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的挑战与学校应对策略

来源 :安徽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xc1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高考即将在安徽落地,新高考改了什么?价值取向是什么?冲击波在哪里?学校如何应对?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试图通过分析闵行两校的实操经验,取长补短,勾勒出我们的路线图,进而形成实施方案。
  关键词:新高考  价值取向  应对策略
  
  新一轮高考制度改革,正在倒逼高中教育改革。由此,学校会承受巨大的压力,但我们不能等待,只能提前谋划,稳妥实施。
  一、新高考带给了我们什么——对新高考的深入认知
  新高考到底“改了”什么?一是改考试。一改一考定终身制。从先行省方案看,合格性学业水平考试涵盖高中学生所学科目,成绩呈现方式只有合格、不合格两种,考试成绩合格是学生取得毕业资格的必要条件。等级性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从等级考选择来看,上海、山东等5省市是“6选3”,浙江是“7选3”,江苏、广东等8省市是“2选1+4选2”。与之配套的还有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引导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二是改录取。在招生录取机制上进行改革,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逐渐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增加高校和学生双向选择机会。三是改模式。准确地说是改变“育人模式”,从重“育分”到重“育人”。
  新高考“价值取向”是什么?笔者以为有三个方向。一是促进学生全面而又个性的发展。新形势下,“让教育适合学生”而非“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二是核心素养培育成为教育教学的中心。2018年1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把“核心素养”培育放在首要位置。三是让学生有“选择”。把选择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充分了解个人性格禀赋、兴趣特长等基础上,做出选择。
  新高考的“冲击波”在哪里?从目前来看,新高考至少有两大冲击源。一是“走班”。多年来,学校教学与管理的模式是以行政班为单位,以班主任为核心,如今这将受到强烈冲击,同时使原来建立在行政班基础上的人际关系发生巨大的变化。二是“选课”。传统的教学组织方式,类似于“计划经济”,统一时间、统一课程、统一进度、统一课表等,都是学校统一安排的。在走班和选课的冲击下,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德育工作、教学管理等一系列问题随之而来。
  二、如何应对新高考——学校转型与应对策略
  以校园文化作为新高考的统领。学校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其文化领导力。以“闵行三中”为例,在上海算不上名校,就是在闵行区,也常常被划为三类,但其致力于文化构建,通过特色校本课程,弘扬自己的特色文化,践行自己的办学理念。该校以“尊重”为核心理念,由此衍生出“尊重德育”“尊重学堂”“尊重课程”等系列化校园文化,为学生成长提供了多元化平台。它给我们的启示是,要让学校特色文化生根生长,必须构建与之相契合的校本课程体系,以特色校本课程滋养、弘扬、彰显学校特色文化,促进学生生命成长。
  以系统视野制订实施方案。按照闵行经验,一是做好政策、目标、环境以及特色梳理,由此学校才能知根知底,提前布局。二是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指导机构。学校都建有“新高考改革领导小组”或类似机构,全面负责新高考的战略规划和落地实施,同时建立导师制和学术委员会。三是要统一各方思想。学校领导班子必须全员、全面和全程参与新高考战略所有决策与讨论,确保形成合力。管理团队及学科教师必须明确各自角色与作用。对于学生家长,必须统一家长的认识,缓解家长的焦虑。四是制订方案与流程图。在详细了解本省方案的基础上,展开广泛而深入的讨论,由相关部门制定详细规划。成熟的规划一般需几上几下,有条件的还可以聘请专家论证,最后才能确定。
  以教育教学转型推进新高考稳步实施。推进新高考是小步稳进,不是一蹴而就。教育教学转型与实施是其中的关键。
  1.教学层面的实施。一是课程开设、课时分配及课表排列。闵行两校根据课时情况不同,基本上是高一全开,每天七节加一节课外实践活动。选科后,合格考的学科每周开两节,等级考的学科每周开三节,高二不再开地理、生物、技术学科合格考班,其他学科高三不开合格考课程。学校总课表目前主要是人工排。选科走班后,教师和学生各有一张个人的个性化课表。二是走班教学。两校坚持分层教学的原则,让基础不同的学生有自身的提升空间。在科目选择时注重教师的引导,有限定性走班(套餐制)倾向,但绝不做强制性要求。三是教师的调配、工作量测算及绩效考核。除语、数、英外,两校针对选考科目周课时安排同等对待。教师选聘与教学业绩及教学考评分数挂钩。等级考科目列入高考奖励发放之中。
  2.教科研层面的实施。一是课堂教学及评价。教学设计依据新课标,倡导问题化,大量采用“导学案”, 注重思维引导,从“问题产生”到“问题分享”,从“问题研究”到“问题深化”,逻辑性一以贯之。课堂评价上,闵行两校主要依据“上海市课堂教学调研工具”,从“教师教学清晰”“引导学生学习”“师生有效沟通”“课堂环境管理”“教学目标达成”“特色和创意”六个维度进行观察赋分。二是教科研实施。两校主要依托区级教科研部门的驻点调研和教学视导等上级督查,开展推门听课、同课异构和同课跟踪等活动;充分利用教学设计、命题、作业展示、论文等大赛平台,激励教师参加校本教研、课题研究和项目实施,进行自我发展。同时,辅之以学生和家长评教、同行互评等评价措施。
  3.德育层面的实施。一是班级管理。行政班级依然是管理和教学的主体,教学班级在行政班级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积极配合行政班级,形成合力,共同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选课走班前学生属行政班级,管理由班主任负责;选课走班后学生属教学班级,管理由辅导员负责。二是班主任管理。新高考背景下班主任的配置为1+n的模式,即一个班主任,1-3个辅导员。行政班班主任负责班级学生的一日常规、安全纪律、成绩提升、素养培育等全局性和长期性工作,教学班辅导员只负责6选3学科中某一学科的教学与管理。班主任的评价依然可以根据原有办法进行,辅导员评价制度需另行制定。三是学生生涯规划,行之有效的方法有班主任指导、专家引领、职业体验、兴趣特长测评等。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学校要提供场所和专业指导。四是思想教育。闵行两校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参与学校德育管理,同时进一步细化思想品德教育的职能分工,增设学生工作部,更精细地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值得借鉴。五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综合素质评价是高考录取“两依据一参考”中的“参考”。上海市综合素质评价条目清晰且有一套市级管理系统,从入学开始学生按学期自己在网上录入五大方面的活动记录,班主任进行遴选、初评并公示,学校评价小组进行核定,最后生成每人一个报告。
  
  4.课程的实施。闵行三中虽然没有高大上的丰富课程,但他们的课程是基于学情和校情的,从最基础的微课、作业辅导开始,而恰恰是这些不起眼的做法,实现了学校教学质量的大提升。闵行中学课程,更具引领性和国际视野。两所学校课程设置的转变不断推动着教师的创新实践与课程研发,课程也像大海一样,使学生可以随时去游泳,让不同类型、不同学力、不同学程的学生都能有所发展、有所提升。
  5.后勤管理层面的实施。两校对于后勤管理都进行了适度调整,管理超前,力求精细。为适应走班教学,准备了一定量的空教室,其数量是现有班级数量的1.5倍。走班教室配备的课桌椅的数量一般多于实有学生数,基本达到考试用的数量。同时,为减轻学生走班负担,两校均在行政班级后面配备学生储物柜,每生一个。为提高学生科学艺术素养,学校还着力完善心理咨询、实验教室及功能教室的建设。在信息化支撑方面,两校投入巨大。闵行中学负责人指出,“得信息化者得天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上海作为高考改革的排头兵,已为各省市高考改革提供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当然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人总是在下水中学会游泳。在学习和借鉴的基础上,我们更应立足实际,进一步探索适合本地乃至一校教育改革的新模式,并努力践行。
  
  参考文献:
  [1]中華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赵潇晗
其他文献
摘要:舒城茶文化是舒城传统文化、乡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学校的特色发展,应立足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优化教育资源。舒城茶文化对舒城的学生个体生命的发展具有“根”的价值,有利于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关键词:开发 茶文化课程 培养 核心素养     一、舒城茶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背景  近年来,随着学校在课程决策方面自主权的增多,各地各校纷纷进行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较为显著
期刊
摘要:设计优质的课堂问题是阅读教学中更加有效地提升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立足文本,以学生的原初体验为起点,设计优质问题,聚焦主问题,厘清问题层次,构建具有内在逻辑性的问题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的思考走向深入,才能使语文课上的语言发展与思维发展相互促进,实现语言和思维的和谐共进。  关键词:阅读 教学 问题 思维     笔者每年都会进入所在县的中学语文课堂,调研了解县域内语
期刊
摘要:职业体验的关键要素是要去体验,目标要明了,过程要清楚,组织要有序,多维整合,体验认知,规划反思,课外延伸,树立职业观念为未来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实践 情境体验 目标策略 规划实施 认知反思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想象力丰富,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对未来的职业充满了憧憬,他们正处在职业幻想期,可以说,小学时期是职业教育的启蒙时期。进行课程化的职业体验教育是走向未来的体验之路,是提
期刊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提倡和开展项目式教学。本文以“食物中的糖类在人体内的转化”项目式学习为主线,用学业质量水平指导教学设计,通过一系列项目任务的实施,全面提升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课程改革 项目式教学 项目任务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项目式学习就是将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或所要提升的能力要求,设计成项目任务的形式,并以此为载体,随着项目任务的完成达成学习目标,实现知识内容的掌握和相
期刊
摘要:在小说教学中,我们只有品味出小说中典型人物的典型形象,才能更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本文以鲁迅的《社戏》为例,探究双喜“最聪明”的形象如何体现在他的洞察力、表达力、思考力上,以此来逐步揭示出作者的写作意图。  关键词:小说 典型人物 典型形象 双喜 写作意图     引言  在小说教学中,我们会通过多种方式去品味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以此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最终品读其反映出的
期刊
摘要:随班就读是为了让残疾儿童这个特殊群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能得到适合发展的教育。F县开展了近4年的随班就读工作,从数据分析来看,此项工作的开展大大提升了适龄残疾儿童的入学率,给该县的均衡发展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此外,随班就读的推进让更多的残疾儿童进入融合教育的大环境,让更多的教育工作者了解和接触这群特殊的儿童,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关键词:特殊儿童 融合教育 观察 思考     引言  为给
期刊
摘要:学生学习《背影》不感动一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关,二是因为“父亲”的形象很特别。教学中,可从了解父亲的不美这一点切入,探究“父亲”这个形象的种种不美——言语不美、动作不美、外表不美,引导学生探究这种不美的背后隐藏的深沉父爱——大美,从而使其受到爱的教育。  关键词:学情 切入点 时代背景 父亲形象     《背影》一文,很多学生看了之后,并不觉得怎么感动,认为父亲关心儿子,是很平常的事。的确,回
期刊
摘要:2016年8月,在合肥市瑶海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教体局组织编写和出版了《瑶海区公民道德素养读本》这一区本教材,供全区中小学生免费和循环使用。这不仅开创了历史之先河,也开创了区域德育工作新局面,为区域公民道德素养的提高打下坚实基础,取得了初步成效。  关键词:区本教材 道德素养 开发 使用     一、问题的提出  2017年11月,安徽省合肥市荣获两项全国大奖,分别是“全国文明城市”和
期刊
摘要:为了执教“用数对确定位置”,两位教师对教材的剖析是志同道合的,都深挖教材,追寻数学本质,锁定目标,找准方向;对教学预设是大相径庭的,情境不同,生成各异。但教学过程都如同庖丁解牛般精彩,因为他们的课堂是开放的、深度理解教材的。最终的教学效果殊途同归,即追寻数学本质,促进深度理解,孕育数学素养。  关键词:数对 教学片段 数学素养     “用数对确定位置”被苏教版数学教材编排在四年级下册进行教
期刊
摘要:关注课堂、研究课堂不仅是学校业务校长、教务处、教科室等管理人员的主要工作,更是校长的工作核心。因此,学校管理者的“有效听课”是学校落实网格化管理的中心网格。  关键词:有效听课 高效课堂 听评课研究     要实现“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位学生”的目标,最重要的是“上好每一堂课”。课堂是教书育人的主渠道,是学校管理的最重要环节。关注课堂、研究课堂不仅是学校业务校长、教务处、教科室等管理人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