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钳工的实习内容是传统的简单常规操作,与现代制造技术相差甚远,加之实习条件艰苦,学生在学习过现代制造课程(如数控技术)后明显表现出对钳工的实习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抵触情绪。他们普遍认为钳工已经与目前高速度、高精度、高可靠性等的市场需求产生了极大的差距,应该取消这种落后的加工方式。面对这种错误思想,若不及时加以引导,任其扩散,从长远看对机械制造业的发展不利,从短期看对钳工教学极为不利。笔者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针对目前这种状况,做了如下几点探索。
一、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锉削、錾削、锯割、划线、钻孔、攻丝、套丝、装配等是钳工的基本操作,也是钳工加工的基本特征。其加工灵活、操作方便,在机加工中有着其他工种不可替代的作用。这部分教学内容最好借助实物进行讲解,且在实际操作中将各种具体操作与其他加工方式一一进行比较,突出其特殊性,使学生从思想上对钳工的基础训练加以重视,通过他们的亲自观察、体验和感受很容易达到这一目的。实习方式和内容上也要有所改变,主要以指导性示范教学为主,以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学习兴趣。实践表明,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学生对钳工的实习兴趣大幅度提高,主观能动性增强,实习效果明显好转。许多学生从中认识到钳工不再是一项“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体力劳动,而是需要很高专业技能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并具有一定创造能力的“高级劳动”。同时,也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和要求,通过精心设计,制作出丰富多彩、动静结合的趣味课件,组织学生观看操作技能演示,将一些复杂的操作姿势形象化,使学生直观地领会操作的姿势要领和基本要求,并且不受时空限制和具有重复性,减轻认知难度,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与其他学科的配合教学
钳工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其教学与其它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仅从钳工单方面的角度来开展教学,是远远不够的,不能够取得教学成功。因此,需要灵活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辅助做好钳工教学。在实际教学时,许多机械专业课程自始至始贯穿于钳工课程中。例如,关于金属材料热处理知识、刀具角度及刃磨知识、机械制图、机械制造等都与钳工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这些知识的补充,对能否学好钳工课程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对于任课教师来说,加强这方面的知识学习也是十分必要的。
三、不断充实自我,努力创新课程内容
当前的钳工教学,由于工业飞速发展,书本知识与现实已有很大的差距。这要求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对于书本中的常识性、基础性的问题应讲深讲透;同时,应更新观念、不断创新,将课本以外的东西融入到教学中去,与时俱进地开展教学。现代钳加工方面的机械、材料、加工工艺在日新月异地发展,作为教师,不应停留在原来的一些传统的加工模式或工艺,而应注重从网络、电视、杂志等方面收集更多的当代信息和科技,充实到教学中去。同时,教师应多到企业中学习了解,努力拓展自己的视野,更新原有的教学观念,进行有开拓性的钳工教学。
四、拓展眼界,创新教学方式
就学生心理特点而言,一种方法单调练习,会使人感受到厌倦,影响效果;多种方式交替进行,会引起兴趣,避免厌倦和疲劳,从而保证取得良好的效果。为此,教师在进行教学中,要针对教学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教学教法,恰当运用,有机配合,做到教法灵活多样,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成为主动的知识接受者。另外,在钳工实习教学中,教师有计划地组织单项操作比赛、综合课题制作比赛等活动,评选出最佳工件、最佳操作姿势、最佳技能能手,也是提高学生实习操作兴趣的有效方法。
五、加强示范教学,提高学生的技能
传统的机械实习教学模式,一般都要经过“讲解示范——模仿练习”这一过程,这种模仿式的学习方法,在技能形成的初级阶段可以降低学习的坡度,使学习者少走弯路,容易获得成功,因而提高效率。但是,这种机械的模仿容易忽视学习过程中大脑的作用,使学习者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即使学会了某一项技能,也是机械的、僵死的技能。如果学生既有了比较扎实的基本功,又理解每一种技能操作的要领和操作技巧,许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过程和方法,没有固定的公式可照搬照套,只有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总结经验,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才会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邗江职业教育中心校)
一、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锉削、錾削、锯割、划线、钻孔、攻丝、套丝、装配等是钳工的基本操作,也是钳工加工的基本特征。其加工灵活、操作方便,在机加工中有着其他工种不可替代的作用。这部分教学内容最好借助实物进行讲解,且在实际操作中将各种具体操作与其他加工方式一一进行比较,突出其特殊性,使学生从思想上对钳工的基础训练加以重视,通过他们的亲自观察、体验和感受很容易达到这一目的。实习方式和内容上也要有所改变,主要以指导性示范教学为主,以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学习兴趣。实践表明,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学生对钳工的实习兴趣大幅度提高,主观能动性增强,实习效果明显好转。许多学生从中认识到钳工不再是一项“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体力劳动,而是需要很高专业技能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并具有一定创造能力的“高级劳动”。同时,也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和要求,通过精心设计,制作出丰富多彩、动静结合的趣味课件,组织学生观看操作技能演示,将一些复杂的操作姿势形象化,使学生直观地领会操作的姿势要领和基本要求,并且不受时空限制和具有重复性,减轻认知难度,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与其他学科的配合教学
钳工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其教学与其它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仅从钳工单方面的角度来开展教学,是远远不够的,不能够取得教学成功。因此,需要灵活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辅助做好钳工教学。在实际教学时,许多机械专业课程自始至始贯穿于钳工课程中。例如,关于金属材料热处理知识、刀具角度及刃磨知识、机械制图、机械制造等都与钳工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这些知识的补充,对能否学好钳工课程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对于任课教师来说,加强这方面的知识学习也是十分必要的。
三、不断充实自我,努力创新课程内容
当前的钳工教学,由于工业飞速发展,书本知识与现实已有很大的差距。这要求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对于书本中的常识性、基础性的问题应讲深讲透;同时,应更新观念、不断创新,将课本以外的东西融入到教学中去,与时俱进地开展教学。现代钳加工方面的机械、材料、加工工艺在日新月异地发展,作为教师,不应停留在原来的一些传统的加工模式或工艺,而应注重从网络、电视、杂志等方面收集更多的当代信息和科技,充实到教学中去。同时,教师应多到企业中学习了解,努力拓展自己的视野,更新原有的教学观念,进行有开拓性的钳工教学。
四、拓展眼界,创新教学方式
就学生心理特点而言,一种方法单调练习,会使人感受到厌倦,影响效果;多种方式交替进行,会引起兴趣,避免厌倦和疲劳,从而保证取得良好的效果。为此,教师在进行教学中,要针对教学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教学教法,恰当运用,有机配合,做到教法灵活多样,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成为主动的知识接受者。另外,在钳工实习教学中,教师有计划地组织单项操作比赛、综合课题制作比赛等活动,评选出最佳工件、最佳操作姿势、最佳技能能手,也是提高学生实习操作兴趣的有效方法。
五、加强示范教学,提高学生的技能
传统的机械实习教学模式,一般都要经过“讲解示范——模仿练习”这一过程,这种模仿式的学习方法,在技能形成的初级阶段可以降低学习的坡度,使学习者少走弯路,容易获得成功,因而提高效率。但是,这种机械的模仿容易忽视学习过程中大脑的作用,使学习者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即使学会了某一项技能,也是机械的、僵死的技能。如果学生既有了比较扎实的基本功,又理解每一种技能操作的要领和操作技巧,许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过程和方法,没有固定的公式可照搬照套,只有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总结经验,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才会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邗江职业教育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