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中揽月:斯基泰复合弓(下)

来源 :轻兵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excu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上篇介绍了斯基泰复合弓的渊源及其流传区域,下篇展示斯基泰复合弓特殊的形制、制作过程及其附件——
  斯基泰复合弓形制特别
  斯基泰复合弓可分为中间握把段以及握把两侧的弓臂段,两个弓臂两端的弓梢段共5个分段。
斯基泰复合弓处于拉弓射箭状态

  斯基泰复合弓是一种“非对称弓”,即上、下弓臂段的长度不等长。从古希腊黑陶器上的斯基泰人开弓射箭形象看,使用时既可以长弓臂在上,也可以短弓臂在上。根据笔者的使用体会,这种弓的使用难度确实非常大,要达到射箭准确,需要进行长时间的练习。
斯基泰复合弓是一种“非对称弓”,即上、下弓臂段的长度不等长

  由于制作工艺流程有所差异,各地域出土的斯基泰复合弓的质量及长度略有不同,通常其质量为0.5kg左右,长度超过1m。新疆鄯善洋海墓地M18号墓出土的斯基泰复合弓全长为1 174mm;新疆且末扎滚鲁克1号墓地出土的斯基泰复合弓全长为1 070mm,但此弓已经扭曲;新疆吐鲁番胜金店墓地2号墓出土的斯基泰复合弓全长为1 128mm。
根据新疆洋海古墓出土的一张斯基泰弓绘制的示意图。其握把段的长度为35mm,弓梢段的长度为25mm,而弓臂段的长度为19mm。这种形制适于射较重的箭,可提高箭在50m之内的穿透力

  一般来说,斯基泰复合弓握把段和弓梢段的长度大于弓臂段。根据一张新疆海洋古墓出土的斯基泰复合弓进行实测,其握把段的长度为35mm,弓梢段的长度为25mm,而弓臂的长度为19mm。这种形制适于射较重的箭,可提高箭在50m之内的穿透力。当然,这种形制并不是斯基泰复合弓惟一的形制,也有弓梢段和弓臂段等长的其他形制。
北山羊近照。为弓臂提供挤压力的水牛角在草原上比较稀缺,斯基泰复合弓普遍采用北山羊的羊角制作

  斯基泰复合弓的制作过程
  斯基泰复合弓的制作过程较复杂,包括备料及初级处理、弓胎制作、弓体制作、弓弦制作及驯弓、弓箭及弓囊制作、附件制作等阶段。
  备料及初级处理
  由于斯基泰人没有创造自己的文字,加之时间久远,因此,斯基泰人没有留下有关斯基泰复合弓制作的文献。但从中国战国时期的古文献《考工记》中可以找到斯基泰复合弓的制作原料及其制作过程。
  《考工记》是中国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该书在中国科技史、工艺美术史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全书共7 100余字,记述了木工、金工、皮革、染色、刮磨、陶瓷等六大类30个工种的内容,反映出当时中国所达到的科技及工艺水平。此外,《考工记》还有数学、地理学、力学、声学、建筑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总结。
  《考工记》中记载:“弓人为弓,取六材必以其时,六材既聚,巧者和之。干也者,以为远也;角也者,以为疾也;筋也者,以为深也;胶也者,以为和也;丝也者,以为固也;漆也者,以为受霜露也。”这段话的意思是:弓人制作弓,必须依照季节取用六材。六材都具备后,心灵手巧的工匠将它们加工组合成为复合弓。木,以求射得远;角,以求箭速快;筋,以求箭射得深;胶,以求弓身结合紧密;丝,以求弓身牢固;漆,以求弓身能经受霜露。
  “木”这种为弓提供弹性的主干材,斯基泰人偏向使用多年生的灌木。例如,中国新疆洋海墓地出土的斯基泰复合弓,有些是由韧性最强的绣线菊木(又名兔儿条)制成的,有些是由另外一种常用木材柽柳木(又名红柳木)制成的,而欧洲出土的斯基泰复合弓则多由山茱萸木或枫木制成。为弓臂提供挤压力的水牛角在草原上比较稀缺,斯基泰复合弓普遍采用北山羊的羊角制作,在斯基泰鹿石的雕刻上和天山南北两路的诸多岩画上,北山羊都作为草原游牧民族主要猎物出现。为弓臂提供拉力的“筋”,多采用野牛的牛背筋。缠绕弓身的“丝”,多采用羊肠衣制作。斯基泰人多采用鹿皮、鹿筋或羊筋熬制成胶,而在中国多采用洄游性鱼类或者海鱼的鱼鳔熬制成胶。
  当集齐材料之后,就可以进行初级处理了。例如,将灌木、山羊角使用工具去除表皮、整理干净。那时,虽然金属工具的发展还处于原始阶段,但金属锉刀、金属刮刀及凿子已经被普遍应用。木板锉刀也存在,在中国洋海墓地出土有一块长方形的木板,长度大约为30cm,木板的一面向外呈弧形,另一面则磨成平面,木板的两个表面用胶粘着有一层细砂粒,用于打磨用材表面。
斯基泰复合弓制作过程示意图之一:在一片生物角的两侧使用胶液各粘接2片木条,使用挤压工具将4片木材与生物角挤压成一个整体,加工成弓胎分段
斯基泰复合弓制作过程示意图之二:将握把段两端使用锉刀加工出V字形凸起;弓臂段的握把方向加工出V字形凹槽,弓臂段的弓梢方向加工出V字形凸起;弓梢段的弓臂方向加工出V字形凹槽。在所有的结合面上涂抹胶液,之后将5个分段插接成整体的弓胎
斯基泰复合弓制作过程示意图之三:在握把段两侧加贴多根木条,使得握把段的宽度增加。尔后,将加工好的两条生物角片使用胶液粘贴在弓胎内侧。两条生物角的长度应该足以覆盖握把段、弓臂段和弓梢段,并且两片生物角在握把段留出空隙,此空隙处称为“梁子”

  弓胎制作
  斯基泰复合弓的弓胎制作极具特色,其采用插接式结构,弓胎中间的握把段、握把两侧的弓臂段、两个弓臂两端的弓梢段,在制作之前是分段的。分段成型过程中,斯基泰弓的弓胎由生物角片和木片压制而成,其结构较复杂。由于草原上粗壮的木材难得,所以斯基泰弓普遍采用灌木制作弓胎。首先将灌木加工成长条状,使用盛有水的陶罐对木材进行熏蒸处理,目的是使弓胎有更好的弹性变形系数。尔后,将生物角使用绳锯(用麻绳刷上胶液,在石英沙里面滚几下就形成了最原始的绳锯,其强度足以锯开各种木材和生物角,生物角片如果不够长,会采用几片角粘结加长的方法)破开之后在火上烘烤,直到其变软之后将其加工成长条状。最后,在一片生物角的两侧使用胶液各粘接2片木条,使用挤压工具将4片木材与生物角挤压成一个整体。弓胎的5个分段均采用此方法制成。
  将弓胎分段加工完毕之后,开始插接弓胎。将握把段两端使用锉刀加工出V字形凸起;弓臂段的握把方向加工出V字形凹槽,弓臂段的弓梢方向加工出V字形凸起;弓梢段的弓臂方向加工出V字形凹槽。在所有的结合面上涂抹胶液,之后将5个分段插接成整体弓胎。
斯基泰复合弓的几种防水处理方式:左一为“润羊血”,左二为使用棕色皮革带缠裹,左三为使用白色皮革带缠裹,左四为使用桦树皮缠裹

  弓体制作
  由于弓胎握把段的宽度一般都大于两侧的弓臂段宽度,所以需要在握把段两侧加贴多根木条,使得握把段的宽度增加。尔后,将加工好的两条生物角片使用胶液粘贴在弓胎内侧(面向射手的一侧),这是第一次粘贴生物角片。两条生物角片的长度应足以覆盖握把段、弓臂段和弓梢段,并且两片生物角在握把段留出空隙。中国角弓,此空隙处称为“梁子”。两片生物角粘贴上之后,还要使用绳索紧紧地勒紧弓胎和角片,使角片结实地粘贴在弓胎上。待胶液凝固后,取下绳索,在弓胎内侧两片生物角之间的空隙处粘贴一片生物角或木条。尔后,加工出一条非常厚的生物角片,这片生物角要覆盖整个“梁子”,并且向弓梢段方向延伸一段距离,再使用绳索捆扎一段时间,直到胶液将整个弓胎牢牢的粘结在一起。此后,工匠开始使用锉刀对弓胎进行修形,将弓胎握把段两侧的木片修成圆弧形,以方便射手拉弓。
  动物的筋腱,通常使用纺织品包好之后,使用木质榔头反复锤砸,直到筋腱变成头发丝一样细。由于要去除其内部的脂肪,必须使用酸性物质浸泡筋腱。例如,使用发酵的酸度极大的酸奶浸泡和清洗筋腱丝。使用梳子将筋腱丝梳理之后,即可使用生物胶将筋丝粘贴在弓胎的外侧。这个过程相比生物角片的粘贴需要更高的技术,并且只能在空气湿度不大时粘贴,通常是在冬天或者秋高气爽时做这道工序。
新疆洋海古墓群出土的一束斯基泰弓箭簇,其中有青铜、角、骨、木质共4种箭簇,青铜箭簇多为截面呈四棱锥形并带有两翼,有些带有倒刺,基本上都是带有套管的套接式结构

  上述工序完成后,使用锉刀锉出斯基泰弓弓梢段挂弦的凸起部分和梢顶部卡弦的凹槽。此时一张斯基泰弓基本成型。但是草原和高山上的雨露和霜雪会侵蚀弓体,还需要对弓进行防水处理。“漆,以求弓身能经受霜露”,中原王朝的先民们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学会使用桐油调制大漆(又名天然漆、生漆、土漆、中国漆、国漆。其是一种天然树脂涂料,是割开漆树的树皮,从韧皮内流出的一种白色粘性乳液,经加工而制成的一种漆料)对弓进行防水处理,而斯基泰人采用的是一种表面碳化处理方法:首先在弓的表面缠裹刷胶的动物筋丝,使动物筋丝呈交叉网状。尔后,从戈壁上生长的红柳木根部取出一种特殊的碱性土壤,使用动物血液与碱土融合,用火熬制到一定程度后,趁热涂抹在缠裹层上。目的是将缠裹层的筋丝外层进行表面碳化,这层碳化层是非常好的防水层。再使用热羊油涂抹缠裹层,这道工序被称为“润羊血”。
  在“冰人奥兹”尸体身边发现的斯基泰复合弓上就有“润羊血”残留。1991年9月19日,两名德国登山游客在意大利境内的阿尔卑斯山探险,在一个1万英尺深的山谷中,发现一具赤裸、扭曲、脸朝下躺在冰雪中的尸体。起初,两位探险者认为这冰人是一位发生意外的现代登山者。而科学家的研究发现,这并不是意外死亡的现代登山者,是一件有着5 300年历史的尸体。根据两位探险者发现的地点,这个冰人被称为“奥兹”。   另外,在欧洲出土的斯基泰复合弓中,有许多弓的表面包覆有动物皮或者桦树皮,或者使用阿拉伯树胶熬制后再次涂抹一次弓体,这些防水处理方法都是较好的保护层。
骨制扳指前、后部特写。该扳指出土于新疆墓葬中,其由动物的骨头制成,孔为圆弧形

  弓弦制作及驯弓
  斯基泰弓的弓弦通常由牛筋、鹿皮、羊肠等动物丝筋编拧而成。编拧的方法是:多股动物丝筋旋拧在一起,构成一条结实的弓弦。弓弦的两端制成套环,用于将弓弦挂在梢顶部卡弦的凹槽上。弦挂好之后,进入驯弓阶段,将弓拉开到一定距离,使用工具将其固定。等待一段时间之后,再拉开更大的距离固定,直到弓能够适应拉开的弹性形变为止。尔后,进行搭箭试射。
  弓箭及其弓囊
  斯基泰弓箭的长度根据射手的习惯和弓的长度而不同,箭杆的粗细也不相同,可根据用途而选择不同的箭,一般全箭长度在56~83cm之间。新疆洋海古墓群出土的一束斯基泰弓箭,其中有青铜、角、骨、木质共4种箭簇,青铜箭簇截面多呈四棱锥形并带有两翼,有些带有倒刺,基本上都是带有套管的套接式结构。箭杆的木材多采用当地能得到的灌木制作,多半是沙柳、芨芨草、杨木。箭杆后部多数有箭羽残留,但由于风化所致,无法判别是什么禽类的羽毛。箭杆后部留有扣弦的弦口,弦口宽度多在7~8mm之间。
  斯基泰弓囊的形制也很有特点,是弓、箭可以装在一起的合装式弓囊。首先用羊皮和木条加工缝制出一个上宽下窄的口袋或与弓近似的形状,通常是弓长度的三分之二或四分之三,然后在弓囊的一侧缝制有2、3个长条形的口袋,箭就插在里面。弓囊上设有皮带,用于射手斜背在身上,一般垂在腰下髋骨附近。
  斯基泰人特别重视弓囊的制作,成为身份的象征。在西方斯基泰人墓葬中,出土有金制的弓囊托底,制作工艺非常精美。
  附件
  斯基泰复合弓的附件包括扳指、护臂等保护具。
  在新疆洋海古墓群M90号墓中,出土有一枚扳指,其采用羊皮制成,外形仿人手大拇指的形状,用于防止手指被弦勒伤。板指背面用麻线、皮条作系扣绳,将其套在大拇指上并系紧扣绳,大拇指在拉弓时就不会受到弦的勒伤。在另一座墓葬中出土有一枚骨制扳指,其由动物的骨头制成。这些出土的扳指证明,当时就已经使用大拇指钩弦开弓,而箭是搭在弓右侧的,这就是东亚流行的“弽式”射法。
  新疆洋海古墓群M157号墓出土有一件由红色牛皮制成的护臂,外观呈圆筒形。其全长为18cm,直径为72 mm,表面设有3排成组的斜向平行线并设有系带用于捆扎。射箭时,护臂捆扎在射手的手臂上,防止回弹的弓弦打到前臂。
  编辑/曾振宇
其他文献
M249班用机枪(SAW)是美军现役支援武器,该枪除了标准型号外,还有供空降部队和特种部队使用的变型产品,其附件种类较多。本文分两篇介绍M249的部分附件,上篇展示几种弹链箱;下篇展现弹链箱携行包、枪弹包及枪管携行包——  M249班用机枪在  美军中的配用  一战结束后,美军选用勃朗宁自动步枪(BAR)作为分队支援武器,一直到朝鲜战争以后,M60通用机枪取代勃朗宁自动步枪成为新的分队支援武器。进
期刊
据美国防务新闻网站称,俄罗斯于2016年7月向埃及交付28套新一代“总统-S”机载防御系统。据悉,安装了“总统-S”系统的直升机或民航机将能有效防范来自地面的防空武器或空射武器——  研发背景  在近十年来的局部冲突或战争中,大多数坠毁的直升机或固定翼飞机都是因为遭受到使用光电瞄准手段的防空系统的打击。便携式防空武器隐蔽性强,易用性好,便于用各种方式运输携带,这些特点使得便携式防空武器遍布世界各地
期刊
期刊
加装金属弹转换装置的柯尔特转轮手枪rn1855年,罗林·怀特(Rollin White)发明了使用金属定装弹的通透转轮技术,并获得美国专利,史密斯-韦森公司在购买了怀特专利后的十几年时
期刊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与国民党军进行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围剿与反围剿,与此相对应,红军主要是以运动战和游击性的运动战与国民党军交战。到了抗日战争时期的敌后战场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与日本侵略军进行对抗的方式则转变为扫荡与反扫荡、蚕食与反蚕食,与日伪军交战的主要作战形式则改变为游击战和部分的游击性运动战。就在这种扫荡与反扫荡、蚕食与反蚕食的不断对抗中,八路军与新四军巩固和扩大了敌后
期刊
二战结束后,美军作战研究局经研究认为,军队需要一种火力持续性强的轻量型步兵武器。外形传统的0.224英寸温彻斯特轻量型军用步枪正是按照美国陆军标准制式武器的要求量身设计的。或许该枪有可能成为美国陆军的下一代制式轻武器,但是在与阿玛莱特公司具有未来主义特色的AR15步枪竞争时,这款设计老式的武器,在美国陆军武器部尚未宣布竞争结果时,就被温彻斯特公司主动雪藏——  新型军用制式步枪之争  二战结束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