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语文教学;比较探究;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
11(B)—0019—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材的版本也由单一化走向多元化,这是教育的进步,更是时代的进步。北师大版的语文教材有着鲜明的主题特征,每一单元都有单元主题,且每一单元的课文都由讲读课文、比较探究课文、拓展阅读(鉴赏评论)课文三部分组成。那么比较探究这种课文究竟该如何上?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学目标的设置
比较探究课文的教学,教师必须明确比较探究课文在整个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由前面的讲读课文过渡到后面自读课文的桥梁。那么,如何才能搭好这座桥,从而使学生能够从讲读课文的学习顺利过渡到自读课文的学习中来呢?笔者认为,比较探究课文在设置教学目标时,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既要再现和回归前面所学知识,又要辐射后面的教学内容,而“过程与方法”目标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比较探究课文的教学中,教师要教学生阅读的方法、比较的方法,以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自主阅读、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做到放手让学生自读文本,熟知文本的内容并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进行比较探究,在比较中进一步学习课文并理解内容,同时学习阅读的方法,为后面学习自读课文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的取舍
比较探究课文的教学关键应是通过比较寻求异同。那么,究竟哪些篇目可比较,比较的具体内容应如何选取,笔者认为北师大版教材的课后练习题设置得非常好,它是教师首选的参考。当然除了练习题,教师还可根据教材自选具有比较价值的材料作比较。如在教学古诗词时,可将描写同一事物的诗词进行比较,辨析写作手法、景物特征有何异同,以便进一步理解诗词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情感。总之,比较角度的选取是学习比较探究课文的关键,一定要具有可比性,通过比较要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比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训练学生独立思考的思维能力,从而找到阅读理解的钥匙。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
1. 同中求异
求异是最常见的比较方法之一。在同一主题的单元内,同中求异的比较方法经常用到。如八年级下册“历史智慧”主题单元,在学习了《邹忌讽齐王纳谏》《曹刿论战》《唐且不辱使命》这三篇课文后,比较探究的课后练习就有这样一题:“比较邹忌、曹刿、唐且三人的谈话技巧有什么不同。”同是跟帝王的谈话,人物身份、性格不同,所要达到的目的不同,谈话的方式就不同。通过比较,学生对人物形象就能把握得更加准确。
2. 异中求同
不同的篇目,在语言特色、表现手法、主题思想等方面往往有着相同或相似的地方。通过求同比较,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写作手法。如八年级下册“红色经典”主题单元中《狱中书简》《牛虻就义》《囚歌》《就义诗》等篇目,主题思想、人物性格、精神方面,有太多的相同和相似之处。学生通过比较,对各篇内的“革命主义乐观精神”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
四、课堂的活动方式
比较探究的最终归宿应是学生学会阅读,包括课内外广泛地阅读。所以,在比较探究课文的教学中,课堂活动方式可不拘一格,师生间的关系是平等的。课堂活动不再是传统的师问生答,而是多边的互动;不仅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还可以是学生提问教师回答;这样教师与学生之间合作交流,也可独立思考,进而完成学习任务。总之,比较探究课的课堂是开放的,活跃的,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是开放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在比较中学习文本,发散思维,学以致用。
比较探究课文作为北师大版本的一个鲜明的特色,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在日后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只有尽力地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进一步去探索钻研,才能逐步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更好地驾驭课堂。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
11(B)—0019—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材的版本也由单一化走向多元化,这是教育的进步,更是时代的进步。北师大版的语文教材有着鲜明的主题特征,每一单元都有单元主题,且每一单元的课文都由讲读课文、比较探究课文、拓展阅读(鉴赏评论)课文三部分组成。那么比较探究这种课文究竟该如何上?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学目标的设置
比较探究课文的教学,教师必须明确比较探究课文在整个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由前面的讲读课文过渡到后面自读课文的桥梁。那么,如何才能搭好这座桥,从而使学生能够从讲读课文的学习顺利过渡到自读课文的学习中来呢?笔者认为,比较探究课文在设置教学目标时,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既要再现和回归前面所学知识,又要辐射后面的教学内容,而“过程与方法”目标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比较探究课文的教学中,教师要教学生阅读的方法、比较的方法,以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自主阅读、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做到放手让学生自读文本,熟知文本的内容并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进行比较探究,在比较中进一步学习课文并理解内容,同时学习阅读的方法,为后面学习自读课文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的取舍
比较探究课文的教学关键应是通过比较寻求异同。那么,究竟哪些篇目可比较,比较的具体内容应如何选取,笔者认为北师大版教材的课后练习题设置得非常好,它是教师首选的参考。当然除了练习题,教师还可根据教材自选具有比较价值的材料作比较。如在教学古诗词时,可将描写同一事物的诗词进行比较,辨析写作手法、景物特征有何异同,以便进一步理解诗词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情感。总之,比较角度的选取是学习比较探究课文的关键,一定要具有可比性,通过比较要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比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训练学生独立思考的思维能力,从而找到阅读理解的钥匙。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
1. 同中求异
求异是最常见的比较方法之一。在同一主题的单元内,同中求异的比较方法经常用到。如八年级下册“历史智慧”主题单元,在学习了《邹忌讽齐王纳谏》《曹刿论战》《唐且不辱使命》这三篇课文后,比较探究的课后练习就有这样一题:“比较邹忌、曹刿、唐且三人的谈话技巧有什么不同。”同是跟帝王的谈话,人物身份、性格不同,所要达到的目的不同,谈话的方式就不同。通过比较,学生对人物形象就能把握得更加准确。
2. 异中求同
不同的篇目,在语言特色、表现手法、主题思想等方面往往有着相同或相似的地方。通过求同比较,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写作手法。如八年级下册“红色经典”主题单元中《狱中书简》《牛虻就义》《囚歌》《就义诗》等篇目,主题思想、人物性格、精神方面,有太多的相同和相似之处。学生通过比较,对各篇内的“革命主义乐观精神”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
四、课堂的活动方式
比较探究的最终归宿应是学生学会阅读,包括课内外广泛地阅读。所以,在比较探究课文的教学中,课堂活动方式可不拘一格,师生间的关系是平等的。课堂活动不再是传统的师问生答,而是多边的互动;不仅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还可以是学生提问教师回答;这样教师与学生之间合作交流,也可独立思考,进而完成学习任务。总之,比较探究课的课堂是开放的,活跃的,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是开放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在比较中学习文本,发散思维,学以致用。
比较探究课文作为北师大版本的一个鲜明的特色,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在日后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只有尽力地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进一步去探索钻研,才能逐步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更好地驾驭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