表层和实际含义截然的不相同,即反讽者在小说表面上陈述一层意思,但实际上却说明的是另一种意思。它是最普通意义上的反讽,也是反讽中重要的一种类型。在《一把尘土》中,伊夫林·沃中巧妙地采用了言语反讽的艺术手法,通过精心地选择词汇来达到作家反讽现实的意愿,将实际情形与字面意思进行了有意推翻和鲜明的更改,使上下文产生了完全不同的言意,使叙述语言与事实真相之间显示出有意的荒谬反常,真实的事物反倒变化成语言叙述的相反注解,通过书中人物的言谈发表不明确态度的评论,来完成反讽的目的。作者却将自己的真正意图隐藏起来,使叙事话语和叙述内容蕴涵了对比和不合常理,让作者依靠小说的语境去寻思,破译出其中的奥妙所在,使小说呈现出形式多样的景象,从而使小说取得了出色的反讽效果。
  如在《一把尘土》中,女主人公布伦达与约翰在外非法同居,她觉得对不起丈夫,为了减轻她心中的内疚,同时也为了不让丈夫托尼起疑,她鼓动那帮成天说人闲言碎语的朋友们说服女友珍妮去勾引自己的丈夫,而老实本分的丈夫却不受诱惑,没有理会布伦达的这份“好意”。而布伦达的所谓好友们却无法理解托尼的拒绝,竟有人搞笑地为布伦达这位“贤妻”不平:“为了让这位老兄高兴,作为妻子你所做的事是大多数人永远做不到的。”这句话表面看来是对女主人公大加赞许,但却与内心的厌恶制造出有意的错位,让人啼笑皆非。布伦达为了使自己不干净的勾当变得“坦然无畏”,竟要造成丈夫的不忠。她说想出的这种主意让正常人看起来简单不可思议。这句话中反语的运用使小说中的意思和它的原意义形成对比,打破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丰富和深化了故事想表达的内容。在这部小说中,这种好像不经意但实际却意味深长的反讽语言比比皆是,对于故事中的人物刻画和场景描写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如女主人公布伦达为了与约翰“长相厮守”,她要求托尼离婚,并让他卖掉赫顿庄园,托尼无法接受这种无理的要求,他拒绝支付布伦达的任何赡养费,这却让布伦达的那些朋友们“满腔义愤”:
  “他干了错事又不受惩罚,这真是太荒谬了……他们犯的错误就是事先把这方面的要求告诉了他。……我认为托尼这样处事太差劲了。”
  上面这段对话让读者非常清晰地感受到反讽的艺术效果,即叙述语言与实际状况完全相反普遍,实际状况完全改变叙述语言的本来面目的语境,作家用反讽戏谑了主体表述。即这些话语看真情似乎是为布伦达鸣不平,但纵观全文,我们就会看到这些话语实际上是在嘲笑讽刺女主人公和她朋友们的黑白不分以及自私冷漠。“他干了错事又不受惩罚,这真是太荒谬了。”这句话实在让读者觉得可笑,因为托尼没有做坏事却让布伦达的朋友指责,事实上做错事的是布伦达而不是托尼。作家通过叙述语言表面含义与真实内蕴之间的对比,形成语言的反差效应,使其幽默讽刺的艺术效果充分地表现出来。
其他文献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20世纪英国具有深远影响意义的作家之一,她被称为是女性主义的先锋作家。她曾创作许多具有代表意义的小说作品,如《雅各的房间》《到灯塔去》等。其中于19
曾在《和平年代》、《荣誉》等多部央视军警大戏中扮演多样角色的于小慧,生活中却是一个“不爱武装爱红妆”的单身妈妈。虽然,已在演艺圈打拼20多年,但她的美丽仍然不减当年,
彼得鲁舍夫斯卡娅是当代俄罗斯著名的作家、戏剧家,因为她在描写现实生活中的家庭、爱情、人际关系、社会问题时从不回避和掩饰残酷、痛苦、凶恶、肮脏的现实矛盾并且对其进
英国女性主义文学源于19世纪初。19世纪的英国,女性被认为天生智力不足,远远劣于男性,女性的社会地位卑微、经济收入稀少,多数都是从事又脏又重的体力活。但是,由于社会的发
早上,住在单身出租公寓的绿蒂正准备去上班,突然接到了警察打来的电话。警察告诉她一个惊人的消息:她的好友丽莎被人杀害了。三天前,有人发现丽莎的尸体浮在郊外的一条小河上
户外活动绝对不是自虐,当我们经过一天精疲力竭的暴走或爬升后,在黄昏夕阳照耀的营地上,升起袅袅炊烟,大家在欢声笑语中,就着天堂美景,享受人间美食时,还会有人抱怨生活吗?
作为文学艺术的一种创作手法和主要的文艺思潮,浪漫主义在西方诞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世纪之交,并在19世纪上半期达到繁荣,当时在欧洲历史上正值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这种思潮
雨果可谓是运用对照手法的大师。在他的杰作《巴黎圣母院》中,把这一手法运用到了极致。作者把爱斯美拉达描绘成天生丽质,爱情热烈,心地善良,表里一致,是外在美和心灵美的结
2011年1月26日上午10:18分“海韵星海KAWAI钢琴专卖店”在装修一新的江西路91号隆重开业,北京星海钢琴集团有限公司、河合贸易(上海)有限公司,青岛海韵琴行有限公司三家强强
艾丽丝·沃克是美国文坛上著名的黑人女作家,她生于美国乔治亚州伊坦顿的普通黑人家庭,面对社会歧视、家庭贫困,沃克深深体会到黑人女性的艰辛与痛苦。沃克的作品描绘了种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