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中籼稻金优107高产制种技术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720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介绍杂交中籼稻金优107的高产制种技术,包括选择制种基地、合理安排播插期、培育高产群体、搞好花期预测、严格去杂等方面内容,以为该品种的制种提供参考。
  关键词杂交中籼稻;金优107;高产;制种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0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14-0075-01
  
  High-yieldingSeedProductionTechniqueofMiddle-seasonIndicaHybridRiceJinyou107
  WU Yun-peng 1,2LI Hong-sheng 1,2,3LI Ji-hui 1,2DUAN Tai-pin 1,2YANG Long-wei 1,2
  (1 Enshi Tujia and Miao Nationality Autonomous County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Enshi Hubei 445002; 2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enter,western Hubei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al Station; 3 Qing Jiang Seed Company of Hubei)
  AbstractThe high-yielding seed production technigue of middle-season Indica hybird rice Jinyou 107 was introduced,induding the following aspests:choosing the base of seeding production,arranging suitable date of seeding,breeding high-yidding group,predicting the florescence,waping off impurities strictly. It can give reference for seeding production of Jinyou 107.
  Key wordmiddle-season Indica hybrid;Jinyou 107;high-yielding;seed production technique
  
  金优107是湖北清江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用金23A与HR 107配组育成的高产、抗病水稻新组合。2008—2009年参加湖北省恩施州水稻品种早熟中稻区域试验,2010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米质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出糙率81.8%,整精米率64.3%,垩白粒率65%,垩白度6.5%,透明度2级,胶稠度66 mm,直链淀粉含量20.7%,粒长7.1 mm,长宽比3.0。2年区试平均单产8.36 t/hm2,比福优195增产3.45%。该组合丰产性和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综合抗病性强。现将其高产制种技术总结如下。
  1选择适宜的制种基地
  根据父母本的特征特性,在恩施州宜选择海拔低,保水、保肥能力强,富含磷、钾等矿物质的稻田制种,利于提高结实率,增加种子饱满度,确保优质高产。
  2选择最佳授粉时期,合理安排父母本播差
  最佳授粉时期宜选择旬平均气温28~32 ℃、相对湿度80%左右、阳光充足、无3 d以上的连续阴雨。根据恩施州历年天气情况,金优107在恩施制种,授粉期应选择在7月底8月初。
  根据近几年的制种实践和亲本的开花习性,金优107制种理想花期以父本早母本始穗1~2 d为宜。其播期安排父本4月上旬播种,母本与父本时差48 d,叶差9.8~10.5叶。并采用一期父本,提高田间花粉密度,以利于提高异交结实率,夺取高产。
  3抓好田间管理,培育高产群体
  3.1培育壮秧
  选择背风向阳、排灌方便的田块作秧田[1]。用15 t/hm2腐熟人畜粪、375 kg/hm2水稻专用复合肥、150 kg/hm2尿素作底肥。父本HR 107播量150 kg/hm2左右,母本金23A播量225 kg/hm2左右,播种时分厢过称,多次匀播。播种前种子用强氯精或恶敌浸种消毒。分别在1叶1心、2叶1心、3叶1心以及移栽前7 d各施尿素60 kg/hm2作追肥。水的管理实行浅水灌溉,以露为主的方式,力争培育多蘖壮秧。秧田期注意及时防治病虫害,移栽时秧苗带肥带药到大田。
  3.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父本秧苗6叶左右、母本秧苗4叶左右,选晴好天气移栽。田间3.24 m开厢,父母本行比2∶16,父母本间距33.3 cm。父本插植规格23.3 cm×40.0 cm,每穴2粒谷苗,母本插植规格13.3 cm×16.7 cm,每穴2~4粒谷苗。
  3.3科学施肥
  制种大田施肥做到前重后轻,适氮高磷钾。金优107制种大田用腐熟猪牛厩肥15 t/hm2、水稻专用复合肥300 kg/hm2、钾肥150 kg/hm2作底肥。母本金23 A移栽后3 d,母本追复合肥150 kg/hm2、尿素75 kg/hm2。对父本要施2次偏肥,以促进父本稳健生长,保证父本有效穗数达90万穗/hm2以上。
  3.4合理管水
  水的管理坚持浅水插秧、寸水活棵、浅水分蘖、足苗晒田、有水孕穗、深水授粉、干湿壮籽、无水收割的原则[2-3]。但要注意避免收割前脱水过早而造成空秕粒的增加。
  3.5搞好病虫害综合防治
  在各个生育阶段应及时做好病虫害防治,可根据当地的病虫测报及时进行田间调查,对虫害以治早治小为主,对病害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特别注意稻瘟病的防治,在分蘖盛期和破口期用三环唑、富士1号等喷雾,能有效地控制稻瘟病的发生。同时注意防治纹枯病和稻粒黑粉病,提高制种产量。
  4搞好花期预测,确保花期相遇
  根据父母本的生长进度,依据叶龄观察结果,在父母本进入幼穗分化后,要及时做好花期预测,以确保花期相遇[4]。在恩施低海拔地区,若金23 A幼穗分化到Ⅰ期末时,HR107在Ⅱ期末,则后期花期相遇较理想。
  5用好九二○,搞好人工辅助授粉,提高异交结实率
  根据父母本花期相遇情况,灵活掌握九二○的施用。一般九二○用量为180~240 g/hm2。花期相遇良好,九二○分2次使用,即在抽穗10%左右时施用60~90 g/hm2,次日用120~150 g/hm2,留30 g/hm2偏施父本。若花期相遇不理想,宜适当推迟九二○的使用时间,并增加施用次数。九二○喷施時间最好在9:00前或16:00后。
  人工辅助授粉要掌握好授粉时间,宜适当推迟第1次授粉时间。在父本散粉高峰期,采用双竹竿赶粉。其作法采用“轻推重摇慢回手”推摇相结合的方法。
  6严格去杂保纯,确保种子质量
  一是把好双亲亲本质量关,选用高纯度的亲本种子;二是严格大田隔离条件,防止生物学混杂;三是在母本始穗前彻底清除父母本行中的杂株;四是在收割、晒种、贮藏、收购、运输等环节上严格防止人为混杂或机械混杂。
  7参考文献
  [1] 李洪胜.高产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宜香107[J].杂交水稻,2008,23(5):79.
  [2] 袁隆平,陈洪新.杂交水稻育种栽培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86-133.
  [3] 曾良明,饶定忠,彭裕建,等.杂交中稻新组合Y两优916特征特性及制种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9):85.
  [4] 李晓元,张林,刘波,等.冬水田杂交中稻川江优527的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10(7):3368-3370,3383.
其他文献
鄂西渝东区海相地层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 ,受到过多种应力场作用 ,因应力条件、介质条件和边界条件差异 ,形成了现今比较复杂的构造面貌。纵向上 ,因上、下构造变形层抗应变能
从温室准备、基质选择与使用、水质要求、品种选择、上盆与换盆方法、栽培管理、环境卫生控制等方面详细阐述了红掌的标准化栽培技术流程,旨在为红掌工厂化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江汉油田地质构造复杂,地面水网密集,为了进一步探明长湖底部地质储量,实现"湖油陆采",江汉油田部署第一口浅层大位移多目标探井-C10X井.该井在实际钻探中,首次研究应用浅层
西气东输工程的全面启动和实施,标志着我国天然气的时代正在来临.有关资料表明,2002~2010年是我国天然气管网建设的高峰期,也是压缩天然气(以下简称CNG)加气站配套设施建设的
文章根据时代提出的教育改革要求,陈述作者对高校课堂教学原则的体察,认为目标、服务、适用、可接受、不可取代原则,是应予以重视的课堂教学原则.
【正】"热闹科技大集,是大型的农业科技集市,也是各行各业群众的科技盛会,像百花盛开年年奇丽。它是妙曲飞歌的旋律,飞越祖国大地,飞遍乡村城市,创新的科学普及促经济发展,把
近年来,我国多数医院对污染器材实行先在使用科室经过初步浸泡消毒后,再回收至供应室统一处理[1],由于分散浸泡消毒,容易使污染在环境中扩散及造成资源浪费.因此,为了加强使
当前对肺癌的早期诊断,CT支气管镜检查,X光检查,活检等已被人们所公认,但是肺组织穿刺细胞学检查对肺癌的早期诊断及确诊率也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现将我院75例被确诊为肺癌的肺
从语用学的范畴看,话语分析是对交际内容进行分析和解读的重要手段,从所指、预设、暗示和推论等方面入手分析话语,受话人可以清晰地了解发话人的交际意图。本文选取三篇近年来在
介绍了卡特兰组培苗炼苗的最佳状态、最佳环境以及卡特兰组培苗的移栽技术,包括基质选择、定植方法和栽培管理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卡特兰盆花产业化生产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