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情境中的历史编纂——历史解释中的形式主义与情境主义策略

来源 :东南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diaj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解释中形式主义与情境主义策略之间的冲突自古就有。情境主义的隐含之义是“历史的”。人们对历史对象和它们的情境进行的所有描述具有必然的比喻性质。情境主义解释策略在历史编纂中以对现象领域的描述为特色。对于情境及存在于情境中的实体的描述都是比喻性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比喻本身的不同形态说明。新历史主义文学史研究有意无意地与文学和历史学领域中占优势的正统学说发生了冲突,它试图以情境主义来弥补当前盛行的形式主义,但它仍然包含有形式主义。在研究中,新历史主义提出了文化诗学的观点,并已经拓展到历史诗学。
其他文献
沿袭勒温心理场论的研究脉络,对五缘文化心理的现状及其内在规律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在五缘文化中存在着一个文化心理场,
现代中国文学之现代品格是近年学界人言人殊的焦点论题。本文在当前个性主义论述与民族国家想像两种主要论点之外,着力凸显了普遍历史的建构这一重要的现代性叙事生成层面。
西方为人类发明了一张硕大无比的网——互联网,但中国人早在几千年前就建立了另一张能覆盖整个中华的大网络,这就是隐而不见的以五缘为纽带而编制起来的一张巨大的网络——人际关系网。中国比西方多了一个优势,即两网联姻,相得益彰:互联网与五缘网互为表里,一个是科技的,一个是天然;一个是物的,一个是人的;一个是没有生命的,一个是有生命的;一个是世界共用的,一个是中国特有的;一个是写在计算机上的,一个是写在文化基因上的;一个是现代的,一个是源于传统和历史并将绵延下去的,等等。
相比于传统经济部门在吸纳就业方面的消极无力,第三部门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经济力量在拓展就业空间、创造就业岗位方面表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和积极效应.本文以第三部门的人员结