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撒古浪的诗

来源 :滇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g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撒古浪,彝族,80后,高中教师,云南省作协会员,现居小凉山。作品散见于《中国诗歌》《诗潮》《边疆文学》《滇池》《诗词》《云南日报》等杂志报刊。诗作入选《天天诗历》《彝诗签》《中国诗人生日大典》等数十种诗歌选本,著有诗集《把月亮种在村庄》。
  起风了
  村口的白杨,一直在摇摆
  母亲的手,一直在哆嗦
  每天用木梳子梳理剩下的光阴
  这个季节太冷,见不到柳絮飘飞
  拉布又从地里踉跄回来
  身后的玉米地扬起尘土,扬起秸秆
  扬起的还有这男人孤独的一生
  我觉得,只要还有足够的光阴
  再让拉布变得瘦一些,摇晃一些
  像收割后的土地荒芜,只剩风吹过
  那么,他就可以和屋后的山坡
  像鸟一样,足够自信地飞起来
  拉布与阿罗
  拉布的一生没有娶,阿罗的一生也没有嫁
  他们的一生,平静如水。都长着黑土的脸
  草可以长在头上,喜鹊也可以筑巢
  逢人便鼓动着腮巴,把苦难咽进肚里
  比划着手脚,把村庄描摹成圣地
  很多时间,扛着一把锄头,把太阳也扛进屋里
  在寂寞的夜里,点燃人间的烟火
  他们就像母子(实际是拉布是阿罗的侄儿)
  他们不曾远行,但也许有梦,像星星般闪亮
  他們的远方是村口的自留地,自留地外的小镇
  他们在茅草屋里哭,在茅草屋里笑
  在院坝,他们堆满了一堆又一堆的草垛
  同时,堆满了一堆又一堆的光芒
  仿佛堆起的是他们的一生,渐渐腐烂却又永恒
  评:
  这是两首写故土乡亲的诗,加撒古浪对他们苦难人生的深切体察表现出诗人的悲悯情怀。村庄/圣地,远方/自留地,草垛/光芒,腐烂/永恒……这些截然相反的意象准确地切入生存的艰辛与悲郁,让诗歌充满痛感,诗本该拥有的轻盈和重量由此呈现。(唐诗奇)
其他文献
郭應国,布朗族,1991年出生,云南临沧人。作品散见《民族文学》《诗刊》《诗歌月刊》《星星》等各种刊报。鲁迅文学院第十五期少数民族创作班学员,曾多次获各种文学赛事奖项。现为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个人诗集《归人或者过客》。  笔记  要避开一些流言,梦就越来越远  心中有话不得不速敞开  你说的风景还是猴子林,我看的依然是  土佛山上的佛,世间的笑,我们各自参悟  我们像梦一场,说相遇已经过去  
期刊
邓溪,云南昭通镇雄人,云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昭通市作家协会会员,语文高级教师,现任教于盐津县第一中学,偶有小说、诗歌发表。  在浦东大道上看蚂蚁  阳光从杨浦大桥那边照过来  照在浦东大道上  一只为冬天贮存食物的蚂蚁  幼小的身躯包裹着巨大的能量  前进,后退!后退,前进……  反复周折,找不到去路,回不到来路  黄浦江的涛声淹没在喧嚣繁华里  就像一种隐喻潜藏于身体  在这样一个阳光
期刊
马升红,汉族,生于1981年秋天,云南陸良人,中共党员,九三学社社员。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曾在《诗潮》《芳草》《滇池》《边疆文学》等发表作品。主编《往事与随想:一个纳西人的生活、记忆》(2009年)。出版诗集《丽江在左,陆良在右》(2010年)、《牯牛山雪》(2017年)。现供职于中共东川区委办公室。  汪洋  暮晚渐渐来了,  你走,你有荒草的萧瑟,  你有落日的苍凉,  我是你眼里的露滴,  
期刊
黄毅,网名风往北吹,昭通镇雄一所山村小学教师。有诗歌在《昭通日报》《赤水源》《安源诗刊》《昭通作家》等杂志和各大微信平台刊发。  大雪  雪落下,有人孤身离开  有人在夜里紧抱柴火  也有人,往身体里摁几颗钉子  仿佛自己就是  立在人间的墓碑  评:  这首题为《大雪》的诗,写的是雪中人:孤身離开的;抱紧柴火的;往身体里摁钉子的。诗的最后一句有理趣,有点睛之妙——所有人都用各自的行为,书写自己的
期刊
杨蕊,笔名清灵梦,云南龙陵县人,现任教于昆明晋宁区晋城七小,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云南省作协会员。作品发表于《星星》《大家》《边疆文学》《滇池》等刊物,并入选《青年诗歌年鉴》《不屈的民族》等选本。  古滇魂  敬畏一方水土,因其饱含灵性。  ——小序  古滇苍茫,柔软的故乡  在高原排序  论沃野千里,论雨水丰泽  滇王与他的子民臣服于大地  开荒、拓疆、狩猎、祭祀、铸剑  喂马、造船、修文、远渡、
期刊
刘常德,1985年生,云南西畴人。2004年考入云南民族大学并开始诗歌创作,偶有发表。现居昆明,银行职员。  办工资卡的服务员  开始就提醒他,在职业栏  需要填职员。第一次  他写成服务员;第二次  他写成服务员;第三次  他写成服务员;第四次  终于,他没写成服务员  他只写下服务  就用笔狠狠划掉  把开户申请表  彻底撕烂,迅速  揉作一团  女儿刘诗琪  才一岁,刚会走,就拽着我的手指 
期刊
楚小乔,本名乔伟惠,1988年生,云南楚雄人。自由职业。诗歌散见《边疆文学》《滇池》《金沙江文艺》《中国诗歌》等。  与你  1  犹记得与你对视时,夜色覆在水面上  一尾鱼轻巧摆尾  漣漪像小夜曲 ,晃荡出  尘世的温柔——  这多像一个梦啊,梦里你不是你  我却是真实的、慌乱的自己。  2  我们唇齿相依,我们  说着无用的醉话  我们十指相扣,在彼此的掌纹上  衍生出一条小径,那儿  细草微
期刊
诺苏阿朵,本名普蓝依,彝族,出生于云南省楚雄州牟定县。有作品散见于:《解放军文艺》《边疆文学》《星火》《陕西文学》《云南日报》《滇池》等。  中午时分  我敢断定  那是一张和玫瑰花交谈过的嘴  带着焦渴  在大地上  来回走动  每一个步伐擦出的火焰  将会烧制出一粒沙  身体里,汹涌的波涛  在化佛山  在化佛山  比我舍得说话的  是漫山的马缨花  大红、嫩粉、素白、鹅黄  与之相对立的  
期刊
丘炎山,笔名南焱。1973年生于宣威。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诗选刊》《散文诗》《岁月》《散文诗世界》等,曾获长白山美育奖、曲靖文学创作政府奖诸奖项近50次,著有诗集《安魂曲》、长篇报告文学《迤东望春》等。  问候  早安,蜜蜂,黄雀,  早安,香樟树,太阳花  早安,奔跑的日子脚下的土地  所有恨我和我恨的人  爱我和我爱的人们  每一枚落叶都不言说沧桑  摘开一个纽扣,时光中传来  朝阳
期刊
麦田,原名普元玺,作品偶见于《诗刊》《人民文学》《大家》《创世紀》(台湾)、《边疆文学》《绿风》等,现居大理祥云。出版有诗集《妈妈在天上看我》《南行记》《云与南》。  冬天  雪似乎还在簌簌下着,  还继续  为白色的大地  施加着  白色……  记忆  你看见一位年迈的奶奶  在阳光中剥着金色的苞米。  院中只剩一棵古老的银杏树了,  它像炊烟一样,  升起在人们的记忆中。  夜晚重复来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