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来源 :中华消化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例1 患者男性,48岁,反复腹痛、腹泻1年,加重伴脓血便1个月.患者反复出现左下腹痛、腹泻1年,排便4~6次/d,水样便,无脓血,不发热.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腹痛、腹泻加重,排黏液脓血便10次/d,间断发热,体温最高达39.2℃,体重下降约5 kg。

其他文献
类癌组织结构与癌相似,多发于阑尾、回肠、空肠,常见转移部位为局部淋巴结和肝脏.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和常规肠镜检查的普及,国内直肠类癌的报道逐渐增多,但其治疗方法仍存争论.现总结本研究和国内外文献资料中的相关治疗经验,以期提高对直肠类癌的认识和治疗水平。
期刊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y gastritis,CAG)是最主要的胃癌癌前病变。其发生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 ylori,Hp)感染、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用药史等均有关。饮食因素对其转归的影响报道较少。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3156例CAG患者饮食因素与其内镜和病理组织学转归的关系。
期刊
结直肠癌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为多因素、多步骤的复杂过程,涉及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及肿瘤转移相关基因异常等.三联脆性组胺酸(fragile histidine triad,FHIT)基因是近年发现的抑癌基因之一,在多种肿瘤组织中均存在FHIT基因表达异常.本研究探讨FHIT基因、中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的表达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了解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机制。
期刊
目的 比较以泮托拉唑为基础的7d标准三联疗法与泮托拉唑+铋剂+甲硝唑+四环素的10 d四联疗法根除H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70例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的Hp感染者随机入选三联、四联治疗组.三联治疗组实行PAC方案:泮托拉唑40 mg(2次/d)+阿莫西林1.0 g(2次/d)+克拉霉素500 mg(2次/d),口服7 d.四联治疗组实行PBMT方案:泮托拉唑40 mg(2次/d)+胶体次枸橼酸铋22
重阳登顶倚阑干,祭祖追贤回首看。  使命每怀思万事,初心不忘破千难。  四时有序山河福,百姓无忧社稷安。  堅定忠诚两维护,再开新纪众民欢。
患者男,52岁,反复上腹痛3年余,加重10 d.患者上腹部间歇性胀痛,进食或仰卧位时腹痛加重,身体前倾、俯卧位时疼痛减轻,无放射性痛,伴腹胀、恶心、嗳气,症状可自行缓解,但仍反复发作,体重下降1.5 kg.患者有饮酒和吸烟史.体检:体温36.7℃,脉搏68次/min,血压105/65 mm Hg(1 mm Hg=0.133 kPa),呼吸20次/min,神清,营养不良,被动前倾体位,皮肤、巩膜无黄
期刊
号角吹响,  奔跑在乡村振兴路上,  让脏的丑的滚开,  让新的美的绽放,  巩固脱贫的成果,  张开致富的翅膀,  飛出全面小康的新辉煌,  创出乡村振兴的新画廊。  新的向往,  敲打赤子游子的胸膛,  用打工的成果架梁,  用打工的经验导航,  共同发展梦飞扬,  共同富裕爱无疆,  画出幸福安康的新风光,  奏出复兴强国的新华章。
基因甲基化是抑癌基因失活的主要机制.胰腺癌中许多抑癌基因因CpG岛异常超甲基化而失活,如人类错配修复基因1(human mutL homolog 1,hMLH 1)、维甲酸受体β基因(retinoic acid receptor,RAR-β)等.组蛋白去乙酰化后的异染色质蛋白1(heterochromatin protein 1,HP1)可募集DNA甲基转移酶,从而使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1]
期刊
患者女,62岁,因进行性腹胀、乏力1月步行入院.起病前2个月因咽痛自行于路边采挖猫爪草,将其茎叶晒干后每日煲煮饮汤.入院体检:全身皮肤无黄染,可见肝掌、蜘蛛痣,腹膨隆,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PLT 91×109/L,PTA 68.2%,血氨正常,AST 76 U/L,ALT 55 U/L,胆红素正常,CA125 141.1 U/ml,各种肝炎标
期刊
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相关性疾病(Clostridium difficileassociated disease,CDAD)是院内获得性感染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其发病率和严重程度都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在今年的美国消化疾病周(DDW)上,CDAD成为了一个新的讨论热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